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冒泡排序介绍

冒泡排序(Bubble Sort)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它重复地遍历待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元素,如果他们的顺序错误就把他们交换过来。遍历数列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再需要交换,也就是说该数列已经排序完成。

这个算法的名字由来是因为越小的元素会经由交换慢慢"浮"到数列的顶端,故名冒泡排序。

以下是使用C语言实现冒泡排序的示例代码:

c 复制代码
#include <stdio.h>

void bubbleSort(int arr[], int n) {
    for (int i = 0; i < n - 1; ++i) { // 外层循环控制遍历轮数
        for (int j = 0; j < n - 1 - i; ++j) { // 内层循环负责每轮的比较和交换
            if (arr[j] > arr[j + 1]) { // 如果当前元素大于下一个元素,则交换它们的位置
                int temp = arr[j];
                arr[j] = arr[j + 1];
                arr[j + 1] = temp;
            }
        }
    }
}

int main() {
    int arr[10] = {31, 15, 17, 21, 19, 16, 61, 11, 18, 41};

    bubbleSort(arr, sizeof(arr) / sizeof(arr[0])); // 对数组进行排序

    printf("排序后的数组:");
    for (int i = 0; i < sizeof(arr) / sizeof(arr[0]); ++i) {
        printf("%d ", arr[i]);
    }
    printf("\n");

    // 程序正常结束,返回0
    return 0;
}

在这段代码中,bubbleSort函数是冒泡排序的实现,它接受一个整数数组和数组的长度作为参数。函数中有两个嵌套的for循环,外层循环控制遍历的轮数,内层循环负责每轮中的比较和交换操作。如果当前元素大于下一个元素,就交换它们的位置。这样,每一轮遍历后,最大的元素就会被"冒泡"到数列的末尾。

main函数中定义了一个包含10个整数的数组,并调用bubbleSort函数对其进行排序。排序后,使用for循环遍历数组并打印出排序后的结果。

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2),其中n是待排序数组的长度。因此,对于大规模数据的排序,冒泡排序可能不是最高效的选择。但是,由于其算法实现简单,常被用作教学示例或在小规模数据排序中使用。

相关推荐
共享家952710 小时前
LeetCode热题100(1-7)
算法·leetcode·职场和发展
新学笺10 小时前
数据结构与算法 —— Java单链表从“0”到“1”
算法
同元软控10 小时前
首批CCF教学案例大赛资源上线:涵盖控制仿真、算法与机器人等9大方向
算法·机器人·工业软件·mworks
yiqiqukanhaiba11 小时前
Linux编程笔记2-控制&数组&指针&函数&动态内存&构造类型&Makefile
数据结构·算法·排序算法
PKNLP11 小时前
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
算法·机器学习·逻辑回归
编程攻城狮12 小时前
第 5 天:C 语言运算符与表达式 —— 数据处理的工具集
c语言·开发语言·学习
可触的未来,发芽的智生12 小时前
新奇特:神经网络的自洁之道,学会出淤泥而不染
人工智能·python·神经网络·算法·架构
放羊郎12 小时前
SLAM算法分类对比
人工智能·算法·分类·数据挖掘·slam·视觉·激光
Juan_201212 小时前
P1447题解
c++·数学·算法·题解
ai智能获客_狐狐12 小时前
智能外呼产品架构组成
人工智能·算法·自然语言处理·架构·语音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