1. 核心原因:损失函数与模型输出的概率本质不匹配
- MSE的理论假设与分类问题相悖 :MSE损失函数是基于高斯分布 的假设推导出来的,它衡量的是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欧氏距离。这非常适合回归问题,因为回归任务通常假设预测误差服从正态分布。然而,分类问题的输出是类别的概率,其真实标签遵循的是伯努利分布 (二分类)或多项式分布(多分类)。交叉熵损失正是从最大似然估计的角度,针对这种概率分布推导出来的,因此它更符合分类问题的本质。
2. 从梯度优化的角度看:MSE存在梯度消失风险
-
MSE会导致学习缓慢:在分类任务中,我们通常会在模型的输出层使用Sigmoid(二分类)或Softmax(多分类)激活函数,将输出值转换为之间的概率。如果此时使用MSE损失,其梯度会包含激活函数的导数项。
-
Sigmoid函数的导数在输出接近0或1时(即模型非常有把握地做出正确或错误判断时)会变得非常小,趋近于0。
-
这意味着,当模型的预测与真实标签差距很大时(例如,真实标签是1,预测概率接近0),本应产生一个很大的梯度来修正模型,但MSE的梯度反而会变得很小,导致学习极其缓慢,这就是所谓的梯度消失问题。
-
-
交叉熵能提供更强的梯度信号:相比之下,交叉熵损失函数与Sigmoid或Softmax函数结合使用时,其梯度形式非常简洁,不包含激活函数的导数项,可以直接反映预测概率与真实标签的差距。当预测错误时,它能提供一个很大的梯度,从而使模型能够快速学习和修正参数,有效避免了梯度消失的问题。
3. 从损失函数的曲面和惩罚机制看:交叉熵更优
-
非凸优化问题 :将MSE用于分类问题时,所形成的损失函数曲面通常是非凸的,存在多个局部最小值。这会给梯度下降等优化算法带来困难,使其可能陷入局部最优解,而不是找到全局最优解。而交叉熵损失函数在与Softmax或Sigmoid结合时,则能形成一个凸的或近似凸的优化曲面,使得优化过程更加稳定和高效。
-
对错误的惩罚力度不同:
-
交叉熵对错误的惩罚是指数级的。对于一个非常自信但完全错误的预测(例如,模型预测正确类别的概率为0.001),交叉熵损失会变得非常大,从而产生巨大的梯度进行修正。
-
而MSE的损失值是有界的,对于同样的错误,其惩罚力度远不如交叉熵,这使得模型缺乏足够的动力去纠正那些"离谱"的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