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
本文首发于掘金。
原文链接:https://sunwei.xyz/posts/001
程序员就爱捣鼓自己的网站,没工作时,刚工作时,直到现在,都喜欢,哈哈哈哈哈! 最开始用Wordpress,后面用Jekyll上传到Github Pages,再后来用Hugo + Netlify。
现在用Hugoverse,是一个将Markdown笔记转换成站点的工具。 关键是我自己开源的,用自己开源的工具,做自己的官网,那感觉,不要太丝滑。
来吧,展示!
来,告诉我,你们的第一感觉,怎么样?
个人网站定位
最开始做个人网站,就想啥都往上放。
- 调试了一个Bug,也要记录一下心酸历程
- 用了个新工具,这个必需得来一篇,不然别人怎么知道我又学了个新工具
- 看到个好东西,怕忘了,高低也得来一篇
- 工作总结?再合适不过了
- 技术洞见,最应该多写的,但哪又能那么容易
- ...
整个的感觉就是大杂烩,事无巨细,都得记录一下。
现在又有了准备个人网站的冲动,但这一次,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这一次需求变得更明确了些:
- 我希望别人能方便联系我
- 我希望大家知道我能提供哪些商业服务
- 我希望给大家展示一下我的成果 - 把源码笔记整理成书/册子,展示自己的开源项目
- 我希望在互联网上,给自己开块地,好好经营一下个人IP
技术人员的可能性
35+,一个神奇的数字。
同样是软件工程师,在中国 ,35岁可能意味着即将被"输送"到社会;而在国外,却被视为职业生涯的黄金时期。
我一直认为,程序员是一个创造性的职业,需要极强的脑力投入,用抽象思维和逻辑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但为什么慢慢地,大家都被称作"程序猿"或"软件农民工"了?
很多人归因于当前的大环境:
- 项目导向:互联网行业占主流,做的多是CRUD(增删改查)项目,缺乏深度技术积累。
- 岗位分布:架构师岗位稀少,大多数人是项目小组长,没法深入技术领域。
- 职业发展:优秀程序员很难专注写代码,因为国内普遍认为只有转管理岗才能发展下去。
- 拿来主义:因为节奏快,没时间造轮子。即使现有的轮子是"方"的,也照样用。
对于这些问题,我没有现成的答案。
但,存在即合理 。
公司看重业务,个人看重技术,冲突似乎不可避免。
难道,这条路只能这样走下去了吗? 或许,还有其他的可能性值得探索。
AI助力打造个人IP和第二曲线
最近了解到《第二曲线》原理,其中一个观点让我很有共鸣:
我们的第一曲线,也就是通过基本技能赚取的工资,往往会遇到增长的瓶颈。 刚开始几年,涨薪快,发展空间大,但随着基数变大,公司对你的投入产出比可能就不划算了。 这时候,你在领导眼中,可能慢慢就成了"成本"。
在职场的博弈里,其实有三种可能:
- 零和:公司压榨你或者你只赚基本工资。
- 负和:双方都输,互相折腾。
- 正和:双赢,你和公司都得益。
显然,正和 才是最优解。
要实现这个目标,不仅需要为公司创造价值,还得为自己积累更多东西。 这种积累,不只是技术上的,还可以是商业化能力。 说白了,就是把自己打造为一个"品牌"或"产品",能够为更多人提供服务,而不仅仅是埋头打工。
这其实就是"第二曲线"的精髓:
将你的技术积累,变成更大的商业价值。
在AI飞速发展的今天,原本需要一个团队才能完成的事情,现在一个人就可以搞定。 只要我们既关注业务,又精通技术,就能把这场游戏变成双赢的局面。
我正在探索这条路,也欢迎大家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