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速读)Regor - 渐进式对应点再生实现鲁棒3D配准

论文题目:Progressive Correspondence Regenerator for Robust 3D Registration(用于鲁棒3D配准的渐进对应再生器)

会议:CVPR2025

摘要:获得足够高质量的通信对于鲁棒的配准至关重要。现有的对应关系优化方法大多采用异常值去除的范式,要么无法正确识别极端异常值比下的准确对应关系,要么选择的正确对应关系太少,无法支持鲁棒的配准。为了解决这一挑战,我们提出了一种名为Regor的新方法,它是一种渐进的对应再生器,可以生成更高质量的匹配,同时对许多异常值具有足够的鲁棒的。在每次迭代中,我们首先使用先验引导的局部分组和广义相互匹配来生成局部对应。然后提出了一种强大的中心感知三点一致性来实现局部对应校正,而不是去除。此外,我们采用全局对应细化,从全局角度获得准确的对应。通过渐进式迭代,这个过程产生了大量高质量的通信。在室内和室外数据集上的大量实验表明,所提出的Regor显著优于现有的离群值去除技术。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方法获得比异常值去除方法多10倍的正确对应。因此,我们的方法即使在弱特征下也能实现鲁棒的配准。

一、论文概览

这篇发表在CVPR 2025的论文提出了一种名为**Regor (Progressive Correspondence Regenerator)**的创新方法,用于解决3D点云配准中的对应点质量问题。论文来自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机构的研究团队。

核心创新 :与传统的"删除异常点"思路不同,Regor采用"生成高质量对应点"的策略,能够将正确对应点数量提升10倍以上


二、问题分析

2.1 现有方法的困境

当前3D点云配准主要面临以下挑战:

1. 初始对应点质量差

  • 在低重叠、高噪声场景下,特征匹配会产生大量错误对应点
  • 初始正确对应点(inliers)占比极低,常常不足1%

2. 传统方法的局限性

现有方法分为两类:

  • 几何方法(如RANSAC、SC²-PCR):基于几何一致性删除异常点
  • 学习方法(如PointDSC、VBReg):将问题视为分类任务

核心问题:这些方法都采用"自上而下的剪枝"策略(如图1(a)所示),只能从初始对应点中筛选,当初始正确对应点很少时,即使全部识别出来也无法支持鲁棒配准。

论文通过实验数据揭示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 在异常点率超过99%的场景中,SC²-PCR平均只能获得不到1个正确对应点
  • 配准成功率仅为9.15% (3DMatch)和3.28%(3DLoMatch)

三、创新方法:Regor

3.1 核心思想

Regor采用**"自下而上的再生"**策略(如图1(b)所示):

  • 不是删除错误对应点,而是渐进式生成更多高质量对应点
  • 利用前一阶段对应点的位置先验引导局部区域的精细化匹配

3.2 方法架构

整体框架包含三个核心模块:

模块1:局部分组与重匹配

(1)先验引导的局部分组

  • 从前一阶段的对应点中采样种子点
  • 以种子点为中心,在半径r^t内进行邻域搜索,构建局部点云对
  • 数学表达:

(2)广义互匹配(GMM)

这是论文的一大创新点。传统互匹配(mutual matching)在局部区域特征相似时往往找不到任何匹配,而GMM通过放松约束解决了这个问题:

其中:

  • M_1:最近邻匹配矩阵
  • M_2:多近邻匹配矩阵
  • ⊙:Hadamard积(逐元素相乘)
  • ⊗:逐元素逻辑或运算

如图所示,GMM能够在保证一定准确性的同时,生成更多候选对应点。

模块2:局部对应点精化

中心感知三点一致性(CTC)

这是Regor的另一个关键创新。传统的三点一致性只考虑三个点对之间的关系,而CTC利用了种子对应点的高可靠性

其中:

  • g^(t-1)_i 是来自前一阶段的中心种子点(精度高)
  • 通过中心点作为"桥梁"评估其他对应点的一致性
  • 如图所示,这种策略能更准确地识别正确对应点

局部对应点校正

识别高质量对应点后,利用它们估计局部变换T^t_i{R^t_i, t^t_i},然后对整个局部区域的对应点进行校正:

模块3:全局对应点精化
  • 对应点合并:使用哈希表高效合并n个局部区域的对应点,去除重复
  • 全局校正:使用二阶一致性从全局视角进一步优化,纠正局部可能出现的错误

3.3 渐进式策略

Regor采用多阶段迭代(通常m=4次迭代):

  • 初期:较大的搜索半径(如r¹=0.6m)确保全局性和鲁棒性
  • 后期:逐渐减小半径(如r⁴=0.15m)实现精确收敛

如图6所示,通过4个阶段的迭代:

  • 初始阶段:仅7个正确对应点,错误率99%
  • 最终阶段:生成1500+个正确对应点,准确率95%

四、实验结果

4.1 3DMatch数据集(室内场景)

使用FPFH(传统描述子)的结果:

方法 RR(%) RE(°) TE(cm) IP(%) INR(%) IN
SC²-PCR 83.24 2.21 6.70 73.64 78.78 289
MAC 83.90 2.11 6.80 - - -
Regor 88.48 1.70 5.94 82.68 1253.74 2532

关键发现

  • 配准成功率提升5.2个百分点
  • 正确对应点数量是SC²-PCR的8.75倍
  • INR(对应点增长率)达到1253.74%,远超传统方法的上限100%

使用FCGF(学习描述子)的结果:

方法 RR(%) INR(%) IN
Hunter 94.05 88.01 1204
SC²-PCR 93.16 87.24 1141
Regor 93.96 263.81 2620

即使使用强特征,Regor仍能将对应点数量提升2.3倍

4.2 3DLoMatch数据集(低重叠场景)

使用FPFH的对比(更具挑战性):

方法 RR(%) RE(°) IN
MAC 40.88 3.66 -
FastMAC 38.46 4.04 -
Regor 43.96 2.89 643.24

突破性表现

  • 传统描述子+Regor的性能(43.96%)超过了学习描述子(Predator 68.30%)在该场景下的一般表现
  • INR高达778.35%

4.3 3DMatch-EOR基准(极端异常点场景)

这是论文提出的新基准,专门测试极端情况:

异常点率>99%的场景:

方法 3DMatch RR(%) 3DMatch IN 3DLoMatch RR(%)
PointDSC 2.56 0.17 0.75
SC²-PCR 9.15 0.34 3.28
Regor 26.76 666.94 9.27

震撼数据

  • 当SC²-PCR平均只有不到1个正确对应点时,Regor能生成667个
  • 对应点数量提升约2000倍
  • 配准成功率从9.15%提升到26.76%(17.61个百分点

4.4 KITTI数据集(室外场景)

方法 RR(%) RE(°) TE(cm) INR(%) IN
RANSAC 74.41 1.55 30.20 87.20 190
SC²-PCR 99.82 0.61 8.16 95.94 248
Regor 99.82 0.50 5.36 2486.82 5353

在室外大场景中:

  • 正确对应点数量达到5353个 ,是SC²-PCR的21.6倍
  • 平移误差降低到5.36cm(最优)

4.5 不同特征描述子的鲁棒性测试

这是论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结果之一:

传统描述子的性能提升:

描述子 原始RR(%) +Regor RR(%) 提升 INR(%)
FPFH 54.34 88.48 +34.14 1253.74
RoPS 54.16 91.37 +37.21 2542.32
SHOT 55.33 71.90 +16.57 1981.10

学习描述子的性能提升:

描述子 原始RR(%) +Regor RR(%) 提升 INR(%)
GeoTrans 91.80 97.10 +5.30 2649.30
SpinNet 88.60 96.30 +7.70 2799.74
Predator 89.00 91.44 +2.44 4608.34

关键发现

  • RoPS(传统描述子)+Regor达到91.37%,超过了FCGF(86.32%)等学习描述子的单独使用
  • 如图7所示,使用Regor后,传统描述子的性能全部达到88%以上
  • 证明Regor能让"弱特征"实现鲁棒配准

4.6 消融实验

渐进式vs单阶段:

  • 单阶段:RR=86.81%, IN=290
  • 渐进式:RR=88.48%, IN=2532(提升8.7倍

匹配策略对比:

  • 最近邻匹配(NNM):IN=2487
  • 互匹配(MM):IN=2392
  • 广义互匹配(GMM):IN=2532(最优

局部-全局精化:

  • 仅局部:RR=87.35%, IP=78.40%
  • 仅全局:RR=76.37%, IP=80.48%
  • 局部+全局:RR=88.48%, IP=82.68%(性能互补

五、方法优势总结

5.1 理论创新

  1. 范式转变:从"删除异常点"到"生成对应点"
  2. 渐进式策略:从粗到精,利用位置先验逐步优化
  3. 广义互匹配:解决局部特征相似导致的匹配失败问题
  4. 中心感知一致性:利用高质量种子点引导局部优化

5.2 性能优势

  1. 对应点数量 :比现有方法多10-2000倍
  2. 极端场景鲁棒性:在99%异常点率下仍能成功配准
  3. 特征通用性:对弱特征也能实现鲁棒配准
  4. 效率:0.36秒处理时间(与VBReg的1.02秒相比更快)

5.3 实际应用价值

  • 机器人定位:在GPS拒止环境下的精确导航
  • 自动驾驶:多帧点云融合与建图
  • 遥感测绘:低重叠、高噪声场景的配准
  • 工业检测:不完整扫描数据的对齐

六、技术细节与实现

6.1 关键参数设置

  • 迭代次数:m=4
  • 半径序列:r¹=0.6m → r⁴=0.15m(逐渐减小)
  • 种子点采样:使用高效随机采样
  • 一致性阈值:σ(根据数据集调整)

6.2 计算复杂度

  • 哈希表合并:O(n)时间复杂度
  • CTC计算:比二阶一致性(SC)更高效
  • 局部处理:并行化友好

6.3 可视化分析

如图5所示,一个典型案例:

  • 初始 :52个正确对应点,6088个错误对应点(异常点率99.15%
  • 最终 :2853个正确对应点,115个错误对应点(准确率96.13%

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是Regor的核心优势。


七、局限性与未来方向

虽然论文未明确讨论局限性,但可以推测:

  1. 参数敏感性:不同场景可能需要调整半径序列
  2. 特殊几何:对称或重复结构可能仍具挑战性
  3. 实时性:虽然0.36秒已很快,但某些应用仍需进一步优化

未来方向

  • 自适应参数选择
  • 与端到端学习方法结合
  • 扩展到非刚性配准

八、结论

Regor代表了3D点云配准领域的一次重要突破。它通过"对应点再生"这一创新范式,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方法在极端异常点场景下的失效问题。

核心贡献

  • ✅ 理论创新:提出渐进式对应点再生框架
  • ✅ 技术突破:10倍对应点数量提升
  • ✅ 鲁棒性:在99%异常点率下仍能工作
  • ✅ 通用性:让弱特征也能实现鲁棒配准

数据说服力

  • 在3DMatch上:88.48% RR,2532个正确对应点
  • 在极端场景:对应点数量提升2000倍
  • 跨描述子:RoPS+Regor达到91.37%,超越学习方法

这项工作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当数据质量不佳时,不要只想着删除,还可以尝试生成更好的数据。这一理念或许也能应用到其他计算机视觉任务中。

相关推荐
shayudiandian2 小时前
AI学习路线图2025:从入门到进阶的完整指南
人工智能
聚梦小课堂2 小时前
2025年11月10日 AI快讯
人工智能·新闻资讯·ai大事件
挽安学长2 小时前
Claude Code 重大更新:支持一键原生安装,彻底别了 Node.js,附Claudecode国内使用最新方式!
人工智能
DevUI团队2 小时前
🚀 MateChat发布V1.10.0版本,支持附件上传及体验问题修复,欢迎体验~
前端·vue.js·人工智能
美人鱼战士爱学习2 小时前
KAG: Boosting LLMs in Professional Domains via Knowledge Augmented Generation
人工智能·集成学习·boosting
有Li2 小时前
融合先验文本与解剖学知识的多模态回归网络用于舌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的自动预测|文献速递-文献分享
论文阅读·人工智能·医学生
一水鉴天2 小时前
整体设计 全面梳理复盘之31 Transformer 九宫格三层架构 Designer 全部功能定稿(初稿)之3
人工智能
速创圈2 小时前
Sora2 Pro国内接入终极指南:失败退款+无并发限制
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