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存管理,这是第一个绕不开的坎。现代游戏引擎自己管理内存是基操,因为new/delete的频繁调用和内存碎片在实时系统中是致命的。所以,搞引擎的基本都有自己的内存分配器。比如,我们常搞一个基于内存池的分配器。预先申请一大块内存,然后在这块内存上划分。对象创建销毁不是直接找系统,而是在池子里分配和回收。这能极大减少系统调用开销,避免内存碎片,访问局部性还好,CPU缓存命中率嗖嗖往上涨。
多线程渲染,这又是一个硬骨头。主流引擎都是渲染线程和逻辑线程分离。逻辑线程跑游戏逻辑,更新物体位置、状态;渲染线程负责把这一帧画出来。这两边不能互相堵着,不然就卡顿了。这里C++的原子操作、无锁数据结构就派上大用场了。比如,我们经常用一个双缓冲或者三缓冲的指令队列。逻辑线程把渲染命令(比如"画这个模型到那个位置")提交到当前帧的队列,渲染线程从上一帧的队列里读取命令执行。交换队列指针的时候,用一个原子操作,保证线程安全,避免用重量级锁。
性能优化方面,C++给了我们很多"骚操作"的空间。比如,ECS(实体组件系统)架构现在火得不行。它核心思想就是数据导向设计,把数据和逻辑彻底分开。实体就是个ID,组件是纯数据,系统是纯逻辑。这样,相同类型的数据在内存中是连续存储的(SoA),系统处理起来就像一阵风刮过一片连续内存,CPU预取和缓存效率极高。这在C++里通过精心设计的内存布局就能实现,用别的语言很难有这种粒度的控制。
还有模板元编程,虽然写起来头大,但在引擎底层能帮我们做很多编译期的事情,实现"零成本抽象"。比如那个著名的和SFINAE,或者C++17的,可以用来做编译期分派,根据类型选择不同的实现,运行时一点开销都没有。再比如CRTP(奇异递归模板模式),用来实现静态多态,避免虚函数调用的开销,在渲染管线的材质系统里特别常见。
当然,用C++写引擎也意味着你要直面它的黑暗面:手动管理内存带来的内存泄漏和悬空指针风险、多线程下的数据竞争、编译时间漫长、模板错误信息晦涩难懂等等。但这玩意就像开手动挡赛车,虽然累,但控制权在你手里,你能精确地知道每一个操作带来的后果。在游戏引擎这个对性能锱铢必较的领域,这种控制力是无可替代的。说到底,用C++开发引擎,就是一场在性能、复杂度和开发效率之间的极限平衡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