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顶会的方向布局和投稿准备经验分享

摘要: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王越教授在PRE-IROS 2024会议上系统地总结了机器人顶会的投稿策略和论文准备经验。本文整理了王老师的演讲内容,包括如何在众多的会议中选择合适的平台,如何准备高质量的论文,如何与导师有效合作等。
一、会议选择

机器人领域的顶级会议主要有四个,分别是ICRA、IROS、RSS和CoRL,这些会议不仅涵盖了机器人技术的各个方向,而且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和接受率。其中最知名的是ICRA和IROS,投稿时间分别在9月中旬和3月初,此外还有RSS和CoRL,它们的接受率大概在30%到40%,但它们有rebuttal环节,可以跟审稿人澄清误解或强调创新点。选择合适的会议,需要考虑会议的投稿时间、接受率、以及与自己研究方向的契合度。
投稿时间参考:

ICRA,涵盖机器人各个方向

投稿时间:9月中,接受率:40-50%,无rebuttal

IROS,涵盖机器人各个方向

投稿时间:3月初,接受率:40-50%,无rebuttal

RSS,涵盖机器人各个方向

投稿时间:2月初,接受率:30-40%,有rebuttal

CoRL,机器人学习,且必须有机器人实物实验

投稿时间:6月初,接受率:30-40%,有rebuttal
二、确定投稿内容

确定投稿内容是投稿策略的第一步。研究人员应关注当前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选择与热点相关的研究方向。例如,近两年的ICRA出现比较多的关键词包括具身智能、机器人操作、空中机器人、移动操作等。Group的Papers选题分布,与领域热点部分吻合:移动机器人x4(for today)、感知/渲染/数据集x5(for today to tomorrow)、Al医疗机器人x2(for tomorrow to the day after tomorrow)。同时,也要考虑自己的研究兴趣和实验室的资源配置,确保选题的可行性和创新性。要注意避免过于热门的领域,因为竞争会更激烈。
三、投稿规划

投稿规划是一个系统的过程,这里给出一个基于投资组合理论的投稿规划方法,将工作分为三类:A类是3-6个月的准备时间,介绍新的方法,如果性能很好,深入理解为什么;B类是6-9个月的准备时间,探讨新的问题或建模;C类是9个月以上的准备时间,产出新的系统或工具的平台。这三类工作不是完全独立的,A类工作可能会发展成B类,B类工作可能会发展成C类。B/C类通常影响力更高,但很多B/C工作并不是生来即B/C,特别是B类,很多是A类的(不)意外发现,因此A类工作除了保证产出,还扮演角色:保证B/C类工作产出的可能性(idea)和可行性(work),保证B/C类工作产出的进度,A类工作与会议周期匹配。这种分类有助于合理分配资源,确保研究的连续性和深入性。
四、投稿实施

投稿实施包括从初步假设到大规模实验,再到论文初稿的形成。这个过程需要细致的规划和严格的时间管理。研究人员应在每个阶段设定明确的目标,并及时调整策略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以ICRA为例,王越教授将投稿过程分为三个阶段:3到6个月的初步研究和假设验证,6到9个月的大规模实验和方法迭代,8月份开始的论文初稿撰写和迭代。这个过程需要细致的规划和严格的时间管理。
五、项目与论文协调

在实验室的多个项目和会议投稿之间进行协调,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可以通过安排多个方向的研究,以及关注项目内容与论文内容之间的复用来实现这一点。
六、风险控制与重规划

在投稿过程中进行风险控制和适时重规划至关重要。在投入与产出规划方面,研究人员需要确保每一个工作的投入回报合适,选题上把握A类工作和B/C类先导工作的比例。同时还要对实验结果和论文进展进行持续的跟踪和评估,预见性调整假设、目标、方法等,以确保所有工作的时间进度,对于展现出B/C类潜力的工作需要调整资源投入。
七、导师与学生合作

导师和学生在投稿过程中的合作至关重要。双方应共同确定研究目标,把握关键节点,并在出现问题时及时沟通和调整。这种合作有助于提高论文的质量和投稿的成功率。
八、写作质量控制

写作是论文准备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研究人员应从实验设计阶段就开始考虑论文的写作,确保论文结构的合理性和内容的完整性。同时,也要注意论文的语言质量和表达的清晰性。

***以下内容引用自Pratap Tokekar, University of Maryland, Thoughts on Writing a Good (Robotics) Paper,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blog.csdnimg.cn/direct/22c8f59da3bf4ca48cf42f32b9afde07.png#pic_center)

王越教授分享视频链接:

机器人顶会投稿撰稿策略:浙大王越老师在PRE-IROS 2024上分享了顶会投稿全过程管理思路 含投稿方向 规划 撰稿方法等

相关推荐
York·Zhang12 分钟前
AI 下的 Agent 技术全览
人工智能·大模型·agent
思绪漂移16 分钟前
ReAct对“智能”做了一件什么事情
人工智能·agent
zhaomy202521 分钟前
MCP技术让AI助手长出"眼睛":Web开发的革命性变化
人工智能
不做无法实现的梦~25 分钟前
适合新手小白入门实现slam建图和路径规划的详细教程
人工智能·机器人·自动驾驶
热爱编程的小白白34 分钟前
IPIDEA海外代理助力-Youtube视频AI领域选题数据获取实践
人工智能·音视频
高洁011 小时前
面向强化学习的状态空间建模:RSSM的介绍和PyTorch实现(3)
人工智能·python·深度学习·神经网络·transformer
apocalypsx2 小时前
深度学习-深度卷积神经网络AlexNet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cnn
leafff1232 小时前
一文了解LLM应用架构:从Prompt到Multi-Agent
人工智能·架构·prompt
橘颂TA2 小时前
机器人+工业领域=?
算法·机器人
无风听海2 小时前
神经网络之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神经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