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 上周 Cursor 2.0 刚发布了对标「Trae SOLO 」的 "Agents " 模式,前天 Trae 国际版就宣布 Claude 断供:

😏 是真的因为 Claude "锁区 "?还是 "商业竞争 " 行为 (嗅到了 Vibe Coding 的巨大市场),耐人寻味。😄 之前写过一篇《✨TRAE SOLO + Holopix AI | 轻松实现 "虚假广告"-转🔪割草小游戏》,不写一行代码和作图,只靠靠和 AI 撕逼 (Speak ),就复现了短视频经常刷到的 "转刀割草小游戏"。
🤔 AI 时代给我最大的感触------ 平权:
过去,涉足 绘图/编码/短视频 等创作领域,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积累,而 生成式AI 的崛起,降低了门槛。用户不再需要精通复杂的软件或掌握专业的编程语言,通过精准的 "Prompt (提示词) " 或 多轮对话引导AI ,就能将脑海中的 "好点子 " 转换为 "现实作品 " (图片、短视频、程序),从 "技能驱动 " → "想法驱动" 。
😆 本节就来试下这个新模式,搭配「Holopix AI」,挑战开发难度更大的小游戏------ "🐦坤坤自走棋"。
2. 最小化可行性验证
2.1. 玩法设计
😄 "Vibe Coding " 文档先行,先跟AI讨论下,生成一个 "核心玩法设计" 的文档:

🤣 这文档看着就很好玩啊:

2.2. 让AI写个Demo
先简单画个 "游戏界面的草图":

接着让 AI 基于 Phaser.js 进行开发 (模型:Claude Sonnet 4.5 Thinking):

静待片刻:

生成效果:

界面虽然很乱,不过基本雏形算是有了,接着让 AI 基于玩法设计文档对游戏进行完善。因为任务比较重,所以先让它生成 "TODO 文档 ",好处是:减少上下文节约Token + 避免异常导致的任务中断。

接着即使反复 "截图 + 描述问题/期望 " 丢给 AI,直到实现想要的游戏效果为止,如:

最终效果:

👏 基本能玩,接着就是反复:体验 → 发现BUG → 让AI改BUG ,以及用 Holopix AI 生成游戏素材进行替换。
3. Holopix AI 生成素材
3.1. 定制一个 "ikun" 模型
😶 AI 生成游戏素材,最重要的一点莫过于 "风格一致性 ",Holopix AI 提供了大量不同风格的 "预设模型 " 保证生成风格一致的素材,还支持自己上传图片,训练自己的 "专属模型"。
😏 既然是 "坤坤自走棋 ",那 "ikun小黄鸡 " 自然少不了,网友自制的这类图还挺多,搜了下最全的貌似是389张,直接使用 ImageAssistant 浏览器插件采集所有图片,然后训练一个专门生成小黄鸡的 "ikun" 模型:

选出100张含 "坤 " 量最高的图片,打开 Holopix AI 官网,点击左侧 "模型定制 " → "开始模型训练",填下模型名称,选下训练主题/模型,训练强度选低 (素材少的可以选中或者高)

新版多了一个 "画风分离训练" 的选项,可以将训练的模型分割成两个模型:
- 造型分离模型:学习造型能力,包括角色比例、外形等特征。
- 画风分离比例:学习绘画风格、涵盖必笔触、用色、角色五官画法等风格化元素。

训练后的分离模型,可以 自由组合,打造出自己的独特风格:

提交后,等模型训练完,会有消息通知,一般要2-10h,训练完会生成 两套模型:

3.2. 英雄 & 怪物
😄 模型训练好了,接着就用它来生成英雄和怪物的素材,先是英雄,五类 (肉盾、战士、射手、法师、辅助),每类9个,共计 45 个,自己一个个想 Prompt ,整到猴年马月,直接让 AI 生成每个英雄的 Prompt:

生成两种语言Prompt原因:
💡 有时其中一种多次生成效果不佳时,切换到另一种可能有奇效。
生成结果:

打开「一键成稿 」,选择上面两个模型,然后粘贴上面 AI 生成的 Prompt,接着点击生成:

😐 可以看到批量生成的 Prompt 比较粗糙,想要 "更精细 " 的生成效果,可以使用 Holopix 的 "智能优化 ",只需输入简单的 Prompt ,AI 就能生成丰富的 "词元":

自由增删组合,轻松生成 "更专业 " 的 绘图Prompt:

接着就是不断生成提示词 "抽卡 ",选择合眼缘的,最后生成的英雄素材 (🤣 含 "坤" 量极高 ❗️):

怪物 也是 "照葫芦画瓢 ",不过人物的朝向还需要做下调整 (向左),让AI写个脚本批量生成 "镜像反转" 后的图片:

最后生成的怪物素材:

3.3. 背景
🤔 这里需要 "横版 " 的背景素材,在 "模型广场 " 没搜到合适的?问题不大,选对 "画风" ,然后在 "画面设置 " 那里选择 16:9 的 "尺寸比例" 就好了:

这里用到的模型是「竖版场景-F 」,👏Nice,一发入魂,生成的素材直接能用:

3.4. 神器
😄 这个想搞下像素风格的,用到的模型「像素RPG道具ICON | HOLO-V1」

抽了几次卡,效果还不错:

接着把剩余的神器素材也生成好:

🤔 如果模型生成的像素不太满意,还可以直接使用「像素图转换 」,将原图一键转换成 精准像素图:

参数讲解:
- 像素大小 :像素块的大小 ,值越大,细节越少,画面看起来更模糊、更抽象,像素风格更粗犷。值越小,细节越多,画面会更清晰,更接近原始图片。通过调整它来找到你最喜欢的 "颗粒感" 程度。
- 边缘尺寸 :增强像素画的轮廓感 ,在不同颜色区域的交界处自动给你画上"轮廓线 ",越粗,边界越清晰有点像老式卡通或游戏里的描边效果。越细,甚至为0时就没有轮廓线,不同色块会直接挨在一起。如果想 "主体更突出" ,可以适当增加此参数。
- 颜色量化 :自动分析原图的所有颜色,将成千上万种颜色减少到有限的几种或几十种。开启后,图片会使用一个数量有限的调色板 (色板 ) 来上色,颜色过渡会变得很硬朗。关闭的话,会尽量保留原始的颜色,像素化的效果可能就不那么 "正宗" 了。
- 色板 :像素画的颜色风格 ,允许你自己指定用哪几种颜色来画这幅像素画,AI会从你指定的颜色中挑选最合适的颜色,去填充对应的像素块。这能让最终生成的图片具有非常统一和协调的色彩风格。Holopix 官方提供了64种常见的色板,你也可以自定义调色板。
- 渐变抖动 :在颜色数量有限的情况下,"伪造 " 出更丰富的色彩过渡,如:只有黑色和白色两种颜色,但想画出灰色,可以在一块区域里,像棋盘一样间隔地画上黑点和白点,当你把图片缩小看时,这片区域看起来就是灰色的。这就是 "抖动",通过特定的排列方式来模拟出渐变的感觉,让过渡看起来更自然。不开启的话:颜色和颜色间的分界会非常清晰,没有过渡,形成一块块的纯色区域。
总结下就是:
像素大小 决定画面 "颗粒感 " 有多粗,边缘尺寸 决定 物体轮廓线的粗细 ,颜色量化 负责 减少画面的总颜色数 ,自定义色板 指定用哪些颜色作画,渐变抖动 则是 用有限的颜色 模拟出 平滑的渐变效果。
4. 最终效果
既然 AI 生成的 代码 和 游戏素材 都到位了,接着让它应用一波,见证 "奇迹 " 的时刻-🧙♀️ Magic ❗️❗️❗️

👏 无敌,花了两天时间,借助 "Cursor Agents 模式 " + "游戏素材领域专用AI模型-Holopix AI ",只靠写 Prompt (提示词 ) 就轻松实现了这款原创 "🐦坤坤自走棋 " 的 单机小游戏 。😄 AI 时代 ,用好专业的 "AI 工具 ",人人都是 "创造家 ",想看的视频自己做 (如 Sora2 直接生成),想玩的游戏自己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