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ubao-Seed-Code 打造一个专属的规划平台

你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的感觉?每天被无尽的任务和琐事推着走,像一个陀螺般不停旋转,却鲜有时间静下来,审视自己的脚步,规划未来的道路。我们设定年度目标,却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将其遗忘;我们渴望记录生活的点滴,却被繁琐的操作劝退。

市面上的规划平台林林总总,但它们似乎总有缺憾:要么功能零散,无法形成闭环;要么界面臃肿,喧宾夺主;要么就是高昂的订阅费用,让人望而却步。

"如果能有一个完全为自己量身定制的平台就好了。"这个想法在我脑中萦绕许久。一个集"月度视图"、"年度目标管理"、"每日复盘"、"进度可视化"、"生活随想记录"和"好友共同打卡"于一体的数字中枢。

恰逢最近,字节跳动发布了专为"代理式编程(Agentic Coding)"深度优化的代码大模型------"Doubao-Seed-Code"。这激发了我将想法付诸实践的决心:何不借助这股AI的东风,亲手为自己打造一个完美的规划平台?毕竟,只有自己才最了解自己的需求。

这篇文章,将是我这段旅程的全景记录。我将通过"Doubao-Seed-Code",从概念设计到最终部署在云服务器上,完整地构建这个平台。这将是一篇篇幅很长、细节极多的实战教程。我会尽量省去一些冗余的基础操作,将最核心的思考、指令、代码和踩坑经验呈现给大家。

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豆包小姐姐这次,又学到了什么新本事。

一、前期工具准备:利其器,方能善其事

在正式动工之前,我们需要准备好称手的工具。这就像一位剑客,在决斗前必须要擦亮自己的剑。我们的"剑",就是高效的服务器管理工具和强大的AI编程伙伴。

1.1 服务器连接与管理:HexHub

既然我们的平台需要提供多用户交互功能,并且要能随时随地访问,那么将它部署在云服务器上是必然选择。而在本地与云服务器之间进行高效、直观的文件传输和命令执行,一款优秀的SSH客户端必不可少。

在这里,我推荐 HexHub。它不仅界面现代、功能强大,而且对个人用户非常友好。

直通链接: https://www.hexhub.cn/

安装过程与普通软件无异,一路"下一步"即可。这里唯一要提醒新手朋友的是,养成良好习惯,尽量不要将软件安装在C盘,以保持系统盘的纯净和高效。

安装完成后,我们立刻用它连接到自己的云服务器上。不要在本地电脑上进行后续的开发环境搭建,那样在部署时会遇到无数环境不一致的麻烦。我们要做的是,从一开始就在真实的生产环境(或与之高度相似的开发环境)中进行操作。

打开HexHub,点击新建连接。

连接配置非常直观,最核心的信息只有两项:

  • Host: 你云服务器的公网IP地址。
  • Password: 你服务器root账户或指定用户的密码。

其他选项如端口(默认22)、用户名(默认root)等,根据你服务器的实际情况填写。

点击连接,我们就成功登陆到了云服务器的命令行界面。接下来所有的操作,都将在这里展开。

1.2 AI编程大脑:Doubao-Seed-Code

这就是我们本次项目的主角。它不是一个软件,而是一个强大的代码模型,是我们实现"Agentic Coding"(代理式编程)的核心。

什么是代理式编程?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不再逐行编写代码,而是像一位项目经理一样,向一个高度智能的"AI程序员代理"下达清晰、结构化的指令,由它来完成任务规划、代码生成、文件操作甚至调试纠错。Doubao-Seed-Code正是在长上下文理解、任务规划、代码生成与调试方面都表现卓越的模型。

直通链接: 火山方舟 Doubao-Seed-Code

要使用它,我们需要完成几个准备步骤。

步骤一:订阅火山方舟Coding Plan

调用大模型API是需要计算资源的,因此会产生费用。火山方舟提供了两种计费模式:按Token量计费的API调用,以及套餐模式的Coding Plan。

  • API调用:用多少算多少,适合轻量级、偶尔的调用。
  • Coding Plan:提供月度套餐,包含海量的Token,更适合我们这种需要持续、大量交互的复杂项目开发。

考虑到我们要做的是一个完整的全栈项目,交互频繁且复杂,选择一个Lite版本的Coding Plan无疑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它能提供足够的Token让我们挥霍,而不必在下达指令时畏手畏脚。从上图可以看到,Lite套餐对于开发者极其友好,首月仅需9.9元,续费也仅40元/月。

步骤二:配置本地编程工具

Doubao-Seed-Code的强大之处在于它能与多种主流编程工具无缝集成,如Cursor、VS Code插件、以及各种命令行工具(CLI)。本次实战,我们将采用其官方兼容的命令行工具 Claude Code (cc) ,这能让我们在服务器终端里丝滑地与AI进行交互。

安装前提:

  1. Git: 我们的服务器上需要安装Git。
  2. Node.js: 需要安装18或更高版本的Node.js环境。Claude Code是基于Node.js开发的。

让我们一步步在服务器上配好环境。

  1. 安装基础工具 (Git, curl等)

首先,更新系统的软件包索引,并安装一些编译和网络工具,这是一个好习惯。

复制代码
sudo apt update && sudo apt upgrade -y
sudo apt install -y curl git build-essential libssl-dev
  1. 安装Node.js

Node.js是一个基于Chrome V8引擎的JavaScript运行时环境。它让JavaScript这门原本只能在浏览器中运行的语言,得以在服务器端大展拳脚。我们后端的服务,就将基于Node.js来构建。

我们使用NodeSource的官方脚本来安装较新版本的Node.js(这里选择20.x版本)。

复制代码
curl -sL https://deb.nodesource.com/setup_20.x | sudo -E bash -
sudo apt-get install -y nodejs

安装完成后,检查一下版本,确保安装成功。

复制代码
node -v
  1. 安装npm

npm (Node Package Manager) 是Node.js的包管理器,是世界上最大的软件注册表。我们项目中需要用到的所有第三方库(比如Web框架、数据库驱动等),都将通过npm来安装和管理。通常,安装Node.js时会自动附带安装npm。

检查一下npm版本:

复制代码
npm -v

看到版本号输出,证明我们的基础环境已经就绪。

  1. 安装Claude Code (cc)

现在,我们使用npm的全局安装功能(-g参数)将Claude Code命令行工具安装到服务器中。

复制代码
npm install -g @anthropic-ai/claude-code

安装成功后,理论上我们就可以在终端里使用claudecc命令了。

步骤三:配置API密钥与环境变量

要让Claude Code工具知道"它应该去调用谁"以及"它凭什么去调用",我们需要配置三个关键的环境变量。这一步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从火山方舟的控制台获取API密钥。

官方链接: https://console.volcengine.com/ark/region:ark+cn-beijing/apiKey?apikey={}

在该页面,你可以创建一个新的API密钥。请注意:这个密钥非常敏感,相当于你账户的密码,绝对不要泄露给任何人。

拿到密钥后,我们需要将它和服务地址、模型名称设置为系统的环境变量。这样,Claude Code工具启动时就会自动读取这些配置。

我们使用echo命令将配置信息追加到~/.bashrc文件中。这个文件是Bash shell的个人初始化脚本,每次你登录或打开一个新的终端时,这里面的命令都会被执行。

复制代码
# 1. 设置API的基础URL,指向火山方舟的Doubao-Seed-Code服务
echo 'export ANTHROPIC_BASE_URL="https://ark.cn-beijing.volces.com/api/coding"' >> ~/.bashrc

# 2. 设置认证Token,也就是你的API密钥
echo 'export ANTHROPIC_AUTH_TOKEN="[这里替换成你的新API密钥]"' >> ~/.bashrc

# 3. 设置要使用的模型名称
echo 'export ANTHROPIC_MODEL="doubao-seed-code-preview-latest"' >> ~/.bashrc

切记,将第二条命令中的 [这里替换成你的新API密钥]替换成你刚刚创建的真实密钥。

配置写入后,还不会立刻生效。我们需要执行source命令,让当前的终端会话重新加载~/.bashrc文件。

复制代码
source ~/.bashrc

为了验证配置是否成功,可以使用env命令查看当前所有的环境变量,并用grep筛选出我们关心的那几项。

env | grep ANTHROPIC

复制代码
claude

或者简写为 cc

当你看到这个熟悉的界面,以及一个等待你输入的提示符时,恭喜你!你已经成功唤醒了沉睡在你服务器中的AI编程大脑。

我们可以简单地问它一个问题,比如"你是谁?",来验证一下网络通信和模型调用是否都正常。

它给出了清晰的回答,确认了自己是Anthropic开发的AI助手(Doubao-Seed-Code兼容其API)。至此,我们的前期工具准备工作全部完成。我们的剑已经磨砺锋利,接下来,是时候绘制我们的战斗蓝图了。

二、项目分析过程:谋定而后动

在敲下第一行代码之前,一次缜密的分析和设计是项目成功的基石。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静态网页,而是一个涉及用户、数据、交互的复杂系统。我们必须先规划好蓝图,才能精准地指导AI进行施工。

2.1 项目概述

  • 项目名称 (暂定): Life Dashboard / 时光序 / 目标罗盘
  • 一句话定位: 一个集目标设定、进度追踪、日常记录与社交激励于一体的个人主页平台。通过月视图、进度条、年度图谱等方式,让用户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时间分配、目标进展和生活轨迹。

2.2 核心功能模块拆解

这是项目的灵魂。我们需要将最初那些模糊的想法,转化为具体、可实现的功能模块。

  1. 核心仪表盘 (Dashboard / 主页)
  • 作用: 用户登录后第一眼看到的页面,是所有核心信息的聚合中枢。

  • 包含内容:

    • 今日待办/打卡项:最直接的行动指引。
    • 当前主要目标的进度条概览:时刻提醒自己最重要的事。
    • 月视图小组件:高亮显示今天,并直观展示本月概况。
    • 快速入口:一键触达最常用的功能,如"写总结"、"记生活"。
  1. 年度目标 (Annual Goals)
  • 功能: 辅助用户设定、分解和追踪那些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实现的宏大目标。

  • 具体实现:

    • 目标设定: 用户可以创建"年度目标",例如"学会Python"、"减重10公斤"、"阅读20本书"。

    • 目标分解 (WBS - Work Breakdown Structure): 这是关键!一个无法被分解的目标只是一个空想。我们需要一个层级结构来管理它:

      • 年度目标 -> 季度里程碑 -> 月度计划 -> 具体任务(Task)
      • 举例: 年度目标"减重10公斤"可以被分解为 -> (Q1: 减重3公斤) -> (1月: 每周运动3次,控制饮食) -> (具体任务: 周一跑步5公里, 周三游泳1小时, 周五力量训练)。
    • 关联性: 底层任务的完成状态,需要能自动向上反馈,更新上级计划、里程碑乃至最终年度目标的进度。

  1. 规划进度条 (Planning Progress Bar)
  • 功能: 这是"年度目标"模块最直观的可视化呈现方式。

  • 具体实现:

    • 在每一个目标、里程碑、计划的旁边,都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进度条。
    • 进度计算方式 :可以基于子任务完成数量 (例如10个任务完成了5个,进度50%),也可以在未来升级为基于权重(不同任务的难度和重要性不同)的计算方式。
    • 可视化形式:除了经典的横向进度条,未来还可以考虑引入环形进度图、甘特图等更丰富的形式。
  1. 月视图 (Month View)
  • 功能: 以日历的形式,宏观地展示每日的状态和关键事件,帮助用户回顾和发现自己的行为模式。

  • 具体实现:

    • 日历框架: 我们不需要从零造轮子。可以使用成熟的前端日历组件库 (如 FullCalendar.js, vue-simple-calendar 等)。

    • 信息聚合:

      • 在每个日期格子上,可以通过不同颜色或小图标,简洁地显示当天的情绪标签 (如😀/😐/😭)、完成的关键任务数打卡状态等。
      • 点击某个日期,可以弹出一个浮层或跳转到新页面,展示该日详细的"每日总结"和"生活记录"。
    • 筛选与高亮: 提供筛选功能,让用户可以只查看特定类型的事件,例如"所有运动打卡日"、"所有写了总结的日子"。

  1. 每日总结 (Daily Summary)
  • 功能: 每日复盘,沉淀思考,这是个人成长的核心驱动力。

  • 具体实现:

    • 富文本编辑器: 支持Markdown或所见即所得(WYSIWYG)的编辑器,方便用户进行格式化的记录。
    • 模板化: 提供一些经典的总结模板,引导用户进行高质量的思考。例如"三件好事 (3 Good Things)"、"今日成就"、"遇到的问题与反思"、"明日计划"。
    • 标签系统: 用户可以为每篇总结打上标签,如 #工作, #学习, #感悟。这极大地便利了日后的回顾和检索。
    • 情绪追踪: 允许用户在写总结时,选择一个表情或评分来标记当天的情绪,数据积累后可以形成情绪曲线图。
  1. 记录生活 (Life Logging)
  • 功能: 相比于结构化的"每日总结",这是一个更自由、更多媒体形式的生活记录板块,像一个私密的个人朋友圈。

  • 具体实现:

    • 时间线 (Timeline): 以时间流的形式,从近到远展示所有记录。
    • 多媒体支持: 不仅限于文字,还应允许用户上传图片、短视频、外部链接等。
    • 事件类型: 可以预定义不同类型的事件,如"旅行"、"聚会"、"看电影"、"里程碑事件",并用不同的图标在时间线上加以区分。
    • 地图视图: (高级功能) 如果记录包含地理位置信息,可以在地图上展示自己的足迹,生成年度旅行地图。
  1. 共同打卡 (Group Check-in)
  • 功能: 引入轻社交元素,利用同伴压力(Peer Pressure)和互相鼓励的氛围,增加坚持下去的动力。

  • 具体实现:

    • 打卡项创建: 用户可以创建自己的习惯打卡项,如"早起"、"健身"、"学英语",并设置频率(每日、每周几次等)。

    • 小组/好友系统:

      • 用户可以创建私密小组,邀请志同道合的好友加入,共同完成一个打卡目标。
      • 或者直接与已有的好友,共同参与同一个公共的打卡项。
    • 打卡日历: 在小组内部,成员可以看到彼此的打卡记录(例如,一个绿色的点代表已打卡),形成互相监督和鼓励的氛围。

    • 排行榜与激励: 可以设置"连续打卡天数"排行榜,或者提供简单的点赞、评论功能,增加互动性。

三、 技术架构选型 (建议)

蓝图已经绘制完成,接下来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来建造这座大厦。一个经典、成熟的前后端分离架构是我们的最佳选择。

  • 前端 (Frontend): 负责貌美如花,呈现界面,处理用户交互。

    • 框架: Vue 3。它以其平缓的学习曲线、优秀的性能和活跃的社区生态而著称,非常适合快速启动项目。
    • UI 库: Element Plus (基于Vue 3)。它提供了一整套高质量的UI组件(按钮、表单、弹窗等),可以让我们不必在基础样式上花费过多精力,专注于业务逻辑。
    • 状态管理: Pinia。Vue 3官方推荐的状态管理库,相比Vuex更轻量、更直观,对TypeScript的支持也更友好。
    • 图表/日历库: ECharts (图表), FullCalendar.jsvue-simple-calendar (日历)。
  • 后端 (Backend): 负责内在实力,处理业务逻辑,操作数据库。

    • 语言/框架: Node.js (Express) 。既然前端使用了JavaScript生态的Vue,后端选择Node.js可以实现技术栈的统一,降低开发者的心智负担。Express是一个极简而灵活的Node.js Web应用框架,是构建RESTful API的绝佳选择。

    • 核心职责:

      • 提供RESTful API或GraphQL API供前端调用。
      • 处理用户认证与授权,JWT (JSON Web Tokens) 是当前最流行的无状态认证方案。
      • 负责所有业务逻辑的实现(数据的增、删、改、查)。
  • 数据库 (Database): 负责数据的持久化存储。

    • 关系型数据库 (主选): MySQL 8PostgreSQL。我们的应用数据,如用户、目标、任务、总结之间,存在清晰的关联关系,非常适合使用关系型数据库来存储。
    • 缓存数据库: Redis (可选,后期优化用)。用于缓存热点数据(如用户Session、频繁读取的配置),可以极大地提升应用的响应性能。
  • 服务器与部署 (Deployment): 负责让应用在云端稳定运行。

    • 云服务器: 阿里云ECS / 腾讯云CVM等,初期选择1核2G或2核4G的配置完全足够。
    • 操作系统: Ubuntu / CentOS,主流的Linux发行版。
    • Web服务器: Nginx。它是一个高性能的HTTP和反向代理服务器。在我们的架构中,它将扮演多个角色:托管前端静态文件、反向代理后端API请求(解决跨域问题)、配置HTTPS证书等。
    • 容器化: DockerDocker Compose强烈推荐! 这是现代Web开发的必备技能。通过Docker,我们可以将前端、后端、数据库、Nginx分别打包成独立、标准化的容器。而Docker Compose则可以一键编排、启动和管理所有这些容器,彻底解决"在我电脑上明明是好的"这类环境依赖问题。
    • CI/CD (持续集成/持续部署): (高级) 可以使用Gitee/GitHub Actions, Jenkins等工具,实现代码提交后自动触发测试、构建和部署,实现开发流程的自动化。

四、 开发路线图 (MVP - 最小可行产品)

一口吃不成胖子。面对如此多的功能规划,我们必须采用迭代开发的思路,先实现一个"核心单机版本",即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让产品能最快地跑起来,然后再逐步完善。

  • 第一阶段:核心单机版 (MVP)

    • 用户系统: 实现最基础的注册、登录功能。
    • 年度目标: 实现目标的创建和简单的树状分解 (年度 -> 任务)。
    • 每日总结: 实现基本的富文本记录和按日期查看。
    • 月视图: 能在日历上简单地标记出哪天写了总结。
    • 目标进度条: 实现基于子任务完成情况的简单进度条。
    • 目标: 先让自己能用起来,验证核心流程是否通顺。
  • 第二阶段:功能完善与体验优化

    • 生活记录: 增加图片上传和时间线展示功能。
    • 月视图增强: 在日历上聚合更多信息(如情绪、打卡状态等)。
    • 模板化: 为每日总结增加预设模板功能。
    • UI/UX 优化: 打磨界面细节,让交互更流畅,视觉更美观。
  • 第三阶段:社交功能上线

    • 好友/小组系统: 实现添加好友、创建小组的功能。
    • 共同打卡: 实现打卡项的创建、加入和状态同步。
    • 消息通知: (可选) 当好友打卡或评论时有简单的实时通知。
  • 第四阶段:高级功能与扩展

    • 数据统计与可视化: 生成年度报告、月度报告,分析用户的时间分配、情绪波动等。
    • 搜索功能: 实现全局内容搜索(总结、目标、生活记录)。
    • 第三方集成: (可选) 如将日历同步到Google Calendar,或从其他应用导入数据。
    • 移动端适配: 优化在手机浏览器上的显示效果,甚至考虑打包成PWA(渐进式网络应用)。

本次实战,我们的目标就是完成第一阶段:构建一个坚实、可用的"核心单机版 (MVP)"。


五、正式实操流程:AI,开工!

前期工具和环境已经准备就绪,项目蓝图也清晰了。现在,让我们正式开始,通过对 Claude(也就是 Doubao-Seed-Code 的命令行工具)下达精确的指令,一步步构建我们规划平台的"核心单机版 (MVP)"。

最终技术栈选型(确认版):

  • 前端: Vue 3 (使用 Vite 作为构建工具)
  • 后端: Node.js + Express
  • 数据库: MySQL 8
  • ORM: Sequelize (一个强大的Node.js ORM库,让我们可以用面向对象的方式操作数据库)
  • 部署: Docker + Docker Compose

5.1 给 Claude 的第一组指令:初始化项目结构

我们的第一步是创建项目的基础骨架。我们将采用前后端分离的模式,所以需要一个主目录,内部包含 backendfrontend 两个子目录。

Claude,请执行以下操作:

  1. 在当前目录下,创建一个名为 life-dashboard 的主文件夹,并进入该文件夹。
  2. life-dashboard 内部,创建两个子文件夹:backendfrontend

AI迅速地理解了指令并执行了文件操作。


5.2 后端开发 (Backend)

现在,我们将专注于后端服务的搭建。我们将一步步引导AI完成初始化、安装依赖、创建文件结构和编写核心代码。

Claude,进入 backend 目录,并开始构建我们的 Node.js 服务:

步骤 1: 初始化 Node.js 项目并安装核心依赖

  1. 执行 npm init -y 初始化一个新的 Node.js 项目,生成 package.json 文件。

  2. 使用 npm 安装以下核心依赖:

    1. express: 用于构建 Web 服务器和 API 的框架。
    2. mysql2: 连接 MySQL 数据库的驱动。
    3. sequelize: 一个强大的 ORM (对象关系映射) 工具,用于简化与数据库的交互。
    4. jsonwebtoken: 用于生成和验证 JWT (JSON Web Tokens),以实现用户认证。
    5. bcryptjs: 用于对用户密码进行哈希加密,确保安全。
    6. cors: 用于处理跨域资源共享。
    7. dotenv: 用于管理环境变量。
  3. 同时,安装 nodemon 作为开发依赖,它可以在代码文件发生变化时自动重启服务器。

AI开始执行npm install命令。

所有依赖被成功下载并添加到package.json文件中。

在开发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小问题。比如,AI在某个步骤的执行可能不完全符合预期。这时,我们需要及时进行人工干预或引导。如下图所示,我发现AI的某个操作偏离了轨道,便立即向它发出修正指令,引导其回到正确的路径上。这正是"代理式编程"中人机协作的体现。

步骤 2: 创建项目结构和入口文件

一个清晰的文件结构是项目可维护性的关键。我们将采用经典的MVC(Model-View-Controller)分层思想来组织代码。

请在 backend 目录下创建以下文件和文件夹结构:

复制代码
/backend
|-- /config
|   |-- config.json        # 数据库连接配置
|-- /controllers
|   |-- userController.js  # 用户注册和登录逻辑
|   |-- goalController.js    # 年度目标逻辑
|   |-- summaryController.js # 每日总结逻辑
|-- /middleware
|   |-- authMiddleware.js  # JWT 认证中间件
|-- /models
|   |-- index.js           # Sequelize 模型加载和关联
|   |-- user.js            # 用户数据模型
|   |-- goal.js            # 目标数据模型
|   |-- summary.js         # 总结数据模型
|-- /routes
|   |-- authRoutes.js      # 认证相关的路由
|   |-- goalRoutes.js      # 目标相关的路由
|   |-- summaryRoutes.js   # 总结相关的路由
|-- .env                   # 环境变量文件
|-- server.js              # 应用主入口文件

AI精准地创建了我们指定的每一个文件和文件夹。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AI执行多条命令,我们需要耐心等待,并在它完成后进行核查。

最终,通过ls -R命令递归查看目录,确认所有文件都已各就各位。

步骤 3: 编写核心代码

现在,到了最激动人心的环节------让AI用代码填充我们创建的骨架。

Claude,请根据以下逻辑填充核心文件:

  1. server.js:

    1. 引入 express, cors 和所有路由文件。
    2. 设置 corsexpress.json() 中间件。
    3. 定义API的基础路径 (如 /api),并挂载所有路由。
    4. 连接数据库并启动服务器,监听指定端口(例如 3000)。
  2. /models 目录:

    1. 使用 sequelize 定义 User, Goal, 和 Summary 模型。
    2. User : 包含 usernamepassword 字段。
    3. Goal : 包含 title, description, status, userId (外键) 等字段。
    4. Summary : 包含 content, date, userId (外键) 等字段。
    5. index.js 中设置模型之间的关联:一个用户 (User) 可以有多个目标 (Goals) 和多个总结 (Summaries)。
  3. /controllers/userController.js:

    1. register: 使用 bcryptjs 哈希用户密码,创建新用户并存入数据库。
    2. login: 验证用户名和密码,如果成功,则使用 jsonwebtoken 生成一个包含用户ID的token并返回。
  4. /middleware/authMiddleware.js:

    1. 创建一个中间件函数,用于保护需要登录才能访问的路由。
    2. 它会检查请求头中的 Authorization 字段(通常是 Bearer <token>),验证JWT的有效性。如果有效,则将用户信息附加到请求对象上,否则返回401未授权错误。
  5. /controllers (goalController 和 summaryController) :

    1. 为目标和总结分别实现创建 (Create)、读取 (Read)、更新 (Update)、删除 (Delete) (CRUD) 的基本逻辑。
    2. 确保在创建和查询时,都与当前登录用户的 userId 相关联(该ID从 authMiddleware 附加到请求对象上获取)。
  6. /routes 目录:

    1. 为每个功能模块(auth, goals, summaries)创建Express路由。
    2. 例如,在 goalRoutes.js 中,POST / 会指向 goalController.createGET / 会指向 goalController.getAll
    3. 在需要保护的路由上(如所有 goalRoutessummaryRoutes),应用我们创建的 authMiddleware

AI开始高速生成代码,并填充到对应的文件中。我们可以实时看到它正在编辑哪个文件,以及生成的代码片段。

至此,我们后端服务的MVP版本API已经全部编写完成。


5.3 前端开发 (Frontend)

后端的API已经准备就绪,现在我们转向用户直接交互的界面部分。

Claude,现在请切换到 frontend 目录,并开始构建 Vue 3 应用:

步骤 1: 创建 Vue 项目并安装依赖

  1. 使用 Vite 创建一个 neuen Vue 3 项目:npm create vite@latest . -- --template vue

  2. 安装项目依赖 npm install

  3. 安装额外的依赖:

    1. axios: 用于向后端 API 发送 HTTP 请求。
    2. vue-router: 用于处理前端路由,实现单页面应用(SPA)。
    3. pinia: 用于状态管理,比如存储用户信息和 token。
    4. vue-simple-calendar: 一个轻量级的日历组件,用于月视图。

AI开始执行Vite项目的创建命令。

接着,安装所有必需的第三方依赖库。

步骤 2: 设计前端结构

与后端类似,一个清晰的前端文件结构同样重要。

请在 frontend/src 目录下创建以下文件和文件夹结构:

复制代码
/frontend/src
|-- /assets               # 静态资源 (CSS, images)
|-- /components           # 可复用的小组件
|   |-- AnnualGoal.vue
|   |-- DailySummary.vue
|   |-- MonthView.vue
|-- /router
|   |-- index.js          # 路由配置
|-- /services
|   |-- api.js            # Axios 实例和 API 请求封装
|-- /stores
|   |-- auth.js           # Pinia store 用于认证
|-- /views                # 页面级组件
|   |-- Dashboard.vue
|   |-- Login.vue
|   |-- Register.vue
|-- App.vue
|-- main.js

AI再次展示了其强大的文件操作能力。

步骤 3: 编写前端核心代码

Claude,请根据以下逻辑填充核心文件:

  1. main.js: 引入并使用 createApp, router, 和 pinia,将它们挂载到Vue应用实例上。

  2. /router/index.js:

    1. 配置路由,包括 /login, /register/dashboard
    2. 设置路由守卫(Navigation Guard):在进入 /dashboard 之前,检查 Pinia store 中是否存在有效的 token。如果没有,则重定向到 /login 页面,实现登录保护。
  3. /stores/auth.js:

    1. 使用 Pinia 创建一个 auth store。
    2. 定义 state (如 user, token) 和 actions (如 login, logout, register)。
    3. login action 会调用 API 服务,成功后将 token 存入 state 和浏览器的 localStorage(以便刷新页面后保持登录状态)。
  4. /services/api.js:

    1. 创建一个 Axios 实例,配置基础 URL (指向后端服务,如 http://localhost:3000/api)。
    2. 添加请求拦截器(Request Interceptor),在每个发送出去的请求的头部(Header)自动附加JWT,Authorization: Bearer <token>
  5. /views (Login.vue, Register.vue) : 创建包含用户名和密码输入框的表单,并将表单提交事件绑定到 auth store 的相应 action。

  6. /views/Dashboard.vue:

    1. 作为登录后的主页面,它将聚合其他核心组件。
    2. 在此页面的 onMounted 生命周期钩子中,调用 API 获取当前用户的年度目标和每日总结数据。
    3. 引入并使用 MonthView.vue, AnnualGoal.vue, DailySummary.vue 组件,并将获取到的数据通过 props 传递给它们。
  7. /components/MonthView.vue:

    1. 使用 vue-simple-calendar 组件。
    2. 将从父组件传入的"每日总结"数据处理成日历所需的事件格式,在有总结的日期上进行标记。
  8. /components/AnnualGoal.vue DailySummary.vue:

    1. 分别负责展示目标列表和总结列表。
    2. 提供输入框和按钮,让用户可以创建新的目标和总结,并调用相应的 API 进行提交,成功后再刷新列表。

AI开始编写Vue组件代码。

在前端配置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依赖版本或配置语法的小问题。如下图所示,AI在生成某个配置文件时可能使用了旧的语法,导致Vite启动失败。这时,我们需要根据终端报错信息,向AI指出问题所在,并让它生成修正后的配置。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调试过程。


5.4 容器化与部署 (Docker)

至此,我们的前后端MVP代码都已完成。如果是在传统开发模式下,我们需要分别在服务器上安装Node.js、MySQL,配置Nginx,然后手动运行前后端项目。这个过程繁琐、易错且难以迁移。

而现在,我们将使用Docker,将整个应用(包括数据库)打包成标准化的容器,实现一键部署。

Claude,回到项目根目录 life-dashboard ,并为整个项目配置 Docker:

  1. backend 目录下创建一个 Dockerfile,用于构建后端 Node.js 服务的镜像。

  2. frontend 目录下创建一个 Dockerfile,使用多阶段构建:第一阶段用 Node 镜像构建 Vue 应用的静态文件,第二阶段用 Nginx 镜像作为服务器来托管这些静态文件。

  3. 在项目根目录 life-dashboard 下,创建一个 docker-compose.yml 文件。

    1. 定义三个服务:backend, frontend, database
    2. database 服务使用官方的 mysql:8 镜像,并配置好 root 密码和数据库名称等环境变量,同时挂载一个 volume 以持久化数据。
    3. backend 服务通过 build 指令指向 backend 目录的 Dockerfile,并配置好数据库连接所需的环境变量,使其能连接到 database 服务。
    4. frontend 服务通过 build 指令指向 frontend 目录的 Dockerfile,并将容器的 80 端口映射到主机的某个端口(如 8080)。
    5. 配置 Nginx 反向代理,将所有 /api 开头的请求转发到 backend 服务。

AI开始生成Dockerfile和docker-compose.yml文件。

Backend Dockerfile:

Frontend Dockerfile (多阶段构建):

docker-compose.yml:

AI不仅生成了所有配置文件,甚至还贴心地创建了一个docker-deploy.md部署说明文件,总结了启动应用的核心命令。

出色的工作!所有容器化部署的准备工作都已完成。所有服务都被编排好,可以协同工作。我们已经站在了终点线前。

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启动它!

在云服务器的项目根目录(包含 docker-compose.yml 文件的 life-dashboard 目录),执行AI在部署文档中写下的核心命令:

复制代码
docker-compose up --build

六、披荆斩棘:部署过程中的踩坑与解决方案

现实世界的部署过程,往往不像教程里那样一帆风顺。接下来,我将记录下遇到的几个非常经典且常见的"临门一脚"问题,以及如何一步步解决它们。

问题一:Command 'docker-compose' not found

分析: 这个错误非常直白:系统找不到docker-compose这个命令。这说明我们的云服务器上虽然可能已经安装了Docker本身(Docker Engine),但还缺少docker-compose这个用于编排和管理多个Docker容器的命令行工具。它们是两个独立的软件包。

解决方案: 根据系统的友好提示,我们直接使用apt包管理器来安装它。

  1. 更新包列表(好习惯):

    sudo apt update

  2. 安装 docker-compose:

    sudo apt install docker-compose -y
    ````-y`参数会自动确认安装,无需手动输入"Y"。

问题二:网络超时错误 context deadline exceeded

安装完docker-compose后,我们再次运行docker-compose up --build。这次命令成功执行了,但很快在拉取MySQL镜像时卡住了,并最终报错。

ERROR: Get "https://registry-1.docker.io/v2/": context deadline exceeded

分析: 这是一个典型的网络超时错误。

  • registry-1.docker.io 是Docker官方镜像仓库(Docker Hub)的地址,位于国外。
  • context deadline exceeded 意味着我们的云服务器向Docker仓库发出了下载请求,但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收到完整的响应,连接被迫中断。
  • 根本原因: 我们的云服务器(尤其是在国内的服务器)连接到国外的Docker Hub服务器网络不稳定或速度太慢。

解决方案: 配置国内的Docker镜像加速器。将Docker的镜像拉取地址指向国内的镜像站点,速度会得到质的飞跃。

第一步:用国内镜像源覆盖写入Docker配置文件

我们执行以下一整块命令,它会使用tee命令将一个包含多个国内主流镜像源地址的JSON配置写入到/etc/docker/daemon.json文件中。

复制代码
sudo tee /etc/docker/daemon.json <<-'EOF'
{
  "registry-mirrors": [
    "https://docker.m.daocloud.io",
    "https://mirror.ccs.tencentyun.com",
    "http://hub-mirror.c.163.com",
    "https://docker.mirrors.tuna.tsinghua.edu.cn",
    "https://docker.mirrors.ustc.edu.cn",
    "https://docker.nju.edu.cn",
    "https://mirrors.bfsu.edu.cn",
    "https://mirror.baidubce.com",
    "https://docker.sjtu.edu.cn",
    "https://dockerhub.azk8s.cn",
    "https://docker-proxy.com"
  ],
  "dns": ["114.114.114.114", "8.8.8.8"]
}
EOF```

第二步:重启Docker服务使配置生效 修改配置后,必须重启Docker守护进程

  • sudo systemctl daemon-reload
  • sudo systemctl restart docker

第三步:最终执行

回到项目目录,再次运行启动命令。

复制代码
cd /root/xiaoer/life-dashboard/
docker-compose up --build

这次,拉取MySQL镜像的过程飞快,Pull complete的字样很快出现。

问题三:环境不兼容导致前端构建失败

数据库镜像拉取成功,后端服务也顺利构建。但轮到前端服务时,又报错了。

分析: 日志显示前端构建失败。仔细查看错误信息,通常会发现类似npm ERR! code EBADENGINE或版本不匹配的提示。这意味着我们项目依赖(在package.json中定义)所要求的Node.js版本,与我们在前端Dockerfile中用于构建的Node.js基础镜像版本不兼容。在我们的例子中,Dockerfile第一行是FROM node:18-alpine as build,使用了Node.js 18,但我们的项目可能需要更高版本。

解决方案: 升级Dockerfile中的Node.js版本,使之与项目要求匹配。

第一步:编辑前端的Dockerfile

复制代码
nano frontend/Dockerfile

第二步:修改Node.js版本

在编辑器中,将第一行: FROM node:18-alpine as build 修改为: FROM node:20-alpine as build

第三步:保存并退出

Ctrl+X,然后按Y,最后按回车

第四步:再次运行构建命令

复制代码
docker-compose up --build

这一次,Docker会拉取node:20-alpine镜像,并使用新的Node.js 20环境来构建前端应用,版本匹配,构建成功。

问题四:容器内部数据库连接失败

所有服务都显示绿色的"DONE"或"running",看起来一切正常。但当我们访问网页并尝试注册时,却发现后端报错,日志显示无法连接到数据库。

分析: 这是Docker初学者最常犯的错误之一。在后端代码的数据库配置文件(backend/config/config.json)中,我们可能将数据库主机地址(host)写成了localhost127.0.0.1

在Docker Compose创建的网络里,每个服务都是一个独立的容器,有自己的localhostbackend容器的localhost是它自己,而不是database容器!容器之间通信,必须使用docker-compose.yml中定义的服务名(service name)作为主机名。

解决方案: 修改后端的数据库配置文件,将hostlocalhost改为database

复制代码
cat <<'EOF' | sudo tee backend/config/config.json
{
  "development": {
    "username": "dbuser",
    "password": "dbpassword",
    "database": "life_dashboard",
    "host": "database",
    "dialect": "mysql"
  },
  "production": {
    "username": "dbuser",
    "password": "dbpassword",
    "database": "life_dashboard",
    "host": "database",
    "dialect": "mysql"
  }
}
EOF

注意,这里的usernamepassword也应与docker-compose.yml中为database服务设置的MYSQL_USERMYSQL_PASSWORD环境变量保持一致。

修改配置后,需要重新构建并启动服务:docker-compose up --build -d (-d表示后台运行)。

问题五:防火墙导致无法访问

所有容器都正常运行,数据库也能连上。我们在浏览器中输入 http://<你的云服务器IP地址>:8080,却发现页面无法打开,浏览器显示"无法访问此网站"。

分析: 应用程序已经在服务器的8080端口上正常监听,但外部的访问请求被云服务器的"大门"------安全组或防火墙------拦截了。云服务器出于安全考虑,默认只开放少数几个端口(如22, 80)。

解决方案: 登录你的云服务器提供商(如阿里云、腾讯云)的管理控制台,找到对应的实例,进入其"安全组"配置页面。

添加入站规则,放行 8080 端口。

配置完成后,稍等片刻,再次刷新浏览器。


七、见证奇迹:应用成功启动

在经历了代码生成、环境配置和一系列的排错挑战后,我们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终端里,所有服务都平稳运行。

在浏览器中输入http://<你的云服务器IP地址>:8080。这一次,我们看到了自己亲手(和AI一起)打造的规划平台的登录页面。

从一个模糊的想法,到一个真实可运行的全栈应用,这个过程充满了挑战,也充满了成就感。而Doubao-Seed-Code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项目连接https://gitee.com/giteeaha/life-dashboard


八、站后总结:Doubao-Seed-Code 的深度体验与思考

本次实战项目,不仅让我拥有了一个专属的规划平台,更让我对Doubao-Seed-Code在"代理式编程"任务中的强大能力有了深刻的体会。

1.【原生视觉理解,看图编程的降维打击】

Doubao-Seed-Code最引人注目的特性之一,是其内置的原生视觉理解能力(VLM - Vision Language Model)。在开发过程中,如果我遇到一个UI组件的实现难题,理论上可以直接将设计图、截图甚至是一个手绘草图发给它,让它直接"看图写代码"。

这与国内市场主流的其他编程模型形成了鲜明对比。诸如DeepSeek、Kimi、GLM等模型,目前均不具备原生的视觉理解能力。它们若要处理图像,通常需要依赖MCP(多模态组合提示)方式,即先用一个模型将图像转译成文字描述,再将这段文字描述交给代码模型去理解。这个转换过程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信息损耗和细节偏差,其效果远不及原生VLM来得直接和精准。

2.【兼容Claude Code,丝滑接入,完美平替】

从本次实战的准备阶段就可以看出,Doubao-Seed-Code原生兼容Anthropic的API标准。这意味着,对于广大已经习惯使用Claude Code工具链(如我们文中使用的claude-code CLI)的开发者来说,迁移成本几乎为零。只需修改三个环境变量(URL、Token、Model Name),就可以无缝地将后端大脑从Claude切换到Doubao-Seed-Code,继续享受熟悉的开发体验。这种高度的兼容性,极大地降低了开发者的学习和适应成本。

3.【极致性价比,普惠开发者的福音】

在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同时,Doubao-Seed-Code的定价策略展现了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 按量计费单价国内最低:其输入、输出的综合使用成本相比业界平均水平降低了62.7%,达到了国内最低价。

  • Coding Plan套餐极具吸引力:同步发布的编程套餐,更是为不同需求的开发者提供了极具性价比的选择。

    • Lite套餐:适合大多数个人开发者和中等强度的开发任务,首购首月仅需9.9元,续费也仅40元/月。对于我们这次的全栈项目开发,完全绰绰有余。
    • Pro套餐:针对更复杂的项目开发或重度使用者,首购首月也仅需49.9元,续费200元/月。

这种定价,无疑是在向广大开发者宣告:顶级的AI编程能力,不再是昂贵的奢侈品,而是人人都能用得起的生产力工具。

结语

从一个想法的萌芽,到一个部署在云端、真实可用的应用,这段旅程验证了AI辅助编程的巨大潜力。Doubao-Seed-Code作为一个代理,不仅仅是生成代码片段的工具,它能够理解复杂的指令,执行文件操作,构建完整的应用骨架,甚至在我们的引导下完成部署和调试。

当然,AI并非万能。在整个过程中,人的角色------作为"项目经理"和"架构师"------至关重要。我们需要提出清晰的需求,设计合理的架构,并在AI偏离轨道时及时纠正。这是一种全新的人机协作模式。

如果你也有一个一直想做却未动手的项目,或许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借助像Doubao-Seed-Code这样强大的工具,你的想法,离现实或许只有几句指令的距离。

相关推荐
幂律智能2 小时前
幂律智能入选“AI100应用标杆”,赋能产业发展新范式
人工智能·百度
咚咚王者3 小时前
人工智能之数据分析 numpy:第十章 副本视图
人工智能·数据分析·numpy
Dev7z3 小时前
让阅卷不再繁琐:图像识别与数据分析提升智能答题卡评分效率
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
咚咚王者3 小时前
人工智能之数据分析 numpy:第十一章 字符串与字节交换
人工智能·数据分析·numpy
数字孪生家族6 小时前
视频孪生与空间智能:重构数字时空认知,定义智能决策新范式
人工智能·重构·空间智能·视频孪生与空间智能
FL171713146 小时前
Pytorch保存pt和pkl
人工智能·pytorch·python
jieshenai6 小时前
5090显卡,基于vllm完成大模型推理
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
逻极8 小时前
云智融合:AIGC与云计算服务新范式(深度解析)
人工智能·云计算·aigc·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