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经历过这样的会议场景:会议纪要不准确,人名张冠李戴;错过会议,却无从回顾关键内容;会议效率低下,时间白白流逝?
这些问题仿佛成了现代会议的"顽疾"。然而,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一场会议革命正在悄然上演。AI+RTE双引擎驱动,正描画出未来会议的新形态。
但这条路是否平坦?近日,声网在北京举办的"AI重塑会议协作"产品发布会上,给出了新的答案------灵动会议。
你是否好奇,这究竟是一场怎样的会议变革?AI技术又将如何颠覆我们对会议的认知?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场会议的"智变"之旅。
从纪要到AI主持人:大模型催生未来会议新形态
视频会议行业正处在一个变革的关键时期。MCU传统会议架构逐渐收缩,云会议如雨后春笋般崛起;
会议系统不再仅仅是沟通工具,更成为了企业业务能力的一部分;AI的加入,更是让会议向"智变"迈进。
想象一下,以往我们头疼的会议纪要,如今在大模型的加持下变得无比精准。不再有人名混淆,不再需要人工整理,AI会议纪要已成为高频使用的效率工具。
不仅如此,会议回顾也变得简单有趣。AI对会议内容进行切片,让我们能够直接关注感兴趣的部分,再也不用担心错过重要信息。
而未来,数字分身或许将代替我们参加会议,表达观点,大模型正催生出更多前所未有的会议体验。
正如声网数字化行业负责人和利鹏所言:
"AI时代的视频会议已具备了内容洞察和决策助力,升级成为了一个智能协作平台。"从纪要到AI主持人,大模型正催生着未来会议的新形态,成为企业协同效率提升、业务成长的关键一环。
AI会议≠会议AI:单一会议工具向业务决策支撑平台转变
据知名行研机构IDC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视频会议市场规模已达到9.2亿美元。在巨大市场的驱动下,各大厂商纷纷推出AI会议功能,试图在这个新市场中分一杯羹。
然而,市面上的很多会议AI,只是在上层应用层添加了单点的AI功能,而灵动会议则是从底层架构进行了改变。
灵动会议采用了RTE和AI双引擎架构,RTE技术确保低延迟、高可靠的音视频传输,让大模型能够接收到高质量的音视频内容,进行更准确的处理。
而生成式AI则通过分析会议内容,提供智能功能,如自动生成字幕、会议纪要,并通过RTE的低延迟通道分发。
这种结合,赋予了会议系统"听、说、看"的能力,推动会议系统从单纯的信息传输工具,向具备内容理解与决策支持的智能引擎转变。
企业不仅可以使用单一模型,还可以将图像、音频、文本处理等多模态的大模型能力融合到一起,满足更复杂的会议场景需求。
比如AI主持人,可以帮助用户把控会议节奏、提供会议建议、调节音视频效果等,实现更自然的沟通。
灵动会议的重点不仅在于底层的AI框架,还在于声网多年积累的RTE技术。基于灵动会议双引擎架构,AI真正参与并优化了会议的各个环节。
AI再造会议进行时:先过安全、成本、兼容三道关
尽管AI视频会议市场需求正在起量,但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搭建一款AI驱动的视频会议系统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如何保证数据安全?如何快速实现个性化定制?新系统如何与现有会议室设备兼容?这些问题困扰着众多企业。
灵动会议为合作伙伴提供了另一种选择:开箱即用的aPaaS会议服务。它支持私有化、混合云、公有云等多种部署模式,确保业务连续性和数据安全。
同时,采用aPaaS低代码设计,提供灵活的API接口和即插即用的集成功能,让开发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集成,大大缩短开发周期。
面对传统MCU设备利旧痛点,灵动会议提供了SFU+MCU混合架构的解决方案。MCU模块与SFU模块直接集成,
通过裸流通信技术实现终端设备与云端的直接互通,解决了网关集成时的画质损失问题,并支持多画面灵活组合。
目前,已有不少云会议、传统MCU、大中型行业客户用上了灵动会议。它们通过灵动会议实现了云化、智能化升级,提高了会议效率,降低了运维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