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讲清:深度学习——自注意力机制是什么?

在传统神经网络架构中,权重系数的计算通常依赖于X与Y的关联性建模,但自注意力机制提出了一种创新范式。

该机制能够更有效地捕捉输入序列X内部各元素间的动态关联,并量化这些关联对Y输出的影响权重,进而显著增强模型的泛化能力。

作为深度学习领域的重要突破,自注意力机制已得到广泛应用,其核心思想更构成了Transformer模型的基础架构。

对于自注意力机制的内容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讲述:

1、什么是自注意力机制?

2、注意力评分函数有哪些?

3、什么是多头注意力?

一、什么是自注意力机制?

传统模型通常聚焦于X与Y的关联分析,而自注意力机制的创新之处在于揭示了X内部元素间潜在的重要关联。

以文本预测任务为例,模型不仅需要理解前文句子的表层含义,还需捕捉句子内部词汇组合对后续内容产生的深层影响。

为解决这一挑战,自注意力机制通过动态计算序列中每个元素(如a1与a2、a3的交互关系)的关联强度,结合反向传播算法,智能识别对当前任务最具关键性的特征部分。

二、注意力评分函数有哪些?

常见的注意力评分函数有两种,一种是加性注意力 ,另一种是缩放点积注意力

加性注意力:该评分函数不用考虑查询q和键k是否长度一致,其公式为:

q代表查询,k代表键,但是自注意力中这两者是相同的,都是输入张量X。

缩放点积注意力:该评分函数需要查询q和键k保持长度一致,其公式为:

三、什么是多头注意力机制?

多头注意力机制就是将多个注意力汇聚的结果拼接在一起,这样得出来的结果会包含更多的行为信息,如下图所示:

代码实现如下:

ini 复制代码
import torch  
import torch.nn as nn  
import torch.nn.functional as F  
​
class MultiHeadAttention(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d_model, num_heads):  
        super(MultiHeadAttention, self).__init__()  
        assert d_model % num_heads == 0  
​
        # 分割d_model维度为num_heads  
        self.depth = d_model // num_heads  
​
        # 定义线性变换层  
        self.wq = nn.Linear(d_model, d_model)  
        self.wk = nn.Linear(d_model, d_model)  
        self.wv = nn.Linear(d_model, d_model)  
​
        # 定义线性变换层来合并多头输出  
        self.dense = nn.Linear(d_model, d_model)  
​
        self.num_heads = num_heads  
        self.scale = 1 / (self.depth ** 0.5)  
​
    def split_heads(self, x, batch_size):  
        # 将输入x分割成多个头  
        x = x.reshape(batch_size, -1, self.num_heads, self.depth)  
        return x.permute(0, 2, 1, 3)  
​
    def forward(self, v, k, q, mask=None):  
        batch_size = q.shape[0]  
​
        # 分割头  
        q = self.split_heads(self.wq(q), batch_size)  
        k = self.split_heads(self.wk(k), batch_size)  
        v = self.split_heads(self.wv(v), batch_size)  
​
        # 计算注意力分数, 此处为缩放点积注意力 
        scores = torch.matmul(q, k.transpose(-2, -1)) * self.scale  
        if mask is not None:  
            scores = scores.masked_fill(mask == 0, -1e9)  
        # 应用softmax获得注意力权重  
        attention_weights = F.softmax(scores, dim=-1)  
        # 计算加权和  
        output = torch.matmul(attention_weights, v)  
        # 合并头  
        output = output.permute(0, 2, 1, 3).contiguous().reshape(batch_size, -1, self.num_heads * self.depth)  
        # 应用线性变换层  
        output = self.dense(output)  
        return output, attention_weights

更多AI大模型学习视频及资源,都在智泊AI

相关推荐
间彧1 小时前
Java程序员系统学习大模型(LLM): 学习路线与知识体系详解
llm
间彧2 小时前
对于Java程序员来说,学习大模型需要重点补足哪些Python生态知识?
llm
间彧2 小时前
从零开始学习大模型(LLM): 学习路线与知识体系详解
llm
AI大模型4 小时前
12 节课解锁 AI Agents,让AI替你打工(一): 简介
程序员·llm·agent
AI大模型5 小时前
12 节课解锁 AI Agents,让AI替你打工(二):从零开始构建一个Agent
程序员·llm·agent
Baihai_IDP7 小时前
如何提升 LLMs 处理表格的准确率?一项针对 11 种格式的基准测试
人工智能·面试·llm
mwq3012320 小时前
揭秘 MoE 训练的“三驾马车”
llm
mwq3012320 小时前
MoE 负载均衡之争:为何 Mixtral 的“实用主义”胜过了“统计主义”?
llm
深度学习机器1 天前
RAG Chunking 2.0:提升文档分块效果的一些经验
人工智能·算法·l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