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程到任务:构建以语义为核心的智能业务系统
"未来的企业系统,不再是表单与审批的集合,而是一个能理解业务语义、追踪状态演化,并主动提出决策建议的智能体。"
在传统的企业信息系统中,"流程"一直是设计核心。
审批、提醒、归档、流转------所有功能都围绕固定流程节点展开。
这种架构在面对复杂决策、动态规则与多角色协同的业务环境时,逐渐暴露出局限:
- 流程路径固定,变更成本高;
- 状态离散,难以追溯业务逻辑;
- 智能介入点稀缺,系统无法自我演化。
要让系统具备"智能成长"的能力,必须从流程驱动 转向语义驱动 。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系统范式:
以**任务(Task)为语义单元、
以 业务状态(Business State)为演化载体、
以 操作节点(Actionable Node)**为触发机制------构建一个能理解语义、自动生成叙事并动态推荐下一步行动的智能业务系统。

一、系统定义与核心定位
这套架构的目标,不是重造一个流程引擎,而是打造一个能理解业务语义、自动生成叙事并持续优化执行路径的智能体。
1.1 系统定位
构建一个以任务为语义原子、以状态为上下文容器、以操作为驱动节点的智能业务系统,适用于高复杂度、强逻辑依赖、需追溯与优化的场景。
核心概念:
概念 | 定义 |
---|---|
任务(Task) | 可复用的业务语义单元,是最小逻辑粒度 |
业务状态(State) | 任务产出的结构化语义文本集合,描述系统当前语义位置 |
操作节点(Actionable Node) | 用户或系统触发任务执行的入口点 |
1.2 三条核心原则
原则 | 含义 |
---|---|
任务 ≠ 流程 | 流程是任务的编排形式,任务才是语义的最小单元。 |
状态 = 文本叙事 | 系统状态由任务生成的结构化文本构成,而非节点进度。 |
操作驱动,规则引导 | 用户操作触发节点,系统通过规则推理出最优的下一步。 |
流程只是执行的外壳,而任务才是系统的语义基石。
二、系统分层结构
系统由四层组成,从用户触发到智能推理形成完整闭环。
层级 | 职责 |
---|---|
交互层 | 承载操作行为,如按钮、表单、输入等 |
功能基座层 | 执行逻辑、记录日志、保存状态快照 |
任务语义层 | 聚合操作为任务,产出结构化语义文本 |
智能推荐层 | 基于状态与规则推荐高价值任务,实现动态编排 |
从界面操作到任务推荐,这四层共同形成"语义反馈闭环"。
三、核心实体模型
实体 | 定义 |
---|---|
业务状态(Business State) | 系统的语义上下文,存储任务产出的结构化文本 |
Actionable Node | 用户可触发的执行节点,自动记录操作轨迹 |
状态快照(Snapshot) | 每次操作后的完整系统状态 JSON |
任务日志(Task Log) | 任务激活与完成的语义记录 |
系统不再记录"谁点了哪个按钮",而是在记录业务语义如何演化 。
每一次快照,都是系统自我叙事的一段语义章节。
四、任务抽象:从操作到语义叙事
4.1 任务定义结构
任务是具备清晰业务语义 与状态产出能力的逻辑单元,由以下部分组成:
字段 | 含义 |
---|---|
trigger_on | 触发此任务的节点 |
condition | 任务执行条件(基于当前业务状态) |
output_field | 输出内容写入字段 |
生命周期 | 激活 → 执行 → 完成 |
✅ 示例:
yaml
task_id: T001
trigger_on: ReviewSubmitNode
condition: "attachments includes ['id_doc']"
on_true: { output_text: "身份文件已上传" }
on_false: { output_text: "缺少身份文件" }
output_field: t001_notes
执行结果写入状态:
json
{ "t001_notes": "身份文件已上传" }
于是,系统状态逐渐变成一段段可追溯的语义叙事。
4.2 任务与流程的关系
- 无固定顺序,可并行、可复用;
- 执行路径由条件动态决定;
- 构成一个**语义任务图(Task Graph)**而非线性流程。
传统系统基于时间线运行,本系统基于语义状态演化。
五、研发实现:Node 抽象与自动集成
核心理念:
研发者只需定义业务逻辑,系统自动处理日志、快照与推荐。
5.1 Node 基类
python
class ActionableNode(ABC):
def execute(self) -> dict:
result = self._run()
state = self._get_business_state()
log_id = self._log_operation(state)
recs = self._trigger_recommendation(state)
return {"log_id": log_id, "recommended_tasks": recs}
@abstractmethod
def _run(self):
pass
研发仅需实现 _run()
,系统自动完成追溯与智能联动。
5.2 数据模型
表 | 字段 | 功能 |
---|---|---|
business_states | dynamic_fields (JSON) | 存储任务产出文本 |
operation_logs | node_id, state_snapshot | 操作日志 |
task_definitions | task_id, trigger_node, condition | 任务定义 |
state_snapshots | state_id, version, narrative | 状态快照 |
功能交付 → 任务叠加 → 推荐增强
系统天然具备"自进化"能力。
六、任务推荐引擎:稀疏矩阵式语义推理
推荐层是系统的智能中枢,采用**稀疏矩阵(Coordinate Format)**结构存储条件,实现高效、灵活的语义推理。
6.1 表结构
字段 | 类型 | 说明 |
---|---|---|
TASK_ID | VARCHAR | 任务标识 |
STATE_KEY | VARCHAR | 状态字段名 |
REQUIRED_VALUE | JSON / VARCHAR | 所需值 |
📘 示例:
TASK_ID | STATE_KEY | REQUIRED_VALUE |
---|---|---|
T001 | reviewer_assigned | true |
T001 | task_T000_completed | true |
T002 | urgency_level | { "op": ">", "value": 5 } |
6.2 优势
优势 | 说明 |
---|---|
✅ 节省95%以上存储 | 仅存非空条件 |
✅ 稀疏结构天然高效 | 无冗余字段 |
✅ 查询简洁 | 单表索引即可 |
✅ 动态扩展 | 不依赖结构变更 |
本质是"条件知识图谱的坐标化表达"。
6.3 推荐逻辑
python
def recommend_tasks(current_state: dict) -> List[str]:
all_rules = RuleDAO.load_all()
rec = []
for task_id, conditions in all_rules.items():
if all(current_state.get(k) == v for k, v in conditions):
rec.append(task_id)
return rec
核心逻辑:
输入当前状态 → 匹配规则 → 输出可执行任务集。
6.4 扩展功能
功能 | 实现 |
---|---|
优先级排序 | 增加 priority 字段 |
节点过滤 | 增加 trigger_node 字段 |
条件比较 | REQUIRED_VALUE 支持操作符结构 |
6.5 系统闭环
推荐模块与 Node 自动集成:
操作 → 状态更新 → 推荐 → 新操作
系统获得语义反馈与自我进化能力。
七、总结:智能系统的新范式
传统系统 | 新型语义系统 |
---|---|
流程驱动 | 语义驱动 |
状态离散 | 文本叙事 |
手动控制 | 智能推荐 |
硬编码逻辑 | 稀疏矩阵规则 |
无记忆 | 快照追溯 |
这是从"执行工具"向"智能体"的结构性跃迁。
系统开始具备理解语义、表达语义与自我优化的能力。
结语
当"任务"成为语义原子、
当"文本"成为状态载体、
当"推荐"成为系统推理机制------
企业系统才真正具备了持续演化与自生长的智能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