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T89C52单片机的温湿度报警控制调节系统

点击链接获取Keil源码与Project Backups仿真图:
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qq_64505944/90545651?spm=1001.2014.3001.5503

功能介绍:

1、使用DHT11模拟温度与湿度检测,使用AT24C02芯片进行掉电存储设计温湿度上下限阈值,液晶显示器实时显示温湿度与各自阈值

2、当温湿度不在阈值时,蜂鸣器闪烁报警,报警可手动关闭与打开。当温度与湿度分别超过最大与最小阈值,对应的制冷,制热,抽湿,加湿继电器分别闭合工作。

3、温湿度阈值可通过四个按键(设置,加,减,确定)进行调节

Hex文件已经生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不要重新生成hex文件,会导致错误,直接使用已生成好的,生成好的hex文件默认在仿真同目录下

C+24

部分参考设计如下:

毕业设计

开题报告

专 业: 应用电子

姓 名:

学 号:

课题名称: 基于52单片的温湿度控制器

指导教师:

论文起止日期: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伴随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水涨船高。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对赏心悦目的植被和花卉的需求量呈井喷式增长。这既为以种植植被为生的园林工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对传统的手工植被种植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传统的种植方法往往依赖经验判断,难以精确控制环境因素,导致植被生长状况不稳定,产量和品质也难以保证。面对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和对植被品质的更高要求,如何实现植被种植的现代化、智能化和高效化,成为了园林工作者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控制系统应运而生,它以其精确、稳定、高效的特性,为解决传统种植模式的弊端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因此,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控制系统对于提升植被种植的效率和品质,助力园林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温室栽培技术因其能够有效控制环境因素,从而实现反季节种植和提高作物产量而得到广泛应用。然而,仅仅依靠温室的硬件设施是远远不够的,要充分发挥温室栽培的优势,还需要一套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而温湿度作为影响植物生长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对其进行精确的实时监控和控制,是温室栽培成功的关键所在。不同种类的植被,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温度和湿度的需求各不相同。例如,一些植物在幼苗期需要较高的湿度以促进生长,而在开花结果期则需要较低的湿度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如果无法根据植被的实际需求进行精确的温湿度调控,就可能导致植被生长缓慢、病虫害频发,甚至直接影响产量和品质。因此,对温湿度进行实时监控和精确控制,是实现温室栽培高效益的关键。而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控制系统,正是满足这一需求的理想选择。它能够实时采集温室内的温度和湿度数据,并根据预设的参数自动调节温控设备和湿度调节设备,从而为植被生长创造最佳的环境条件。

温湿度控制在自动化控制领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它代表着一种典型的自动控制方法,其应用范围极其广泛。除了农业领域的温室栽培,温湿度控制还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医疗卫生、科学研究等诸多领域。例如,在食品加工行业,需要严格控制生产环境的温湿度,以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在制药行业,温湿度控制对于药物的生产和储存至关重要;在博物馆和档案馆,温湿度控制则是保护珍贵文物的重要手段。可见,温湿度控制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单片机作为一种廉价、高效的微控制器,在温湿度控制系统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它能够采集传感器的数据,进行逻辑运算,并控制执行机构,从而实现温湿度的自动调节。

8052单片机作为一种经典的微控制器,以其强大的功能、稳定的性能和易于学习掌握的特点,在智能仪器仪表、工业检测控制、机电一体化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在温湿度控制系统领域,基于8052单片机的应用实例也十分丰富。它不仅能够实现温湿度的实时监控和控制,还可以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使用8052单片机能够实现温湿度全程的自动控制,无需人工干预,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成本。此外,8052单片机具有良好的性价比,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与其他类型的单片机相比,8052单片机更容易学习和掌握,方便用户进行二次开发和应用。因此,选择8052单片机作为温湿度控制系统的核心芯片,是一种经济、高效、可靠的选择。

利用8052型单片机设计温湿度控制系统,可以及时、精确地反映室内温度和湿度的变化。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温湿度数据,并通过单片机进行处理和显示,用户可以直观地了解温室内的环境状况。系统能够实现多种控制方式,例如升温到特定温度、降温到特定温度、在温度上下限范围内保持恒温等。在湿度控制方面,同样可以实现加湿到特定湿度、除湿到特定湿度、在湿度上下限范围内保持恒湿等功能。这些控制方式能够根据植被的生长需求进行灵活调整,从而为植被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例如,在寒冷的冬季,系统可以自动启动加热设备,将温度提升到适宜植被生长的水平;在炎热的夏季,系统可以自动启动降温设备,防止植被因高温而受到损害。在干燥的季节,系统可以自动启动加湿设备,保持空气湿度,促进植被的生长;在潮湿的季节,系统可以自动启动除湿设备,防止病虫害的发生。通过这些自动化的控制措施,可以大大减轻人工管理的负担,提高种植效率和品质。

将此系统应用到温室当中,无疑为植被的生长提供了更加适宜的环境。它可以根据不同植被的生长需求,自动调节温室内的温度和湿度,从而创造最佳的生长条件。例如,对于喜湿植物,系统可以保持较高的湿度,促进其生长;对于喜干植物,系统可以降低湿度,防止其腐烂。此外,系统还可以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进行精细化的温湿度调控。例如,在幼苗期,系统可以提供较高的湿度和适宜的温度,促进幼苗的生长;在开花结果期,系统可以降低湿度,防止病虫害的发生。通过这些精细化的调控措施,可以大大提高植被的产量和品质。此外,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控制系统还具有远程监控和管理的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等设备,随时随地了解温室内的环境状况,并进行远程控制。这对于提高管理效率,降低劳动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总而言之,基于8052单片机的温湿度控制系统,以其精确、稳定、高效的特性,为温室植被的生长提供了更加适宜的环境,是实现植被种植现代化、智能化和高效化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提高植被的产量和品质,还可以降低劳动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为园林产业的转型升级注入新的动力。因此,积极推广和应用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控制系统,对于促进我国园林产业的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项目概述

本次设计旨在构建一套完整的温湿度监控与控制系统,核心在于实现对环境温湿度的精确测量、直观显示以及必要的报警与控制功能。整个系统由五个关键模块协同运作,分别为:单片机主控模块、传感器模块、LCD1602液晶显示模块、报警模块以及阈值设置模块。其中,单片机主控模块作为系统的大脑,负责协调各模块的工作,而本次设计中该模块已预先配置,只需根据需求进行适当的驱动电路补充。

传感器模块是系统的"眼睛",负责感知环境中的温湿度变化。我们选用的是DHT11数字温湿度传感器。DHT11的优势在于其集成了温度和湿度传感器,体积小巧,接口简单,且具有相对较高的性价比。它能够将采集到的模拟温湿度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通过单总线的方式将数据传输给AT89C52单片机。单片机接收到数据后,会进行必要的处理和分析,例如数据滤波、单位转换等,然后将处理后的温湿度值分别存储到不同的数组中,以便后续在液晶屏上进行显示。为了确保显示的稳定性,系统设计为每间隔5秒采集一次数据,避免频繁的数据波动干扰用户的观察。这种采样频率的设计兼顾了实时性和稳定性,既能及时反映环境温湿度的变化,又能避免因噪声或瞬时干扰导致显示的跳动。

LCD1602液晶显示模块则扮演着"窗口"的角色,负责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温湿度数据以及用户设置的阈值清晰地呈现出来。LCD1602是一种常用的字符型液晶显示器,它能够显示两行,每行16个字符。在本设计中,LCD1602的上方一行用于显示当前的温度和湿度值,单位分别为摄氏度(℃)和百分比相对湿度(%RH)。下方一行则用于显示系统的状态指示信息,例如当前是否处于报警状态、阈值的设定值等。此外,通过与阈值设置模块的配合,用户还可以通过按键来设置温湿度的控制范围,并在液晶屏上实时看到设置的结果。清晰直观的显示界面是人机交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得用户能够方便地了解环境状态,并进行相应的操作。

模块是系统的"警卫",负责在检测到的温湿度值超出预设的阈值范围时发出警报,提醒用户采取相应的措施。本系统采用多个LED灯和继电器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报警功能。不同颜色的LED灯可以指示不同的报警状态,例如红色LED灯可以表示温度过高,蓝色LED灯可以表示湿度过低,绿色LED灯可以表示正常状态。当温度或湿度超出设定的范围时,相应的LED灯会亮起,发出视觉报警信号。此外,为了实现更强的控制能力,系统还使用了继电器。继电器是一种电磁开关,可以通过低电压、小电流的信号来控制高电压、大电流的电路。在本设计中,继电器可以用于驱动外部的电机、加热器、加湿器、降温风扇以及喷雾器等设备。当温湿度超出范围时,单片机控制继电器的动作,从而启动或关闭这些设备,实现对环境温湿度的自动调节。这种报警与控制相结合的设计,使得系统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自动采取措施,从而有效地维护环境的稳定。

阈值设置模块是系统的"调节器",负责提供用户自定义温湿度控制范围的功能。传统的设计中,阈值的设定往往需要通过修改程序代码并重新烧录来实现,这无疑增加了操作的复杂性和时间成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系统采用了三个按键来实现阈值设置功能。这三个按键分别对应着"增加温度阈值"、"减小温度阈值"和"切换湿度阈值/退出设置"。通过按下这些按键,用户可以方便地调整温湿度的上限值和下限值,从而满足不同环境下的控制需求。这种设计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易用性,使得用户无需具备编程知识即可轻松地进行参数配置。并且将阈值存储到外部EEPROM存储器中,掉电后不会丢失数据,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

整个系统的工作流程如下:STC89C52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每隔2秒钟从DHT11温湿度传感器中读取当前的温度和湿度值。然后,单片机会将读取到的数据与存储在外部EEPROM存储器中的温湿度上限值进行比较。如果温度或湿度值超过上限值,单片机就会发出报警信号,点亮相应的报警灯,并通过三极管驱动继电器,以控制外部风机或加热器等设备。同时,单片机还会将当前的温度、湿度以及上限值实时显示在LCD1602液晶屏上,方便用户进行观察和调整。用户可以通过四个按键(上调温度上限、下调温度上限、上调湿度上限、下调湿度上限)来修改温湿度上限值,修改后的值会被保存到外部EEPROM存储器中,掉电后不会丢失。

AT89C52单片机在本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负责数据的采集、处理和显示,还负责报警和控制功能的实现。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单片机的程序设计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例如数据滤波、防抖动处理、中断处理等。此外,还需要对单片机的硬件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例如定时器、中断、IO口等,以充分发挥单片机的性能。通过精心设计的硬件和软件,本系统能够实现对环境温湿度的精确监控和有效控制,从而为实验室、温室、仓库等场所的温湿度管理提供了一种可靠的解决方案。这种灵活、高效、可靠的温湿度监控系统,在农业生产、工业制造、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持续的优化和改进,我们相信该系统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大的便利。温湿度传感器器及检测电路:

图2 DHT11温湿度传感器外型及管脚

DHT11温湿度传感器,作为一种经济实用的环境参数采集器件,在各类嵌入式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简洁的外观和相对简便的连接方式,使得它成为初学者和快速原型设计的理想选择。如图2所示,DHT11传感器的外形紧凑,易于集成到各种设备中。其管脚定义明确,方便用户进行电路连接和调试。

在使用DHT11传感器时,电源引脚的供电电压必须严格控制在3.5V至5.5V的范围内。超出此范围的电压可能导致传感器性能下降,甚至永久损坏。为了确保传感器的稳定工作,在上电后,必须等待至少1秒的时间,以使其内部电路达到稳定状态。在此期间,切勿向传感器发送任何控制指令,否则可能会导致数据读取错误或传感器锁定。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电源的稳定性,建议在电源引脚(VDD和GND)之间连接一个100nF的去耦电容。该电容可以有效地滤除电源噪声,从而提高传感器的抗干扰能力。

如图3所示,DHT11的典型应用电路十分简洁明了,充分体现了其易用性。它仅需要占用微控制器的一个I/O口即可完成上位机和下位机的连接,大大降低了硬件资源的占用。这种简洁的连接方式使得DHT11非常适合于资源受限的嵌入式系统,例如AT89C52单片机。通过单片机的程序控制,可以方便地读取DHT11传感器采集到的温湿度数据,并将其应用于各种应用场景,例如智能家居、环境监测和工业控制。

在电路设计中,上拉电阻的选择至关重要。连接线的长度直接影响上拉电阻的阻值选择。当连接线长度小于20米时,建议使用5KΩ的上拉电阻。当连接线长度超过20米时,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上拉电阻。过小的上拉电阻可能导致信号的过度驱动,增加功耗,甚至损坏传感器或微控制器。而过大的上拉电阻则可能导致信号的驱动能力不足,影响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连接线的长度和微控制器的驱动能力进行综合考虑,选择最佳的上拉电阻阻值,以确保DHT11传感器的正常工作和数据传输的准确性。总之,DHT11温湿度传感器凭借其易用性,稳定性以及经济性,在众多应用场景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正确的电路设计和参数选择是确保其稳定可靠运行的关键。

图3 DHT11典型应用电路

DHT11数字温湿度传感器凭借其单总线通信机制,在温湿度测量领域占据一席之地。这种传感器别具一格地采用单根数据引脚实现数据的双向传输,显著简化了外部电路设计,降低了系统复杂性。其数据传输协议采用特定的时序和格式,将温湿度信息编码成由5个字节(40位)组成的数据包。这40位数据承载着传感器的核心测量结果,一次完整的数据传输过程耗时约3毫秒,对于快速响应的监控应用来说,这是一个可以接受的时间延迟。

数据包的组成部分清晰地划分为小数部分和整数部分,分别对应温湿度值的不同精度等级。这种划分方式允许系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精度,从而在数据处理和存储方面做出优化。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遵循高位先出的原则,确保接收端能够正确解码数据。AT89C52单片机作为一款经典的微控制器,常被应用于此类温湿度监测系统的设计中。通过对DHT11传感器输出信号的解读和处理,单片机可以实时获取环境的温湿度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各种智能化控制和报警功能。因此,DHT11与AT89C52的结合,为构建低成本、高效率的温湿度监控系统提供了可靠的解决方案。 数据格式如表一:

表1 DHT11数据格式

单片机电路:

本设计选用宏晶公司高性能单片机STC89C52,其管脚如图4所示。

图4 STC89C52单片机管脚图

该芯片为52内核8位单片机,兼容Intel等52内核单片机,支持ISP下载,适用于常用检测控制电路。

显示电路:

显示部分采用SMC 1602液晶屏进行数据显示,其主要技术参数为:

表2 液晶屏技术指标

接口信号说明如表3所示。

表3 液晶屏接口信号说明

温湿度上限存储:

温湿度阈值存储在EEPROM芯片AT24C02中,并可以通过3按键调节并保存。

三、实施方案

本研究设计的温湿度控制器框图如图所示。

图1 温湿度控制器方框图功能与特点

基于STC89C52单片机的温湿度监控系统设计,以其成本效益和可靠性,在众多应用领域展现出强大的潜力。该系统的核心在于选用DHT11全数字型温湿度传感器,此传感器虽测量范围限制在0℃-50℃和20%RH-90%RH,已能满足大多数常见环境的需求。更重要的是,系统的设计具有极高的模块化和兼容性,这意味着,若需更宽广的测量范围,只需替换DHT11传感器为更高精度的型号,而无需改动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极大地降低了升级和维护的成本和复杂度。这种设计理念体现了系统设计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为未来应用场景的拓展预留了充分空间。

系统对温湿度的快速响应和长期稳定性是其关键优势。这意味着系统能够及时捕捉环境温湿度的变化,并长时间保持测量精度,减少了因传感器漂移造成的误差。这种特性对于对环境控制精度要求较高的应用,例如农业温室、智能家居和精密仪器室等,至关重要。稳定的数据采集是后续控制决策的基础,确保系统能够做出正确且及时的响应,从而维护环境的稳定。

系统采用先进的STC89C52微处理器芯片,进一步提升了其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STC89C52作为经典的8052内核单片机,拥有成熟的技术支持和广泛的应用案例,经过市场长时间的验证,其性能稳定可靠。它能够有效抵御外部电磁干扰,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这对于工业环境等干扰源较多的场合尤为重要。抗干扰能力强的系统能够减少误报和错误动作,从而提高整体系统的安全性。

为了实现数据的掉电永久保存,系统配备了EEPROM芯片AT24C02。该芯片用于存储用户自定义的温度和湿度上下限值。这意味着即使系统断电,设定的阈值也不会丢失,从而避免了每次启动都需要重新设置参数的麻烦。这种设计不仅方便用户使用,也提高了系统的智能化程度,使其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需求。

系统还配备了三个按键,用于方便地调整温湿度上下限。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来设定所需的阈值,从而实现对环境的精细控制。这种人性化的设计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门槛,使得即使是不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员也能轻松上手。此外,通过按键进行参数调整也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使其能够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当测得的温度或湿度超出预设的上下限时,系统会立即启动报警机制。相应报警灯点亮的同时,继电器吸合,从而可以打开或切断风机、加热器等外部设备。这种报警和控制机制能够及时对异常情况作出反应,防止因温湿度失控造成的损失。例如,在温室环境中,当温度过高时,系统可以自动启动风机降温;当温度过低时,则可以启动加热器升温。这种智能化的控制能够保证环境始终维持在理想状态,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继电器的应用也提供了与外部设备连接的便利性,使得系统能够与各种类型的风机、加热器或其他执行机构配合使用

进一步扩展了系统的应用范围。

总而言之,基于STC89C52单片机的温湿度监控系统,凭借其模块化设计、快速响应、高可靠性和智能化控制,为各种环境下的温湿度监控提供了一种经济有效的解决方案。其可扩展性、易用性和稳定性使其在智能家居、农业生产、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四、实施计划

方案设计、修改与仿真

上机调试

论文撰写、修改并完成

论文答辩

五、参考文献

1\]蔡菲娜. 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和应用\[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2\]周坚,单片机轻松入门\[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2012. \[3\]孙育才.MCS-52系列单片微型计算机及其应用\[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P231 \[4\]公孙茂,马宝匍,孙晨.单片机入口接口实例集\[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2012. P120 \[5\]求是科技.PIC单片机典型模块设计和实例导航\[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6\]龙泽明,顾立志,王桂莲,陈光军.MCS-52单片机原理及工程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7\]胡辉.王晓,戴永成.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设计\[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P6 ,P181

相关推荐
LS_learner5 分钟前
小智机器人关键函数解析,Application::OutputAudio()处理音频数据的输出的函数
人工智能·嵌入式硬件
西城微科方案开发37 分钟前
体重秤PCBA电路方案组成结构
单片机·嵌入式硬件
深圳市青牛科技实业有限公司43 分钟前
「青牛科技 」GC4931P/4938/4939 12-24V三相有感电机驱动芯片 对标Allegro A4931/瑞盟MS4931
科技·单片机·扫地机器人吸尘·筋膜枪电机·驱动轮电机·服务机器人驱动轮电机·工业机器人减速电机
集和诚JHCTECH1 小时前
集和诚携手Intel重磅发布BRAV-7820边缘计算新品,为车路云一体化场景提供强大算力支撑
人工智能·嵌入式硬件·边缘计算
Qingniu011 小时前
「青牛科技」GC5849 12V三相无感正弦波电机驱动芯片
科技·单片机·嵌入式硬件·cpu散热风扇·vga显卡散热风扇·rgb机箱散热风扇·水冷泵及散热风扇
charlie1145141912 小时前
STM32F103C8T6单片机硬核原理篇:讨论GPIO的基本原理篇章1——只讨论我们的GPIO简单输入和输出
c语言·stm32·单片机·嵌入式硬件·gpio·数据手册
阿让啊2 小时前
bootloader+APP中,有些APP引脚无法正常使用?
c语言·开发语言·stm32·单片机·嵌入式硬件
可待电子单片机设计定制(论文)3 小时前
【51单片机】基于单片机的智能门禁系统设计
单片机·mongodb·51单片机
蝎蟹居3 小时前
GB/T 4706.1-2024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第1部分:通用要求 与2005版差异(1)
人工智能·单片机·嵌入式硬件·物联网·安全
Lhj061613 小时前
stm32 can 遥控帧的问题
stm32·单片机·嵌入式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