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职责链模式

文章目录

职责链模式

职责链模式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它可以将请求的发送者和请求的处理者解耦,并按照预定义的顺序处理请求。职责链模式常用于需要逐级审批或转交处理的场景。

模式概述

职责链模式通过建立一个处理请求的对象链(职责链),将发送者和处理者分离开来。请求沿着职责链依次传递,直到有一个处理者能够处理它为止。这样,请求的发送者不需要知道哪个具体对象会处理请求,而处理者也不需要知道请求的发送者是谁。

主要角色

  • 抽象处理者(Handler):定义了处理请求的接口,并可以设定继任者(successor)。
  • 具体处理者(ConcreteHandler):实现抽象处理者的接口,根据自身的能力判断是否可以处理请求,如果可以则进行处理,否则将请求转发给继任者。

适用场景

适用于以下情况:

  • 系统中存在多个对象可以处理同一请求,但具体处理者在运行时才能确定。
  • 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耦合关系需要降低。
  • 需要动态指定处理链的顺序或配置处理链。

实现步骤

  1. 定义抽象处理者,声明处理请求的方法,并提供设置继任者的方法。
  2. 实现具体处理者,根据自身的能力判断是否能够处理请求,如果可以则进行处理,否则将请求转发给继任者。
  3. 在客户端中创建处理链,并按照预定顺序设置继任者关系。
  4. 将请求发送到处理链的起始点,让处理链逐级处理请求。

优点

  • 解耦了请求的发送者和处理者,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 动态配置处理链,可以灵活地改变请求的处理顺序或增减处理者。
  • 符合单一职责原则和开闭原则。

注意事项

  • 需要正确设置处理链的顺序,确保请求能够被正确处理。
  • 处理链的最后一个处理者必须能够处理所有未被前面的处理者处理的请求,避免请求无法得到处理。

职责链模式可以简化请求的发送和处理过程,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但需要合理设计和配置处理链,以确保请求能够被正确处理。

参考资料:《设计模式:可复用面向对象软件的基础》(GoF)

定义

职责链模式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用于将请求的发送者和请求的处理者解耦,并且能够按照预定义的顺序处理请求。通过职责链模式,处理者负责处理请求,而客户只需将请求发送到职责链上,无需关心请求的处理细节和传递过程。

职责链结构

职责链模式的主要结构包括抽象处理者(Handler)和具体处理者(ConcreteHandler)。抽象处理者定义了一个处理请求的接口,并且可以设定继任者(successor)。具体处理者实现了抽象处理者的接口,并根据自身的能力来判断是否能够处理请求,如果可以处理则进行处理,否则将请求传递给继任者。

示例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职责链模式示例的代码:

csharp 复制代码
// 设置处理请求的抽象类
abstract class Handler
{
    protected Handler successor;

    // 设置继任者
    public void SetSuccessor(Handler successor)
    {
        this.successor = successor;
    }

    // 处理请求的抽象方法
    public abstract void HandleRequest(int request);
}

// 具体处理者类
class ConcreteHandler1 : Handler
{
    public override void HandleRequest(int request)
    {
        if (request >= 0 && request < 10)
        {
            Console.WriteLine("{0} 处理请求 {1}", this.GetType().Name, request);
        }
        else if (successor != null)
        {
            // 请求传递给继任者
            successor.HandleRequest(request);
        }
    }
}

// 其他具体处理者类与第一个类似,范围不同

// 客户端代码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Handler h1 = new ConcreteHandler1();
    Handler h2 = new ConcreteHandler2();
    Handler h3 = new ConcreteHandler3();

    h1.SetSuccessor(h2); // 设置继任者
    h2.SetSuccessor(h3);

    int[] requests = { 2, 4, 5, 7, 8, 12, 23, 27, 6 };
    foreach (int request in requests)
    {
        h1.HandleRequest(request);
    }

    Console.Read();
}

这段代码是一个简单的职责链模式的实现示例。以下是对这个代码的一些要点解释和改进建议:

  1. 职责链的顺序设置:在当前的代码中,通过SetSuccessor()方法手动设置了处理链的顺序。这种硬编码方式不够灵活,如果需要动态地配置处理链的顺序,可能需要修改代码。可以考虑使用其他方式,比如配置文件或依赖注入,从而实现更灵活的处理链配置。

  2. 请求的范围判断:在具体处理者类中,使用了一个条件判断语句来确定是否能够处理请求。目前的实现中,每个具体处理者都需要实现相同的条件判断逻辑,这样会导致代码重复。可以考虑将请求的范围判断逻辑抽离出来,单独封装成一个工具类或方法,让具体处理者直接调用,避免代码重复。

  3. 继任者的处理:当前的代码中,当具体处理者无法处理请求时,会将请求传递给继任者。这种方式可以确保请求能够被处理,但可能存在一个问题:如果继任者也无法处理请求,请求会一直传递下去直到最后一个处理者。为了避免请求无限传递,可以考虑在最后一个处理者中添加一个默认的处理逻辑,比如抛出一个异常或给出一个默认的处理结果。

  4. 扩展性和灵活性:职责链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扩展性和灵活性。当前的代码通过继承和设置继任者的方式实现了处理链,这样可以方便地添加新的处理者并灵活调整处理顺序。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还需要考虑更复杂的场景,比如动态添加、删除和调整处理者等。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扩展和改进。

  5. 错误处理和异常处理:在当前的代码中,并没有专门处理处理请求时可能出现的错误或异常情况。为了提高代码的健壮性,可以在处理请求时添加适当的错误处理和异常处理机制,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上述示例中,根据请求的大小范围,具体处理者对象判断是否可以处理该请求。如果可以处理,则进行处理;如果不能处理,则将请求传递给继任者进行处理。这样的处理过程可以按照设置好的顺序依次执行。

总结

职责链模式的优点包括解耦请求发送者和处理者、动态配置处理链、增强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没有正确配置处理链或最后一个处理者无法处理请求,请求可能无法得到处理。

相关推荐
小蜗牛慢慢爬行1 分钟前
有关异步场景的 10 大 Spring Boot 面试问题
java·开发语言·网络·spring boot·后端·spring·面试
Algorithm157611 分钟前
云原生相关的 Go 语言工程师技术路线(含博客网址导航)
开发语言·云原生·golang
shinelord明20 分钟前
【再谈设计模式】享元模式~对象共享的优化妙手
开发语言·数据结构·算法·设计模式·软件工程
新手小袁_J26 分钟前
JDK11下载安装和配置超详细过程
java·spring cloud·jdk·maven·mybatis·jdk11
呆呆小雅26 分钟前
C#关键字volatile
java·redis·c#
Monly2127 分钟前
Java(若依):修改Tomcat的版本
java·开发语言·tomcat
boligongzhu28 分钟前
DALSA工业相机SDK二次开发(图像采集及保存)C#版
开发语言·c#·dalsa
Eric.Lee202128 分钟前
moviepy将图片序列制作成视频并加载字幕 - python 实现
开发语言·python·音视频·moviepy·字幕视频合成·图像制作为视频
Ttang2329 分钟前
Tomcat原理(6)——tomcat完整实现
java·tomcat
7yewh31 分钟前
嵌入式Linux QT+OpenCV基于人脸识别的考勤系统 项目
linux·开发语言·arm开发·驱动开发·qt·opencv·嵌入式lin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