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与算法之美:拓扑排序

Hello大家好!很高兴我们又见面啦!给生活添点passion,开始今天的编程之路!

我的博客: <但凡.

我的专栏: 《编程之路》《数据结构与算法之美》《C++修炼之路》《Linux修炼:终端之内 洞悉真理》

感谢你打开这篇博客!希望这篇博客能为你带来帮助,也欢迎一起交流探讨,共同成长。

拓扑排序其实是图相关的内容,但是当时我忘了这一部分了,所以单独拿一篇文章来补充上。

目录

1、拓扑排序概述

2、拓扑排序的实现

基于邻接表的实现

Kahn算法实现(基于入度)

关键注意事项

3、应用场景扩展


1、拓扑排序概述

拓扑排序是对有向无环图(DAG)的顶点进行线性排序,使得对于图中的每一条有向边 (u, v),顶点 u 在排序中总是位于顶点 v 的前面。常用于任务调度、依赖解析等场景。

简单来说,拓扑排序就是每次从入度为0的点开始,每次都走入度为0的点,直到遍历完所有的顶点。拓扑排序只适用于有向无环图,并且,拓扑排序的结果可能不唯一。

2、拓扑排序的实现

基于邻接表的实现

以下是使用邻接表和深度优先搜索(DFS)的C++实现:

cpp 复制代码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include <stack>
#include <list>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Graph {
    int V; // 顶点数
    list<int>* adj; // 邻接表
    void topologicalSortUtil(int v, bool visited[], stack<int>& Stack);

public:
    Graph(int V);
    void addEdge(int v, int w);
    void topologicalSort();
};

Graph::Graph(int V) {
    this->V = V;
    adj = new list<int>[V];
}

void Graph::addEdge(int v, int w) {
    adj[v].push_back(w); // 添加边v->w
}

void Graph::topologicalSortUtil(int v, bool visited[], stack<int>& Stack) {
    visited[v] = true;
    for (auto i = adj[v].begin(); i != adj[v].end(); ++i)
        if (!visited[*i])
            topologicalSortUtil(*i, visited, Stack);
    Stack.push(v);
}

void Graph::topologicalSort() {
    stack<int> Stack;
    bool* visited = new bool[V];
    for (int i = 0; i < V; i++)
        visited[i] = false;

    for (int i = 0; i < V; i++)
        if (!visited[i])
            topologicalSortUtil(i, visited, Stack);

    while (!Stack.empty()) {
        cout << Stack.top() << " ";
        Stack.pop();
    }
}

int main() {
    Graph g(6);
    g.addEdge(5, 2);
    g.addEdge(5, 0);
    g.addEdge(4, 0);
    g.addEdge(4, 1);
    g.addEdge(2, 3);
    g.addEdge(3, 1);

    cout << "拓扑排序结果: ";
    g.topologicalSort();
    return 0;
}

我们来分析以下上面的算法,其实关于dfs,还是那句"一条路走到黑"来概括更为合适。我们在只要遍历到入度为0的点,就以这个点为起点开始dfs,在dfs过程中遇到的所有点都先加入栈,最后,再依次弹出栈。光说不好理解,我们看图来理解一下:

最后再依次出栈,就是拓扑排序。

Kahn算法实现(基于入度)

其实一般提到拓扑排序,都是基于Kahn算法实现的。Kahn算法通过维护入度表实现拓扑排序,步骤如下:

cpp 复制代码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include <queue>
using namespace std;

vector<int> topologicalSort(int V, vector<vector<int>>& adj) {
    vector<int> inDegree(V, 0);
    queue<int> q;
    vector<int> result;

    // 计算每个顶点的入度
    for (int u = 0; u < V; u++)
        for (int v : adj[u])
            inDegree[v]++;

    // 入度为0的顶点入队
    for (int i = 0; i < V; i++)
        if (inDegree[i] == 0) q.push(i);

    while (!q.empty()) {
        int u = q.front();
        q.pop();
        result.push_back(u);

        for (int v : adj[u])
            if (--inDegree[v] == 0)
                q.push(v);
    }

    if (result.size() != V) {
        cout << "图中存在环!" << endl;
        return {};
    }
    return result;
}

int main() {
    int V = 6;
    vector<vector<int>> adj(V);
    adj[5] = {2, 0};
    adj[4] = {0, 1};
    adj[2] = {3};
    adj[3] = {1};

    vector<int> sorted = topologicalSort(V, adj);
    for (int v : sorted) cout << v << " ";
    return 0;
}

我们还是根据图来理解一下:

关键注意事项

  • 两种方法时间复杂度均为 O(V+E),其中V为顶点数,E为边数
  • DFS实现的结果是逆序的,需要通过栈反转输出
  • Kahn算法可以直接检测图中是否存在环(当结果集大小不等于顶点数时)

3、应用场景扩展

拓扑排序可应用于:

  • 编译器中的指令调度
  • 软件包依赖管理(如apt-get/yum)
  • 课程选修顺序规划
  • 任务调度系统

两种实现方式各有优劣:DFS代码简洁但需要额外空间存储栈;Kahn算法更直观且能直接检测环,但需要维护入度表。根据具体场景选择合适实现。但是我个人认为还是Kahn算法更好想一些。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我们下期再见!

相关推荐
chenjazz5 分钟前
算法基础知识总结
数据结构·算法·排序算法
秋风战士9 分钟前
通信算法之294:LTE系统中的整数倍频偏估计
人工智能·python·算法
zaiyang遇见11 分钟前
P1205 [USACO1.2] 方块转换 Transformations
数据结构·算法·模拟·信息学奥赛·程序设计竞赛·usaco·完全搜索
理论最高的吻12 分钟前
最终分配算法【论文材料】
算法
冷月葬花~14 分钟前
day25 力扣90.子集II 力扣46.全排列 力扣47.全排列 II
数据结构·算法·leetcode
nako_sayuri15 分钟前
可获得的最大点数
算法
Flash.kkl15 分钟前
优先算法——专题九:链表
数据结构·链表
珂朵莉MM18 分钟前
2021 RoboCom 世界机器人开发者大赛-本科组(初赛)解题报告 | 珂学家
人工智能·python·算法·职场和发展·机器人
杨超越luckly1 小时前
Python应用指南:使用PyKrige包实现ArcGIS的克里金插值法
python·算法·arcgis·信息可视化·克里金法
!执行1 小时前
Solidity 中的`bytes`
算法·区块链·哈希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