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话讲大模型

原文链接 mp.weixin.qq.com/s/O7E8c5kFf... 作者就是我啦 欢迎关注

前言

其实现在写这个文章,连买菜大大妈可能都在聊 GPT 的时候,都感觉已经过了热度,有的人试用了就就再也没有折腾过,有的人已经把他弄成了日常,每天不问都不行的那种,还有一种就是无论它来或者不来。
补充序 本篇文章一开始名字叫《大白话讲ChatGPT》,不过最近类GPT的模型层出不穷,所以这里借聊GPT来聊聊大模型的大概的历史。

大家对它最感性认识就是ChatGPT里的 Chat

我问它答,继续问, 继续回答

这种交互很原始,就跟我们搜索问题一样,但是很高效,很多问题能够通过聊天的形式解答。

甚至时不时的会让人感觉非常惊艳。

历程

(由于不是专门做算法 AI 的,我今天的交流呢,只能算是一个门外汉,做一个抛砖引玉,如果哪里讲的不太对,欢迎大家交流 o(╯□╰)o )

GPT 全称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

我们中文又叫 生成式预训练大模型程序

Generative 生成式,那就 很直观,生成这种形式来生成有意义的文本

Pre-trained 预训练 就是我们理解的很多很多浩如烟海的数据进行预训练

Transformer 呢,好像不是大模型?这意思是变形金刚?

诶 这里就说道一个重点了,ChatGpt 里面最重要的东西 Transformer

不过这里先按下不表,先聊聊NLP的历史。

NLP

说起语言处理,大家都会自然而然的想到一个词 NLP( 自然语言处理),这也算是计算机一门源远流长的学科了,

平时大家都接触的不算少,最有名就是傻乎乎的 siri,还有更傻的小爱同学

估计大家用的最顺手的就是翻译

注意这里有亮点!

翻译这件事件其实也是源远流长了,老 NLP 了,早在冷战时期,美国 IBM 就开始建立了乔治敦实验室专门就是为了把俄语技术资料翻译成英语

当然当时用的方法不是什么机器学习,主要还是一些规则,把英语和俄语都拆成很小的单元,然后再去用词汇和语法规则去对应,有点像我们查字典,而且就是就是就像我们把每个词语拿出来硬翻译一样。

后来计算机行业才慢慢开始有了机器学习的说法

CNN

机器学习大家其实以前遇到比较多的是图像识别这一类的,比如我们组的 Ai 训练平台用的 yolo 就是用的 CNN 卷积神经网络,而 CNN,大家对其的大概印象就是一个二维矩阵(先以灰度图为例)

  • 输入层
  • 卷积层 使用卷积核对特征进行提取(当然这里面涉及到,步长,留白,还有卷积核的选取,这里面就有太多可说的了,这里不是主讲这个先略过)
  • 激励层 是为了将这种线性关系打乱

  • 池化层 其实还是为了降低数据纬度,将特征搞得更明显

当然还有各种各样的层放在里面 最后输出一个模型用于我们识别

Word2vec

从上面看出来其实计算机打交道的都是这些数字,上面这些数字代表的就是黑白图的里面每个像素的灰度,那么计算机理解这些灰度其实就是讲这些值看成了向量去做计算。

同样的 计算机是怎么去理解现实世界的呢,譬如说我们在浏览淘宝的时候 有很多商品,比如这时候搜搜了一个 4090 显卡,那在我点进某个宝贝的时候,一般下面都会提示很多猜我喜欢的商品。

计算机是怎么理解我的商品的,然后推荐出猜我喜欢的商品的?

我们可以姑且认为每一个商品都有 颜色 ,大小,型号,我将其理解为 x,y,z,那么将这些商品是排到一个

x,y,z 三维的坐标轴上,我们就可以看到这样的分布

其实可以看到 离我看的这个商品欧拉距离最近的 一定就是很相近的商品,计算机也就是理解相似的。

语言

那刚才说了那么久关于向量,数据的事情,那么语言呢,语言是不是也可以向量化?

当然是可以,但是语言怎么向量化?

可能有人会说像素都用颜色值表示,语言可以用 unicode 表示,

像素 的颜色值它是有具体含义的,这个值就是这个数,就代表这个黑的程度

语言经过成百上千年的锤炼是很复杂的,举个例子

比如 这个子。unicode 是 \u997c

但是 \u997c 只是一个编号 他并没有什么含义,并没表达出 这个东西 又大又圆 还能吃

比如 🍪 的 unicode 是 \ud83c\udf6a

\ud83c\udf6a 和 \u997c 是什么关系,一点都表达不出来

但是 🍪 和饼就是有关系的,我们该如何表达这层关系?

通过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语言是一门高度抽象的东西,我们甚至连他的维度都不知道,也不能说是分成 x,y,z 这三维就能去做做解释,它很明显是非常高维度的东西,我们只能通过计算机自己去找到语言特征,以及向量。

举个例子

我们让计算机去理解古诗,我们第一步先确定语言的维度,要复杂一些比如 512 维,就是把古诗的每个字都理解成一个 512 维的向量,然后我们随便把每个字都给一个向量,打乱了,丢在计算机训练。

怎么训练?

我们让计算机自己找文本然后在里面抠掉一些字,让它自己用自己的理解 (也就是当时向量的位置) 去填。 对了就奖励,错了就挨一巴掌。简单的来说就是完形填空。

比如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____

回答 大饼

啪,就是一巴掌,然后调整向量值,继续猜,

回答 饭香 ,啪,又是一巴掌,继续调整向量值

最后上千百次的训练,终于调整到了合适的向量,回答出来 明月

同样的将大规模的文本进行这样训练后,我们就能做到文本的向量化了

如图所示,很明显,向量几何距离离得近的,都是意思相近的 比如 男人 和 man 就挨得很近

文字向量化后事情就变得非常有意思,比如能做一些向量计算

Sun + flower = sunflower

或者如图

这个过程叫做词的向量化

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情,

其实在 2013 年 google 就提出来 word2vec

code.google.com/archive/p/w...

但,这只是做了第一步,把数据向量化

就像刚才处理图片一样,才把只是把图片数据的二维向量拿出来**(当然文本不只是二维)**

连输入层都还没到

RNN

我们下一步要干嘛呢

数据特征提取,就像像素组成图像一样,我们的文本刚刚才找到它的向量现在我们要去寻找它们组合的文章和句子的

特征怎么找

去找寻语言的规律,而这种找寻语句里的关系特征的网络其中最常见的就是 RNN

也叫做循环神经网络,这个网络大家最直观的印象就是他的对文本序列的处理,是有传递关系的

比如第一个文本的向量经过处理

还会传递给第二个文本参与计算,

主要就是经过了输入层,循环层,隐藏层,输出层

RNN 最核心就是这个 循环层,这一层的作用就是让它处理上下文的关系。

主要有以下两个公式**(意会就行)**

  • Ot 表示在时间步 t 的输出向量; (输出的结果,这单个字或者序列的)

  • St 表示在时间步 t 的隐藏状态,这是基于输入序列和前一时刻的隐藏状态计算得到的;(一个中间态用于本次的输出向量计算也会传递给下一次计算)

  • V 是输出权重矩阵,表示隐藏状态 St 对输出 Ot 的贡献;(可以理解成是一个经验数值,一般是老模型的,或者初始训练的时候随机分配后续慢慢训练出来的)

  • g 是一个激活函数,用于将输出限制在适当的范围内**(**把所有的值都放在一个水平线上**)**

关于隐藏状态

  • St 表示当前时间步t的隐藏状态;(本次的中间态)

  • St-1 表示前一个时间步t-1的隐藏状态; (上次的中间体)

  • Xt 表示在时间步t的输入向量;(输入的值)

  • f 是一个激活函数,如tanhReLU(** 激励函数**, 将输出结果引入非线性特性,这样能表达一些更复杂的关系)

  • U 是输入权重矩阵,表示输入向量Xt对隐藏状态St的贡献;(经验值,训练得知)

  • W 是循环权重矩阵,表示前一时刻的隐藏状态St-1对当前隐藏状态St的贡献。(经验值,训练得知)

很显然,RNN 这种结构就是为序列数据处理而生的,但是 RNN 其实还有一些问题

比如

短期记忆的问题

RNN 在这个状态传递的过程中,离我们问的问题最近的词语一般权重是最高的(显而易见)

比如

按照 RNN 的理解,从左到右,对于横线里面的要猜测的词语,权重就如图所示,那么 RNN 最关注的其实就是接

比如它会接 ,抗击非常大的压力,用于建筑结构

但实际上,我们人仔细看上下文,其实这里可能更大程度上 是想说 能够突破行业瓶颈,引发新的一轮工业革命 一类更宏大的话语。

而且前面的也展示,每次都需要传递上文给下文,每个时间步骤都依赖上文的计算,所以也没法并行,所以 RNN 计算效率很低,时间复杂度很高。

Atenttion

那我们仔细再想想,我们是怎么去理解文本?

科学家在实验室中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最终发现了一种新型的材料。这种材料具有令人惊讶的特性,能够_____

我们大脑其实第一步是对信息做了 提炼

然后我们根据这个简化的信息再去进行处理,这就引入了我们新的一种序列数据处理形式

Atenttion

注意力机制

简单的来说 就是你注意你在做什么,理解一篇文章你得关注你要关注的,这也是最接近我们人脑的形式

类似的我们理解一张图

首先看到的肯定是这个里面的兔子,然后才是其他的

注意力机制模型

这里有

Q K V 三种向量相互作用去做计算

简单解释下

我们可以理解为

Q 就是我们当前要查询的某个词语

然后他去对每一个词或者字进行关联度计算,最后求和那就是,整体的 注意力的值

当然这里很多细节

比如这里的 三个向量 Q 是 我们可以当时当前某个词查询向量

那 K V 是啥?

K V 其实也是代表了某个词的向量,分别是 Key 键向量和 Value 值向量,那前面我们理解不都是,一个一个向量的吗,咋还成对出现了,你看我们图片的向量就很简单呀,就是一个一个的向量就行,那只能说词语太复杂了,我们得用两个向量来表示

  • K key 向量主要是跟词语位置相关的表达某个元素的重要性和关注度

  • V value 向量主要是承载的词语的相关信息

举一个例子 🌰

假设你正在组织一场晚宴,你需要为来宾提供饮料。你的任务是找出每位来宾最喜欢的饮料。在这个场景中:

  • Q 向量(Query 向量)代表每位来宾的口味偏好。

  • K 向量(Key 向量)代表饮料的特征,例如甜度、口感、颜色等。通过比较来宾的口味偏好(Q 向量)和饮料的特征(K 向量),你可以找出哪种饮料与来宾的口味最匹配。

  • V 向量(Value 向量)代表实际的饮料。一旦你找到了与来宾口味最匹配的饮料特征(K 向量),你就可以根据这些特征选择实际的饮料(V 向量)来提供给来宾。

所以,K 向量(Key 向量)代表的是输入序列中的特征,用于与查询向量(Q 向量)进行比较以找到最相关的部分。而 V 向量(Value 向量)代表的是实际的输入序列元素,用于根据找到的最相关特征生成加权组合作为输出。

然后具体的流程

阶段一 Q 和 K 进行相似度的计算

阶段二 然后是 进行一些归一化的计算(让这些值都处于一个打分的情况下)

阶段三 然后再去根据计算出来的值再去和 value 做加权

以下就是注意力机制的图解

这是注意力机制

能从上图直观感受到 他对这种 序列到序列的(比如翻译)很在行,

不过怎么让计算机去理解我们句子本身呢,比如说续写

那就来到了自注意力机制

醒一醒,同学!!这里很精彩!!

Self attention

自注意力机制其实和注意力机制很像,但是最大的区别就是在于 Q

我们上面的注意力机制是 Q 是另一个句子的查询向量,这样才能去找到对应关系

比如还是这张图

法语和英语的对应

而我们引入的是自身序列之后,

还是以上的流程只是在引入 Q 还有归一化计算上做一些更改

举个例子

The animal didn't cross the street because it was too tired

如果是用我们的 自注意力机制 最后我们得到了这种关联,以 it 为例,it 肯定指代的就是 animal

注意力机制的好处显而易见,没有记忆力的限制,每个词,计算上因为没有以前那种依赖,我们可以把所有词都当 q 进行并行计算效率更高。

Tranformer

好的,终于绕了一大圈,我们终于扯到了 GPT 里面的 T

他的本质其实是 Encoder-Decoder 结构

顾名思义

Encoder 是专门去编码输入的文本,

Decoder 是运用编码的文本输出自己答案

上图是一个翻译,但实际上 transformer 已经有自主理解回答的能力

当然这张图可以再复杂点(篇幅原因很多就不细讲了)

左侧是编码器,右侧是解码器

先说编码器部分

Encoder

Input embedding

第一步还是做文本数据的向量化

Positional Encoding

是将文本的位置向量掺入其中(其实前面注意力模型比较关注词语和词语之间关系,但是不太关注位置信息,所以可以把位置加上)

Muti-Head Atenttion

就是我们上面说的 注意力机制了,可能细心的同学可以发现,这里写的是 multi-head Atenttion,啥是 multi-head,在这里其实表达的意思是,我们上文提到的 Q,K,V 在不同的向量空间,投影矩阵也不一样,所以可以计算出多种注意力值。

想象一下,你正在阅读一本书,书中提到了一个重要的词语。你可能会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个词语上,同时也会注意到其他相关的词语。多头注意力机制就是模仿这种思维方式。

在多头注意力机制中,我们把一段文字分成不同的片段,每个片段都有自己的重要性。我们使用一个头来计算每个片段的重要性,并将这些重要性相加起来,得到最终的注意力分数。这样,我们就可以关注不同的片段,并根据它们的重要性对整个文本进行理解。

Add & norm 和 feed forward

这这里主要就是做了些数据处理

方便数据传递,以及后一层训练的处理

防止数据梯度出现消失或者爆炸的问题

然后就是重复 n 次(一般 n 等于 6)

Decoder


我们看绿框部分,其实有点类似于上面讲的 Encoder 的部分

  • 接收 Encoder 传输来的数据,继续进行多头

  • 而红色部分呢是表示编码器前面生成的部分,注意力机制计算,然后继续参入解码器新的内容继续参与运算,这样一直迭代下

  • 一般这个过程 开始会有一个开始的标志,结束也有结束的标志 ,这样有开始结束标志,也不用考虑生成的字符数应该是多少

补充说明: Masked self attention 指的的是:将 mask 位置对应的的 attention score 变成一个非常小的数字或者 0,让其他单词再 self attention 的时候(加权求和的时候)不考虑这些单词。

GPT

Transformer 是一开始提出的基础理论框架,在实际的应用中各家又基于此做出了各自有侧重点的框架

其中最有名的是谷歌自己的 BERT 还有一个就是 OpenAI 的 GPT

不过他们各自取用了 transformer 这里面不同的部分去做训练

BERT 使用的是 transformer encoder 的部分

GPT 呢则是使用的是 decoder 的部分

这两部分是能拆开使用的

BERT

BERT(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是一种双向模型,它通过同时学习文本的前向和后向上下文来获取深入的语义理解。这使得 BERT 在处理需要对上下文进行全面理解的任务(如问答、命名实体识别等)方面有优势。BERT 通过预训练和 Fine Tune(微调)两个阶段进行训练,预训练阶段使用了大量非结构化文本来学习通用的语言表示,而在微调阶段则针对特定任务进行优化(需要指定数据集)。

关键点 双向 微调

GPT

GPT(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是一种单向(从左到右)模型,主要关注根据给定的上下文生成文本。相较于 BERT,GPT 在生成性任务(如文本生成、摘要等)上表现更好。GPT 也采用了预训练和微调(prompts)的策略,但它的训练目标更注重文本生成,而且他的微调非常简单不需要新的数据集,而是你输入(prompts)的形式告诉他要怎么做,做什么他就可以做到相应的任务。

关键点 单向 prompts

在最初的阶段,很明显 BERT 显得更专业,更加适合单个专业领域 AI,所以一开始在专业领域,GPT 无法在一些需要对上下文进行深入理解的任务中超越 BERT。毕竟 BERT 是对全文去理解,GPT 一开始就是有自废武功的嫌疑。GPT 毫无疑问是被吊打的,而且当时 AI 大家的统一观点就是 专业 AI 做专业的事,比如识图的就是识图,翻译的就是搞翻译,写代码的就是写代码。


一般人的话可能就把 GPT 改造成专职的代码机器人或者翻译机器人走专攻路线了,但是 OpenAI 铆足了劲要搞大力出奇迹,觉得生成的结果不好,那肯定是数据量不够多,所以继续疯狂堆料。


从 GPT-2 到 GPT-3,模型的参数数量和训练数据规模都大幅增加,使得 GPT 在各种 NLP 任务中的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GPT-3 是一次惊人的变革,它具有超过 1750 亿个参数的时候,出现了奇迹。

它好像会自己思考了


GPT-3 表现出了强大的零样本(zero-shot)和少样本(few-shot)学习能力,在很多任务中可以在不进行微调的情况下达到甚至超越 BERT 的性能。GPT-3 的出现引发了对大规模预训练模型潜力的广泛关注,并为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带来了许多创新和应用。

那么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gpt 3.5 开始对外商业化,GPT4 大家更是一票难求。

实践探索

MLC-LLM

mp.weixin.qq.com/s/dfaunRVhj...

  • 手机运行大模型

nanoGPT github.com/karpathy/na... (自己训练可以生成文本的机器人)

训练

输出

Chatpdf

www.chatpdf.com/c/94UDGguPT...

自己弄一个 Chatpdf

github.com/jerryjliu/l...

ChatGPT 的使用

对于我们写代码来说 ChatGPT 使用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写代码

处理数学问题

梳理文档

支持的插件(需要 gpt plus 才行)

需要设置下 支持 beta 模式

然后就能看到相应的插件了

ChatGPT 的注册

注册教程 (必须国外 ip 国外电话号)

ChatGPT 注册教程(完整指南)

充值 PLUS

国外信用卡

说实话最近打的比较严格,这么充值可能会被取消

ChatGPT Plus 官方推荐新手教程

ios 礼品卡

需要 美区 apple id,支付宝购买礼品卡,ChatGPT ios 客户端

ChatGPT Plus 最新开通攻略:美区 App Store 方案(20230529 更新) - 掘金

总结

(因为某些封禁的原因) 为了能用上一次 gpt 真的很不容易,注册充值先搞个一天两天的,不见得能用上,用上了不见得能用的长...

平替

能顺顺利利的使用几次 GPT 其实并不容易,充 plus 可能会掉,普通的号隔一段时间可能就被封了

所以我们能不能不那么折腾的使用 GPT,有一些平替网站可以能跟 GPT 唠唠。

chat.forefront.ai/ GPT4 Claude

chat.theb.ai/ GPT3 GPT3.5

bing.com/chat GPT3.5/4

you.com GPT-3.5 / Internet

更多https://github.com/xtekky/gpt4free


引用

en.wikipedia.org/wiki/George...

词向量 jalammar.github.io/illustrated...

jalammar.github.io/illustrated...

coladrill.github.io/2018/09/05/...

blog.csdn.net/u011984148/...

mp.weixin.qq.com/s/jx-2Ai2YK...

www.bimant.com/blog/transf...

www.jiqizhixin.com/articles/20...

可视化 towardsdatascience.com/deconstruct...

相关推荐
前端小小王27 分钟前
React Hooks
前端·javascript·react.js
迷途小码农零零发37 分钟前
react中使用ResizeObserver来观察元素的size变化
前端·javascript·react.js
泰迪智能科技0143 分钟前
高校深度学习视觉应用平台产品介绍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
娃哈哈哈哈呀1 小时前
vue中的css深度选择器v-deep 配合!important
前端·css·vue.js
盛派网络小助手1 小时前
微信 SDK 更新 Sample,NCF 文档和模板更新,更多更新日志,欢迎解锁
开发语言·人工智能·后端·架构·c#
旭东怪1 小时前
EasyPoi 使用$fe:模板语法生成Word动态行
java·前端·word
∝请叫*我简单先生1 小时前
java如何使用poi-tl在word模板里渲染多张图片
java·后端·poi-tl
Eric.Lee20212 小时前
Paddle OCR 中英文检测识别 - python 实现
人工智能·opencv·计算机视觉·ocr检测
cd_farsight2 小时前
nlp初学者怎么入门?需要学习哪些?
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
AI明说2 小时前
评估大语言模型在药物基因组学问答任务中的表现:PGxQA
人工智能·语言模型·自然语言处理·数智药师·数智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