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广州天河体育中心,观众只需拿起手机打开小程序,输入座位号,AR导航 便能实时指引路线;管理人员在指挥中心轻点屏幕,便可调度场馆内空调、灯光、安检闸机等设备------这便是数字孪生技术 为体育场馆赋予的"智慧大脑"。

2025年,第十五届全运会在广州盛大举行,这场体育盛会不仅展示了运动员的精彩竞技,更成为数字技术与城市基础设施深度融合 的展示窗口。通过数字孪生、人工智能、AR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广州赛区实现了30个场馆的智能化升级 ,为观众、运动员和运营方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捷体验。

01 技术赋能,智慧场馆实现"一屏管控"
本届全运会的场馆管理呈现出高度智能化 的特点。通过建设 "体育场馆智慧运营管理云平台" ,广州赛区实现了对多个体育场馆的集中管控。这一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智能管家",将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大学城体育场和越秀山体育场等大型场馆连接成一张智慧网络。

平台的核心优势 在于其强大的数据整合与调度能力。管理人员无需再奔波于各个控制室之间,通过统一界面即可实时监控场馆运行状态,并及时做出调整。这种集中管控模式 不仅大幅降低了运营成本,也显著提升了现场体验。
02 智能服务,提升全运会参与体验
在场馆内部,智能服务 覆盖了从观赛到应急的各个环节。AR导览系统 解决了大型场馆内"找路难"的问题。观众只需打开"全运广州"小程序,输入座位号,便可启动AR实景导航,系统将引导用户从场外入口直达座位区域,全程定位误差不超过1.57米 。

智能机器人 在本届全运会中扮演了多重角色。巡检机器人在场馆周边自主行走,为观众提供导航和指引,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第一时间向安保中心通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导盲六足机器人" 专为视觉障碍运动员和观众服务,具备语音交互功能,能通过语音或推拉盲杖来调节行走速度。

数字人志愿者 是另一大亮点。它们通过情感化交互与数据驱动 ,为志愿者、运动员及公众提供导览、赛事咨询等智能交互服务,有效解决了传统志愿服务在语言沟通、多场景覆盖中的痛点。
03 数字孪生,助力场馆运营升级
数字孪生技术在本届全运会中的应用,体现了虚拟与现实深度融合 的先进理念。通过创建物理场馆的虚拟镜像 ,运营方能够实时监测场馆运行状态,并进行动态资源调配。

以广州体育馆为例,该馆建于2001年,通过引入数字孪生等科技手段,这座老场馆焕发新活力。数字孪生技术不仅实现了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 ,还能预测可能出现的故障 ,使维护人员能够提前干预,保障赛事顺利进行。
在场馆安全方面,数字孪生系统同样发挥重要作用。通过AI视频分析技术 ,系统可自动识别人员异常聚集等安全隐患,提前预警并生成处置建议,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防控 的转变。
04 凡拓数创,以数字孪生技术赋能智慧场馆建设
在数字孪生技术推动智慧场馆建设的浪潮中,凡拓数创凭借其自主研发的FTE数字孪生引擎 和AI 3D数字孪生技术 ,为场馆智能化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其数字孪生平台能够融合多源数据 ,实现场馆运行状态的实时可视化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凡拓数创在数字孪生领域已拥有纯自研国产化AI数字孪生核心技术 ,实现展馆AI运维 。其技术能够支持PB级数据承载与毫秒级响应 ,定位精度达0.05毫米,为大型场馆的精细化管理和智能运维提供了可能。

05 智慧城市海心沙:数字孪生技术赋能城市新地标
海心沙作为广州城市新中轴线的核心区域,其智慧化升级是数字孪生技术在智慧城市领域的典型应用。凡拓数创依托自主研发的FTE数字孪生引擎和Funcity三维城市编辑平台,为海心沙构建了高精度数字孪生模型,实现了从单体建筑到整体区域的全程可视化管理 。该平台深度融合物联网感知设备、BIM建筑信息模型和实时动态数据,成功打通了地下管廊、交通枢纽、商业综合体及生态景观的多维信息壁垒 。

在具体应用中,平台通过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接入无人机巡航数据、能耗监测传感器及人流热力图,使管理人员能够实时掌握区域运行状态 。例如,系统可基于历史人流量数据预测节假日高峰客流,自动生成疏导方案并联动调度周边交通资源。同时,通过整合海心沙码头的船班调度系统与周边商业体停车数据,平台有效优化了"珠江夜游"客流与陆地交通的接驳效率,显著提升市民游客的出行体验 。

这一实践不仅验证了数字孪生技术在复杂城市空间综合治理中的价值,也为同类型城市地标的智能化运营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范式

通过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广州全运会展现了科技与体育盛事完美融合 的未来图景。这些智能场馆不仅服务于赛事期间,更将在赛后持续助力城市发展,成为智慧城市建设 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推广,我们有理由相信,数字孪生技术将为更多场馆注入"智慧基因",为公众带来更便捷、安全、多彩的文化体育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