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状数组C/C++实现

目录

树状数组简介

基本原理

特点

核心操作

算法实现

单点更新

区间求和

应用场景

树状数组的主要操作

C/C++实现

[1. 单点更新](#1. 单点更新)

[2. 区间求和](#2. 区间求和)


树状数组简介

树状数组,也称为二叉索引树或Fenwick树,是一种用于处理数据序列的高效数据结构,特别适合于区间查询和更新操作。它通过构建一个类似二叉树的结构来减少查询和更新的时间复杂度,使得单点更新和区间查询的时间复杂度都降低到 O(\log n)。

**树状数组(Binary Indexed Tree,简称BIT或Fenwick Tree)**是一种用于高效处理数据序列的算法数据结构。它能够支持两个主要操作:单点更新和区间求和,这两个操作的时间复杂度都能达到 O(\log n),其中 n 是数据序列的长度。树状数组非常适合处理那些需要频繁更新和查询区间和的问题。

基本原理

树状数组的核心思想是将数据序列映射到一棵二叉树中,这棵树并不是普通的二叉树,而是一棵完全二叉树,并且每个节点的值表示从该节点到叶子节点的区间和。通过这棵二叉树,我们可以快速地计算出任意区间的和。

特点

  1. 高效性:树状数组可以快速地进行区间求和和单点更新操作。

  2. 空间优化:相比于线段树,树状数组的空间复杂度更低,只需要一个大小为 n+1的数组。

  3. 简单性:相比于线段树,树状数组的实现更为简单。

核心操作

1. 单点更新: 将序列中的第 i 个元素增加 Delta。
**2. 区间求和:**计算序列中从第 l 个元素到第 r 个元素的和。

算法实现

树状数组的实现依赖于一个核心技巧:对于数组中的任意位置 i,可以通过 i的二进制表示找到所有大于 i 的最小二进制单位(即找到所有大于 i 的 2^k,其中 k 是 i 的二进制表示中最低位的1)。

单点更新

对于数组中的第 i 个元素,要增加 Delta,就需要从 i 开始,逐个加上 Delta,直到 n+1。

区间求和

对于求区间 [l, r] 的和,可以先求 1 到 r 的和,然后减去 1 到 l-1 的和。

应用场景

树状数组在算法竞赛和实际应用中非常常见,例如:

1. 动态逆序对: 在给定一个数组,每次可以增加或减少某个元素的值,求最终数组中逆序对的数量。
2. 区间修改: 在某些问题中,需要对数组的某个区间进行修改,然后查询修改后的数组信息。
**3. 图的最短路径问题:**在某些图算法中,树状数组可以用来优化查询和更新操作。

树状数组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数据结构,理解并掌握它对于解决复杂问题非常有帮助。


树状数组的主要操作

1. 单点更新: 对序列中的某个元素进行更新。
**2. 区间求和:**计算序列中某一段区间的元素和。

C/C++实现

1. 单点更新

单点更新操作是将序列中索引为 i 的元素增加一个值 delta。

cpp 复制代码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BIT {
private:
    vector<int> tree;
    int n;

    int lowbit(int x) {
        return x & (-x);
    }

public:
    BIT(int size) : n(size), tree(size + 1, 0) {}

    void update(int i, int delta) {
        while (i <= n) {
            tree[i] += delta;
            i += lowbit(i);
        }
    }
};
2. 区间求和

区间求和操作是计算序列中从索引 `l` 到 `r` 的元素和。

cpp 复制代码
int query(int r) {
        int sum = 0;
        while (r > 0) {
            sum += tree[r];
            r -= lowbit(r);
        }
        return sum;
    }

    int range_query(int l, int r) {
        return query(r) - query(l - 1);
    }
};

int main() {
    BIT bit(10);
    bit.update(3, 5);
    bit.update(4, 3);
    cout << "Sum from 1 to 4: " << bit.range_query(1, 4) << endl; // 输出 8
    return 0;
}

树状数组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数据结构,特别适用于处理区间更新和查询问题。通过上述代码,你可以在C/C++中实现树状数组的基本操作。这种数据结构在算法竞赛和实际应用中都非常有用,例如在处理动态规划问题中的优化、图的最短路径问题等。

希望这篇博客能帮助大家理解并实现树状数组。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解释,请随时私信我。

相关推荐
大飞pkz2 分钟前
【设计模式】题目小练2
开发语言·设计模式·c#·题目小练
啟明起鸣7 分钟前
【网络编程】从与 TCP 服务器的对比中探讨出 UDP 协议服务器的并发方案(C 语言)
服务器·c语言·开发语言·网络·tcp/ip·udp
007php00715 分钟前
Redis高级面试题解析:深入理解Redis的工作原理与优化策略
java·开发语言·redis·nginx·缓存·面试·职场和发展
九章云极AladdinEdu29 分钟前
深度学习优化器进化史:从SGD到AdamW的原理与选择
linux·服务器·开发语言·网络·人工智能·深度学习·gpu算力
axban30 分钟前
QT M/V架构开发实战:QStandardItemModel介绍
开发语言·数据库·qt
猿究院-赵晨鹤1 小时前
String、StringBuffer 和 StringBuilder 的区别
java·开发语言
I'm a winner1 小时前
第五章:Python 数据结构:列表、元组与字典(一)
开发语言·数据结构·python
葵野寺1 小时前
【RelayMQ】基于 Java 实现轻量级消息队列(九)
java·开发语言·rabbitmq·java-rabbitmq
过河卒_zh15667661 小时前
9.13AI简报丨哈佛医学院开源AI模型,Genspark推出AI浏览器
人工智能·算法·microsoft·aigc·算法备案·生成合成类算法备案
D.....l1 小时前
冒泡排序与选择排序以及单链表与双链表
数据结构·算法·排序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