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谱相机的工作原理

光谱相机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不同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反射和透射特性存在差异,以下是其具体工作过程:

一、光的收集

目标物体在光源照射下,其表面会对光产生吸收、反射和透射等相互作用。光谱相机的光学系统(如透镜、反射镜等)收集这些反射或透射回来的光,并将其聚焦到分光元件上。

二、光的分光

分光元件是光谱相机的核心部件之一,常见的分光元件有光栅、棱镜、滤光片等。

光栅分光 :光波穿过狭缝等障碍物后,不同波长的光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弯散传播,再通过光栅进行衍射分光,形成一条条谱带。经过狭缝的光由于不同波长照射到不同的探测器像元上。

棱镜分光 :入射光通过棱镜后被分成不同的方向,然后照射到不同方向的探测器上进行成像。棱镜分光后,在棱镜的出射面镀了不同波段的滤光膜,使得不同方向的探测器可以采集到不同光谱信息。

滤光片分光 :利用声光衍射原理,由声光介质、换能器阵列和声终端三部分组成,通过声光相互作用,改变射频信号频率,来实现衍射光波长范围的光谱扫描。

三、光的探测与转换

分光后的不同波长的光信号被探测器阵列感应并转换,探测器通常对特定的波长范围很敏感,常见的探测器材料包括硅(用于可见光)和砷化铟镓(InGaAs)或碲化汞镉(MCT)(用于红外波长) 。探测器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或数字信号。

四、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系统将来自探测器阵列的模拟信号转换为可由计算机处理的数字格式,通常包括模数转换器(ADC)和高速数据传输接口。

数据组织 :捕获的数据被组织成一个三维高光谱数据立方体,其中有两个空间轴(x 和 y)对应于场景,一个光谱维度(λ)对应于波段,每个体素都包含场景中特定点的光谱信息 。

校准校正 :对原始高光谱数据进行校准和校正,针对传感器噪声、失真和环境因素等进行处理,通常涉及暗电流减法、平场校正和波长校准等操作,以确保光谱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

分析解读 :使用先进的算法对处理后的高光谱数据进行分析,如光谱解混、主成分分析等,还可将像素光谱特征与已知光谱特征库进行比较,以识别和分类材料。

相关推荐
【上下求索】7 小时前
学习笔记090——Ubuntu 中 UFW 防火墙的使用
笔记·学习·ubuntu
NeRF_er7 小时前
STORM代码阅读笔记
大数据·笔记·storm
UQWRJ7 小时前
菜鸟教程Linux ViVimYumApt笔记
linux·运维·笔记
程序员Xu7 小时前
【OD机试题解法笔记】查找接口成功率最优时间段
笔记·算法
数据狐(DataFox)9 小时前
CTE公用表表达式的可读性与性能优化
经验分享·python·sql
wb1899 小时前
企业WEB应用服务器TOMCAT
运维·前端·笔记·tomcat·云计算
Se_ren_di_pity10 小时前
CS231n2017-Lecture9经典CNN架构笔记
人工智能·笔记·cnn
草莓熊Lotso10 小时前
【数据结构初阶】--排序(一):直接插入排序,希尔排序
c语言·数据结构·经验分享·其他·排序算法
Yueeyuee_10 小时前
【C#学习Day15笔记】拆箱装箱、 Equals与== 、文件读取IO
笔记·学习·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