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学习之Tcp与Udp

目录

UDP

Udp协议的格式

UDP的传输特性

UDP的缓冲区

基于UDP的应用层协议

TCP协议

TCP的报文格式

1.ACK确认应答机制

2.超时重传

3.TCP的链接管理机制

为什么要三次握手呢?

理解TIME_WAIT状态

流量控制(可靠性+效率)

滑动窗口

拥塞控制

TCP的特点


UDP

我们系看看udp协议:

Udp协议的格式

UDP报文一共16字节,由UDP首部和UDP数据组成,在进行校验时,如果校验出错,就会选择丢弃。

首部格式:8字节

源端口:2字节

目的端口:2字节

长度:2字节,含UDP首部和载荷

校验:2字节

UDP的传输特性

UDP的传输过程类似于寄信。

UDP在传输信息时,如果检验出错,就会丢弃报文,并不会通知对方,因此传输特性为:

无连接性:传输数据时,是不会向对方请求建立连接的,直到ip地址和端口号就进行传输。

不可靠:因为无连接,那么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是无法保证能准确到达目的地,没有确认机制,也没有重传机制,如果校验有错,报文直接就没了,也不知到原因,也收不到。

面向数据报:不能够灵活的控制读写数据的次数和数量。每次发送数据都可以认为是再发邮件,且要一次就把邮件的内容全读取到。

在我们之前学习Tcp套接字的时候,我们知道Tcp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是要去定制协议的,每一次都需要对发送或者读取的数据进行定长,定格式,一次就发一串报文接受也一样,需要对数据序列化与反序列化。而对于UDP这都是不需要做的,发多少,就收多少。

UDP的缓冲区

在编写UDP套接字的时候,我们基本就了解到在发送消息和接收消息的时候,我们貌似只用了一个缓冲区,既可以读,也可以写,我们称为全双工。

实际上UDP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发送缓冲区,在调用sendto时会直接交给给内核,由内核将数据传给网络协议进行后续的传输。

但UDP具有接收缓冲区,但是并不保证接受报和发送报的数据顺序是否一致,且缓冲区满了数据就会被丢弃。

注意事项:

UDP 协议首部中有一个 16 位的最大长度 . 也就是说一个 UDP 能传输的数据最大长度是 64K( 包含 UDP 首 部). 然而64K 在当今的互联网环境下 , 是一个非常小的数字 . 如果我们需要传输的数据超过64K, 就需要在应用层手动的分包, 多次发送, 并在接收端手动拼装 ;

基于UDP的应用层协议

NFS: 网络文件系统
TFTP: 简单文件传输协议
DHCP: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BOOTP: 启动协议 ( 用于无盘设备启动 )
DNS: 域名解析协议

TCP协议

相对于UDP协议,TCP协议就更加的重要了,TCP---传输控制协议面积对数据传输会做详细的控制,对于数据什么时候发,发多少,发错了怎么办全由TCP自主决定。

宏观上就是将数据拷贝到的缓冲区,之后交给协议传输,发送方再从缓冲区处拷贝数据,即本质就是数据拷贝。

TCP的报文格式

不同层时,对数据的的描述方式也不一样,对于传输层骂我们一般叫做数据段。

TCP传输面向字节流

报文首部:固定20字节,最长60字节

源端口:2字节

目的端口:2字节

SN:序号,4字节,报文段所发送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

ACK:确认号,4字节,期望收到对方下一个报文段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

Data Offset:数据偏移,4位,即首部长度,无选项时为0x5

控制位:12位,后五位依次为:ACK,PSH,RST,SYN,FIN

第一次握手:0x02(SYN)

第二次握手:0x12(SYN+ACK)

第三次握手:0x10(ACK)

第一次挥手:0x19(ACK+PSH+FIN)

第二次挥手:0x10(ACK)

第三次挥手:0x19(ACK+PSH+FIN)

第四次挥手:0x10(ACK)

窗口:2字节,发送方的接收窗口大小

校验:2字节

紧急指针:2字节

选项:MSS选项(4字节)

前两次握手时一般需要协商MSS,因此数据偏移和控制位分别为0x6002和0x6012-第三次握手和所有四次挥手一般无选项

三次握手

第一次:ACK1=0(无ACK标志)

第二次:ACK2=SN1+1

第三次:SN3=ACK2=SN1+1,ACK3=SN2+1

四次挥手

第二次:SN2=ACK1,ACK2=SN1+1

第三次:SN3=SN2,ACK3=ACK2

第四次:SN4=ACK3=SN1+1,ACK4=SN3+1

TCP的前20字节为它的标准报头,之后的为数据的有效载荷。

那么如何对数据的报头和有效载荷进行分离呢:固定长度+自描述字段

第一层是16源端口号与16位目的端口号(32位序号)(32位的确认序号)

序列号与确认字段号都是为了保证数据可靠传输:

此外还有确认序号,表示确认字段号前的数据我已经接收到了。

至于为什么要有两个序号这是因为:极有可能是确认应答的报文,也有可能时数据加确认报文。

第二层首先是单位大小位4字节的首部长度,之后16位的窗口大小

先以前两层来看,如果发送发一直向接收方发送数据,因为发送方并不知道接收方的承受能力,所以当缓冲区的数据溢满了,此时就有可能来不及接收数据,(发送方还在发),就会出现数据大面积丢失的情况。为了确保数据发送是安全可靠的,因此需要根据接收方的缓冲区,控制发送数据的速率,这种方式就叫做流量控制。

其次每次发送还需要有确认应答机制保证数据传输。除此之外,如果还存在数据发送后丢包,还会有超时重发机制。综上我们再来看看报文的接收与发送。

所以发送方发送后每一要回收应答,从而确定自己的传输速率(根据接收方接收缓冲区的大小),而这里16位字段存储的就是接收方剩余空间的大小。

6 位标志位 :
URG: 紧急指针是否有效
ACK: 确认号是否有效
PSH: 提示接收端应用程序立刻从 TCP 缓冲区把数据读走
RST: 对方要求重新建立连接 ; 我们把携带 RST 标识的称为 复位报文段(存在二次握手最后发数据,及连接建立不一致(网络问题))
SYN: 请求建立连接 ; 我们把携带 SYN 标识的称为 同步报文段
FIN: 通知对方 , 本端要关闭了

连接建立是否成功就看能不能收到第三次发送的确报文;链接一旦连接建立好,由于有多个客户端,所以我们还需要对链接进行管理。

综上基本上TCP的包头的字段的主要功能就是这些了。

现在我们再来细看关于TCP的一些确保数据安全传输的机制:

1.ACK确认应答机制

ACK应答机制我们在6个标志位字段已经了解过了,如发送方通过三次握手建立连接中,就是通过设置报文中的ACK字段,表明已确认收到报文,以及在数据的发送过程中。

2.超时重传

实际上数据在传输的过程,我们并不会知道关心数据是不是丢包了,还是在阻塞者,我们只有当接收方收到才知道传输没问题,但我们怎么去确信数据是丢包了还是阻塞?因此通过设定固定的时间间隔,如果超时(可能阻塞----路由选择的路径太差,可能网络断开丢包了),都会重新传输该报文。

3.TCP的链接管理机制

刚开始,发送方想要和接收方发送数据前,需要先建立连接,通过三次握手:

发送方先向接收方发送建立连接的请求SYN,接收方接受后发送确认建立连接ACK+SYN,之后发送发收到,发送确认收到建立连接的报文ACK。

之后就进行数据传输。

所以在我们编写套接字的时候,接口connect就是去形成一个建立连接请求的报文,而accept只关心三次握手成功时,返回的文件缓冲区connfd。

最后关闭连接的时候,通过四次挥手关闭连接:想要关闭的一方向接收方发送FIN报文,请求断开连接,接收方接收到后发送确认收到ACK,之后在向对方发送取消l连接的报文FIN,之后发送方再次发送ACK确认收到保文,并将自己的状态为立马ime_wait。套接字就是通过closed发送FIN报文。

链接有全连接对列,也有半连接对列--被建立连接的一方(维护的时间不长)。listen接口的第二个参数代表全链接队列的长度+1。

为什么全连接队列不能长呢--当上层很忙的时候,下层还不断有新的连接,那么没时间去处理对列,那么就会白白占用资源。

为什么要三次握手呢?

实际上真的是三次握手吗?发送方先发送SYN建立连接,接收方接受到后向对方发送ACK,之后再次向发送方发送建立链接的请求,只不过在发送时,我们将这两条报文合二为一了,即ACK+SYN

(应答时附带建立SYN报文),之后收到再次发送ACK,确认建立。

看到这里我们发现,其实四次挥手也可以压缩为三次挥手。

至于为什么不压缩,对于连接时,SYN与ACK不存在时间差,你给我发,我就跟你建立连接。但是在挥手时,你给我说再见,我不会直接就跟你说再见,我指挥先收到你的再见,根据情况,在看是否真的就和你说再见。

1.建立三次握手有一点就是 验证全双工通道是否流畅。

2.如果只有一次握手,存在SYN泛洪攻击,一直发建立连接,服务端需要资源来接受,就存在连接资源被打满的情况,如果是两次握手,发送方先发送给服务端,服务端先建立连接后发送报文给客户端,此时客户端才建立连接,这还是会存在客户端出现异常导致服务端在建立连接消耗资源。

只要出现影响,后果全让服务端来承受,因为客户端的基数大。

但当三次握手时,我们能知道给你发送的确认,你是否收到,报文是否丢失。

理解TIME_WAIT状态

现在做一个测试 , 首先启动 server, 然后启动 client, 然后用 Ctrl-C 使 server 终止 , 这时马上再运行 server, 结果是 :

这是因为,虽然server的应用程序终止了,但TCP协议层的连接并没有完全断开,因此不能再次监 听同样的server端口.
我们用netstat命令查看一下:
TCP协议规定,主动关闭连接的一方要处于TIME_ WAIT状态,等待两个MSL(maximum segment lifetime) 的时间后才能回到CLOSED状态.
我们使用Ctrl-C终止了server, 所以server是主动关闭连接的一方, 在TIME_WAIT期间仍然不能再次监听。
同样的server端口;
MSL在RFC1122中规定为两分钟,但是各操作系统的实现不同, 在Centos7上默认配置的值是60s;
可以通过 cat /proc/sys/net/ipv4/tcp_fin_timeout 查看msl的值;
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使用setsockopt()设置socket描述符的 选项SO_REUSEADDR为1, 表示允许创建端口号相同但IP地址不同的多个 socket描述符。

那么为什么断开的时候,断开的一方需要等待呢?

1.让通信双方的历史数据消散。

2.让我们断开连接,四次挥手有较好的容错性。

流量控制(可靠性+效率)

接收端处理数据的速度是有限的. 如果发送端发的太快, 导致接收端的缓冲区被打满, 这个时候如果发送端继续发送,就会造成丢包, 继而引起丢包重传等等一系列连锁反应.

因此TCP支持根据接收端的处理能力, 来决定发送端的发送速度. 这个机制就叫做流量控制(Flow Control);

接收端将自己可以接收的缓冲区大小放入 TCP 首部中的 "窗口大小" 字段, 通过ACK端通知发送端;

窗口大小字段越大, 说明网络的吞吐量越高;

接收端一旦发现自己的缓冲区快满了, 就会将窗口大小设置成一个更小的值通知给发送端;

发送端接受到这个窗口之后, 就会减慢自己的发送速度;

如果接收端缓冲区满了, 就会将窗口置为0; 这时发送方不再发送数据, 但是需要定期发送一个窗口探测数据段, 使接收端把窗口大小告诉发送端

在超时重传的时候,首先会想接收方发送一个窗口检测,判断双方是否能通信,如果你发不了,我收不到,那大概率就是网络的问题了,此时就断开链接了。

滑动窗口

我们已经了解到了确认应答机制是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发送一次数据包,收到后就要向我发送ACK,没发一次,对应就要发ACK,如果距离太远,那么数据传输的效率就比较低了。

因此在实际发送数据时,发送方会将发送的数据进行分批次发出去,接收方接受这些请求再一个个发送确认报文,由于某些问题,接收方接受了,但没发送确认,根据超时传输再次发送,此时还没发送确认的数据就还是会保存到缓冲区当中,所以需要对缓冲区进行分区,这里我们简单的分区:

对于发送缓冲区:

发送滑动窗口的大小一般为接收方的窗口的大小。一般使用双指针对区域进行划分,如果区域需要扩大或者缩小,指针就可以向前或者向后滑动--因此被称为滑动窗口。

在该窗口内的报文,可以立即发送,可以不需要收到应答。

但是如果存在滑动窗口中间丢包怎么办?如果不是头一个ACK丢失,即使丢包了,滑动窗口也能确认丢包之后的ACK,因为存在确认序号。即使丢了,也能向后继续更新。

所以每次都是尽快的将数据从内核拿出来, 腾出更大的缓冲区,这样窗口也就大了。

拥塞控制

虽然 TCP 有了滑动窗口这个大杀器 , 能够高效可靠的发送大量的数据 . 但是如果在刚开始阶段就发送大量的数据 , 仍 然可能引发问题:
因为网络上有很多的计算机 , 可能当前的网络状态就已经比较拥堵 . 在不清楚当前网络状态下 , 贸然发送大量的数据 , 是很有可能引起雪上加霜的. TCP引入
慢启动 机制 , 先发少量的数据 , 探探路 , 摸清当前的网络拥堵状态 , 再决定按照多大的速度传输数据 ;

TCP的特点

与UDP相比,TCP具有发送缓冲区,在将数据拷贝至发送缓冲区时,会有tcp下层协议决定,之后接收方从接收缓冲古拷贝数据。总结就是TCP是一个由接受和发送缓冲区的,全双工的,数据发送控制的一个协议。

相关推荐
凯哥是个大帅比2 分钟前
ubuntu20.04 GLIBC从2.35降级到2.31
linux
iHero4 分钟前
【Ubuntu】在 Ubuntu 22.04.3 LTS 安装 davfs2 通过 Nextcloud WebDAV 挂载到 Ubuntu 的目录上
linux·ubuntu·nextcloud
清园暖歌6 分钟前
Ubuntu 不重装系统增加交换空间大小
linux·运维·ubuntu·交换空间
黎相思7 分钟前
操作系统迁移(CentOs -> Ubuntu)
linux·ubuntu·gitee·centos
写bug如流水10 分钟前
在Ubuntu 20.04上安装pgAdmin 4
linux·运维·ubuntu
冰红茶兑滴水17 分钟前
Linux 线程控制
linux·c++·算法
IT良29 分钟前
while循环及简单案例
linux·服务器
Magnetic_h37 分钟前
【iOS】单例模式
笔记·学习·ui·ios·单例模式·objective-c
码哝小鱼40 分钟前
iptables限制网速
linux·服务器·网络
华清远见成都中心40 分钟前
哪些人适合学习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