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whale 大模型学习 第六章-大模型之Adaptation(未完)

一、为什么需要Adaptation

1.1 简介

从语言模型的训练方式来说,例如GPT-3,训练语料通常是海量的,各种领域的,不针对任何特定任务的文本信息。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模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但也带来了一些挑战。比如下游任务的多样性,不同的下游任务与语言模型的预训练方式可以非常不同:

  • 格式不同 :BERT训练过程中使用了MASK标记,而许多下游任务可能并不使用这些标记。
    自然语言推理任务(NLI)涉及两个句子的比较以产生单一的二进制输出
  • 主题变化:专业领域的时候,需要的文本或者话术都需要集中在专业领域。
  • **时间转变:**下游任务中出现了预训练中没有出现过的knowledge。原因有:1. 训练时多数据集已经和预测数据集不同。2. 下游任务数据集不能公开使用

1.2 大模型Adaptation训练一般流程

  1. 准备一个预训练大模型(pre-trained LM) :适配阶段的开始,我们已经有了一个预训练的语言模型,用参数来表示
  2. 下游任务数据集(downstream task dataset) :下游任务的训练集。例如文本分类任务,由输入x和输出y组成:
  3. 适配参数(Adaptation Parameters) :为了使得预训练大模型(LM)适配下游任务,需要定义参数,调整参数以后使得大模型在下游任务上面表现更好
  4. 任务损失函数(Task Loss Function):损失函数 ℓtask 来衡量模型在下游任务上的表现。例如,交叉熵损失是一种常见的选择,用于衡量模型预测的概率分布与真实分布之间的差异。
  5. 优化问题(Optimization Problem):根据下面的方式优化,找到最好的

二、几种主流的Adaptaion方法

2.1 Probing

  • probing引入了新的模型参数,通常是线性层或者浅的网络层
  • probing通常用来探究模型得到的representation的意义,比如如果 模型的probe能预测词性,那么就存储了词性信息。
  • 在adaptation中,通过模型最后一层的输出来训练probe(prediction head)
  • 主要应用于encoder---only模型,但也能用骨decoder-only模型

2.2 Fine-tuning

  • 使用全部的预训练参数作为初始化:
    • 参数包括模型参数和prediction head参数
    • optimizer sate和预训练无关,会在训练过程中更新丢弃
    • 学习率至少比预训练少一个数量级(例如:预训练阶段的学习率是1*e-3,那么fine-tuning阶段的学习率是1*e-4),并且时间短。
  • 根据不同的下游任务都要存储特殊化的模型,expensive。
  • 通常比probing表现好

2.3 Lightweight Fine-tuning

轻量finetune 目的是提升模型的表现能力,通过一次full fine通用适配下游任务,而不需要针对每个下游任务finetune

2.3.1 常见的三中方法

相关推荐
小沈熬夜秃头中୧⍤⃝13 分钟前
IOPaint 远程修图:cpolar 内网穿透服务实现跨设备图片编辑
人工智能
CoovallyAIHub17 分钟前
为什么85%的企业AI项目都失败了?
深度学习·算法·计算机视觉
Listennnn18 分钟前
ScanNet项目介绍
人工智能
陈哥聊测试19 分钟前
Vibe Coding火了,人人都是程序员?
人工智能·程序员·产品
Magnetic_h22 分钟前
【iOS】锁的原理
笔记·学习·macos·ios·objective-c·cocoa·xcode
Jinkxs27 分钟前
AI重塑金融风控:从传统规则到智能模型的信贷审批转型案例
大数据·人工智能
cwn_1 小时前
牛津大学xDeepMind 自然语言处理(1)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
前端双越老师1 小时前
【干货】使用 langChian.js 实现掘金“智能总结” 考虑大文档和 token 限制
人工智能·langchain·node.js
鸢栀w1 小时前
前端css学习笔记7:各种居中布局&空白问题
前端·css·笔记·学习·尚硅谷网课
leiya_1631 小时前
私有化部署本地大模型+function Calling+本地数据库
人工智能·ai·大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