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1 概念](#1.1 概念)
[1.2 集群的作用](#1.2 集群的作用)
[1.3 redis集群的数据分片](#1.3 redis集群的数据分片)
[1.4 Redis集群的主从复制模型](#1.4 Redis集群的主从复制模型)
[2.1 Redis集群模式的搭建](#2.1 Redis集群模式的搭建)
[2.1.1 cluster集群前期工作](#2.1.1 cluster集群前期工作)
[2.1.2 开启群集功能](#2.1.2 开启群集功能)
[2.1.3 启动redis节点](#2.1.3 启动redis节点)
[2.1.4 启动集群](#2.1.4 启动集群)
[2.2 测试集群](#2.2 测试集群)
一、理论
1.1 概念
集群,即Redis Cluster,是Redis 3.0开始引入的分布式存储方案。
集群由多个节点(Node)组成,Redis的数据分布在这些节点中。集群中的节点分为主节点和从节点:只有主节点负责读写请求和集群信息的维护;从节点只进行主节点数据和状态信息的复制。
1.2 集群的作用
(1)数据分区:数据分区(或称数据分片)是集群最核心的功能。
集群将数据分散到多个节点,一方面突破了Redis单机内存大小的限制,存储容量大大增加;另一方面每个主节点都可以对外提供读服务和写服务,大大提高了集群的响应能力。
Redis单机内存大小受限问题,在介绍持久化和主从复制时都有提及;例如,如果单机内存太大,bgsave和bgrewriteaof的fork操作可能导致主进程阻塞,主从环境下主机切换时可能导致从节点长时间无法提供服务,全量复制阶段主节点的复制缓冲区可能溢出。
(2)高可用:集群支持主从复制和主节点的自动故障转移(与哨兵类似);当任一节点发生故障时,集群仍然可以对外提供服务。
1.3 redis集群的数据分片
1、Redis集群引入了哈希槽的概念
2、Redis集群有16384个哈希槽(编号0-16383)
3、集群的每个节点负责一部分哈希槽
4、每个Key通过CRC16校验后对16384取余来决定放置哪个哈希槽,通过这个值,去找到对应的插槽所对应的节点,然后直接自动跳转到这个对应的节点上进行存取操作
1.4 Redis集群的主从复制模型
#以3个节点组成的集群为例:
节点A包含0到5460号哈希槽
节点B包含5461到10922号哈希槽
节点C包含10923到16383号哈希槽
1、集群中具有A、B、C三个节点,如果节点B失败了,整个集群就会因缺少5461-10922这个范围的槽而不可以用。
2、为每个节点添加一个从节点A1、B1、C1整个集群便有三个Master节点和三个slave节点组成,在节点B失败后,集群选举B1位为的主节点继续服务。当B和B1都失败后,集群将不可用。
二、实践
2.1 Redis集群模式的搭建
实验环境:可以正常使用redis服务即可
Redis的集群一般需要6个节点,3主3从。方便起见,这里所有节点在同一台服务器上模拟:
以端口号进行区分:3个主节点端口号:6001/6002/6003,对应的从节点端口号:6004/6005/6006。
2.1.1 cluster集群前期工作
cd /etc/redis/
mkdir -p redis-cluster/redis600{1..6}
for i in {1..6}
do
cp /opt/redis-5.0.7/redis.conf /etc/redis/redis-cluster/redis600$i
cp /opt/redis-5.0.7/src/redis-cli /opt/redis-5.0.7/src/redis-server /etc/redis/redis-cluster/redis600$i
done
2.1.2 开启群集功能
其他5个文件夹的配置文件以此类推修改,注意6个端口都要不一样。
cd /etc/redis/redis-cluster/redis6001
vim redis.conf
#bind 127.0.0.1 #69行,注释掉bind 项,默认监听所有网卡
protected-mode no #88行,修改,关闭保护模式
port 6001 #92行,修改,redis监听端口,
daemonize yes #136行,开启守护进程,以独立进程启动
cluster-enabled yes #832行,取消注释,开启群集功能
cluster-config-file nodes-6001.conf #840行,取消注释,群集名称文件设置
cluster-node-timeout 15000 #846行,取消注释群集超时时间设置
appendonly yes #700行,修改,开启AOF持久化
2.1.3 启动redis节点
分别进入那六个文件夹,执行命令:redis-server redis.conf ,来启动redis节点
cd /etc/redis/redis-cluster/redis6001
redis-server redis.conf
for d in {1..6}
do
cd /etc/redis/redis-cluster/redis600$d
redis-server redis.conf
done
ps -ef | grep redis
2.1.4 启动集群
redis-cli --cluster create 127.0.0.1:6001 127.0.0.1:6002 127.0.0.1:6003 127.0.0.1:6004 127.0.0.1:6005 127.0.0.1:6006 --cluster-replicas 1
#六个实例分为三组,每组一主一从,前面的做主节点,后面的做从节点。下面交互的时候 需要输入 yes 才可以创建。
--replicas 1 表示每个主节点有1个从节点。
2.2 测试集群
redis-cli -p 6001 -c #加-c参数,节点之间就可以互相跳转
127.0.0.1:6001> cluster slots #查看节点的哈希槽编号范围
跳转到6002说明集群根据哈希算法来选择将数据写到6002服务中。
总结
1.Redis高可用有四种实现方法:持久化、主从复制、哨兵模式、集群模式。
2.持久化适用于单台服务器,主要作用是数据备份,即将数据存储在硬盘,保证数据不会因进程退出而丢失。其是最简单的一种高可用方式。
3.主从复制适用于数据的多机备份,以及对于读操作的负载均衡和简单的故障恢复。
4.哨兵模式基于主从复制,部署哨兵模式必须先部署主从复制,其在主从复制基础上提供了自动化的故障恢复。但是其写操作无法负载均衡,存储能力受到单机的限制。
5.Redis集群提供了分布式存储方案解决了写操作无法负载均衡,以及存储能力受到单机限制的问题,实现了较为完善的高可用方案,其集群最低需要6个节点,三主三从,实现Redis高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