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上周,一位企业负责人给我看他们的经营报表,表面业绩确实不错:营收增长可观,资产规模持续扩大,多数业务线表现良好。
但一拆解就发现了问题:预算和实际对不上;赚钱业务的利润在填补亏钱业务的缺口;内部交易风险被增长数字美化。
这个情况很典型。
今天我就分享经营分析必须掌握的三大模块,帮你避开这个坑。
为了让大家更好理解,我把本文用到的这份《经营分析模板》整理好了放在这里,可以抢先了解:https://s.fanruan.com/54b51
一、商贸板块
我们直接来看商贸板块。进出口总额937.63亿元,同比下降1.52%,预算完成率84.37%------看到这样的数据,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说实话,我见过太多人会把原因简单归结为市场环境不好。不过,我每次分析数据都不做这种表面判断。

让我们把目光往下移,看看具体企业的表现,情况就清晰多了:阳光新能源公司在整体下滑的情况下依然增长15.44%,广博机电也实现了9.47%的增长。这说明在相同的市场环境下,不同企业的应对能力存在显著差异。相比之下,鑫源贸易预算完成率只有49.91%,这就不能简单用外部环境来解释了。
用我的经验来说,这种差距往往暴露了企业内部管理能力的真实水平 。当你看到整体数据波动时,不妨问问自己:是所有企业都表现不佳,还是被个别企业拖了后腿?我一直强调,要重点关注那些持续表现不佳的业务单元,因为它们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消耗着大量的管理资源。
我们再从市场结构的角度来看一看:一带一路区域的表现很显眼,主要产品占比超过40%,还能保持稳定增长。这实际上为我们指明了资源投入的方向: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在已经证明有效的市场和产品上,而不是平均分配资源 。通过经营分析工具 ------FineBI的可视化分析 让我们能清晰地看到资源应该投向哪些市场和产品。
二、集团经营分析
说到集团层面,我发现很多管理者容易陷入一个误区 :过度关注营收增速,忽略了利润转化 这个更关键的指标。比如这个案例中,总营收增长47.23%看起来很不错,但75.14%的预算完成率告诉我们,年初的目标可能定得有点高了。更要紧的是,利润增速只有9.82%,还不到营收增速的四分之一。你发现没有?这说明企业在快速增长的同时,可能牺牲了盈利质量。

制造板块 的数据给了我一个启发:亩均营收明显提升,营收预算完成率只有32.36%,但利润预算完成率却达到89.27%。这种明显的对比很有意思,很有可能是企业在主动调整产品结构,放弃了那些规模大但不赚钱的业务。用过来人的经验告诉你,这种战略调整短期内会影响营收规模,但从长远看,对企业的健康发展是有利的。
这里我提一点,最近我注意到,集团各板块在年底都出现业绩明显上升的情况 ,这是常见的年度业绩集中体现。我们需要考虑如何更均衡地安排全年的经营节奏,避免业绩出现过大的波动。简单来说,稳定的运营比不稳定的波动更有利于企业发展。
三、金融板块
在分析这个板块时,需要更加谨慎了。我的分析思路是既要看整体表现,更要关注业务结构。

比如这个案例中,新安科技和星光传媒的预算完成率都超过90%,表现稳定。但鑫源贸易再次出现在问题名单上,预算完成率 只有49.91%。同样的名字在不同板块重复出现,这已经不只是业务问题,更可能是管理体系的问题。
在业务结构 方面,有几个风险点需要重点关注一下:新安科技的关联交易占比87.30%,星光传媒更是达到95.46%。说实话,过高的关联交易比例通常会积累风险,虽然目前这些交易都符合规定,但必须建立持续的监督机制 。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借助数据分析工具 ,比如FineBI的数据预警功能 ,对重点指标创建预警,出现明显异常值时,会将风险信息及时传达给负责人,实现有效的监督和防控。
不过话说回来,也有一些积极信号:不良资产余额在下降,说明资产处置效率在提升。这些好的做法,完全可以推广到其他业务板块。
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分析,我们才能真正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我一直认为,好的经营分析是能够通过数据发现业务问题,指导管理决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