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 group by 执行原理及千万级别count 查询优化

大家好,我是蓝胖子,前段时间mysql经常碰到慢查询报警,我们线上的慢sql阈值是1s,出现报警的表数据有 7000多万,经常出现报警的是一个group by的count查询,于是便开始着手优化这块,遂有此篇,记录下自己优化过程中的心得。

优化慢sql前,肯定是要懂sql的查询逻辑,所以我先介绍下group by 语句的执行逻辑。

group by 执行逻辑

环境准备

拿下面这张表举例,这是一张记录文件夹id和用户id关联关系的表。其中dir_id代表文件夹id,uid代表用户id,还有个唯一索引是uniq_dir_id。

sql 复制代码
create table t_dir_user
(
id bigint unsigned auto_increment
primary key,
dir_id bigint default 0 not null,
uid bigint default 0 not null,
constraint uniq_dir_id
unique (dir_id, uid)
)

表一共有7000多万的数据。下面开始介绍使用group by 语句时sql执行的原理。

没有用到索引的情况

先说下结论,group by后面的列如果不能使用上索引,那么则会产生临时表且很可能产生文件排序的情况。

group by 语句有分 使用到索引和没有使用到索引的情况,先看看没有使用到索引的情况。假如我想查询在一些文件夹范围内,用户关注的文件夹数量。那我可以写出下面这样的sql。

sql 复制代码
explain select count(1), uid  
from t_dir_user  
where dir_id in (1803620,4368250,2890924,2033475,3038030)  
group by uid;

使用explain分析时,会发现这个查询是使用到索引的,且Extra 那一栏会出现下面的信息。

sql 复制代码
Using index condition; Using temporary; Using filesort

上述信息代表了查询是使用到了索引来做where条件查询,并且使用到了临时表和文件排序。

注意📢📢 ❗️ 临时表和文件排序这两个操作都是性能不佳的操作,写sql时应尽量避免。

现在来对这种情况做更加具体的分析,在上述例子中,mysql相当于建立了一张临时表,具体是内存的临时表还是磁盘的临时表要看临时表数据量大小,内存放不下会放到磁盘上。

临时表一列存放需要分组的值,上述案例中就是 uid,一列存放统计出来的count值,mysql会一遍扫描uniq_dir_id索引,一边向这个临时表中写入数据或更新count值,当索引扫描完成后,再将填满数据的临时表做下排序然后返回给客户端。注意这个排序的行为,如果需要排序的数据量很大则会产生文件排序,否则则是内存排序。

使用到索引的情况

再来看看group by 后跟的列能使用到索引的情况。

先说下结论,使用到索引的时候,mysql会使用内置的聚合函数来进行操作,而不是创建临时表。并且节省了排序这一步,这种方式会更高效。

还是拿上面t_dir_user 这张表举例,这次我们要查一定文件夹范围内,一个文件夹与多少个用户关联。我们可以这样写sql,

sql 复制代码
explain select count(1), dir_id  
from t_dir_user  
where dir_id in (1803620,4368250,2890924,2033475,3038030)  
group by dir_id;

此时explain分析后你会发现,虽然使用的是相同的索引,但是Extra这一栏的信息已经变了,Extra信息如下,

sql 复制代码
Using index condition; Using aggregate; Using index

Using aggregate 这条sql会使用mysql内置的聚合函数进行分组聚合的操作。

我们来具体分析下,因为group by此次是按dir_id文件夹id进行分组的,而dir_id刚好可以用上dir_id和uid建立的联合索引uniq_dir_id,并且索引是有序的,这样mysql在扫描索引的时候,就是一个文件夹id的索引数据扫描完成后,再次去扫描下一个文件夹id的索引数据,扫描的同时会对该文件夹id的count值进行累加。 这样一个文件夹的索引数据扫描完成后刚好就能知道这个文件夹id关联的uid的count值,并将这个值发送给客户端。

所以,整个过程其实是一边扫描索引对特定文件夹id的count值进行累加,一边将累加后的结果返回给客户端的过程。

注意📢📢,mysql返回给客户端的结果并不是全部查询出来后才返回给客户端,而是可以边查边返回的。

整个过程是没有用上临时表的。这样的查询会更加高效。

使用索引的情况下如何优化千万级count group by查询

在了解完group by语句的执行逻辑后,我对线上的sql进行了分析,发现线上的sql的group by列是属于已经使用了索引的情况。那为啥还会慢呢?

因为即使是使用了索引,group by的过程还是会有扫描索引和进行累加的过程,由于扫描的数据量太大了,最终导致了sql整体耗时还是很慢,超过了1s的阈值。

既然如此,那就换一种优化思路,这也是对大数据量的聚合统计的一种常用手段。 业务大部分时候都是读多写少的,可以建立一张新表专门用于记录对应的文件夹管理的用户数,每次关联关系发生变化时,同时再更新下这张统计表的数量即可。而业务在查询数量时,则直接查统计表中的数据。 这种优化非常适合大数据量的统计。

除此以外,甚至还可以使用elasticsearch 这类型数据库存数据,在这个案例里,相当于就把t_dir_user整张表的数据同步到elasticsearch中,并且做mysql到elasticsearch集群数据的实时同步机制,这样以后在查询对应文件夹的关联人数时,可以直接在elasticsearch进行查询。elasticsearch会对每个字段建立倒排索引。由于倒排索引中会存储该索引的记录条数,在这个案例中就是dir_id对应的记录条数,所以在用elasticsearch进行dir_id的分组count查询时是相当快的。

我们线上已经有elasticsearch同步部分mysql表的机制了,基于此,我选择了方案2,直接在之前同步表中新增了t_dir_user这张表,并且修改了业务查询文件夹下关联人数的逻辑,改由直接查询elasticsearch。

其实,你可以发现由于elasticsearch的倒排索引内直接记录了数量信息,这个和由mysql建立新的统计表记录数量,原理其实是一致的,就是将高频的读count查询改由低频的更新操作。

相关推荐
ratbag6720133 分钟前
当环保遇上大数据:生态环境大数据技术专业的课程侧重哪些领域?
大数据
island13141 小时前
【Redis#10】渐进式遍历 | 数据库管理 | redis_cli | RES
数据库·redis·bootstrap
心想事成的幸运大王1 小时前
Redis的过期策略
数据库·redis·缓存
倔强的石头_1 小时前
CentOS 上安装KingbaseES(ISO包)详细教程
数据库
计算机编程小央姐2 小时前
跟上大数据时代步伐:食物营养数据可视化分析系统技术前沿解析
大数据·hadoop·信息可视化·spark·django·课程设计·食物
2401_897930062 小时前
使用Docker轻松部署Neo4j图数据库
数据库·docker·neo4j
诗句藏于尽头2 小时前
Django模型与数据库表映射的两种方式
数据库·python·django
智数研析社2 小时前
9120 部 TMDb 高分电影数据集 | 7 列全维度指标 (评分 / 热度 / 剧情)+API 权威源 | 电影趋势分析 / 推荐系统 / NLP 建模用
大数据·人工智能·python·深度学习·数据分析·数据集·数据清洗
潘达斯奈基~3 小时前
《大数据之路1》笔记2:数据模型
大数据·笔记
寻星探路3 小时前
数据库造神计划第六天---增删改查(CRUD)(2)
java·大数据·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