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换矩阵左乘与右乘的区别和应用

一,变换矩阵左乘的应用

点P在坐标系A下进行了两次位姿变换。第一次变换矩阵为T1,第二次变换矩阵为T2。求点P两次连续变换矩阵的结果,以及最终位置。

要计算点 P 在坐标系 A 下经过两次位姿变换后的最终位置,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计算两次变换矩阵的组合变换矩阵。
  2. 将组合变换矩阵应用于点 P。

假设点 P 的初始位置为 P,第一次变换矩阵为 T1,第二次变换矩阵为 T2,最终位置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计算:

  1. 计算组合变换矩阵:T_combined = np.dot(T2, T1)
  2. 将组合变换矩阵应用于点 P:P_final = np.dot(T_combined, P)

注意这里的组合变换矩阵的计算,第二次变换T2左乘第一次变换T1。这里的关键是,点P在"同一坐标系"下进行了两次连续的变换,将后一次的变换左乘前一次的变换。如果还有第三次的变换,则第三次先左乘第二次变换,输出结果再左乘第一次变换。

以下是示例代码:

python 复制代码
import numpy as np

# 定义初始位置 P (假设 P 是一个齐次坐标)
P = np.array([x, y, z, 1])  # 请替换 x, y, z 为实际坐标

# 定义变换矩阵 T1 和 T2
T1 = np.array([
    [-0.992543, -0.0985432, -0.0717491, 1.81161],
    [0.0928758, -0.992582, 0.0784536, 4.71046],
    [-0.078948, 0.0712048, 0.994332, 0.126783],
    [0, 0, 0, 1]
])

T2 = np.array([
    [1.002, 0.005, -0.005, -0.034],
    [-0.005, 1.002, -0.013, -0.039],
    [0.005, 0.013, 1.002, -0.041],
    [0, 0, 0, 1]
])

# 计算组合变换矩阵
T_combined = np.dot(T2, T1)

# 计算 P 在 A 坐标系下的最终位置
P_final = np.dot(T_combined, P)

print("点 P 在 A 坐标系下的最终位置:")
print(P_final)

请将 P 的初始坐标 x, y, z 替换为实际的坐标值。

如果连续三次变换

点P在坐标系A下进行了两次位姿变换。第一次变换矩阵为T1,第二次变换矩阵为T2,第三次变换矩阵为T3。求点P三次连续变换矩阵的结果,以及最终位置。

要计算点 P 在坐标系 A 下经过三次位姿变换后的最终位置,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计算三次变换矩阵的组合变换矩阵。
  2. 将组合变换矩阵应用于点 P。

假设点 P 的初始位置为 P,三次变换矩阵分别为

T1

T2T3,最终位置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计算:

  1. 计算组合变换矩阵:T_combined = np.dot(np.dot(T3, T2), T1)
  2. 将组合变换矩阵应用于点 P:P_final = np.dot(T_combined, P)

以下是示例代码:

python 复制代码
import numpy as np

# 定义初始位置 P (假设 P 是一个齐次坐标)
P = np.array([x, y, z, 1])  # 请替换 x, y, z 为实际坐标

# 定义变换矩阵 T1, T2 和 T3
T1 = np.array([
    [-0.992543, -0.0985432, -0.0717491, 1.81161],
    [0.0928758, -0.992582, 0.0784536, 4.71046],
    [-0.078948, 0.0712048, 0.994332, 0.126783],
    [0, 0, 0, 1]
])

T2 = np.array([
    [1.002, 0.005, -0.005, -0.034],
    [-0.005, 1.002, -0.013, -0.039],
    [0.005, 0.013, 1.002, -0.041],
    [0, 0, 0, 1]
])

T3 = np.array([
    [0.999, -0.010, 0.020, 0.050],
    [0.010, 0.999, -0.030, 0.060],
    [-0.020, 0.030, 0.999, 0.070],
    [0, 0, 0, 1]
])

# 计算组合变换矩阵
T_combined = np.dot(np.dot(T3, T2), T1)

# 计算 P 在 A 坐标系下的最终位置
P_final = np.dot(T_combined, P)

print("点 P 在 A 坐标系下的最终位置:")
print(P_final)

请将 P 的初始坐标 x, y, z 替换为实际的坐标值。

二,变换矩阵右乘应用

以多传感器标定为例,激光A相对于激光O的变换矩阵为TA->O,激光B相对于激光A的变换矩阵为TB->A,求激光B相对于激光O的变换矩阵为多少?

要计算激光 B 相对于激光 O 的变换矩阵,可以将两个变换矩阵相乘。假设激光 A 相对于激光 O 的变换矩阵为 TA->O,激光 B 相对于激光 A 的变换矩阵为 TB->A,那么激光 B 相对于激光 O 的变换矩阵 TB->O 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计算:

  1. 计算组合变换矩阵:TB->O = np.dot(TA->O, TB->A)

注意这里每个变换矩阵的参考坐标系都不一样。TA->O是以激光O为参考系,TB->A是以A为参考系, TB->O 是以O为参考系。计算 TB->O 本质是激光B在O参考系下的变换矩阵。为了求激光B相对于激光O变换矩阵,需要在O参考系下,以激光A为过渡,计算TB->A右乘 TA->O,实现B激光参考坐标系转换的计算。

以下是示例代码:

python 复制代码
import numpy as np

# 定义变换矩阵 TA->O 和 TB->A
TA_O = np.array([
    [a11, a12, a13, a14],
    [a21, a22, a23, a24],
    [a31, a32, a33, a34],
    [0, 0, 0, 1]
])

TB_A = np.array([
    [b11, b12, b13, b14],
    [b21, b22, b23, b24],
    [b31, b32, b33, b34],
    [0, 0, 0, 1]
])

# 计算激光 B 相对于激光 O 的变换矩阵
TB_O = np.dot(TA_O, TB_A)

print("激光 B 相对于激光 O 的变换矩阵:")
print(TB_O)

请将 TA_OTB_A 替换为实际的变换矩阵值。

相关推荐
LuckyTHP2 小时前
java 使用zxing生成条形码(可自定义文字位置、边框样式)
java·开发语言·python
北上ing3 小时前
算法练习:19.JZ29 顺时针打印矩阵
算法·leetcode·矩阵
mahuifa3 小时前
(7)python开发经验
python·qt·pyside6·开发经验
学地理的小胖砸5 小时前
【Python 操作 MySQL 数据库】
数据库·python·mysql
安迪小宝5 小时前
6 任务路由与负载均衡
运维·python·celery
Blossom.1185 小时前
使用Python实现简单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
开发语言·人工智能·python·低代码·数据挖掘·机器人·云计算
lisw055 小时前
Python高级进阶:Vim与Vi使用指南
python·vim·excel
ayiya_Oese5 小时前
[模型部署] 3. 性能优化
人工智能·python·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机器学习·性能优化
SoraLuna5 小时前
「Mac畅玩AIGC与多模态40」开发篇35 - 用 Python 开发服务对接 SearxNG 与本地知识库
python·macos·aigc
noravinsc6 小时前
redis是内存级缓存吗
后端·python·djan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