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哈夫曼树

1.概念

哈夫曼树(Huffman Tree)是一种用于数据压缩的二叉树,由大卫·哈夫曼(David A. Huffman)于1952年提出。它通过构建最优二叉树来实现数据的高效压缩,广泛应用于文件压缩、图像压缩等领域。

哈夫曼树的核心思想

哈夫曼树的核心思想是用较短的编码表示出现频率较高的字符,用较长的编码表示出现频率较低的字符,从而减少整体的编码长度。

2.构建哈夫曼树的步骤

  1. 统计字符频率

    • 统计待压缩数据中每个字符出现的频率。
  2. 创建节点

    • 为每个字符创建一个节点,节点的权重为字符的频率。
  3. 构建优先队列

    • 将所有节点放入一个优先队列(最小堆),按权重从小到大排序。
  4. 合并节点

    • 从优先队列中取出权重最小的两个节点,合并成一个新节点,新节点的权重为这两个节点的权重之和。

    • 将新节点放回优先队列。

  5. 重复合并

    • 重复上述步骤,直到优先队列中只剩一个节点,这个节点就是哈夫曼树的根节点。
  6. 生成编码

    • 从根节点开始,向左子树走标记为0,向右子树走标记为1,直到叶子节点,得到每个字符的哈夫曼编码。

3.哈夫曼树的特点

  • 最优前缀编码:哈夫曼编码是一种前缀编码,没有任何一个编码是另一个编码的前缀。

  • 最小加权路径长度:哈夫曼树的带权路径长度(WPL)最小,即压缩效率最高。

示例

假设有以下字符及其频率:

  • A: 5

  • B: 9

  • C: 12

  • D: 13

  • E: 16

  • F: 45

构建哈夫曼树的过程:

  1. 将所有字符节点放入优先队列。

  2. 取出A(5)和B(9),合并为新节点(14),放回队列。

  3. 取出C(12)和D(13),合并为新节点(25),放回队列。

  4. 取出E(16)和新节点(14),合并为新节点(30),放回队列。

  5. 取出新节点(25)和F(45),合并为新节点(70),放回队列。

  6. 取出新节点(30)和新节点(70),合并为根节点(100)。

根据哈夫曼树的构建规则和正确的路径长度过程:

        (100)
       /     \
    (30)    (70)
   /   \    /   \
(14)  E(16) (25) F(45)
 /  \      /  \
A(5) B(9) C(12) D(13)

路径长度:

  1. A :根 → 30 → 14 → A,路径长度 3

  2. B :根 → 30 → 14 → B,路径长度 3

  3. C :根 → 70 → 25 → C,路径长度 3

  4. D :根 → 70 → 25 → D,路径长度 3

  5. E :根 → 30 → E,路径长度 2

  6. F :根 → 70 → F,路径长度 2


计算 WPL

字符 权重(频率) 路径长度 权重 × 路径长度
A 5 3 5×3=15
B 9 3 9×3=27
C 12 3 12×3=36
D 13 3 13×3=39
E 16 2 16×2=32
F 45 2 45×2=90

WPL 总和

15+27+36+39+32+90=239

总结

路径长度是哈夫曼树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直接决定了每个字符的编码长度。通过最小化带权路径长度(WPL),哈夫曼树能够实现数据的高效压缩。

相关推荐
roman_日积跬步-终至千里8 分钟前
【后端基础】布隆过滤器原理
算法·哈希算法
若兰幽竹22 分钟前
【机器学习】多元线性回归算法和正规方程解求解
算法·机器学习·线性回归
鱼力舟36 分钟前
【hot100】240搜索二维矩阵
算法
liuyuzhongcc2 小时前
List 接口中的 sort 和 forEach 方法
java·数据结构·python·list
北_鱼2 小时前
支持向量机(SVM):算法讲解与原理推导
算法·机器学习·支持向量机
计算机小白一个3 小时前
蓝桥杯 Java B 组之背包问题、最长递增子序列(LIS)
java·数据结构·蓝桥杯
MZWeiei4 小时前
PTA:运用顺序表实现多项式相加
算法
卑微的小鬼4 小时前
数据库使用B+树的原因
数据结构·b树
GISer_Jing4 小时前
Javascript排序算法(冒泡排序、快速排序、选择排序、堆排序、插入排序、希尔排序)详解
javascript·算法·排序算法
cookies_s_s4 小时前
Linux--进程(进程虚拟地址空间、页表、进程控制、实现简易shell)
linux·运维·服务器·数据结构·c++·算法·哈希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