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时器是最常用到的功能,一般用来完成定时功能,本章就来学习一下Linux内核提供的定时器API函数 ,通过这些定时器API函数可以完成很多要求定时的应用。 Linux内核也提供了短延时函数,比如微秒、纳秒、毫秒延时函数,本章就来学习一下这些和时间有关的功能。
Linux时间管理和内核定时器简介
内核时间管理简介
FreeRTOS是需要一个硬件定时器提供系统时钟,一般使用Systick作为系统时钟源。同理,Linux要运行,也是需要一个系统时钟的,至于这个系统时钟是由哪个定时器提供的,正点原子的教程也没有研究Linux内核,但是在Cortex-A7内核中有个通用定时器,就有可能是用这个,但是并不确定,可以自行研究Linux内核。
Linux内核中有大量的函数需要时间管理,比如周期性的调度程序、延时程序、对于驱动编写者来说最常用的定时器。硬件定时器提供时钟源,时钟源的频率可以设置, 设置好以后就周期性的产生定时中断,系统使用定时中断来计时 。中断周期性产生的频率就是系统频率,也叫做节拍率(tick rate)(有的资料也叫系统频率),比如100Hz、1000Hz等等说的就是系统节拍率。系统节拍率是可以设置的,单位是Hz,在编译Linux内核的时候可以通过图形化界面设置系统节拍率,按照如下路径打开配置界面:
|---------------------------------------------------|
| -> Kernel Features -> Timer frequency ( [=y]) |
选中"Timer frequency",打开后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可选的系统节拍率为100Hz、200Hz、250Hz、300Hz、500Hz和1000Hz,默认情况下选择100Hz 。设置好以后打开Linux内核源码根目录下的.config文件,在此文件中有如下图所示定义:
上图中的CONFIG_HZ为100,Linux内核会使用CONFIG_HZ来设置自己的系统时钟。打开文件include/asm-generic/param.h,有如下内容:
第7行定义了一个宏HZ,宏HZ就是 CONFIG_HZ,因此HZ=100,后面编写Linux驱动的时候会常常用到HZ,因为HZ表示一秒的节拍数,也就是频率。
100Hz是可选的节拍率里面最小的。为什么不选择大一点的呢?这里就引出了一个问题:高节拍率和低节
拍率的优缺点:
- 高节拍率会提高系统时间精度,如果采用100Hz的节拍率,时间精度就是10ms,采用1000Hz的话时间精度就是1ms,精度提高了10倍。高精度时钟的好处有很多,对于那些对时间要求严格的函数来说,能够以更高的精度运行,时间测量也更加准确。
- 高节拍率会导致中断的产生更加频繁,频繁的中断会加剧系统的负担,1000Hz和100Hz的系统节拍率相比,系统要花费10倍的"精力"去处理中断。中断服务函数占用处理器的时间增加,但是现在的处理器性能都很强大,所以采用1000Hz的系统节拍率并不会增加太大的负载压力。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系统节拍率,本教程全部采用默认的100Hz系统节拍率。
Linux内核使用全局变量jiffies来记录系统从启动以来的系统节拍数 ,系统启动的时候会将jiffies初始化为0,jiffies定义在文件include/linux/jiffies.h中,定义如下:
第80行,定义了一个64位的jiffies_64。
第81行,定义了一个unsigned long类型的32位的jiffies。
jiffies_64和jiffies其实是同一个东西,jiffies_64用于64位系统,而jiffies用于32位系统。为了兼容不同的硬件,jiffies其实就是jiffies_64的低32位,jiffies_64和jiffies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当访问jiffies的时候其实访问的是jiffies_64的低3位,使用get_jiffies_64这个函数可以获取jiffies_64的值。在32位的系统上读取的是jiffies,在64位的系统上jiffes和jiffies_64表示同一个变量,因此也可以直接读取jiffies的值。所以不管是32位的系统还是64位系统,都可以使用jiffies。
前面说了,HZ表示每秒的节拍数,jiffies表示系统运行的jiffies节拍数,所以jiffies/HZ就是系统运行时间,单位为秒 。不管是32位还是64位的jiffies,都有溢出的风险,溢出以后会重新从0开始计数 ,相当于绕回来了,因此有些资料也将这个现象也叫做绕回。假如HZ为最大值1000 的时候,32位的jiffies只需要49.7天就发生了绕回 ,对于64位的 jiffies来说大概需要5.8亿年才能绕回,因此jiffies_64的绕回忽略不计。处理32位jiffies的绕回显得尤为重要,Linux内核提供了如下图所示的几个API函数来处理绕回。
如果unkown超过known的话,time_after函数返回真,否则返回假。如果unkown没有超过known的话time_before函数返回真,否则返回假。time_after_eq函数和time_after函数类似,只是多了判断等于这个条件。同理,time_before_eq函数和time_before函数也类似。比如要判断某段代码执行时间有没有超时,此时就可以使用如下所示代码:
c
示例代码30.1.1.3 使用jiffies判断超时
1 unsigned long timeout;
2 timeout = jiffies + (2 * HZ); /* 超时的时间点 */
3
4 /*************************************
5 具体的代码
6 ************************************/
7
8 /* 判断有没有超时 */
9 if(time_before(jiffies, timeout)) {
10 /* 超时未发生 */
11 } else {
12 /* 超时发生 */
13 }
timeout就是超时时间点 ,比如要判断代码执行时间是不是超过了2秒,那么超时时间点就是jiffies+(2*HZ) ,如果jiffies大于timeout那就表示超时了 ,否则就是没有超时。第4-6行就是具体的代码段。第9行通过函数time_before来判断jiffies是否小于timeout,如果小于的话就表示没有超时。
为了方便开发,Linux内核提供了几个jiffies和ms、us、ns之间的转换函数 ,如下图所示:
内核定时器简介
定时器是一个很常用的功能,需要周期性处理的工作都要用到定时器,Linux内核定时器采用系统时钟来实现 。 Linux内核定时器使用很简单,只需要提供超时时间(相当于定时值)和定时处理函数即可 ,当超时时间到了以后设置的定时处理函数就会执行,和使用硬件定时器的套路一样,只是使用内核定时器不需要做一大堆的寄存器初始化工作 。在使用内核定时器的时候要注意一点,内核定时器并不是周期性运行的,超时以后就会自动关闭,因此如果想要实现周期性定时,那么就需要在定时处理函数中重新开启定时器 。Linux内核使用timer_list结构体表示内核定时器 ,timer_list定义在文件include/linux/timer.h中,定义如下:
要使用内核定时器首先要先定义一个timer_list变量,表示定时器,tiemr_list结构体的expires成员变量表示超时时间,单位为节拍数。比如现在需要定义一个周期为2秒的定时器,那么这个定时器的超时时间就是jiffies+(2*HZ),因此expires=jiffies+(2*HZ)。 function就是定时器超时以后的定时处理函数,需要自行编写这个定时处理函数,function函数的形参就是定义的timer_list变量。
定义好定时器之后还需要通过一系列API函数来初始化定时器,如下:
timer_setup函数
timer_setup函数负责初始化timer_list类型变量,当定义了一个timer_list变量以后一定要先用timer_setup初始化一下。timer_setup函数原型如下:
c
void timer_setup(struct timer_list *timer, void (*func)(struct timer_list *), unsigned int flags)
函数参数和返回值含义如下:
- timer:要初始化定时器。
- func:定时器的回调函数,此函数的形参是当前定时器的变量。
- flags: 标志位,直接给0就行。
- 返回值:没有返回值。
add_timer函数
add_timer函数用于向Linux内核注册定时器,使用add_timer函数向内核注册定时器以后,定时器就会开始运行,函数原型如下:
c
void add_timer(struct timer_list *timer)
函数参数和返回值含义如下:
- timer:要注册的定时器。
- 返回值:没有返回值。
del_timer函数
del_timer函数用于删除一个定时器,不管定时器有没有被激活,都可以使用此函数删除 。在多处理器系统上,定时器可能会在其他的处理器上运行,因此在调用del_timer函数删除定时器之前要先等待其他处理器的定时处理器函数退出。del_timer函数原型如下:
c
int del_timer(struct timer_list * timer)
函数参数和返回值含义如下:
- timer:要删除的定时器。
- 返回值:0,定时器还没被激活;1,定时器已经激活。
del_timer_sync函数
del_timer_sync函数是del_timer函数的同步版 ,会等待其他处理器使用完定时器再删除 ,del_timer_sync不能使用在中断上下文中。del_timer_sync函数原型如下所示:
c
int del_timer_sync(struct timer_list *timer)
函数参数和返回值含义如下:
- timer:要删除的定时器。
- 返回值:0,定时器还没被激活;1,定时器已经激活。
mod_timer函数
mod_timer函数用于修改定时值 ,如果定时器还没有激活的话, mod_timer函数会激活定时器!函数原型如下:
c
int mod_timer(struct timer_list *timer, unsigned long expires)
函数参数和返回值含义如下:
- timer:要修改超时时间(定时值)的定时器。
- expires:修改后的超时时间。
- 返回值:0,调用mod_timer函数前定时器未被激活;1,调用mod_timer函数前定时器已被激活。
一般定时器的使用方法如下例子所示:
c
示例代码30.1.2.2 内核定时器使用方法演示
1 struct timer_list timer; /* 定义定时器 */
2
3 /* 定时器回调函数 */
4 void function(struct timer_list *arg)
5 {
6 /*
7 * 定时器处理代码
8 */
9
10 /* 如果需要定时器周期性运行的话就使用mod_timer
11 * 函数重新设置超时值并且启动定时器。
12 */
13 mod_timer(&dev->timertest, jiffies + msecs_to_jiffies(2000));
14 }
15
16 /* 初始化函数 */
17 void init(void)
18 {
19 timer_setup(&timerdev.timer, timer_function, 0); /* 初始化定时器 */
20 timer.expires=jffies + msecs_to_jiffies(2000);/* 超时时间2秒 */
21 add_timer(&timer); /* 启动定时器 */
22 }
23
24 /* 退出函数 */
25 void exit(void)
26 {
27 del_timer(&timer); /* 删除定时器 */
28 /* 或者使用 */
29 del_timer_sync(&timer);
30 }
Linux内核短延时函数
有时需要在内核中实现短延时,尤其是在Linux驱动中。Linux内核提供了毫秒、微秒、纳秒延时函数,如下图所示:
硬件原理图分析
这里通过定时器来周期性的控制LED,所以硬件就是LED灯,之前已经有过了,这里不再赘述。
实验程序编写
本章实验使用内核定时器周期性的点亮和熄灭开发板上的LED灯,LED灯的闪烁周期由内核定时器来设置,测试应用程序可以控制内核定时器周期。
修改设备树文件
这个直接用之前的LED灯节点就可以了。
定时器驱动程序编写
总体结构就是在之前的LED驱动上进行修改,因为最终操作的GPIO就是与LED连接的IO口。
首先需要定义一个设备结构体timer_dev,在这其中,需要定义timeperiod时钟周期,单位ms;还需要定义一个struct timer_list timer这么一个定时器,最后加一个spinlock_t lock定义自旋锁。之后struct timer_dev timerdev具象化一个timer设备。
之后需要定义一个timer_open,在其中设置设备结构体为私有数据filp->private_data=&timerdev,然后通过这个结构体,设置其中的成员变量timeperiod=1000表示周期为1s,然后调用led_init初始化LED的GPIO口。
之后需要定义一个timer_unlocked_ioctl函数,对应的就是应用程序的ioctl函数,应用程序调用该函数来向驱动发送控制信息,此函数会响应并执行。这个函数一共有三个:filp,cmd和arg,filp就是设备文件,cmd就是应用程序的命令,arg就是发来的参数,这里的arg就是定时周期。这里定义了3种cmd:CLOSE_CMD就是关闭定时器,直接通过del_timer_sync关闭;OPEN_CMD就是打开定时器,这里需要先通过spin_lock_irqsave上锁,然后设置timerperiod,设置完后通过spin_unlock_irqrestore解锁,通过mod_timer修改定时值并激活定时器;SETPERIOD_CMD就是设置定时周期,流程与OPEN_CMD中类似,只不过通过dev->timeperiod=arg,传入arg参数修改设备文件中的周期变量,最后就是mod_timer重启定时器。
在设备操作函数file_operations,命名为timer_fops,这其中要设置.unlocked_ioctl这个成员变量为自己写的timer_unlocked_ioctl。
之后还需要写一个timer_function作为定时器回调函数,每次进入这个函数,相当于裸机开发进入定时中断 ,通过static设置一个状态sta,每次取反然后gpio_set_value来设置LED的闪烁。这里需要注意,需要通过设置一个timer_dev的结构体指针*dev,通过from_timer(dev,arg,timer)来获取设备文件,这里from_timer其实就是一个宏定义,是对container_of的封装,而这个函数就是通过给定结构体的某成员变量地址、该结构体类型和成员名字来得到结构体变量的首地址。之后需要自旋锁上锁,重新设置timerperiod,解锁后再次mod_timer开启定时器。
在timer_init中,需要通过spin_lock_init初始化自旋锁,之后的都是走流程,最后通过timer_setup初始化timer,定时处理函数就是自行编写的timer_function,标志位为0,这里需要注意,这里并没有调用timer_add开启定时器,激活是在之前的timer_open中通过mod_timer激活,相当于是应用程序发送打开命令。
最后驱动出口函数timer_exit,这里面调用del_timer_sync删除定时器,然后就是注销字符设备驱动。
编写测试APP
测试APP需要有以下功能:
- 运行APP以后提示输入要测试的命令,输入1表示关闭定时器、输入2表示打开定时器,输入3设置定时器周期。
- 如果要设置定时器周期的话,需要让用户输入要设置的周期值,单位为毫秒。
这里跟之前的区别就是,通过open打开设备之后,就进入while(1)循环,通过scanf扫描输入的内容,然后通过if语句判断情况,来执行对应的操作。
运行测试
编译驱动程序
Makefile一直是差不多的,修改一下obj-m为timer.o,然后"make"就可以了。
编译测试APP
通过如下命令编译:
|-----------------------------------------------------|
| arm-none-linux-gnueabihf-gcc timerApp.c -o timerApp |
运行测试
将上一小节编译出来的timer.ko和timerApp这两个文件拷贝到rootfs/lib/modules/5.4.31目录中,重启开发板,进入到目录lib/modules/5.4.31中,输入如下命令加载timer.ko驱动模块:
|-----------------------------------------------------|
| depmod //第一次加载驱动的时候需要运行此命令 modprobe timer.ko //加载驱动 |
加载成功后通过如下命令测试:
|-----------------------|
| ./timerApp /dev/timer |
之后就可以通过之前APP中设置的if条件来输入对应指令观察LED变化情况了。卸载驱动可以通过如下命令:
|----------------|
| rmmod timer.ko |
总结
这一张的内容跟FreeRTOS的软件定时器是很类似的,都是相当于通过软件来调用一个定时器,不像裸机开发一样去开启中断,通过软件来完成定时操作。
首先需要打开Linux内核的内核时间管理 ,可以通过"make menuconfig"打开图形化界面,然后子安->Kernel Features->Timer frequency中配置系统节拍,一般都是直接选用默认的100Hz。
在进行驱动开发的时候,需要在设备结构体中,添加定时周期和定时器,定义一个timer_list结构体。然后需要定义一个打开定时器的timer_open,传入设备文件之后,设定好定时周期;然后在ioctl函数中,通过传入的cmd以及arg来进行定时器参数的修改(需要先自旋锁上锁然后修改,改完解锁),最后均通过mod_timer修改并激活定时器;编写回调函数,通过from_timer传入dev、arg、timer来获取设备文件,编写驱动逻辑然后mod_timer重启定时器;在最后的驱动入口函数中,流程走完最后通过timer_setup初始化定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