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是Tony Bai。
欢迎来到《Go网络编程全解》微专栏的第六讲。
在过去的几讲中,我们投入了大量精力在 TCP 的世界里探索。我们学习了它如何建立和拆除连接,如何解决数据边界问题,以及 Go 是如何用其并发模型来高效地服务于成千上万的 TCP 连接。TCP 的世界是有序的、可靠的、严谨的,它像一位一丝不苟的管家,确保每一个字节都能准确无误、按序送达。
但是,凡事皆有代价。TCP 的这份"可靠",是通过复杂的状态机、确认机制、重传机制、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换来的。这份严谨,有时也意味着"不够快"。
现在,是时候认识一下传输层的另一位性格迥异、同样重要的主角了。它不追求繁文缛节的"可靠",而是将速度、简洁、效率奉为圭臬。它就是 UDP (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
如果说 TCP 是一辆安全舒适、保证把你送到目的地的豪华轿车,那么 UDP 就是一辆拆掉了所有非必要零件、只为追求极致速度的 F1 赛车。它快,但它"不保到"。
DNS 查询、在线游戏的数据同步、实时音视频通话(VoIP)...... 所有这些对延迟极度敏感、但又能容忍少量数据丢失的场景,都是 UDP 的主场。作为一名专业的Go后端开发工程师,你必须掌握这两种性格截然不同的工具,并懂得在何时选择哪一种。
在这一讲,我将带你一起:
-
掌握 UDP 编程模型: 学习 Go
net
包如何抽象 UDP 这种无连接的通信。 -
直面"不可靠": 编写代码,亲手模拟并观察 UDP 的丢包现象。
-
应用层"DIY"可靠性: 实现一个带超时重传和 ACK 确认的通信原型,体验构建可靠 UDP 协议的挑战。
-
探索"已连接"的 UDP: 学习
Dial
对 UDP 的奇妙作用。
准备好,让我们跳上这辆风驰电掣的赛车,开启一段狂野的编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