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这一波浪潮会不一样吗?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切中要害的问题。它触及了资本市场、技术创新和人类心理的核心矛盾。

我们先来剖析为什么历史总在重演------科技泡沫的必然性 ,然后再探讨人工智能(AI)能否成为例外

一、科技泡沫周而复始的深层原因

这并非偶然,而是由多种力量共同驱动的必然结果。

1. 技术的不可预测性与人类的过度 extrapolation(外推)

  • 早期潜力巨大,但路径模糊: 一项革命性技术(如铁路、互联网)出现时,所有人都能看到它"改变世界"的潜力。但具体的应用场景、盈利模式、普及时间表是高度不确定的
  • 线性思维与指数现实的差距: 人类本能地倾向于线性思维。当看到技术早期的高速增长(例如网站用户数每半年翻一番),资本市场会将其线性外推到一个不切实际的未来,认为这种增速会永远持续。而实际上,技术发展是S型曲线,会遭遇瓶颈;市场也有饱和的一天。

2. 资本的逐利本性与"害怕错过"(FOMO) FOMO=Fear of Missing Out

  • 资本涌入寻求最高回报: 新的科技浪潮是资本眼中最好的"故事"和增长点。大量资本从传统行业涌向新领域,寻求下一个"亚马逊"或"微软"。
  • FOMO 效应: 当看到周围的人都在因投资互联网或AI而赚钱时,理性的权衡会被"害怕错过"的强烈情绪取代。这种情绪会自我强化,吸引更多非专业、投机性的资金入场,推高资产价格,脱离其基本面。

3. 叙事的力量超越财务现实

  • "新范式"的故事: 在泡沫高峰期,市场会流行一种"这次不一样"的叙事。例如,"互联网时代不应该用市盈率估值"、"我们应该关注的是点击量而非利润"。这种叙事为脱离基本面的疯狂估值提供了"合理"的外衣。
  • 故事比数据更动人: 一个关于未来无限可能的故事,比枯燥的财务报表和现金流模型更能激发想象力和购买欲。资本市场在短期内是一个"投票机",叙事就是选票。

4. 基础设施投资超前于实际需求

  • "淘金热"中的"卖铲人"也过剩: 在铁路浪潮中,铁路公司过度建设;在互联网浪潮中,光纤电缆被过度铺设;在AI浪潮中,可能是AI芯片和云计算容量。为了满足预期的"爆炸性需求",基础设施会超前建设。但当需求增长曲线放缓时,这些过剩的产能就会导致巨额投资无法收回,引发破产和资产价格暴跌。

5. 投机与投资的混淆

  • 投资者关注的是资产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产生的现金流。
  • 投机者关注的是未来有没有人以更高的价格接盘。 在泡沫时期,市场主力从投资者变为投机者。价格不再由价值支撑,而是由"更大的傻瓜"理论支撑。一旦找不到下一个接盘者,泡沫瞬间破裂。

二、这次人工智能(AI)能否例外?

简短的回答是:不能。AI浪潮几乎必然会经历一个显著的"泡沫膨胀-破裂"周期。

(为什么AI不能例外------泡沫的迹象已然显现)

  1. 估值已严重脱离当前基本面: 看看那些尚未盈利甚至没有清晰收入模式的AI初创公司,动辄获得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的估值。英伟达作为"卖铲人"市值狂飙,其估值已经包含了未来多年持续超高增长的预期。任何增长不及预期都可能引发剧烈回调。
  2. "AI"标签的滥用和同质化竞争: 几乎所有的科技公司都在给自己贴上AI标签,无论其技术成色如何。同时,市场上出现了大量功能相似的AI应用(如大语言模型、图像生成器),导致竞争激烈,难以建立可持续的护城河和盈利能力。
  3. 技术瓶颈与商业化挑战:
    • "幻觉"问题: 大模型会产生事实错误,这在严肃的商业应用中是不可接受的。
    • 成本高昂: 训练和运行顶级大模型的成本极其昂贵,而通过API收费的模式能否覆盖成本并实现盈利,仍是未知数。
    • 监管风险: 数据隐私、版权、AI生成内容的监管等,都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4. FOMO 情绪达到顶峰: 全球各大科技巨头、风投、对冲基金都在疯狂押注AI,生怕错过下一个时代。这种一致性的狂热通常是泡沫顶部的特征。

但是,"泡沫破裂"不等于"技术失败"。 这是最关键的区别。


三、AI浪潮的可能路径:泡沫之后是真正的黄金时代

历史告诉我们,泡沫的破裂是"去伪存真"的残酷而必要的过程

  • 铁路泡沫破裂后: 大多数铁路公司破产,但铁路网络留了下来,真正整合并高效运营的公司成为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 互联网泡沫(.com泡沫)破裂后: 亚马逊股价从高点下跌了90%以上,但它活了下来,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帝国。泡沫挤掉了那些没有可行商业模式的伪"互联网公司",但互联网本身深刻地改变了世界。

对于AI,我们可以预期类似的路径:

  1. 泡沫期(现在正在进行): 资本狂热,估值飙升,无数AI公司诞生,叙事压倒现实。
  2. 触发与破裂期(未来某个时刻): 可能由某个标志性AI公司业绩暴雷、宏观经济衰退、或技术瓶颈无法突破等事件引发。资本撤离,估值大幅回调,大量缺乏核心竞争力、烧钱不止的AI初创公司会倒闭或被收购。
  3. 沉淀与收获期(泡沫之后):
    • 幸存者成为巨头: 拥有顶尖技术、强大算力、丰富数据、清晰商业模式和健康现金流的公司(如OpenAI、谷歌、微软等)将成为新时代的基石。
    • 技术深度融合: AI不再是一个时髦的标签,而是像电力和互联网一样,作为一种基础技术深度嵌入到各行各业(医疗、金融、制造、教育等),真正开始大规模提升生产力。
    • 价值回归实处: 投资将更加理性,关注点从"讲AI故事"回归到"用AI解决了什么实际问题"、"创造了多少真实价值"。

结论

人工智能无法逃脱科技泡沫的历史规律,它很可能正在经历一个典型的泡沫形成期。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否定AI。恰恰相反,泡沫的破裂正是这项革命性技术从喧嚣走向成熟、从投机走向实用的"成人礼"

对于投资者而言,需要的是在狂热中保持警惕,辨别真正有长期价值的公司;对于社会和个人而言,则应关注AI技术本身的发展,思考如何利用它来创造价值。风停之后,摔死的是猪,而真正的雄鹰会继续翱翔。 AI就是那股能托起鹰与猪的"风",但最终能飞多高、多远,取决于"翅膀"的硬实力。

相关推荐
zzfive19 小时前
Ovi-音视频生成模型
论文阅读·人工智能·深度学习·音视频
无风听海19 小时前
神经网络之计算图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神经网络
摘星编程19 小时前
RAG系统搭建指南:5种主流框架的易用性和效果对比
人工智能
荔园微风19 小时前
ML.NET机器学习框架基本流程介绍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net
点云SLAM19 小时前
矩阵奇异值分解算法(SVD)的导数 / 灵敏度分析
人工智能·线性代数·算法·机器学习·矩阵·数据压缩·svd算法
仁懋-MOT半导体19 小时前
高效能源转换的关健|仁懋MOSFET在逆变器领域的突破应用
人工智能·硬件工程·能源·创业创新·制造
JAVA学习通19 小时前
Spring AI 1.0 GA 深度解析:Java生态的AI革命已来
java·人工智能·spring·springai
二向箔reverse19 小时前
神经网络中的批归一化(BatchNorm)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神经网络
就不爱吃大米饭19 小时前
4G5G 移动代理实战:什么时候必须用移动 IP?
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