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机器学习——DBSCAN聚类算法(密度聚类)

1.算法简介

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是一种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簇集的划定完全由样本的聚集程度决定。聚集程度不足以构成簇落的那些样本视为噪声点,因此DBSCAN聚类的方式也可以用于异常点的检测。

2.算法原理

2.1 基本原理

算法的关键在于样本的'聚集程度',这个程度的刻画可以由聚集半径和最小聚集数两个参数来描述。如果一个样本聚集半径领域内的样本数达到了最小聚集数,那么它所在区域就是密集的,就可以围绕该样本生成簇落,这样的样本被称为核心点。如果一个样本在某个核心点的聚集半径领域内,但其本身又不是核心点,则被称为边界点;既不是核心点也不是边界点的样本即为噪声点。其中,最小聚集数通常由经验指定,一般是数据维数+1或者数据维数的2倍。

通俗地讲,核心点就是构成一个簇落的核心成员;边界点就是构成一个簇落的非核心成员,它们分布于簇落的边界区域;噪声点是无法归属在任何一个簇集的游离的异常样本。如图所示。

对于聚成的簇集,这里有三个相关的概念:密度直达,密度可达,密度相连。

  • 密度直达:对一个核心点p,它的聚集半径领域内的有点q,那么称p到q密度直达。密度直达不具有对称性。
  • 密度可达: 有核心点p1,p2,...,pn,非核心点q,如果pi到pi+1(i=1,2,...,n-1)是密度直达的,pn到q是密度直达的,那么称核心点pi(i=1,2,...,n)到其他的点是密度可达的。密度可达不具有对称性。
  • 密度相连:如果有核心点P,到两个点A和B都密度可达,那么称A和B密度相连。密度相连具有对称性。

简单地讲,核心点到其半径邻域内的点是密度直达的;核心点到其同簇集内的点是密度可达的;同一个簇集里的成员间是密度相连的

由定义易知,密度直达一定密度可达,密度可达一定密度相连。密度相连就是对聚成的一个簇集最直接的描述。

2.2 算法描述

输入:样本集D,聚集半径r,最小聚集数MinPts;

输出:簇集C1,C2,...,Cn,噪声集O.

根据样本聚集程度,传播式地划定聚类簇,并将不属于任何一个簇的样本划入噪声集合。

  • (1)随机搜寻一个核心点p,
  • (2)在核心点p处建立簇C,将r邻域内所有的点加入簇C.
  • (3)对邻域内所有未被标记的点迭代式进行考察,扩展簇集.若一个邻域点q为核心点,则将它领域内未归入集合的点加入簇C中.
  • (4)重复以上步骤,直至所有样本划入了指定集合;
  • (5)输出簇集C1,C2,...,Cn和噪声集合O。

3.优缺点

3.1 优势

1.可以发现任意形状的簇,适用于非凸数据集;

2.可以进行异常检测;

3.不需要指定簇数,根据样本的密集程度适应性地聚集。

3.2 不足

1.当样本集密度不均匀,不同簇中的平均密度相差较大时,效果较差;

2.聚集半径和最小聚集数两个参数需人工指定。

4.示例

假设二维空间中有下列样本,坐标为(1,2),(1,3),(3,1),(2,2),(9,8),(8,9),(9,9),(18,18)

由DBSCAN算法完成聚类操作。

过程演算:

由经验指定参数聚集半径r=2,最小聚集数MinPts=3。

  • (1)随机搜寻一个核心点,若不存在,返回噪声集合。考察点(1,2),它到各点的距离分别为

在它的r邻域内,包括了自身在内的共三个样本点,达到了MinPts数,因此(1,2)为核心点。

  • (2)在核心点(1,2)处建立簇C1,原始簇成员为r邻域内样本:(1,2)、(1,3)、(2,2)。
  • (3)对簇落C1成员迭代式进行考察,扩展簇集。先考察(1,3),它到各点的距离分别为

在它的r邻域内,包括了自身在内的共三个样本点,达到了MinPts数,因此(1,3)为核心点,它邻域内的样本均已在簇C1中,无需进行操作。

再考察(2,2),它到各点的距离分别为

在它的r邻域内,包括了自身在内的共四个样本点,达到了MinPts数,因此(2,2)为核心点,将它领域内尚未归入任何一个簇落的点(3,1)加入簇C1。

再考察(3,1),它到各点的距离分别为

在它的r邻域内,包括了自身在内的共两个样本点,因此(3,1)是非核心点。

考察结束,簇集C1扩展完毕。

  • (4)在其余未归簇的样本点中搜寻一个核心点,若不存在,返回噪声集合。考察点(9,8),它到各点的距离分别为

在它的r邻域内,包括了自身在内的共三个样本点,达到了MinPts数,因此(9,8)为核心点。

  • (5)在核心点(9,8)处建立簇C2,原始簇成员为r邻域内样本:(9,8)、(8,9)、(9,9)。
  • (6)对簇落C2成员迭代式进行考察,扩展簇集。先考察(8,9),它到各点的距离分别为

在它的r邻域内,包括了自身在内的共三个样本点,达到了MinPts数,因此(8,9)为核心点,它邻域内的样本均已在簇C2中,无需进行操作。

再考察(9,9),它到各点的距离分别为

在它的r邻域内,包括了自身在内的共三个样本点,达到了MinPts数,因此(9,9)为核心点。它邻域内的样本均已在簇C2中,无需进行操作。

考察结束,簇集C2扩展完毕。

  • (7)在其余未归簇的样本点中搜寻一个核心点,若不存在,返回噪声集合。其余未归簇的样本点集合为{(18,18)},考察(18,18),它到各点的距离分别为

在它的r邻域内,包括了自身在内的共一个样本点,未达到MinPts数,因此(18,18)为非核心点。其余未归簇的样本中不存在核心点,因此归入噪声集O={(18,18)}。

  • (8)输出聚类结果

簇类C1:{(1,2),(1,3),(3,1),(2,2)}

簇类C2:{(9,8),(8,9),(9,9)}

噪声集O:{(18,18)}

5.Python代码

python 复制代码
'''
功能:用python实现DBSCAN聚类算法。
'''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DBSCAN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初始化数据
data = np.array([(1,2),(1,3),(3,1),(2,2),
              (9,8),(8,9),(9,9),
              (18,18)])

# 定义DBSCAN模型
dbscan = DBSCAN(eps=2,min_samples=3)

# 计算数据,获取标签
labels = dbscan.fit_predict(data)

# 定义颜色列表
colors = ['b','r','c']
T = [colors[i] for i in labels]

# 输出簇类
print('\n 聚类结果: \n')
ue = np.unique(labels)
for i in range(ue.size):
    CLS = []
    for k in range(labels.size):
        if labels[k] == ue[i]:
            CLS.append(tuple(data[k]))
    print('簇类{}:'.format(ue[i]),CLS)

# 结果可视化
plt.figure()
plt.scatter(data[:,0],data[:,1],c=T,alpha=0.5)  # 绘制数据点
plt.show()
相关推荐
昨日之日20062 小时前
Moonshine - 新型开源ASR(语音识别)模型,体积小,速度快,比OpenAI Whisper快五倍 本地一键整合包下载
人工智能·whisper·语音识别
浮生如梦_2 小时前
Halcon基于laws纹理特征的SVM分类
图像处理·人工智能·算法·支持向量机·计算机视觉·分类·视觉检测
深度学习lover2 小时前
<项目代码>YOLOv8 苹果腐烂识别<目标检测>
人工智能·python·yolo·目标检测·计算机视觉·苹果腐烂识别
热爱跑步的恒川3 小时前
【论文复现】基于图卷积网络的轻量化推荐模型
网络·人工智能·开源·aigc·ai编程
励志成为嵌入式工程师4 小时前
c语言简单编程练习9
c语言·开发语言·算法·vim
捕鲸叉4 小时前
创建线程时传递参数给线程
开发语言·c++·算法
A charmer4 小时前
【C++】vector 类深度解析:探索动态数组的奥秘
开发语言·c++·算法
wheeldown5 小时前
【数据结构】选择排序
数据结构·算法·排序算法
阡之尘埃5 小时前
Python数据分析案例61——信贷风控评分卡模型(A卡)(scorecardpy 全面解析)
人工智能·python·机器学习·数据分析·智能风控·信贷风控
观音山保我别报错6 小时前
C语言扫雷小游戏
c语言·开发语言·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