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rompt 是什么?
【Prompt】是AGI时代的"软件工程"
二. 我们在【提示工程】上的优势:
1.我们知道:为什么有的指令有效,有的指令无效;同样的指令有时有效,有时无效;怎么提升有效指令的概率;
2.我们懂编程:知道哪些问题用提示词工程解决是更高效的,哪些用传统编程更高效;能完成和业务系统对接,把效能发挥到极致;
三.使用Prompt的两种目的
1.获得具体问题的具体结果:问问题?
2.固化一套Prompt到程序中,成为系统功能的一部分:
四.Prompt调优
1.找到好的prompt是个持续迭代的过程,需要不断调优。
2.如果知道训练数据是怎样的,参考训练数据来构造Prompt是最好的。
3.【试】是最常用的办法,确实有运气因素,所以门槛低,天花板高。
高质量的Prompt:具体、丰富、少歧义
4.修炼Prompt能力,功夫在平时
如果底层大模型换了,Prompt建议重写。
五.Prompt的典型构成
-
角色\]:给AI定义一个最匹配任务的角色,比如:\[你是一位软件工程师\]。先定义角色,就是在开头把问题域收窄,减少二义性。
-
上下文\]:给出与任务相关的其他背景信息(尤其在多轮交互中)。
-
输入\]:任务的输入信息,在提示词中明确的标识出输入。
大模型对Prompt开头或结尾的内容更敏感,先定义角色,就是在开头把问题域收窄,减少二义性。
六.思维链CoT
1.让AI生成更多相关的内容,构成更丰富的[上文],从而提升[下文]的正确率。
2.对涉及计算机和逻辑推理等复杂问题,尤为有效。
六.自洽性(对抗幻觉)
1.用同样Prompt跑多次,通过投票选出最终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