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颠覆教学系统,ChatGPT对应试教育会带来哪些挑战?

ChatGPT爆火两个月,整个教育系统都在被颠覆。在全美范围内,许多大学教授、系主任和管理人员,都在对课堂进行大规模的调整,以应对ChatGPT对教学活动造成的巨大冲击。

我们的传统中高考选出的分霸,是更能吃苦,更能坚持,正确率更高的人,但问题是,AI没有苦的说法,也没有坚持的说法,有电有网就行了。

而且只要AI的题库足够大,对于结构化问题,它的正确率会非常恐怖。你的孩子会生活在一个跟AI同存的世界,所以你需要理解你孩子能并且擅长做的什么事,是AI做不到的。

什么是ChatGPT?

ChatGPT本质上是一个聊天工具,旧金山的人工智能企业OpenAI于2022年11月正式推出ChatGPT。那么,ChatGPT与其他人工智能产品相比有什么特殊呢?

它不仅会说人话,也会说机器的话------写论文、写剧本、写小说、翻译都能做,甚至还能编程、给代码纠错。和它进行多轮对话也丝滑流畅。

作为一个英文语言模型,它实在是太全能了!尤其是对于纠结于英文写作表达的留学生来说,只要指令给的足够详细,一键搞定文书、cover letter、简历、essay不是梦,马斯克看了都说好!

文理兼通的它,给出最基础的、能跑的代码也没问题;作为聊天机器人的它,讲话又有逻辑又有耐心。

有时,虽然给出的答案不一定正确,但在一些场合,比如写邮件模板、请假等等,ChatGPT都能给出一个一本正经的模板,省下不少时间。

这让人不禁开始思考,随着AI技术的发展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挑战。

AI会为人类带来哪些挑战?

腾讯前创始人、走在科技前沿的李海翔先生认为:工种之外,AI为社会带来的最大颠覆,其实是改变了人类延续了上万年的仅以线下物理为主的生活状态。

因为这种人格分界会引起人类基本共识的"范式转移"。

所谓"范式"指的是说对于基本认知的共识是一致的,再做进一步的研究。大家科技进步却让我们原来以为的共识都识变了。

尤其是挑战人类的最根本认知------未来世界要如何定义人呢?

筛选过基因的天才儿童跟普通人是同一个物种吗?一起竞争公平吗?

当一个人的腿换成钢铁侠的腿,多加了一只眼睛,大脑植入了芯片,这还是人吗?

当支付得起高额费用的人去世后意识上传到云端,机器人作为容器继续执行命令,这还是人吗?

线上人格在网络上犯错,法律又要如何处罚呢?可以把其与线下人格当做同一个个体吗?

李海翔先生在耀中耀华「星空说」现场

热播的网飞高分美剧《人生切割术》里,只要一个不到一分钟的芯片植入手术,人类就能分裂出记忆互不相通的工作和生活人格,公司随时启动工作人格,甚至完全取代生活人格,成为新型AI。

虽然现在还达不到这种技术,但是一些浅层的变体已经在实现了。

我们都知道,在虚拟世界正在逐步支配物理世界的当下,后台算法一丁点的改动,小到暑假去哪儿玩,大到我们的生命轨迹都会发生变化:

面对这样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带下一代做好准备,这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它也是一个社会问题、一个教育问题。

对于下一代孩子来说,未来大概率很多工作都会取代,与少数人之间的差距太大了,根本不可能追得上;想创业,这场少数人的游戏却没有共通的规则;而好不容易取得点成绩,可能随时被毫无隐私的新世界所颠覆。

AI颠覆教学系统

ChatGpt也正在挑战教育和教学体系。

只要稍稍提示一下,ChatGPT就能生成妙笔生花、文采斐然的文字。现在,它已经被用来写情书、诗歌、同人小说,以及学校的论文。

麻省理工一名学生发帖表示,自己用AI帮自己写作业拿了A,还用AI帮同学写作业赚了100美元,连发帖的这段话,都是由AI代写的。

而用ChatGpt作弊的学生已经遍布全美了,几乎颠覆了美国大学教育系统。

根据《斯坦福日报》的调查显示,不少学生匿名承认自己在期末论文中使用了AI。

根据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报道,全美大学教授、系主任和管理人员,都在对课堂进行大规模的调整,以应对ChatGPT对教学活动造成的巨大冲击。

如北密歇根大学的哲学教授Antony Aumann发现自己以为最好的一篇论文,也是AI写的。他随即决定,在自己的这门课上,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在监控下,且在限制上网的浏览器中,撰写论文初稿。在随后的草稿中如有改动,学生必须解释每个改动的理由。

Nature早就担心ChatGPT会成为学生写论文的工具

同时,Aumann教授考虑可能要放弃论文的考核方式。他也在另辟蹊径,考虑如何让ChatGPT融入课程中。

未来课堂上不会再进行这里有一些问题,让我们来探讨一下等讨论,取而代之的是让我们猜一猜,AI会怎么想?

而随着AI的进化,ChatGPT已经成为不少学校和教授最重要的议题。比如,在纽约和西雅图的公立学校系统,学校的Wi-Fi网络和设备上已经全面禁止了ChatGPT。

管理人员开会应对措施,如划将AI加入到学术诚信的必修课中,更新剽窃的定义,增加诸如「将AI贡献标注为引用」等条款。

同时,作业写作的形式也有所改变,变着法找到新的考核方式。

同时,用魔法打败魔法的工具也出现了。

如袭检测服务商Turnitin的功能更新,OpenAI发言人也表示正在开发新的技术来识别ChatGPT生成的文本。

同时,来自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罗德岛大学等高校的教师也已经注册并开始使用GPTZero。

这个软件由加拿大华裔学生开发,专门快速检测AI生成文本的工具,一经发布服务器就被挤爆了,成为大热门。

但是,是否会完全限制使用ChatGpt呢?

目前仍未有类似的规定,首先,这可会侵犯学术自由。其次,很多专家也认为,许多作业能被抄袭,是因为其设定得能被抄袭。而这些作业在智能时代,对未来所需的能力毫无意义。

我们常说,教育得看未来趋势,要不然费劲心思鸡娃,就如同投入一切埋头苦干造了一艘船,过了几十年却发现旅行目的地是沙漠一样无用。

所以,如何把AI当做工具,把其成为教育的机会而非威胁,是教育体系未来不得不得面对的新变化。

中高考的分霸能打得过AI吗?

我们的传统中高考选出的分霸,是更能吃苦,更能坚持的人,但问题是,AI没有苦的说法,也没有坚持的说法,有电有网就行了。

给你解构一下,我们的教育和人才培养机制是怎样的。

很多人认为,传统的中高考只是套路化模板化学习,更多只是熟练度考察,无法筛选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群。

这个理解我认为有所偏差。其实中高考的作用更类似一个HR在面对几万份简历时使用的学历筛选,这是批量有效的方法,但最终录用当然不会是使用简单的条件筛选。

另外,中高考的本质是"把不喜欢的事情做好"和"把不擅长的事情做好",这无疑是人才的其中一个特征,因为"能做好不喜欢或不擅长的事情,就更能把喜欢和擅长的事情做好了"。

但**这样又也会把一定的科研人才苗子筛掉。**因为有些科研人才只能是"把喜欢的事情做好"和"把擅长的事情做好"。只能说,从宏观的角度,中高考是合乎逻辑的筛选方式,但落实到个体是不一定的。这可能就是东亚文化语境下,充满集体主义色彩的做事手法吧。

所以,中高考筛选出来的分霸,不完全等同于学霸,但已经是很接近的存在。在大规模筛选中,直接筛选分霸几乎可以把大部分学霸筛选出来。

我担心的不仅是ChatGPT对我国传统的中高考筛选机制的冲击。面对未来跟AI同存的社会,我们是否还需要这么多"分霸"呢?AI是否会替代很多分霸的工作呢?

我担心还有我们家长是否有效地针对未来形势进行判断,让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未来生存力"。

现在时不时我还看到有家长说"我当年","我读书的时候","以前的人",却连简单的微信群都不太会用。毫无疑问,父母的认知影响下一代的认知,他们的孩子是否适应未来社会也是存疑的。

你的孩子会生活在一个跟AI同存的世界,所以你需要理解你孩子能并且擅长做的什么事,是AI做不到的。

跟AI相比,人类有哪些优势?

跟AI竞赛,只有毅力和自律,是完全不够的,它会比你更有毅力,更自律。

批判性思维,灵感,人文关怀,非结构化问题的归纳和类比,这些很可能是人类最后的防线。

我认为,无论是普通家庭,还是富裕家庭,最佳的策略应该是在保存人类优势的前提下,去进行中高考的准备,而不是在进行中高考的准备时,偶尔考虑学生人类优势的保存或完全不考虑。

AI没有办法去激励团队,纵然它能写出激励的稿件。

AI没有办法对心爱的女孩放电,纵然它能写出令人心脏蹦蹦跳的表白信。

AI没有办法理解诗歌的优美,纵然它能够熟读唐诗三百首,甚至三万首。

AI没有办法辩赢马薇薇,但它可能是世界上最冷静的辩手,可以通过对问题的结构化和无限的论据去击垮任何一个懒惰的对手。

AI没有办法治疗青少年的抑郁症,虽然它知道哪些药可以治疗,但它没有办法望闻问切。当然,结合病人的自陈式问卷,使用图式识别去判断病人的微表情,结合生理指标的线索,使用大数据是可以有更完整的判断的,但它还做不到综合的分析判断。

麦肯锡的《中国的技能转型报告》有描述,到2030年,中国平均每位劳动者,每年会有约87天的工时可被自动化取代,并需重新部署。

如果让我们的孩子成为机器人,去跟未来的机器人比赛,这无疑是一场必输的战役。只有让我们的孩子成为真正的人类,才有可能在未来获取一席之地。

我们该如何为孩子们做好准备?

对于家长来说,除了鼓励有天赋的孩子从事深度算法等科学家和计算机专家外,对于普通人来说,有着深度语言能力(可以看懂最新的技术)、拥抱新变化的能力和复杂清晰的高阶思考能力,至少可以相对保证一个自由生活。

同是父亲的李海翔先生觉得,未来最重要的是能动力,也就是思维和行动之下的底层逻辑。

我们几乎每天都站在挑战着底线的十字路口,比如在高压下要不要用AI作弊?为了成绩该不该要吃聪明药?为了变得更优秀,我们要不要换掉一只手、一只脚或者一个眼睛,或植入一个芯片?

选择背后的本质,是技术进步带来的大量诱惑之下,不断校准自己内心伦理道德的天平,利用少数比AI有优势的地方,至少才能让不做技术的奴隶,从而才有机会将AI作为美好生活的工具。

这才是在无尽重复内卷下,对于身处其中的父母眼界、格局和教育最大的挑战。

相关推荐
珠海新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5 分钟前
FPC柔性线路板与智能生活的融合
人工智能·生活·制造
IT古董19 分钟前
【机器学习】机器学习中用到的高等数学知识-8. 图论 (Graph Theory)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图论
曼城周杰伦28 分钟前
自然语言处理:第六十三章 阿里Qwen2 & 2.5系列
人工智能·阿里云·语言模型·自然语言处理·chatgpt·nlp·gpt-3
余炜yw1 小时前
【LSTM实战】跨越千年,赋诗成文:用LSTM重现唐诗的韵律与情感
人工智能·rnn·深度学习
莫叫石榴姐1 小时前
数据科学与SQL:组距分组分析 | 区间分布问题
大数据·人工智能·sql·深度学习·算法·机器学习·数据挖掘
如若1232 小时前
利用 `OpenCV` 和 `Matplotlib` 库进行图像读取、颜色空间转换、掩膜创建、颜色替换
人工智能·opencv·matplotlib
YRr YRr2 小时前
深度学习:神经网络中的损失函数的使用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神经网络
ChaseDreamRunner2 小时前
迁移学习理论与应用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迁移学习
Guofu_Liao2 小时前
大语言模型---梯度的简单介绍;梯度的定义;梯度计算的方法
人工智能·语言模型·矩阵·llama
我爱学Python!2 小时前
大语言模型与图结构的融合: 推荐系统中的新兴范式
人工智能·语言模型·自然语言处理·langchain·llm·大语言模型·推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