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森】RNN模型与NLP应用(7/9):机器翻译与Seq2Seq模型(个人向笔记)

Machine Translation Data

  • 做机器学习任务的第一步都是处理数据,我们首先需要准备机器翻译的数据。
  • 由于我们是学习用途,因此拿一个小规模数据集即可:http://www.manythings.org/anki/
  • 下面的数据集中:一个英语句子对应多个德语句子,如果翻译的时候能命中其中的一个则算作完全正确。

1. Preprocessing

  • 将大写全部转化为小写
  • 去掉标点符号

2. Tokenization & Build Dictionary

  • 我们分别需要两个Tokenizer,一个英语Tokenizer和一个德语Tokenizer
  • 英语的text最后经过英语Tokenizer转化为 input_tokens
  • 德语的text经过德语Tokenizer转化为target_tokens
  • 在Tokenization后需要建立两个字典,一个英语字典和一个德语字典
  • Tokenization既可以是char-level的,也可以是word-level的
  • 本节课使用的是char-level的Tokenization
  • 但是实际的机器翻译都是用word-level的,因为它们的数据集足够大

    Question:为什么要用两个不同的Tokenizer?
    答案是在char-level中,语言有不同的char,如下图所示:英语和德语的char总数并不相同,希腊语也类似:

    而在word-level的情况下则更需要两个了,原因是:①词汇完全不一样。②分词方法不同。
  • 下面是经过Tokenizaion后的字典:其中 \t 是起始符,\n是终止符。选用其他的字符也行,只要不和已有的冲突即可。

3. One-Hot Encoding

  • 经过上面的Tokenize后,我们可以将一段text通过字典转化为一个个数
  • 接下来我们把每一个数字用一个One-Hot向量表示如下:

Training the Seq2Seq Model

  • LSTM Encode用于提取输入英文文本的信息,它将这句话的最后状态信息作为输入传到LSTM Decoder
  • LSTM Decoder用于生成德语,这其实就是上节课讲到的文本生成器,只不过区别在于这里的文本生成器的初始向量为LSTM Encoder,接受了输入的英语文本的特征作为初始状态,Decoder通过被输入的这个状态来指导这句英语是 go away
  • LSTM Decoder作为一个文本翻译器,那么它需要每次接受一个输入,然后输出对下一个字符的预测。
  • LSTM Decoder第一个输入必须是起始符,这也是为什么需要定义一个起始符的原因
  • 起始符后面预测的字母为m,我们对m作One-Hot Encoding,作为标签y和预测的概率p一起传入交叉熵损失函数,我们希望p尽量接近y,所以损失越小越好。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反向传播计算梯度,梯度会传到Decoder,然后顺着Decoder传到Encoder,利用梯度下降即可更新Decoder和Encoder的参数。
  • 我们不断重复这个过程,直到这句德语被预测完

Seq2Seq Model in Keras

最后对Dense作反向传播的时候可以顺着这张图的链路一直传到Encoder和Decoder


Inference

  • 在预测时,我们用LSTM Encoder把go away转化为状态向量指导Decoder进行翻译。

  • 而Decoder则是从 \t(起始符)开始对整句德语进行预测,过程和上节课讲到的文本生成器一致,直到遇到终止符 \n。


Summary


How to Improve

1. Bi-LSTM instead of LSTM(Encoder only!)

  • Encoder对一个句子只取最后的那个状态向量,最后的状态向量包含句子的所有信息
  • 如果句子很长的话就会导致遗忘,导致传入的英语文本信息不全导致遗漏
  • 可以想到用双向LSTM来增加LSTM的记忆力
  • 注意Decoder不能用双向,由于文本生成任务的原因,Decoder只能单向

2. Word-level Tokenization

  • 本节课用的时char-level比较方便,但是会导致一个句子比较长,容易导致LSTM的遗忘
  • 如果用word-level的话,token的长度会缩短四到五倍,比较容易避免遗忘
  • 但是这样的话需要一个额外的Embedding层,这样就需要大量的数据来对Embedding层的参数进行训练
  • 若训练数据不够而Embedding层的参数又过多就会导致过拟合,这样就还可能需要额外的预训练

3. Multi-Task Learning

  • 在任务里多加一个训练从英语到英语的任务,这样在数据量不变的情况下,可训练的数据就多了一倍,这样Encoder会被训练得更好
  • 还可以增加更多的任务,比如训练英语到其他语言的翻译,虽然增加了更多Decoder,而且德语Decoder没有改进,但是Encoder只有一个,这样可以更好的训练Encoder。翻译效果还是会提升。

4. Attention

下节课!

相关推荐
智能涌现2 小时前
利基网站收入报告(更新至十月)
人工智能·语言模型·自然语言处理·chatgpt
sp_fyf_20244 小时前
计算机人工智能前沿进展-大语言模型方向-2024-09-17
人工智能·语言模型·自然语言处理
勤劳兔码农5 小时前
NLP与文本生成:使用GPT模型构建自动写作系统
gpt·自然语言处理·ai写作
人工智能培训咨询叶梓6 小时前
MobiLlama,面向资源受限设备的轻量级全透明GPT模型
人工智能·gpt·语言模型·自然语言处理·性能优化·多模态·轻量级
sp_fyf_20246 小时前
计算机人工智能前沿进展-大语言模型方向-2024-09-16
人工智能·语言模型·自然语言处理
akhfuiigabv6 小时前
探索LangChain中的最新NLP研究:创新与应用
人工智能·python·自然语言处理·langchain
网络研究院6 小时前
解码 OpenAI 的 o1 系列大型语言模型
人工智能·语言模型·自然语言处理·openai·技术·推理·能力
Sun_Sherry10 小时前
NLP:微调BERT进行文本分类
自然语言处理·分类·bert
不想CRUD的小凯10 小时前
【AI大语言模型应用】使用Ollama搭建本地大语言模型
人工智能·语言模型·自然语言处理
scdifsn11 小时前
动手学深度学习8.5. 循环神经网络的从零开始实现-笔记&练习(PyTorch)
pytorch·笔记·rnn·深度学习·梯度剪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