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加载 MNIST 数据集:](#1、加载 MNIST 数据集:)
代码实现
TensorFlow 2.x 实现手写数字识别(MNIST 数据集)。MNIST 数据集包含了 28x28 像素的手写数字图像,任务是将这些图像分类为 10 个类别(0-9)
cpp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from tensorflow.keras import layers, models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1. 加载 MNIST 数据集
(train_images, train_labels), (test_images, test_labels) = tf.keras.datasets.mnist.load_data()
# 2. 数据预处理:归一化和改变形状
train_images = train_images / 255.0 # 将图像像素值归一化到 [0, 1]
test_images = test_images / 255.0
# 调整形状,使得每张图片的维度是 [28, 28, 1],因为模型需要3D输入
train_images = train_images.reshape((train_images.shape[0], 28, 28, 1))
test_images = test_images.reshape((test_images.shape[0], 28, 28, 1))
# 3. 构建神经网络模型
model = models.Sequential([
layers.Conv2D(32, (3, 3), activation='relu', input_shape=(28, 28, 1)),
layers.MaxPooling2D((2, 2)),
layers.Conv2D(64, (3, 3), activation='relu'),
layers.MaxPooling2D((2, 2)),
layers.Conv2D(64, (3, 3), activation='relu'),
layers.Flatten(),
layers.Dense(64, activation='relu'),
layers.Dense(10, activation='softmax') # 10类分类问题
])
# 4. 编译模型:选择优化器、损失函数和评价指标
model.compile(optimizer='adam',
loss='sparse_categorical_crossentropy', # 因为标签是整数,所以使用 sparse_categorical_crossentropy
metrics=['accuracy'])
# 5. 训练模型
history = model.fit(train_images, train_labels, epochs=5, validation_data=(test_images, test_labels))
# 6. 评估模型
test_loss, test_acc = model.evaluate(test_images, test_labels)
print(f"Test accuracy: {test_acc}")
# 7. 可视化训练过程中的损失和准确率变化
plt.plot(history.history['accuracy'], label='Training Accuracy')
plt.plot(history.history['val_accuracy'], label='Validation Accuracy')
plt.title('Training and Validation Accuracy')
plt.xlabel('Epochs')
plt.ylabel('Accuracy')
plt.legend()
plt.show()
plt.plot(history.history['loss'], label='Training Loss')
plt.plot(history.history['val_loss'], label='Validation Loss')
plt.title('Training and Validation Loss')
plt.xlabel('Epochs')
plt.ylabel('Loss')
plt.legend()
plt.show()
# 8. 使用模型进行预测
predictions = model.predict(test_images)
# 显示一些预测结果
for i in range(5):
plt.imshow(test_images[i].reshape(28, 28), cmap='gray')
plt.title(f"Predicted Label: {predictions[i].argmax()}, Actual Label: {test_labels[i]}")
plt.show()
模型解析:
1、加载 MNIST 数据集:
使用 tf.keras.datasets.mnist.load_data() 函数来加载 MNIST 数据集。返回的数据包括训练集和测试集。训练集有 60,000 张图像,测试集有 10,000 张图像。
2、数据预处理:
将图像的像素值从 [0, 255] 归一化到 [0, 1],使每个像素的值在 0 到 1 之间,提升模型的训练效果。将每张图像的形状调整为 (28, 28, 1),即每个图像是 28x28 的灰度图像。
3、构建神经网络模型:
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NN)构建模型:Conv2D 层用于提取图像的特征,使用了 ReLU 激活函数。MaxPooling2D 层用于下采样,减少计算量。Flatten 层将卷积层的输出展平,进入全连接层。Dense 层用于输出分类结果,其中最后一层使用了 softmax 激活函数,将模型的输出转换为 10 类的概率分布。
4、编译模型:
使用 adam 优化器,sparse_categorical_crossentropy 作为损失函数(适用于类别标签是整数的情况),并使用 accuracy 作为评价指标。
5、训练模型:
使用 model.fit 训练模型,设置了 5 个 epoch,使用训练集进行训练,并验证模型在测试集上的表现。
6、评估模型:
使用 model.evaluate 在测试集上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并可视化训练过程中的损失和准确率变化:使用 matplotlib 绘制训练过程中的损失和准确率变化曲线,查看模型的学习进度。
7、预测和可视化结果:
使用训练好的模型对测试集进行预测,展示一些预测结果,并与真实标签进行对比。
输出结果:
训练和验证准确率 :随着训练的进行,准确率应该逐渐提高。
测试准确率 :训练完成后,模型在测试集上的准确率会显示出来,通常可以达到 98% 以上。
预测图像:展示一些手写数字图像,标注预测的标签和实际标签。
预测可视化展示
总结:
该模型使用了卷积层、池化层以及全连接层,在 MNIST 数据集上训练,最终达到了很好的分类效果。你可以调整模型的超参数(例如卷积层的数量、神经元的数量等)以提高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