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神经网络实战:用 LSTM 做中文情感分析(二)

循环神经网络实战:用 LSTM 做中文情感分析(二)


文章目录


前言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学习了 RNN、LSTM 与 GRU 的基本原理,理解了它们的结构和特点。理论固然重要,但只有结合实际项目,才能真正掌握它们的精髓。

本篇我们将通过一个 中文文本情感分析任务 ,带大家从零开始构建一个完整的 LSTM 项目。最终的目标是:输入一句中文评论,模型能预测它是 积极 还是 消极

读完本篇你将收获:

  • 中文文本的预处理方法
  • 如何在 PyTorch 中搭建 LSTM 模型
  • 完整的训练与测试流程
  • 在实际数据上的实验结果(含 loss 曲线)

数据准备

在情感分析任务中,常用的数据集之一是 ChnSentiCorp 中文评论数据集 ,其中包含了上万条带有标签的用户评论。

标签定义:

  • 1 → 正面情感
  • 0 → 负面情感

这里为了演示,我们先用几条示例数据(实际训练请加载完整数据集)。

文本预处理步骤:

  1. 分词 (中文需要切词,可以用 jiebapkuseg
  2. 构建词典(把词映射到整数)
  3. 序列化(将句子转化为数字序列)
  4. Padding(统一句子长度)
python 复制代码
import jieba
from torchtext.vocab import build_vocab_from_iterator
from torch.nn.utils.rnn import pad_sequence
import torch

# 示例数据
texts = ["这部电影真的很好看", "剧情太差劲了,浪费时间", "演员表演很自然,值得推荐"]
labels = [1, 0, 1]

# 分词
tokenized_texts = [list(jieba.cut(t)) for t in texts]

# 构建词典
def yield_tokens(data):
    for tokens in data:
        yield tokens

vocab = build_vocab_from_iterator(yield_tokens(tokenized_texts), specials=["<pad>"])
vocab.set_default_index(vocab["<pad>"])

# 转换为数字序列
text_ids = [torch.tensor(vocab(t)) for t in tokenized_texts]

# padding
padded = pad_sequence(text_ids, batch_first=True, padding_value=vocab["<pad>"])
print("Padded input:\n", padded)

模型搭建(LSTM)

我们使用 PyTorch 构建一个经典的文本分类模型:

结构:

复制代码
Embedding → LSTM → Linear → Sigmoid

模型代码如下:

python 复制代码
import torch.nn as nn

class SentimentLSTM(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vocab_size, embed_dim, hidden_dim, num_layers, num_classes=1):
        super(SentimentLSTM, self).__init__()
        self.embedding = nn.Embedding(vocab_size, embed_dim, padding_idx=0)
        self.lstm = nn.LSTM(embed_dim, hidden_dim, num_layers, batch_first=True)
        self.fc = nn.Linear(hidden_dim, num_classes)
        self.sigmoid = nn.Sigmoid()

    def forward(self, x):
        embedded = self.embedding(x)
        out, _ = self.lstm(embedded)
        out = self.fc(out[:, -1, :])  # 取最后时刻的隐藏状态
        return self.sigmoid(out)

训练与测试

定义损失函数和优化器:

python 复制代码
import torch.optim as optim

# 初始化模型
model = SentimentLSTM(vocab_size=len(vocab), embed_dim=128, hidden_dim=256, num_layers=2)
criterion = nn.BCELoss()
optimizer = optim.Adam(model.parameters(), lr=0.001)

训练循环(记录每个 epoch 的 loss):

python 复制代码
labels_tensor = torch.tensor(labels, dtype=torch.float)
losses = []  # 用来存放每个 epoch 的 loss

for epoch in range(10):
    optimizer.zero_grad()
    outputs = model(padded).squeeze()
    loss = criterion(outputs, labels_tensor)
    loss.backward()
    optimizer.step()

    losses.append(loss.item())  # 保存 loss
    print(f"Epoch {epoch+1}, Loss: {loss.item():.4f}")

可视化训练过程(Loss 曲线)

python 复制代码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plt.plot(losses, label="Training Loss")
plt.xlabel("Epoch")
plt.ylabel("Loss")
plt.legend()
plt.show()

运行后可以得到一条 loss 逐渐下降的曲线,验证模型确实在学习。


测试与预测

现在我们可以输入一句新评论,让模型判断情感:

python 复制代码
def predict(text):
    tokens = list(jieba.cut(text))
    ids = torch.tensor(vocab(tokens)).unsqueeze(0)
    output = model(ids)
    return "积极" if output.item() > 0.5 else "消极"

print(predict("这部片子让我很感动"))
print(predict("真是浪费钱"))

输出示例:

复制代码
积极
消极

实验结果展示

在小数据集上,模型效果可能一般。但如果在 完整的 ChnSentiCorp 数据集 上训练几十个 epoch,准确率能达到 85%~90% 左右

我们还可以绘制验证集的准确率曲线(这里留给大家作为练习)。


总结

  1. 本文完整展示了一个基于 LSTM 的中文情感分析项目 ,包括 数据预处理 → 模型搭建 → 训练(记录 loss) → 可视化 → 测试预测
  2. 通过实验可以看到,LSTM 在文本分类任务中效果不错,但训练速度较慢。
  3. 如果想要更快的训练,可以尝试 GRU ;如果想要更强的性能,可以尝试 BERT、RoBERTa 等 Transformer 模型。
相关推荐
朝日六六花_LOCK2 小时前
深度学习之NLP基础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
爱学习的小道长5 小时前
神经网络中 标量求导和向量求导
pytorch·深度学习·神经网络
Struart_R5 小时前
LLaVA-3D,Video-3D LLM,VG-LLM,SPAR论文解读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3d·大语言模型·多模态
格林威5 小时前
Baumer高防护相机如何通过YoloV8深度学习模型实现网球运动员和网球速度的检测分析(C#代码UI界面版)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数码相机·yolo·ui·c#·视觉检测
m0_678693336 小时前
深度学习笔记34-YOLOv5调用官方权重进行检测
笔记·深度学习·yolo
竹子_237 小时前
《零基础入门AI:深度学习之NLP基础学习》
人工智能·python·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
向左转, 向右走ˉ9 小时前
神经网络显存占用分析:从原理到优化的实战指南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神经网络
CoovallyAIHub11 小时前
YOLOv8-SMOT:基于切片辅助训练与自适应运动关联的无人机视角小目标实时追踪框架
深度学习·算法·计算机视觉
点云兔子12 小时前
使用RealSense相机和YOLO进行实时目标检测
深度学习·yo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