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nodb架构解析

整体架构

通过《面试官:一条SQL是如何执行的?》我们了解了MySQL架构,下面我们看下Innodb架构。

innodb最早由Innobase Oy公司开发,5.5版本开始是MySQL默认存储引擎,该存储引擎是第一个完整支持ACID事务的MySQL存储引擎(BDB是第一个支持事务的MySQL存储引擎,现在已经停止开发),其特点是行锁设计、支持MVCC、支持外键、提供一致性非锁定读,同时被设计用来最有效地利用以及使用内存和CPU。下面我们详细看下innodb架构:

内存架构

  • Buffer Pool(缓冲池)是InnoDB存储引擎中的一个重要组件,用于高效地缓存数据库中的数据页。它是内存中的一块区域,用于存储从磁盘读取的数据页,以加快数据的访问速度。在专用服务器上,通常将物理内存的最多80%分配给缓冲池。当InnoDB需要读取数据页时,首先会在缓冲池中查找该页是否已经被缓存。如果该页已经在缓冲池中,InnoDB可以直接从内存中获取数据,避免了磁盘IO的开销,从而提高数据访问的速度。如果该页不在缓冲池中,InnoDB会将其读取到缓冲池中,并进行相应的缓存管理。Buffer Pool的大小是通过配置参数innodb_buffer_pool_size来指定的。较大的缓冲池可以容纳更多的数据页,提供更好的缓存效果,从而减少磁盘IO操作。合理配置缓冲池的大小对于数据库的性能至关重要,它应该根据数据库的大小、可用内存和访问模式来进行调整。Buffer Pool的作用在于:

    1. 提高数据访问性能:通过缓存数据页,减少磁盘IO,加快数据的读取速度。

    2. 减少磁盘访问:由于数据页已经在内存中,可以减少频繁的磁盘读取操作,降低IO开销。

    3. 优化查询性能:对于频繁访问的数据,可以直接从缓冲池中获取,减少查询的响应时间。

  • Change Buffer

    Change Buffer是一种特殊的数据结构,用于在次要索引页不在缓冲池中时缓存对其进行的更改。这些缓冲的更改可能来自于插入(INSERT)、更新(UPDATE)或删除(DELETE)操作(DML),它们在后续的读操作将这些页加载到缓冲池时被合并。Change Buffer的目的是降低写操作的磁盘IO,提升数据库性能。

  • Log Buffer 当在MySQL中对InnoDB表进行更改时,这些更改首先存储在InnoDB日志缓冲区的内存中(Log Buffer),然后写入通常称为重做日志(redo logs)的InnoDB日志文件中。日志缓冲区的大小由innodb_log_buffer_size 变量定义,其默认大小为16MB。日志缓冲区的内容会定期刷新到磁盘。较大的日志缓冲区可以使大型事务在提交之前无需将重做日志数据写入磁盘,从而提供更好的性能。因此,如果存在更新、插入或删除大量行的事务,则增加日志缓冲区的大小可以减少磁盘IO操作。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变量控制日志缓冲区的内容如何写入和刷新到磁盘。innodb_flush_log_at_timeout 变量控制日志刷新的频率。

磁盘架构

InnoDB存储引擎使用页作为基本单位来管理存储空间,每个页的默认大小为16KB。对于每个索引,InnoDB使用B+树结构,其中每个节点都是一个数据页。数据页之间不必连续存储,而是通过双向链表来维护它们的顺序。

InnoDB的聚簇索引将完整的用户记录存储在叶子节点中,也就是说索引即数据,数据即索引。

为了更好地管理这些页,InnoDB引入了表空间(Tablespace)的概念。表空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可以对应于一个或多个实际的文件。每个表空间可以被划分为多个页,表的数据存放在特定表空间下的一些页中。InnoDB将表空间划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

  1. 系统表空间(System Tablespace):系统表空间可以对应文件系统上一个或多个实际的文件,默认情况下,InnoDB会在数据目录下创建一个名为ibdata1的文件,这个文件就是对应的系统表空间在文件系统上的表示。这个文件是自扩展文件,当不够用的时候它会自己增加文件大小。也可以把系统表空间对应的文件路径不配置到数据目录下,甚至可以配置到单独的磁盘分区上,涉及到的启动参数就是innodb_data_file_pathinnodb_data_home_dir。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一个MySQL服务器中,系统表空间只有一份。

  2. 独立表空间(File-per-table Tablespace):在MySQL5.6.6以及之后的版本中,InnoDB并不会默认把各个表的数据存储到系统表空间中,而是为每一个表建立一个独立表空间,也就是说我们创建了多少个表,就有多少个独立表空间。使用独立表空间来存储表数据的话,会在该表所属数据库对应的子目录下创建一个表示该独立表空间的文件,文件名和表名相同,只不过添加了一个.ibd的扩展名。我们也可以自己指定使用系统表空间还是独立表空间来存储数据,这个功能由启动参数innodb_file_per_table控制。

  3. 通用表空间(General Tablespace):通用表空间是MySQL 8中引入的新特性,它允许将多个表存储在一个表空间中。通用表空间可以跨数据库和服务器共享,提供了更高的灵活性和资源利用率。

  4. 临时表空间(Temporary Tablespaces):临时表空间用于存储临时表和临时文件。当执行排序、连接和其他需要临时存储的操作时,InnoDB会使用临时表空间来存储相关数据。

此外,InnoDB还使用其他文件和机制来支持数据管理和恢复:

  1. 双写缓冲文件(Doublewrite Buffer Files):双写缓冲是一种机制,用于提高数据写入的可靠性。InnoDB将数据页首先写入双写缓冲文件中,然后再将其写入实际的数据文件。这样可以在发生故障时,通过双写缓冲文件恢复数据的一致性。

  2. Undo表空间(Undo Tablespaces):撤消表空间用于存储撤消日志(undo log),用于支持事务的回滚和MVCC(多版本并发控制)。每个事务对数据的修改都会生成相应的撤消日志,这些日志被存储在撤消表空间中。

  3. 重做日志(Redo Log):重做日志是用于事务的持久性和故障恢复的重要组件。它记录了事务对数据的修改操作,包括插入、更新和删除。重做日志文件存储在磁盘上,并在事务提交时进行持久化。

这些组件和机制共同构成了InnoDB的磁盘架构,用于管理和存储数据。

InnoDB的工作流程

当用户发起一个数据操作请求时,InnoDB的处理流程大致如下:

  1. 事务开始:InnoDB为每个事务分配一个唯一的事务ID,并在事务开始时创建一个事务对象。

  2. 数据读取:如果数据不在缓冲池中,InnoDB会从磁盘读取数据页面到缓冲池。

  3. 数据修改:修改操作首先在缓冲池中进行,同时记录到重做日志缓冲区。

  4. 日志写入:日志缓冲区定期刷新到重做日志文件,确保数据的持久性。

  5. 提交事务:在事务提交时,InnoDB确保所有相关的重做日志已经写入磁盘,这个过程称为预写日志协议(Write-Ahead Logging, WAL)。

  6. 后台处理:事务提交后,InnoDB的后台线程会负责将缓冲池中修改过的页面异步刷新到磁盘,同时合并插入缓冲和维护其他内部结构。

相关推荐
天天扭码5 分钟前
五天SpringCloud计划——DAY2之单体架构和微服务架构的选择和转换原则
java·spring cloud·微服务·架构
余生H29 分钟前
transformer.js(三):底层架构及性能优化指南
javascript·深度学习·架构·transformer
凡人的AI工具箱32 分钟前
15分钟学 Go 第 60 天 :综合项目展示 - 构建微服务电商平台(完整示例25000字)
开发语言·后端·微服务·架构·golang
武子康1 小时前
大数据-230 离线数仓 - ODS层的构建 Hive处理 UDF 与 SerDe 处理 与 当前总结
java·大数据·数据仓库·hive·hadoop·sql·hdfs
武子康1 小时前
大数据-231 离线数仓 - DWS 层、ADS 层的创建 Hive 执行脚本
java·大数据·数据仓库·hive·hadoop·mysql
黑色叉腰丶大魔王1 小时前
《MySQL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
mysql
运维&陈同学1 小时前
【zookeeper01】消息队列与微服务之zookeeper工作原理
运维·分布式·微服务·zookeeper·云原生·架构·消息队列
Ljw...1 小时前
索引(MySQL)
数据库·mysql·索引
OpsEye2 小时前
MySQL 8.0.40版本自动升级异常的预警提示
数据库·mysql·数据库升级
Ljw...2 小时前
表的增删改查(MySQL)
数据库·后端·mysql·表的增删查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