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可以分为广义上的和狭义上的驱动。广义上的驱动是用于操作硬件的代码,而狭义上的驱动为基于内核系统之上让硬件去被操作的逻辑方法。
linux体系架构:
1.分层思想 :在OS中间还会有许多层。
:
2.驱动的上面是系统调用(API)。
3.驱动的下面是硬件,是寄存器。
4.驱动自己也分层次(有谁去调用设的分层)。
linux模块化设计:
宏内核:单内核,将内核作为一个大的个体,独立运行在一个单独的运行空间中(地址空间),相互之间可以相互调用函数------紧耦合+高集成,简单高效但谁也别出事,一旦出问题就完啦~。
微内核:内核功能被分为独立的过程,过程中IPC(进程间通信)通信,高度内核化,一个服务失效不会影响别的功能,但效率低,如Windows。
linux是非典型宏内核,又在微内核上做了吸收,有松耦合性。
静态模块化,编译时可裁剪,但想升级就要重新编译。
动态模块化,不用重新烧录,不用挂机重启,就能实现安装与卸载。
驱动设备分类,字符设备、块设备、网络设备。以本身读写操作的特征进行区分。
字符设备,读写以字节为单位,如LCD、串口、LED、蜂鸣器、touch。
块设备,相对于字符设备定义,操作以块为设备(多字节组成),读多少块不是由软件决定的(Nandflash)以块为单位寻址。如硬盘、Nandflash、iNand、SD设备等。
网络设备,准专为网卡设计的驱动模型,因为网络通信有专用接口。linux中网络设备主要就是为了去支持API中的socket相关函数工作。
驱动是内核的一部分,且成为了内核中最大的一部分。
内核以直接函数调用方法调用驱动,所以驱动的位置很重要,驱动的动态安装与卸载都会改变内核。驱动崩溃,可能会使内核崩溃;驱动效率会影响内核效率;驱动漏洞会成为内核漏洞。
常见的驱动安全问题,野指针、恶意用户程序、缓冲区溢出、竞争专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