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分词与tokenizer(BPE->BBPE->Wordpiece->Unigram->sentencepiece->bytepiece)

0 tokenizer综述

  • 根据不同的切分粒度可以把tokenizer分为: 基于词的切分,基于字的切分和基于subword的切分。 基于subword的切分是目前的主流切分方式。
  • subword的切分包括: BPE(/BBPE), WordPiece 和 Unigram三种分词模型。其中WordPiece可以认为是一种特殊的BPE。
  • 完整的分词流程包括:文本归一化,预切分,基于分词模型的切分,后处理。
  • SentencePiece是一个分词工具,内置BEP等多种分词方法,基于Unicode编码并且将空格视为特殊的token。这是当前大模型的主流分词方案。
    BPE:GPT, GPT-2, GPT-J, GPT-Neo, RoBERTa, BART, LLaMA, ChatGLM-6B, Baichuan

WordPiece:BERT, DistilBERT,MobileBERT

Unigram:AlBERT, T5, mBART, XLNet

中文分词&新词发现

1 基于subword的切分

基于词和字的切分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直接应用的效果比较差。

基于词的切分,会造成:

词表规模过大

一定会存在UNK,造成信息丢失

不能学习到词缀之间的关系,例如:dog与dogs,happy与unhappy

基于字的切分,会造成:

每个token的信息密度低

序列过长,解码效率很低

所以基于词和基于字的切分方式是两个极端,其优缺点也是互补的。而折中的subword就是一种相对平衡的方案。
基于subword的切分能很好平衡基于词切分和基于字切分的优缺点,也是目前主流最主流的切分方式。

subword的基本切分原则是:

高频词依旧切分成完整的整词

低频词被切分成有意义的子词,例如 dogs => [dog, ##s]

基于subword的切分可以实现:

词表规模适中,解码效率较高

不存在UNK,信息不丢失

能学习到词缀之间的关系

基于subword的切分包括:BPE,WordPiece 和 Unigram 三种分词模型。

1.1 处理流程概述

  • 归一化:最基础的文本清洗,包括删除多余的换行和空格,转小写,移除音调等。
    HuggingFace tokenizer的实现: https://huggingface.co/docs/tokenizers/api/normalizers
  • 预分词:把句子切分成更小的"词"单元。可以基于空格或者标点进行切分。 不同的tokenizer的实现细节不一样。例如:
    pre-tokenize:
    [BERT]: [('Hello', (0, 5)), (',', (5, 6)), ('how', (7, 10)), ('are', (11, 14)), ('you', (16, 19)), ('?', (19, 20))]
    [GPT2]: [('Hello', (0, 5)), (',', (5, 6)), ('Ġhow', (6, 10)), ('Ġare', (10, 14)), ('Ġ', (14, 15)), ('Ġyou', (15, 19)), ('?', (19, 20))]
    [t5]: [('▁Hello,', (0, 6)), ('▁how', (7, 10)), ('▁are', (11, 14)), ('▁you?', (16, 20))]
    可以看到BERT的tokenizer就是直接基于空格和标点进行切分。
    GPT2也是基于空格和标签,但是空格会保留成特殊字符"Ġ"。
    T5则只基于空格进行切分,标点不会切分。并且空格会保留成特殊字符"▁",并且句子开头也会添加特殊字符"▁"。
    预分词的实现: https://huggingface.co/docs/tokenizers/api/pre-tokenizers
  • 基于分词模型的切分:不同分词模型具体的切分方式。分词模型包括:BPE,WordPiece 和 Unigram 三种分词模型。
    分词模型的实现: https://huggingface.co/docs/tokenizers/api/models
  • 后处理:后处理阶段会包括一些特殊的分词逻辑,例如添加sepcial token:[CLS],[SEP]等。
    后处理的实现: https://huggingface.co/docs/tok

1.2 BPE

Byte-Pair Encoding(BPE)是最广泛采用的subword分词器。
训练方法:从字符级的小词表出发,训练产生合并规则以及一个词表

编码方法:将文本切分成字符,再应用训练阶段获得的合并规则

经典模型:GPT, GPT-2, RoBERTa, BART, LLaMA, ChatGLM等
因为BPE是从字符级别的小词表,逐步合并成大词表,所以需要先获得字符级别的小词表。

基于word2splits统计vocabs中相邻两个pair的词频pair2count

经过统计,当前频率最高的pair为: ('Ġ', 't'), 频率为7次。 将('Ġ', 't')合并成一个词并添加到词表中。同时在合并规则中添加('Ġ', 't')这条合并规则。

根据更新后的vocab重新对word2count进行切分。具体实现上,可以直接在旧的word2split上应用新的合并规则('Ġ', 't')

从而获得新的word2split

重复上述循环直到整个词表的大小达到预先设定的词表大小。
在推理阶段,给定一个句子,我们需要将其切分成一个token的序列。 具体实现上需要先对句子进行预分词并切分成字符级别的序列,然后根据合并规则进行合并。
BPE 的适用范围

BPE 一般适用在欧美语言拉丁语系中,因为欧美语言大多是字符形式,涉及前缀、后缀的单词比较多。而中文的汉字一般不用 BPE 进行编码,因为中文是字无法进行拆分。对中文的处理通常只有分词和分字两种。理论上分词效果更好,更好的区别语义。分字效率高、简洁,因为常用的字不过 3000 字,词表更加简短。

1.3 BBPE

2019年提出的Byte-level BPE (BBPE)算法是上面BPE算法的进一步升级。具体参见: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 with Byte-Level Subwords。 核心思想是用byte来构建最基础的词表而不是字符。首先将文本按照UTF-8进行编码,每个字符在UTF-8的表示中占据1-4个byte。 在byte序列上再使用BPE算法,进行byte level的相邻合并。编码形式如下图所示: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的处理跨语言和不常见字符的特殊问题(例如,颜文字),相比传统的BPE更节省词表空间(同等词表大小效果更好),每个token也能获得更充分的训练。
但是在解码阶段,一个byte序列可能解码后不是一个合法的字符序列,这里需要采用动态规划的算法进行解码,使其能解码出尽可能多的合法字符。具体算法如下: 假定f(k)表示字符序列B(1,k)最大能解码的合法字符数量,f(k)有最优的子结构:

1.4 WordPiece

WordPiece分词与BPE非常类似,只是在训练阶段合并pair的策略不是pair的频率而是互信息。

这里的动机是一个pair的频率很高,但是其中pair的一部分的频率更高,这时候不一定需要进行该pair的合并。 而如果一个pair的频率很高,并且这个pair的两个部分都是只出现在这个pair中,就说明这个pair很值得合并。
训练方法:从字符级的小词表出发,训练产生合并规则以及一个词表

编码方法:将文本切分成词,对每个词在词表中进行最大前向匹配

经典模型:BERT及其系列DistilBERT,MobileBERT等
在训练环节,给定语料,通过训练算法,生成最终的词表。 WordPiece算法也是从一个字符级别的词表为基础,逐步扩充成大词表。合并规则为选择相邻pair互信息最大的进行合并。

cpp 复制代码
def _compute_pair2score(word2splits, word2count):
    """
    计算每个pair的分数
    score=(freq_of_pair)/(freq_of_first_element×freq_of_second_element)
    :return:
    """
    vocab2count = defaultdict(int)
    pair2count = defaultdict(int)
    for word, word_count in word2count.items():
        splits = word2splits[word]
        if len(splits) == 1:
            vocab2count[splits[0]] += word_count
            continue
        for i in range(len(splits) - 1):
            pair = (splits[i], splits[i + 1])
            vocab2count[splits[i]] += word_count
            pair2count[pair] += word_count
        vocab2count[splits[-1]] += word_count
    scores = {
        pair: freq / (vocab2count[pair[0]] * vocab2count[pair[1]])
        for pair, freq in pair2count.items()
    }
    return scores

1.5 Unigram

Unigram分词与BPE和WordPiece不同,是基于一个大词表逐步裁剪成一个小词表。

通过Unigram语言模型计算删除不同subword造成的损失来衡量subword的重要性,保留重要性较高的子词。
训练方法:从包含字符和全部子词的大词表出发,逐步裁剪出一个小词表,并且每个词都有自己的分数。

编码方法:将文本切分成词,对每个词基于Viterbi算法求解出最佳解码路径。

经典模型:AlBERT, T5, mBART, Big Bird, XLNet
在训练环节,目标是给定语料,通过训练算法,生成最终的词表,并且每个词有自己的概率值。 Unigram算法是从大词表为基础,逐步裁剪成小词表。裁剪规则是根据Unigram语言模型的打分依次裁剪重要度相对较低的词。

首先进行预切分处理。这里采用xlnet的预切分逻辑。具体会按照空格进行切分,标点不会切分。并且空格会保留成特殊字符"▁",句子开头也会添加特殊字符"▁"。

获得的pre_tokenized_corpus如下,每个单元分别为[word, (start_index, end_index)]

统计词表的全部子词和词频,取前300个词,构成最初的大词表。为了避免OOV,char级别的词均需要保留。

进一步统计每个子词的概率,并转换成Unigram里的loss贡献

基于每个子词的loss以及Viterbi算法就可以求解出,输入的一个词的最佳分词路径。即整体语言模型的loss最小。词的长度为N,解码的时间复杂度为O(N^2)。

尝试移除model中的一个子词,并计算移除后新的model在全部语料上的loss,从而获得这个子词的score,即删除这个子词使得loss新增的量。

为了提升迭代效率,批量删除前10%的结果,即让整体loss增量最小的前10%的词。(删除这些词对整体loss的影响不大。)

获得新的词表后,重新计算每个词的概率,获得新的模型。并重复以上步骤,直到裁剪到词表大小符合要求。
初始时,建立一个足够大的词表。一般,可用语料中的所有字符加上常见的子字符串初始化词表,也可以通过BPE算法初始化。

针对当前词表,用EM算法求解每个子词在语料上的概率。

对于每个子词,计算当该子词被从词表中移除时,总的loss降低了多少,记为该子词的loss。

将子词按照loss大小进行排序,丢弃一定比例loss最小的子词(比如20%),保留下来的子词生成新的词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单字符不能被丢弃,这是为了避免OOV情况。

重复步骤2到4,直到词表大小减少到设定范围。

可以看出,ULM会保留那些以较高频率出现在很多句子的分词结果中的子词,因为这些子词如果被丢弃,其损失会很大。

1.6 SentencePiece

SentencePiece是Google出的一个分词工具:

内置BPE,Unigram,char和word的分词方法无需预分词,以unicode方式直接编码整个句子,空格会被特殊编码为▁

相比传统实现进行优化,分词速度速度更快
当前主流的大模型都是基于sentencepiece实现,例如ChatGLM的tokenizer。
byte回退

当SentencePiece在训练BPE的时开启--byte_fallback, 在效果上类似BBPE,遇到UNK会继续按照byte进行进一步的切分。参见:https://github.com/google/sentencepiece/issues/621 具体实现上是将<0x00> ... <0xFF>这256个token添加到词表中。

分析ChatGLM的模型,可以发现ChatGLM就是开启了--byte_fallback

同样的方法,可以验证LLaMA, ChatGLM-6B, Baichuan这些大模型都是基于sentencepiece实现的BPE的分词算法,并且采用byte回退。

参考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651430181

1.7 bytepiece

一个理想的Tokenizer应该是怎样的,这样才能判断最终是否达到了预期。照笔者看来,Tokenizer至少应该具备如下基本特性:

1、无损重构:分词结果应该可以无损还原为输入;

2、高压缩率:词表大小相同时,同一批数据的tokens数应该尽可能少;

3、语言无关:基于统计,训练和分词过程都不应引入语言特性;

4、数据驱动:可以直接基于原始语料进行无监督训练;

5、训练友好:能够在合理的时间和配置上完成训练过程。

最后,还有一些加分项,比如分词速度快、代码易读、方便二次拓展等,这些满足自然最好,但笔者认为可以不列入基本特性里边。
对于笔者来说,SentencePiece最大的槽点就是"无损重构"和"训练友好"。

首先,SentencePiece默认会进行NFKC normalization,这会导致"全角逗号转半角逗号"等不可逆变化,所以默认情况下它连"无损重构"都不满足,所以很长时间里它都不在笔者的候选名单中,直到后来发现,在训练时添加参数--normalization_rule_name=identity就可以让它不做任何转换。所以SentencePiece算是支持无损重构,只不过要特别设置。

至于训练方面,就更让人抓狂了。SentencePiece支持BPE和Unigram两种主流算法,Unigram训练速度尚可,但压缩率会稍低一些,BPE的压缩率更高,但是训练速度要比Unigram慢上一个数量级!而且不管是BPE还是Unigram,训练过程都极费内存。总而言之,用较大的语料去训练一个SentencePiece模型真不是一种好的体验。

1.7.1 byte-based

我们知道,Python3的默认字符串类型是Unicode,如果以Unicode为基本单位,我们称之为Char-based。Char-based很直观方便,汉字表现为长度为1的单个字符,但不同语言的Char实在太多,即便只是覆盖单字都需要消耗非常大的vocab_size,更不用说引入Word。所以BytePiece跟主流的Tokenizer一样,以Byte为基本单位。
回到Byte之后,很多问题都"豁然开朗"了。因为不同的单Byte只有256个,所以只要词表里包含了这256个单Byte,那么就可以杜绝OOV(Out of Vocabulary),这是它显而易见的好处。

此外,我们知道汉字的平均信息熵要比英文字母的平均信息熵要大,如果我们选择Char-based,那么虽然每个Char表面看起来长度都是1,但"内在"的颗粒度不一样,这会导致统计结果有所偏置。相比之下,每个Byte的信息熵则更加均匀【比如,大部分汉字的UTF-8编码对应3个Byte,而汉字的平均信息熵正好是英文字母(对应一个Byte)的2~3倍左右】,因此用Byte的统计结果会更加无偏,这将会使得模型更加"语言无关"。
在Byte-based方面,BytePiece比SentencePiece更彻底,SentencePiece是先以Char-based进行处理,然后遇到OOV再以Byte-based处理,BytePiece则是在一开始就将文本通过text.encode()转为Bytes,然后才进行后续操作,相比之下更加纯粹。

1.7.2 分词算法

基于词典进行分词的算法无非就那几种,比如最大匹配、最短路径、最大概率路径等,
跟jieba等中文分词工具一样,BytePiece选择的是最大概率路径分词,也称"一元文法模型",即Unigram。
选择Unigram有三方面的考虑:

第一,Unigram的最大概率换言之就是最大似然,而LLM的训练目标也是最大似然,两者更加一致;

第二,从压缩的角度看,最大概率实际上就是最短编码长度(也叫最小描述长度),是压缩率最大化的体现,这也跟"压缩就是智能"的信仰一致;

第三,Unigram求最优分词方案可以通过Viterbi算法在线性复杂度内完成,这是理论最优的复杂度了。
当然,既然有"一元文法模型",自然也有更复杂的"二元文法模型"、"三元文法模型"等,但它们的复杂度增加远大于它能带来的收益,所以我们通常不考虑这些高阶模型。

1.7.3 训练算法

Tokenizer的训练本质上就是以往的"新词发现",而笔者之前也提了好几种新词发现算法。现在看来,跟Unigram分词算法最契合、最有潜力的,应该是《基于语言模型的无监督分词》,

BytePiece的训练就是基于它实现的,这里称之为Byte-based N-gram Language Model(BNLM)。
具体来说,对于Unigram分词,如果一个长度为l的字节串c1,c2,...,cl,最优分词结果为w1,w2,...,wm,那么概率乘积p(w1)p(w2)...p(wm)应该是所有切分中最大的。

设w1,w2,⋯,wm的长度分别为l1,l2,⋯,lm,那么根据条件分解公式

∏i=1mp(wi)=∏i=1m∏j=Li−1+1j=Li−1+lip(cj|cLi−1+1,⋯,cj−1) (1)

这里Li=l1+l2+⋯+li。只考虑n-gram模型,将j>Li−1+n的p(cj|cLi−1+1,⋯,cj−1)统一用p(cj|cj−n+1,⋯,cj−1)近似,

那么Unigram分词就转化为一个字(节)标注问题,而Tokenizer的训练则转化为n-gram语言模型的训练(推荐n=6),可以直接无监督完成。
(注意:n=6只是说BytePiece的统计信息最多到6-gram,但并非最大只能生成长度为6的piece,因为大于6的n-gram条件概率我们会用6-gram的近似,所以它是可以做到任意阶的,即理论上可以生成任意长度piece。)

1.7.4 代码实现&效果

Github:https://github.com/bojone/bytepiece

代码很简单,单文件,里边就Trainer和Tokenizer两个类,分别对应分词两部分。分词借助pyahocorasick来构建AC自动机来稍微提了一下速,能凑合用,但还是会比SentencePiece慢不少,毕竟速度方面纯Python跟C++确实没法比。
训练则分为四个主要步骤:

1、n-gram计数;

2、n-gram剪枝;

3、预分词;

4、预分词结果剪枝。

其中1、3、4都是计算密集型,并且都是可并行的,所以编写了相应的多进程实现。在开足够多的进程(笔者开了64进程,每个进程的使用率基本上都是满的)下,训练速度能媲美SentencePiece的Unigram训练速度。
这里特别要提一下结果剪枝方面。剪枝最基本的依据自然是频数和vocab_size,但这还不够,因为有时候会出现p(w1)p(w2)>p(w1∘w2)(w1∘w2指两个词拼接)且w1,w2,w1∘w2三个词都在词表中,这种情况下w1∘w2这个词永远不会切分出来,所以将它放在词表中是纯粹浪费空间的,因此剪枝过程也包含了这类结果的排除。
首先做个小规模的测试,从悟道之前开源的数据集里边随机采样10万条作为训练集(导出来的文件大概330MB),然后另外采样1千作为测试集,训练一个vocab_size=50k的词表,结果对比如下:

接下来进行一个更大规模的测试。从中英比例大致为3:5的混合语料库中,抽取出10万条样本训练vocab_size=100k的Tokenizer。这个语料库的文本都比较长,所以这时候10万条导出来的文件已经13GB了,测试集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同样的语料库中采样出1000条(即同源),另一部分是刚才采样出来的1000条悟道数据集(代表不同源)。结果如下:

相关推荐
IT果果日记9 天前
MySQL全文索引检索中文
数据库·mysql·全文检索·中文分词·全文索引
阿诚学java16 天前
数据结构与算法-21算法专项(中文分词)(END)
算法·中文分词
absths21 天前
文本挖掘——中文分词学习
python·中文分词
罔闻_spider1 个月前
爬虫prc技术----小红书爬取解决xs
爬虫·python·算法·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中文分词
萱仔学习自我记录1 个月前
BLEU和ROUGE评价指标原理和计算方式
python·nlp·中文分词
Filotimo_2 个月前
【自然语言处理】实验一:基于NLP工具的中文分词
人工智能·笔记·python·学习·jupyter·自然语言处理·中文分词
Filotimo_2 个月前
【自然语言处理】实验二:基于NLP工具的词性标注实验
人工智能·笔记·python·学习·jupyter·自然语言处理·中文分词
方世恩2 个月前
亦菲喊你来学机器学习(19) --TF-IDF中文处理
人工智能·python·机器学习·中文分词·scikit-learn·tf-idf·easyui
龙哥·三年风水2 个月前
采用ELK搭建日志平台,安装elasticsearch中文分词器
elk·elasticsearch·中文分词
小大力3 个月前
简单的敏感词提示功能
java·中文分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