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蓝色金融作为一种支持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模式,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为了推动中国蓝色金融的发展,11月9-10日,依托"2023厦门国际海洋周",由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上海蚂蚁森林生态绿色发展基金会联合举办的2023年"蓝色伙伴关系行动"海洋保护公益项目研讨会在厦门召开。
会上正式发布《中国蓝色金融发展:现状及挑战》(下简称:报告),报告由SEE基金会、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共同完成。报告聚焦于蓝色金融投融资类工具、保险产品和蓝色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中国市场实践情况进行梳理,总结蓝色金融发展的挑战并展望未来发展。对中国蓝色金融的内涵与功能、政策环境与市场实践、发展挑战与展望等进行了深入分析。
报告明确了蓝色金融概念,"服务于蓝色经济,通过发挥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三大功能支持海洋保护和蓝色经济发展的金融活动。"介绍了政策环境、债务融资工具、股权类融资工具、保险、生态产品价值等四方面蓝色金融实践进展。
在实践层面,当前绿色金融的相关金融工具主要应用于陆地产业,在海洋相关产业和海洋环境改善方面的应用较少。同时,海洋与陆地的经济活动的显著差异意味着金融在支持海洋相关产业和陆地产业上将面临不同的风险场景。因此,基于海洋经济特点,探索专门适用于支持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蓝色金融"具有切实意义。
报告同时指出,中国蓝色金融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现阶段中国蓝色金融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法律政策体系不完善,技术数据缺乏,公共资本撬动作用发挥不充足,金融机构专业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
为应对这些挑战,报告提出了完善基础法律、产业标准,构建蓝色金融政策体系;完善数据基础,提高技术水平;拓宽蓝色金融产品,充分发挥公共资本撬动作用;赋能金融机构,发展第三方服务等四点展望。
《中国蓝色金融发展:现状及挑战》报告的发布,对于推动中国蓝色金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希望通过报告的研究和分析,为中国蓝色金融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SEE基金会秘书长杨彪介绍,"基金会未来计划持续通过与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的合作,将理论研究与一线环保公益实践相结合,积极推动蓝色金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