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体
一、结构体类型的声明
我们在指针终篇中提到过结构体的这一部分内容(详情请阅拙作终の指针)现在我们来整个展开叙述一下
1、结构的声明
c
struct tag
{
member-list;
}variable-list;
花括号 { } 中放的是成员变量,结构的每个成员变量都可以是不同的类型,每一个被定义的结构体中都要有至少一个成员变量,结构是一些值的集合。
定义一个人
c
struct man
{
char name[20];//名字
int age;//年龄
char sex[5];//性别
char id[20];//身份证号
};
2、结构体变量的创建和初始化
c
#include <stdio.h>
struct Stu
{
char name[20];//名字
int age;//年龄
char sex[5];//性别
char id[20];//身份证号
int main()
{
struct Stu s = { "张三", 18, "男", "111111200602023215" };
//结构体顺序初始化
struct Stu s2 = { .age = 19, .name = "lisi", .id = "111111200502023222", .sex = "⼥" };
//指定顺序初始化
return 0;
};
3、声明时的特殊情况
匿名结构体类型,如果没有对结构体进行重命名的话,仅能使用一次
c
struct
{
int a;
char b;
float c;
}x;
形如上面代码的结构体未重命名的话,使用这一次便被回收
4、自引用
自引用的正确方法:
c
struct Node
{
int data;
struct Node* next;
};
通过结构体指针的形式来进行自引用
并且结构体自引用是不能用typedef重命名的
像这个:
c
typedef struct
{
int a;
Node* next;
}Node;
我们会在创建Node结构体之前在结构体当中使用Node,所以不可取
二、结构体内存对齐
结构体内存对齐是计算结构体大小的一个必备条件
1、对齐规则
①结构体的第一个成员对齐到结构体变量起始位置的地址
②其他成员变量要对齐到对齐数 的整数倍的地址处
对齐数 :编译器默认的对齐数与该成员变量大小的较小值(我所使用的vs2022默认对齐数为8)
③结构体总大小一定为对齐数 的整数倍
④如果结构体中嵌套了结构体,嵌套的结构体对齐到对齐到自己成员中最大对齐数的整数倍处,结构体的整体大小就是所有最大对齐数的整数倍
我们可以将大小看作一个数组,每一个位置都是一个字节
c
struct S1
{
char c1;//1字节,<8,就将1字节放在0位置处
int i;//4字节,<8,因为1,2,3位置不是4的整数倍,所以我们直接找到4位置,将4个字节放入
char c2;//1字节,<8,放在8位置处
};
又因为现在指向9位置处,9不是最大对齐数4的整数倍,所以要指向12处,所以结构体S1的大小为12字节
printf打印一下:
c
struct S2
{
char c1;//1字节,放到0位置
char c2;//1字节,放到1位置
int i;//4字节,2不是4的整数倍,放到4位置
};
最终指向8位置,是4的整数倍,故S2的大小为8字节
c
struct S3
{
double d;//8字节,放到0位置处
char c;//1字节,放到8位置处
int i;//4字节,9不是4的整数倍,放到12位置处,最终指向16
};
因为最大对齐数为8,16为8的整数倍,所以结构体S3的大小就是16个字节
c
struct S4
{
char c1;//1字节,放到0位置处
struct S3 s3;//16字节,以8为对齐数,放到8位置,最后指向24位置处
double d;//8字节,放到24位置,最终指向32位置
};
32是最大对齐数8的整数倍,所以结构体S4的大小就是32个字节
2、存在内存对齐的原因
在数据访问时,对齐的内存只需要一次访问,而不对齐的内存需要两次访问
结构体的内存对齐是拿空间来换取时间
我们可以将占用内存小的尽量集中在一起来节省空间
c
struct S1
{
char c1;
int i;
char c2;
};
struct S2
{
char c1;
char c2;
int i;
};
3、修改默认对齐数
c
#pragma
c
#include <stdio.h>
#pragma pack(1)//设置默认对⻬数为1
struct S
{
char c1;//1字节,存到0位置
int i;//4字节,默认对齐数为1小于4,存到1位置
char c2;//1字节,存到5位置,指向6
};
#pragma pack()//取消设置的对⻬数,还原为默认
int main()
{
printf("%d\n", sizeof(struct S));
return 0;
}
三、结构体传参
c
struct S
{
int data[100];
int num;
};
struct S s = { {1,2,3,4}, 1000 };
void print(struct S* ps)
{
printf("%d\n", ps->num);
}
int main()
{
print(&s);
return 0;
}
结构体传参的时候最好传一个地址,因为直接传一个结构体过去的话会造成时间和空间上不必要的开销,导致性能下降
四、结构体实现位段
位段的成员可以是int , unsigned int , signed int ,char类型的
位段不跨平台,可移植程序应该避免使用位段
c
struct S
{
char a : 3;
char b : 4;
char c : 5;
char d : 4;
};
struct S s = { 0 };
int main()
{
s.a = 10;
s.b = 12;
s.c = 3;
s.d = 4;
printf("%d\n", s.a);
printf("%d\n", s.b);
printf("%d\n", s.c);
printf("%d\n", s.d);
}
这里的a存入了10,由于位段作用,被存入a的二进制数为010,用整数形式打印,第一位为0,为正数,以第一位补位到32位,即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10,即为2
这里的b存入了12,由于位段作用,被存入b的二进制数为1100,用整数形式打印,第一位为1,为负数,补1到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00,这是补码,然后取反加一为原码,即1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100,即为-4
这里的c存入了3,由于位段作用,被存入c的二进制数为00011,用整数形式打印,第一位为0,为正数,以第一位补位到32位,即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11,即为3
这里的d存入了4,由于位段作用,被存入a的二进制数为0100,用整数形式打印,第一位为0,为正数,以第一位补位到32位,即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100,即为4
但是它空间的开辟是这样的:
第一个数据:二进制的01100010,十六进制的0x62
第二个数据:二进制的00000011,十六进制的0x03
第三个数据:二进制的00000100,十六进制的0x04
可以看到我们的结构体中存放的数据是62 03 04 00,与上述分析相符
跟结构体相比,位段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并且可以很好的节省空间,缺点是有跨平台的问题存在
因为地址的分配是以字节为单位的,位段下的某些数据是没有地址的,所以位段数据不能用指针来访问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