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 [1. 环境准备:创建"账户"和"标记"表](#1. 环境准备:创建“账户”和“标记”表)
-
- [1.1 创建 `dl_account_t` 表](#1.1 创建
dl_account_t
表) - [1.2 创建 `dl_mark_t` 表](#1.2 创建
dl_mark_t
表)
- [1.1 创建 `dl_account_t` 表](#1.1 创建
- [2. 死锁详解](#2. 死锁详解)
-
- [2.1 死锁情景一:相反加锁顺序导致的死锁](#2.1 死锁情景一:相反加锁顺序导致的死锁)
- [2.2 死锁情景二:唯一索引冲突引发的死锁](#2.2 死锁情景二:唯一索引冲突引发的死锁)
- [3. 事务隔离级别与锁机制](#3. 事务隔离级别与锁机制)
- [4. 预防与解决死锁的方法](#4. 预防与解决死锁的方法)
-
- [4.1 预防死锁](#4.1 预防死锁)
- [4.2 处理死锁](#4.2 处理死锁)
- [5. 实践中的最佳实践](#5. 实践中的最佳实践)
- [6. 总结](#6. 总结)
在数据库的并发世界中, 死锁 就像是交通高峰期的两辆车相向而行,彼此堵在十字路口,谁也不肯后退,导致交通完全停滞。死锁不仅会导致系统性能下降,还可能引发数据处理的中断。因此,深入理解死锁的成因及其解决方法对于数据库管理至关重要。本文详细解析两种常见的死锁情景,并探讨预防和解决死锁的方法。
1. 环境准备:创建"账户"和"标记"表
首先,我们有两个表:dl_account_t
和 dl_mark_t
。这些表模拟了不同的业务场景,通过这些场景,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死锁的发生机制。
1.1 创建 dl_account_t
表
sql
DROP TABLE IF EXISTS `dl_account_t`;
CREATE TABLE `dl_account_t` (
`id` INT(11)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name` VARCHAR(255) DEFAULT NULL,
`money` INT(11) DEFAULT 0,
`account_id` INT(11) DEFAULT 0,
PRIMARY KEY (`id`),
UNIQUE `uk_account_id` (`account_id`)
) ENGINE=INNODB AUTO_INCREMENT=0 DEFAULT CHARSET=utf8;
INSERT INTO `dl_account_t`(`name`,`money`,`account_id`)
VALUES
('C', 1000, 10001),
('B', 1000, 10002),
('A', 1000, 10003),
('ZZ', 1000, 10005);
1.2 创建 dl_mark_t
表
sql
DROP TABLE IF EXISTS `dl_mark_t`;
CREATE TABLE `dl_mark_t` (
`a` INT(11) NOT NULL DEFAULT '0',
`b` INT(11) DEFAULT NULL,
PRIMARY KEY (`a`),
UNIQUE KEY `uk_b` (`b`)
)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utf8;
INSERT INTO `dl_mark_t` VALUES
(1,1),
(5,4),
(20,20),
(25,12);
2. 死锁详解
死锁发生在两个或多个事务相互等待对方持有的资源,导致所有相关事务无法继续执行。接下来,通过两个具体的例子,深入探讨死锁的成因和表现。
2.1 死锁情景一:相反加锁顺序导致的死锁
场景描述:
假设有两个事务同时操作 dl_account_t
表中的不同记录,但它们以相反的顺序加锁,导致彼此等待对方释放锁,最终形成死锁。
代码解析:
sql
-- 设置事务隔离级别为 REPEATABLE READ
SET TRANSACTION ISOLATION LEVEL REPEATABLE READ;
BEGIN
-- 事务1:减少id=1的money
UPDATE `dl_account_t` SET `money` = `money` - 100 WHERE `id` = 1;
-- 事务2:减少id=2的money
-- UPDATE `dl_account_t` SET `money` = `money` - 100 WHERE `id` = 2;
-- 事务1:增加id=2的money
UPDATE `dl_account_t` SET `money` = `money` + 100 WHERE `id` = 2;
-- 事务2:减少id=1的money
-- UPDATE `dl_account_t` SET `money` = `money` - 100 WHERE `id` = 1;
ROLLBACK;
执行步骤:
- 事务1 开始,锁定
id=1
的记录,准备减少其money
。 - 事务2 开始,尝试锁定
id=2
的记录,准备减少其money
。 - 事务1 继续,尝试锁定
id=2
的记录,以增加其money
。但此时,id=2
已被事务2 锁定,事务1进入等待状态。 - 事务2 继续,尝试锁定
id=1
的记录,以减少其money
。然而,id=1
已被事务1 锁定,事务2也进入等待状态。 - 形成循环等待,导致死锁。
可视化比喻:
想象两位银行职员同时处理不同账户的转账操作。职员A首先锁定账户1,准备扣款;职员B同时锁定账户2,准备扣款。随后,职员A需要锁定账户2以完成转账,而职员B需要锁定账户1。这时,两位职员互相等待对方释放锁,无法继续操作,最终陷入僵局。
解决办法:
- 统一加锁顺序 :确保所有事务以相同的顺序访问和锁定资源。例如,始终先锁定较小的
id
再锁定较大的id
。 - 缩短事务时间:尽量减少事务中持有锁的时间,避免长时间占用资源。
- 使用适当的隔离级别:选择合适的事务隔离级别,平衡并发性能和一致性需求。
2.2 死锁情景二:唯一索引冲突引发的死锁
场景描述:
在dl_mark_t
表中,字段b
设置了唯一索引。当多个事务尝试插入具有相同或相邻b
值的记录时,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导致死锁。
代码解析:
sql
BEGIN
-- 死锁事务2
INSERT INTO `dl_mark_t` VALUES (26,10);
-- 死锁事务1
INSERT INTO `dl_mark_t` VALUES (30,10);
-- 死锁事务2
INSERT INTO `dl_mark_t` VALUES (40,9);
死锁情况一:
- 事务2 尝试插入
b=10
的记录,数据库检查唯一约束,锁定相应的索引范围(锁定b=10
)。 - 事务1 同时尝试插入
b=10
,由于唯一约束冲突,数据库在等待事务2释放锁。 - 事务2 接着尝试插入
b=9
,需要锁定b=9
的索引范围。然而,事务1 已经持有相关锁,导致事务2进入等待状态。 - 形成循环等待,导致死锁。
死锁情况二:
sql
BEGIN
-- 死锁事务1
INSERT INTO `dl_mark_t` VALUES (27, 29);
-- 死锁事务2
INSERT INTO `dl_mark_t` VALUES (28, 29);
-- 死锁事务3
INSERT INTO `dl_mark_t` VALUES (29, 29);
ROLLBACK;
- 事务1 尝试插入
b=29
,锁定对应的索引范围。 - 事务2 尝试插入相同的
b=29
,进入等待状态。 - 事务3 也尝试插入
b=29
,同样进入等待状态。 - 事务1 回滚,释放锁。事务2 和事务3 继续执行,但由于相同的
b=29
值,可能继续产生锁冲突,进一步导致死锁。
可视化比喻:
设想多个服务员同时为不同顾客准备带有相同配料的菜品。服务员A先锁定配料10,准备菜品;服务员B也锁定配料10,准备菜品。这时,服务员A需要配料9,而服务员B也需要配料10,但被服务员A锁定,形成僵局。
解决办法:
- 使用唯一性检查:在应用层面预先检查唯一约束,避免重复插入导致的锁冲突。
- 序列化插入操作:通过队列或其他机制,确保同一时间只有一个事务进行特定范围的插入操作。
- 优化索引设计:合理设计索引,减少锁冲突的概率。
3. 事务隔离级别与锁机制
理解事务隔离级别和锁机制对于预防死锁至关重要。以下是常见的事务隔离级别及其在锁机制中的表现:
-
READ UNCOMMITTED:
- 特点:最低的隔离级别,允许脏读、不可重复读和幻读。
- 锁机制:最少的锁定,几乎不加锁,极易发生并发异常。
-
READ COMMITTED:
- 特点:防止脏读,但仍允许不可重复读和幻读。
- 锁机制:在读取数据时使用共享锁(S锁),在写入数据时使用排他锁(X锁)。
-
REPEATABLE READ:
- 特点:防止脏读和不可重复读,但在某些实现下仍可能允许幻读。
- 锁机制:通过行级锁和间隙锁(Gap Locks)防止幻读,InnoDB默认使用此级别。
-
SERIALIZABLE:
- 特点:最高的隔离级别,完全防止脏读、不可重复读和幻读。
- 锁机制:事务之间完全串行化执行,使用更严格的锁定策略,性能开销较大。
在上述死锁情景中,REPEATABLE READ
隔离级别下,由于间隙锁的存在,锁冲突的概率增加,从而更容易导致死锁。
4. 预防与解决死锁的方法
尽管死锁是并发控制中难以完全避免的问题,但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策略,可以显著降低死锁的发生概率,并有效处理已发生的死锁。
4.1 预防死锁
-
统一资源访问顺序:
- 确保所有事务以相同的顺序访问和锁定资源,避免循环等待。例如,始终先锁定
id=1
再锁定id=2
。
- 确保所有事务以相同的顺序访问和锁定资源,避免循环等待。例如,始终先锁定
-
缩短事务时间:
- 尽量减少事务中持有锁的时间,避免长时间占用资源。将复杂的计算和逻辑放在事务之外执行,仅在事务中进行必要的数据库操作。
-
合理设计索引:
- 通过优化索引设计,减少锁的粒度和范围,降低锁冲突的可能性。
-
使用适当的隔离级别:
- 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事务隔离级别,平衡数据一致性和并发性能。对于高并发系统,可能需要在性能和一致性之间做出权衡。
4.2 处理死锁
-
检测与回滚:
-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通常具备死锁检测机制。当检测到死锁时,会自动回滚其中一个事务,释放锁资源。应用程序应捕获死锁异常,适时重试事务操作。
-
重试机制:
- 在事务因死锁被回滚后,应用程序可以设计自动重试机制,尝试重新执行事务,直至成功或达到重试次数限制。
-
日志记录与监控:
- 通过日志记录和监控工具,及时发现和分析死锁情况,优化数据库设计和事务逻辑,减少死锁发生的频率。
5. 实践中的最佳实践
在实际应用中,遵循以下最佳实践有助于有效管理和减少死锁问题:
- 合理设计事务边界:确保事务尽可能简短,只包含必要的操作,避免在事务中执行耗时的任务。
- 避免长时间持有锁:在事务中尽量避免用户交互或其他可能导致锁长时间不释放的操作。
- 使用索引优化查询:通过合理的索引设计,优化查询性能,减少锁的竞争。
- 监控与分析死锁:定期监控数据库的死锁情况,分析其成因,针对性地优化应用程序和数据库设计。
6. 总结
死锁是并发控制中不可避免的挑战,但通过深入理解其成因、合理设计事务和锁机制,以及采用有效的预防和处理策略,可以显著降低死锁对系统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通过上述两个具体的死锁情景分析,展示了死锁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和成因,提供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持续优化数据库设计和事务管理,将有助于构建高效、稳定的并发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