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零售的AI野心:为每个商家打造自己的“AI战队”

多智能体如何重塑增长逻辑?

文|赵艳秋

编|牛慧

今年,京东在AI领域的一系列投入和动向引人注目,不仅重金在全球招募AI顶尖人才,还明确提升了AI研发组织京东集团探索研究院的地位,由刘强东亲自担任院长......这一连串高举高打的动作,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AI已成为撬动京东下一阶段增长的核心杠杆,战略地位前所未有。

实际上,内部人士看到,京东自上而下都在拥抱AI,"用AI重塑每一个场景"的动作已深入各个板块。而在2025京东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JDD)上,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产品委员会主席胡喜重磅发布的**"电商创新AI架构"Oxygen** ,成为这一战略在核心业务板块------京东零售落地的重要标志。

长期以来,京东零售一直拥有全链路业务场景和庞大的数据积累。Oxygen的发布,不仅意味着京东零售迈入AI驱动的新阶段,也意味着其将以更系统的方式推进智能商业升级。取名"Oxygen(氧气)"也颇有寓意,"氧气"是生命体的基础物质,这也象征AI将为零售业态输入新的"生命力"。

在这一过程中,人们突然发现,原来京东还隐藏着一群不为大众熟悉的"隐形战队" 。他们卯着一股劲,在模型训练、智能体架构、软硬协同等关键底座上持续攻坚,为商家与平台之间搭建AI桥梁。这一群体勾画出另一个充满AI力量的京东,正在悄然改变京东在B端的经营逻辑。

今年"双11",无疑将成为这套AI能力的全面试炼场。零售AI能否像氧气一样,悄无声息地推动双11体系更高效地运转?这既是对京东AI战略的一次集中检验,也是整个零售行业B端智能化的一个重要样本。

01

一瓶饮料的生命之旅

去年年底,一家老牌饮品公司找到京东。他们刚推出一款新品,虽然在东南沿海有了一些起色,但仍面临巨大的难题,全国市场迟迟打不开,运营成本也居高不下。传统如赞助赛事、"占领"线下冰柜等,费用高昂,还很难拼得过实力雄厚的对手。他们尝试了赠品促销,增加了运营压力。在这种困境中,他们希望通过线上运营,找到突破口。

京东零售技术部门介入后,提出两项核心策略,即从供应链和广告投放同时着手。在供应链侧,一方面,借助大模型分析的消费者反馈,来反向优化包装设计 ,将消费者喜欢的瓶身设计、色彩、创意元素引入产品外观;同时在京东产业带,寻找更优质的外包装加工厂。另一方面,根据数据溯源,锁定该饮品中两大关键成分的优质原材料供应商。这些动作优化了饮品的整条供应链。

在广告投放侧,系统通过小规模在线试投放,快速识别出两类高潜人群,一类喜欢尝鲜,一类注重饮品成分和健康配方,随后将预算聚焦于这两类人群,来提高转化率。

在整个过程中,广告投放智能体发挥了关键作用。它每天自动生成投放日报,能呈现每一分广告费在不同人群上的转化效果,一旦发现异常,还会立刻在手机端提醒广告主,修正或调整预算。过去,许多广告主在投放后,恨不能每隔几分钟就去刷下后台,生怕广告费"打了水漂"。现在,智能体"反而比人更积极"。

尝试过程恰逢"618",这是一个"大考" 。对试水新品而言,大促意味着机遇,也意味着被淹没的风险。这次,广告投放智能体下钻了这家企业的人群数据,进一步锁定那些既对该饮品有初步认知,又特别关注健康成分的消费者,用有限预算进行追投。最终,饮品销量在"618"期间暴涨十几倍,成为该品类的"黑马"。

事实上,"广告投放智能体与这款饮料"的案例,只是京东零售业务AI应用落地的一个切面------目前,京东零售已推动AI全面渗透进电商业务的各环节,逐步实现规模化落地。

点开京麦商家工作台,这是商家日常的一站式管理后台,从入驻开店、发布产品、广告营销、订单履约到售后,AI智能体正在重构商家经营的全链路。

商家可以用自己熟悉的经营语言,与智能体沟通,就能获得素材制作、库存校验、广告盯盘、数据分析、定价建议等智能服务,将他们从传统繁琐低效的环节中解放出来。

实际上,电商是一个高度成熟的经营范式,现在大家都在谈大模型,但如果要真正把大模型落地到电商战场上,最前沿的技术框架,就是智能体 。京麦平台上的商家智能助手,背后是基于大语言模型(LLM)和多智能体(Multi-Agent)架构构建的底座。

经过近两年的摸索,京东零售B端在智能体上的演进路径也十分清晰,从单点突破走向群体智能协作 。目前,商家在京麦工作台上接触到的是,一个"司令"般的主控智能体(Master Agent),它指挥多个子智能体协同完成任务,例如知识咨询、生成式搜索,也会接入数据分析、广告类等远程智能体。

02

智能体的广度和深度,从一个Agent到"星云"

在2023年底,京东零售B端算法团队,在一个不到10B的模型上,训练出一个能够熟练调度各种后台招商服务工具的Agent 。大家非常兴奋,**这是他们做出的第一个智能体。**它能够吸纳所有与招商入驻相关的知识,为商户进行解答。

这只是一个开始。很快,战场转向了商家日常经营最核心的京麦工作台。团队发现商家经营要更加复杂,于是构建了多个角色去"分而治之" 。由此进入多智能体阶段,他们称之为MAS(Multi-Agent System ) 1.0时代。

当时他们训练了一个平台全域知识问答Agent和一个京麦端运营Agent,之上是一个主控智能体,由它在端上与用户交谈。这个"两层级三智能体",将那一年使用它的商家人工进线量(客服核心运营指标),降低了15%以上。

如今,系统演进到MAS 2.0阶段,团队构建了更多专门的多智能体单元,比如商业数据分析、AIGC素材生成等,为商家提供专属性服务。

但这还远远不是终点。团队正在加速推进MAS 3.0 。未来会有很多这样的智能体单元,它们会最终形成B端的超级智能体网络。团队形容当下还只是在这个超级网络上,Agent之间通过共用的语言相互呼叫、彼此协同,将跨入口为商家、供应商、采销等多类用户提供各种服务。

这个超级智能体网络背后是怎样的硬核技术?它涉及智能体的两个维度,即深度与广度,这也是业界构建智能体能力时要关注的。深度在于单个智能体如何能有效处理大规模工具和知识;广度则在于如何管理层级越来越多的多元化智能体组织。

在深度方面,团队提出了新的认知框架------NaviAgent,目的是让Agent从"工具调用者"变为"工具生态导航者"。为什么会是导航者?

当下业界构建智能体的Tool call和RAG,存在明显的能力上限。但这不在于大模型的能力,而在于单纯向量表达 ,对工具或知识来说,已经远远不够 。团队负责人想到了"图",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图这种表达方式快被人们遗忘了,但它将是提升对知识和工具关系理解与调度的关键

如果我们用蛋白质结构再解释下**"图"的价值**,当把蛋白质序列放在一维空间,只能看到平铺的氨基酸序列。但放入三维空间后,原本看似遥远的氨基酸原子却靠得很近,甚至共同构成生命表征。

有了对图的价值认知,基于工具间天然的参数关联、商家在工具链路上的行为偏好等,团队将工具构建成"认知地图"------让NaviAgent能够以更高维度、看到更全的工具链路

在此过程中,大模型也具备了新的思考范式------Reverse Chain of Thought(逆向思维) 。它会先锚定最终要执行的工具,再反推所需入参,直到构建出完整的逆向思维链,随后再正向执行。这一机制已在不同尺寸的模型上都取得SOTA效果

不过,单一模型的能力仍有限,团队探索新的解法------把一个模型管理1万个工具的问题,转化为100个智能体各自负责100个工具 。这让智能体网络,随之转向下一个广度问题

多个智能体协作的前提,是要在一个有限空间内进行联合训练。与传统大模型基于token的生成方式不同,智能体的决策是在更高维的"token组合空间"中进行,也就是4D空间

在这个4D空间上,智能体通过联合训练,从输入上下文,到多智能体协同推理,最终达成合谋结果,并在环境中得到一个合谋的奖励。如何对这一系统进行更新?

这就需要评估每个智能体在协作中的作用。团队提出了新的思路,给参与决策的每个主体更多机会,计算它们重新决策对集体的边际收益方差,方差大的说明是团队中的关键成员。在通过倒排,从中选择Top K模型进行参数更新。

这些多智能体,构建在京东自主研发的OxyGent多智能体开源框架 上。京东零售很多业务相关智能体,都长在这个框架上的,这是B端应用的基础。OxyGent最初是为多智能体协作而生的。但后来团队发现,它其实有更广阔的应用场景。

原来,在OxyGent 中,一切都被原子化,这些原子可以是Agent ,也可以是工具 ,可以是各种模态大模型 ,也可以是本地函数 ......它们都是模块化的子类单元,被统称为Oxy 。只要具备输入输出能力,被放进来就可以成为OxyGent的一个实例,像"乐高积木"一样,能以任意层级、任意方式互相连接,构建无限可能的AI军团。

它给业界最核心的启示,是一种重新看待AI搭建应用的视角。AI应用不要只盯着Agent,也许过两年,这个概念就过时了,MCP工具也过时了。但AI应用永远会有新的原子形态被实例化出来,它们都可以作为Oxy的子类。

OxyGent成为一个面向协作的AI开发框架,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多智能体平台。 它具备可扩展性和全链路决策追溯能力,能够推动"群体智能"的实现。目前,该多智能体协作框架已开源,OxyGent以高分登上全球AI领域风向标级的榜单GAIA。

03

B端AI,如何落到"每一个角色"?

最近一段时间,互联网企业都在紧锣密鼓用AI来改变其C端和B端应用。与C端"千人百面"的复杂分化不同,B端更像是一群"以岗位角色划分、一岗一策"的确定性群体。Oxygen团队认为,这正是AI模型在B端应用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AI模型不仅要靠概率推算,还需结合确定性的策略、规则与优化手段,才能真正高效嵌入商家的经营全流程。

例如,分析销售数据通常是有"套路"的。与其让AI天马行空自由探索"300步",20秒不能返回结果,不如告诉它就按照这几个步干,把劲使在"原子阶段",如数据的复杂计算上。这就要求大家知道"手里的AI武器射程有多远",避免盲目泛滥地应用。

目前,大模型正深度融入商家经营的全流程 。包含京麦商家AI助手、广告智能投放Agent、京点点 在内的50多款专业AI工具 ,每周辅助完成超过3000万次经营决策 ,覆盖了从内容创作、营销推广、供应链优化到客服服务等采销关键环节。团队正在拓展到创意洞察、策略执行等更高阶经营环节,帮助商家实现全链路经营提效。

Oxygen让AI不只是"助手",而是"另一个商家自己",这是团队做AI一直秉承的理念 。在最初设计智能体时,并非抽象地定义功能,而是基于真实的商业逻辑,如走访电商代运营公司,分析大促期间的角色分工与任务执行过程,再将其抽象为多智能体结构------一个或多个智能体代表一个岗位角色,具备自己的画像与行为逻辑。一个具备完整卖货策略的AI,往往源自一个"AI团队"或"AI组织"的协作。

在营销投放场景中,这种AI组织已经开始真实发挥作用。京东广告投放智能体以"一句话做广告"为目标,联动成百上千个Agent,覆盖从创意生成、广告优化到数据复盘的全链路流程。

多智能体的效能在商家经营领域取得成果的同时,也将推动供应链协同与产品力的重塑。过去两年,许多品牌都在拼极致性价比 ,导致供应链各环节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以一个成本为0.8元的产品为例,当售价从5元降到1元时 ,利润从4.2元暴跌到0.2元,缩水幅度高达20倍。最终不仅品牌方吃亏,整个供应链可能都在被迫"赔本赚吆喝"。

现在,得益于智能体对消费偏好与市场需求的洞察,品牌可以反向协同设计,与产业带工厂形成紧密联动,形成一条更高效、更健康的链路。供应链其实有一种"飞轮效应",速度达到一定程度,整条供应链利润和效率就会进入一个全新阶段,既提升了品牌方和供应商的利润,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具性价比的产品。

当下,团队更多聚焦在如何对OxyGent框架之上每个AI组织的优化。而团队认为,在"MAS X时代",**智能体将能自我发现和修复,**像干细胞一样"分裂产生出新的智能体",也能"让一些废弃的智能体单元凋零掉"。

不仅是数量的变化,智能体也将实现群体智能的多样性,它们彼此的协作关系也将"自动变化"。而这些都是OxyGent框架的扩展性所带来的。几乎所有的业务都能长在OxyGent之上。而京东零售和商业伙伴为Oxygen团队提供了宝贵舞台,这让OxyGent真正经受了企业级落地实战,帮助团队书写智能的基因蓝图。

这就是京东所推动的**"Oxygen式"飞轮效应,通过AI赋能商家的经营链条,打造以数据和智能体驱动B端增长的新动力**。

相关推荐
Cl_rown去掉l变成C3 小时前
第N7周打卡:调用Gensim库训练Word2Vec模型
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word2vec
腾讯云开发者4 小时前
腾讯云TVP走进美的,共探智能制造新范式
人工智能
一水鉴天4 小时前
整体设计 逻辑系统程序 之34七层网络的中台架构设计及链路对应讨论(含 CFR 规则与理 / 事代理界定)
人工智能·算法·公共逻辑
我星期八休息4 小时前
C++智能指针全面解析:原理、使用场景与最佳实践
java·大数据·开发语言·jvm·c++·人工智能·python
ECT-OS-JiuHuaShan4 小时前
《元推理框架技术白皮书》,人工智能领域的“杂交水稻“
人工智能·aigc·学习方法·量子计算·空间计算
minhuan4 小时前
构建AI智能体:六十八、集成学习:从三个臭皮匠到AI集体智慧的深度解析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adaboost·集成学习·bagging
ssshooter4 小时前
MCP 服务 Streamable HTTP 和 SSE 的区别
人工智能·面试·程序员
rengang665 小时前
软件工程新纪元:AI协同编程架构师的修养与使命
人工智能·软件工程·ai编程·ai协同编程架构师
IT_陈寒5 小时前
Python+AI实战:用LangChain构建智能问答系统的5个核心技巧
前端·人工智能·后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