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former的PyTorch实现》这篇博文以一个机器翻译任务非常优雅简介的阐述了Transformer结构。在阅读时存在一些小困惑,此处权当一个记录。
1.自定义数据中enc_input、dec_input及dec_output的区别
博文中给出了两对德语翻译成英语的例子:
python
# S: decoding input 的起始符
# E: decoding output 的结束符
# P:意为padding,如果当前句子短于本batch的最长句子,那么用这个符号填补缺失的单词
sentence = [
# enc_input dec_input dec_output
['ich mochte ein bier P','S i want a beer .', 'i want a beer . E'],
['ich mochte ein cola P','S i want a coke .', 'i want a coke . E'],
]
初看会对这其中的enc_input、dec_input及dec_output三个句子的作用不太理解,此处作详细解释:
-enc_input 是模型需要翻译的输入句子,
-dec_input 是用于指导模型开始翻译过程的信号
-dec_output 是模型训练时的目标输出,模型的目标是使其产生的输出尽可能接近dec_output,即为翻译真实标签。他们在transformer block中的位置如下:
在使用Transformer进行翻译的时候,需要在Encoder端输入enc_input编码的向量,在decoder端最初只输入起始符S,然后让Transformer网络预测下一个token。
我们知道Transformer架构在进行预测时,每次推理时会获得下一个token,因此推理不是并行的,需要输出多少个token,理论上就要推理多少次。那么,在训练阶段,也需要像预测那样根据之前的输出预测下一个token,然而再所引出dec_output中对应的token做损失吗?实际并不是这样,如果真是这样做,就没有办法并行训练了。
实际我认为Transformer的并行应该是有两个层次:
(1)不同batch在训练和推理时是否可以实现并行?
(2)一个batch是否能并行得把所有的token推理出来?
Tranformer在训练时实现了上述的(1)(2),而推理时(1)(2)都没有实现。Transformer的推理似乎很难实现并行,原因是如果一次性推理两句话,那么如何保证这两句话一样长?难道有一句已经结束了,另一句没有结束,需要不断的把结束符E送入继续预测下一个结束符吗?此外,Transformer在预测下一个token时必须前面的token已经预测出来了,如果第i-1个token都没有,是无法得到第i个token。因此推理的时候都是逐句话预测,逐token预测。这儿实际也是我认为是transformer结构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才可以提高transformer的推理效率。
2.Transformer的训练流程
此处给出博文中附带的非常简洁的Transformer训练代码:
python
from torch import optim
from model import *
model = Transformer().cuda()
model.train()
# 损失函数,忽略为0的类别不对其计算loss(因为是padding无意义)
criterion = nn.CrossEntropyLoss(ignore_index=0)
optimizer = optim.SGD(model.parameters(), lr=1e-3, momentum=0.99)
# 训练开始
for epoch in range(1000):
for enc_inputs, dec_inputs, dec_outputs in loader:
'''
enc_inputs: [batch_size, src_len] [2,5]
dec_inputs: [batch_size, tgt_len] [2,6]
dec_outputs: [batch_size, tgt_len] [2,6]
'''
enc_inputs, dec_inputs, dec_outputs = enc_inputs.cuda(), dec_inputs.cuda(), dec_outputs.cuda() # [2, 6], [2, 6], [2, 6]
outputs = model(enc_inputs, dec_inputs) # outputs: [batch_size * tgt_len, tgt_vocab_size]
loss = criterion(outputs, dec_outputs.view(-1)) # 将dec_outputs展平成一维张量
# 更新权重
optimizer.zero_grad()
loss.backward()
optimizer.step()
print(f'Epoch [{epoch + 1}/1000], Loss: {loss.item()}')
torch.save(model, f'MyTransformer_temp.pth')
这段代码非常简洁,可以看到输入的是batch为2的样本,送入Transformer网络中直接logits算损失。Transformer在训练时实际上使用了一个策略叫teacher forcing。要解释这个策略的意义,以本博文给出的样本为例,对于输入的样本:
bash
ich mochte ein bier
在进行训练时,当我们给出起始符S,接下来应该预测出:
bash
I
那训练时,有了SI后,则应该预测出
bash
want
那么问题来了,如I 就预测错了,假如预测成了a ,那么在预测want 时,还应该使用Sa 来预测吗?当然不是,即使预测错了,也应该用对应位置正确的tokenSI去预测下一个token,这就是teacher forcing。
那么transformer是如何实现这样一个teacher forcing的机制的呢?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