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 Badcase 精度验证方案详解与 hbm_infer 部署实录

在模型结构优化与部署量化过程中,开发者往往会遇到一个关键任务:​基于历史 Badcase 数据验证模型精度变化​,确保模型修改不会引入明显性能退化。 这类验证常见于感知、预测、行为识别等任务,尤其在客户交付或精度回归过程中十分关键。

但实际场景中,Badcase 的来源和管理非常复杂:

  • 数据常常分散在客户服务器
  • 有些数据是动态生成、无法导出
  • 板端资源有限,难以长期驻留模型或数据。

为此,地平线工具链围绕量化后的模型,提供了三种可选的精度验证方案,分别适配不同类型的项目需求。

一、三种 Badcase 精度验证方案

1.1 方案一:仿真推理(Simulate Inference)

使用量化过程生成的与 hbm 等效的 .bc 模型,在服务端模拟 BPU 行为进行推理,无需依赖硬件设备。

  • 优点
    • 无需开发板,部署轻量;
    • 适合多模型结构快速迭代验证;
  • 缺点
    • 本地仿真推理因为缺少了专用板端硬件参与,速度相对较差。

适用场景​:早期算法开发、模型结构调整的初步验证。

1.2 方案二:本地数据,远程推理(hbm_infer 协同执行)

基于 hbm_infer 模块,服务端将输入数据通过 RPC 接口发送至板端,调用 HBM 模型进行真实硬件推理,结果再返回服务端进行分析。

  • 优点
    • 数据留在服务端,可动态调度;
    • 使用板端 硬件推理,速度较快,且度评估基于真实 BPU,结果可靠;
  • 缺点
    • 网络带宽影响推理效率;
    • 需依赖板端资源;

适用场景​:Badcase 动态生成、服务端数据不便迁移、对验证速度存在较大需求 、真实精度验证。

1.3 方案三:板端本地验证(纯离线推理)

通过 NFS 或本地挂载方式将全部数据传输到板端,在板端离线完成所有推理与验证工作。

  • 优点
    • 推理速度最快,完全无网络瓶颈;
    • 精度结果与部署完全一致;
  • 缺点
    • 需预先准备所有测试数据;
    • 动态输入或在线调试能力较弱
    • 重度需依赖板端资源;

适用场景​:静态 Badcase 精度评估、大规模离线验证、交付测试。

二、三方案对比一览

三、为什么重点介绍方案二?

尽管三种方案各有应用空间, 在目前发布的 OE 包与官方示例中,​对方案一/三已有说明与案例 ​,而​方案二虽然支持面广、功能强大,却缺少系统化教程 ​,另外方案二 ​ hbm_infer​ 是目前唯一能同时满足以下需求的解决方案​:

  1. 数据无需迁移:Badcase 可在服务器本地组织;
  2. 推理结果真实可信:完全基于硬件板端执行;
  3. 部署过程存在一定复杂度:但可高度自动化,适合通用集成;

本文将聚焦方案二的 hbm_infer 使用流程,提供完整、可运行的代码模板,帮助你快速构建服务端 + 板端协同验证框架。

四、 hbm_infer 使用指南(方案二)

4.1 安装依赖

Bash 复制代码
# 安装核心组件
1. hbm_infer的使用依赖算法工具发布的docker环境,因此在使用hbm_infer前需要先构建后DOCKER环境,然后在容器中安装hbm_infer组件
2. 在NDA支持下获取hbm_infer python安装包,进入docker环境后使用pip install 安装后使用

4.2 常规模式示例:开发调试推荐

Python 复制代码
import torch
import time
from hbm_infer.hbm_rpc_session import HbmRpcSession

def test_hbm_infer():
    hbm_model = HbmRpcSession(
        host="192.168.1.100",  # 板端 IP
        local_hbm_path="./model.hbm"
    )
    hbm_model.show_input_output_info()

    data = {
        "input_0_y": torch.randint(0, 256, (1, 512, 960, 1), dtype=torch.uint8),
        "input_0_uv": torch.randint(0, 256, (1, 256, 480, 2), dtype=torch.uint8),
    }

    begin = time.time()
    for _ in range(10):
        outputs = hbm_model(data)
        print({k: v.shape for k, v in outputs.items()})

    print(f"Avg time: {round((time.time()-begin)*1000 / 10, 2)} ms")
    hbm_model.close_server()

if __name__ == "__main__":
    test_hbm_infer()

4.3 Flexible 模式示例:多线程/多模型推荐

Python 复制代码
from hbm_infer.hbm_rpc_session_flexible import (
    HbmRpcSession, init_server, deinit_server, init_hbm, deinit_hbm
)
import torch, time

def test_flexible():
    server = init_server(host="192.168.1.100")
    handle = init_hbm(hbm_rpc_server=server, local_hbm_path="./model.hbm")

    hbm_model = HbmRpcSession(hbm_rpc_server=server, hbm_handle=handle)

    data = {
        "input_0_y": torch.randint(0, 256, (1, 512, 960, 1), dtype=torch.uint8),
        "input_0_uv": torch.randint(0, 256, (1, 256, 480, 2), dtype=torch.uint8),
    }

    begin = time.time()
    for _ in range(10):
        outputs = hbm_model(data)
        print({k: v.shape for k, v in outputs.items()})

    print(f"Avg time: {round((time.time()-begin)*1000 / 10, 2)} ms")

    hbm_model.close_server()
    deinit_hbm(handle)
    deinit_server(server)

if __name__ == "__main__":
    test_flexible()

五、小贴士:提高推理效率的建议

  • 板端与服务端建议处于同网段或直连,降低传输延迟;
  • 对于批量推理任务,可提前批量加载数据并串行发送;
  • 支持 with_profile=True 打开性能日志分析;

六、总结建议

相关推荐
papership4 小时前
【入门级-算法-5、数值处理算法:高精度的减法】
算法·1024程序员节
lingran__4 小时前
算法沉淀第十天(牛客2025秋季算法编程训练联赛2-基础组 和 奇怪的电梯)
c++·算法
DuHz4 小时前
基于MIMO FMCW雷达的二维角度分析多径抑制技术——论文阅读
论文阅读·物联网·算法·信息与通信·毫米波雷达
Dragon_D.5 小时前
排序算法大全——插入排序
算法·排序算法·c·学习方法
大数据张老师5 小时前
数据结构——红黑树
数据结构·算法·红黑树
自在极意功。6 小时前
动态规划核心原理与高级实战:从入门到精通(Java全解)
java·算法·动态规划·最优子结构·重叠子问题
文火冰糖的硅基工坊6 小时前
[人工智能-大模型-54]:模型层技术 - 数据结构+算法 = 程序
数据结构·人工智能·算法
2401_876221346 小时前
Euler
c++·数学·算法
Z...........7 小时前
优选算法(滑动窗口)
数据结构·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