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奶奶挑菜开始:手把手教你搞懂“TF-IDF”

从奶奶挑菜开始:手把手教你搞懂"TF-IDF"

各位朋友,今天咱们来聊个看似高大上,实则特接地气的技术 ------TF-IDF。别一听这四个字母就头疼,咱今天不用公式不用代码,就拿奶奶买菜、做饭的例子来讲,保证你听完就明白,还能回家给你奶奶当科普呢!😂

一、先搞明白:TF-IDF 到底是干啥的?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奶奶去菜市场,明明摊位上有白菜、萝卜、土豆一大堆菜,她却直奔其中某一种,嘴里还念叨着 "今天就想吃这个"?其实 TF-IDF 干的就是类似的事儿 ------ 在一堆文字里,找出最能代表这段话 "心思" 的词。📝

比如你跟奶奶说 :"我今天想吃红烧肉,要放八角和桂皮,别太咸",这句话里 "红烧肉""八角""桂皮" 肯定比 "今天""我""要" 重要 吧?TF-IDF 就是帮电脑分清:哪些词是 "主角" ,哪些词是 "路人甲" 。要是电脑分不清,你搜 "红烧肉做法",它给你返回一堆 "今天天气真好" 的文章,那不是白费劲嘛!😅

再举个奶奶能懂的例子:村里开大会,村长说 "今年咱村要种果树,重点是苹果和梨,还要修灌溉的水渠"。这里 "果树""苹果""梨""水渠" 就是关键 ,而 "今年""咱村""要" 这些词,不管村长说啥事儿都可能提到,就没那么重要。TF-IDF 就是给这些词 "称重" 的秤 ,重要的词秤出来 "分量重" ,不重要的就 "轻飘飘" 。⚖️

二、拆解开讲:TF 是啥?IDF 又是啥?

(1)TF:就像奶奶买菜时 "买得多的菜"

TF 的全称是 Term Frequency,翻译过来就是 "词的频率" 。说白了,就是 一个词在一段话里出现的次数越多,它的 TF 值就越高。这就像奶奶去菜市场,要是今天买了 5 斤白菜、1 斤萝卜,那白菜的 "出现次数" 就比萝卜多,自然白菜在奶奶的菜篮子里更 "重要"(毕竟吃好几天呢)。🥬

举个具体的例子:你写了一段话 "我家的小狗叫旺财,旺财特别乖,旺财喜欢吃骨头,旺财每天都陪我散步"。这里 "旺财" 出现了 4 次 ,"小狗" 出现 1 次,"骨头" 出现 1 次。那 "旺财" 的 TF 值就比其他词高,电脑一看就知道,这段话主要是在说 "旺财" 这个小家伙,而不是在说骨头或者别的。🐶

再给大家来个伪代码,别怕,这伪代码比奶奶看的菜谱还简单:

css 复制代码
计算TF值(目标词,一段话):
​
   第一步:数出目标词在这段话里出现了几次(记为A)
​
   第二步:数出这段话里所有词一共多少个(记为B)
​
   第三步:**TF值 = A ÷ B**
​
   最后:返回TF值

比如刚才那段关于旺财的话,总共有 18 个词(咱大概数一下:我、家、的、小狗、叫、旺财、旺财、特别、乖、旺财、喜欢、吃、骨头、旺财、每天、都、陪、我、散步 ------ 哦不对,算错了,不管多少,反正就是总数),"旺财" 出现 4 次,那 TF 值就是 4 除以总词数,肯定比出现 1 次的词高。

(2)IDF:就像奶奶说 "这菜少见,得重点记着"

光看 TF 还不够,为啥呢?比如 "的""是""我" 这些词,在好多话里都出现,要是只看 TF,它们的 TF 值可能很高,但其实没啥用。这时候就需要 IDF 来帮忙了IDF 全称是 Inverse Document Frequency,翻译过来是 "逆文档频率" ,简单说就是:一个词在所有文章里出现的次数越少,它的 IDF 值就越高。就像奶奶去赶集,要是看到一种平时很少见的野菜,哪怕只买了一点点,也会特意记着 "这菜少见,得好好做";但要是看到常见的白菜,就算买得多,也不会觉得多特别。🥦

举个例子:比如 "光刻机" 这个词,你在 1000 篇文章里,可能只有 1 篇提到它;而 "白菜" 这个词,1000 篇文章里可能有 800 篇都提到了。那 "光刻机" 的 IDF 值就比 "白菜" 高,因为它少见,一旦出现,就说明这篇文章可能是在讲高科技、芯片这些专业话题,而 "白菜" 太常见了,出现了也说明不了啥特别的。

再用奶奶的例子说:村里开了 10 次会,其中 9 次会都提到了 "浇水",只有 1 次会提到了 "引进新种子"。那 "引进新种子" 的 IDF 值就高,因为它少见,奶奶一听就知道,这次会说的是新鲜事儿,得重点听;而 "浇水" 天天说,就算这次提到了,也不是重点。🌱

同样来个超简单的伪代码:

bash 复制代码
计算IDF值(目标词,所有文章):
​
   第一步:数出所有文章一共有多少篇(记为C)
​
   第二步:数出这些文章里,有多少篇提到了目标词(记为D)
​
   第三步:**IDF值 = log(C ÷ D)** (log就是数学里的对数,不用管咋算,知道是个计算方式就行)
​
   最后:返回IDF值

比如有 1000 篇文章(C=1000),"光刻机" 在 1 篇里出现(D=1),那 IDF 值就是 log (1000÷1)=log (1000)=3 ;"白菜" 在 800 篇里出现(D=800),IDF 值就是 log (1000÷800)=log (1.25)≈0.096。你看, "光刻机" 的 IDF 值明显高很多,说明它更 "特别"

三、合起来用:TF-IDF 就是 "重要又特别" 的词

知道了 TF 和 IDF,那 TF-IDF 就简单了,就是把这两个值乘起来!公式就是:TF-IDF = TF × IDF 。说白了,就是 一个词既要在当前这段话里出现得多(TF 高),又要在所有文章里出现得少(IDF 高),那它的 TF-IDF 值就高,就是咱们要找的 "关键先生" 。🔑

还是拿奶奶能懂的例子来说:假设村里有 100 篇会议记录(C=100)。

第一篇会议记录是 "今年要种苹果,苹果要选红富士品种,苹果需要施有机肥,苹果成熟后要及时采摘"。这里 "苹果" 出现了 4 次 ,总词数假设是 20 个,那 TF 值就是 4÷20=0.2 。再看 IDF,100 篇会议记录里,有 10 篇提到了 "苹果"(D=10),那 IDF 值就是 log (100÷10)=log (10)=1 。所以 "苹果" 的 TF-IDF 值就是 0.2×1=0.2

再看 "有机肥",在这篇记录里出现 1 次,TF 值是 1÷20=0.05。而 100 篇会议记录里,只有 2 篇提到 "有机肥"(D=2),IDF 值就是 log (100÷2)=log (50)≈1.699。那 "有机肥" 的 TF-IDF 值就是 0.05×1.699≈0.085,比 "苹果" 低,所以 "苹果" 还是更关键

再看 "的",在这篇记录里出现 3 次,TF 值是 3÷20=0.15。但 100 篇会议记录里,99 篇都有 "的"(D=99),IDF 值就是 log (100÷99)≈0.004。那 "的" 的 TF-IDF 值就是 0.15×0.004=0.0006,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就对了,"的" 本来就没啥用嘛!

你看,这么一算,电脑就知道 "苹果" 是这篇会议记录的重点,就像奶奶一看菜篮子里苹果最多,还知道苹果平时不常买(假设的哈),就知道今天重点吃苹果一样。是不是特好理解?😎

四、实际用处:TF-IDF 能帮我们干些啥?

讲了半天,这玩意儿到底有啥用啊?别着急,用处可大了,而且都跟咱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奶奶听了都得说 "这玩意儿真方便"!

(1)搜东西更准:就像奶奶找东西一找一个准

你平时用百度、淘宝搜东西,为啥有时候一搜就中,有时候搜半天找不到?这里面就有 TF-IDF 的功劳 。比如你搜 "奶奶织毛衣教程",TF-IDF 会帮电脑找出那些 "织毛衣""教程" 出现次数多(TF 高),而且不怎么在其他文章里出现(IDF 高)的内容,这样给你返回的结果就都是正儿八经的教程,而不是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

要是没有 TF-IDF 呢?你搜 "奶奶织毛衣教程",电脑可能给你返回 "奶奶今天做了红烧肉""毛衣的历史""教程软件下载" 这些不相干的内容,你不得急得跳脚?就像奶奶想找针线盒,结果翻出一堆袜子,能不烦吗?

(2)自动摘要:帮你把长文章 "榨成汁"

有时候你看到一篇好长的文章,比如一篇几千字的新闻,没时间全看,这时候 TF-IDF 就能帮你自动生成摘要 。它会 找出文章里 TF-IDF 值最高的几个词,然后把包含这些词的句子挑出来,组成一段简短的摘要。就像奶奶煮肉汤,煮好后把最精华的肉汤盛出来给你喝,不用吃一堆肉渣(没有说肉渣不好的意思哈)。🍲

比如一篇关于 "社区举办重阳节敬老活动" 的新闻,TF-IDF 会找出 "重阳节""敬老活动""社区""老人" 这些关键词,然后把 "XX 社区于 10 月 23 日举办重阳节敬老活动,为社区老人送上慰问品和文艺表演" 这样的句子挑出来,组成摘要,你一看就知道这篇新闻讲了啥,省了好多时间。

(3)分类文章:像奶奶整理衣服一样条理

你有没有发现,有些 APP 会给你推荐类似的文章?比如你看了一篇关于 "养花技巧" 的文章,它就给你推更多 "养花" 相关的内容。这就是 TF-IDF 在给文章分类 。它会 计算每篇文章里关键的 TF-IDF 词,然后把有相同或相似关键的文章归为一类,就像奶奶把衣服分成 "外套""内衣""裤子" 一样,分得明明白白。👕

比如有两篇文章,一篇里 TF-IDF 高的词是 "玫瑰""浇水""施肥",另一篇是 "月季""修剪""病虫害防治",TF-IDF 就知道这两篇都是讲 "养花" 的,就会把它们归到一起,然后推荐给喜欢养花的你。要是没有这个分类,APP 可能给你推 "汽车维修" 的文章,那不是驴唇不对马嘴嘛!

五、为啥说奶奶也能懂?再总结几句

其实 TF-IDF 的核心逻辑,跟咱们日常生活中的 "判断重点" 没啥区别 。奶奶去买菜,会根据 "买得多不多"(TF)和 "这菜少见不少见"(IDF) 来决定今天重点吃啥;咱们看文章,会根据 "这个词出现多不多" 和 "这个词特别不特别" 来判断文章重点;电脑用 TF-IDF,就是在模仿咱们这种判断方式,只不过它用数学计算代替了咱们的 "感觉"。🧠

可能有人会说,那这玩意儿就没有缺点吗?当然有!比如有时候一段话里,某个词出现得多,但其实不是重点。比如 "今天天气真好,真好啊,真好,就是风有点大",这里 "真好" 出现了 3 次,TF 值高,但其实这段话重点是 "风有点大"。这时候 TF-IDF 就可能判断错,但没关系,现在有更高级的技术来弥补,但这丝毫不影响 TF-IDF 是个 "老功臣" ,就像奶奶用的老方法虽然不是万能的,但依然很管用一样。

六、最后再唠唠:技术不可怕,换个角度就懂了

很多人一听到 "技术""算法" 就觉得头大,其实 大部分技术都是从生活中来的,都是为了解决咱们生活中的问题。就像 TF-IDF,本质上就是帮电脑 "读懂" 文字的重点,而这个 "读懂" 的方法,跟奶奶挑菜、整理衣服的逻辑是相通的。

以后再听到类似的技术名词,别先害怕,先想想 "这玩意儿要是让奶奶来做,她会怎么干?" ,说不定你一下子就想明白了。就像今天咱们聊 TF-IDF,用奶奶的例子一讲,是不是觉得 "哦,原来这么简单!"?

好了,今天关于 TF-IDF 的唠嗑就到这儿了。要是你还有啥不懂的,或者想让我用奶奶的例子讲其他技术,尽管说!保证让你听得明明白白,还能回家给奶奶当老师~😉

相关推荐
深度学习入门4 小时前
如何使用PyTorch搭建一个基础的神经网络并进行训练?
人工智能·pytorch·python·深度学习·神经网络·ai
肥仔哥哥19304 小时前
基于OpenCv做照片分析应用一(Java)
java·人工智能·opencv·基于图片关键点分析截图
傻豪4 小时前
【Hot100】贪心算法
算法·贪心算法
囚生CY4 小时前
【学习笔记】LLM Interview(Agent相关)
人工智能
lxmyzzs4 小时前
《百度的 RT-DETR:一种基于 Vision Transformer 的实时对象检测器》阅读笔记
人工智能·笔记·目标检测·transformer
nlog3n5 小时前
LangChain Prompt管理核心:PromptTemplate与ChatPromptTemplate全解析
python·langchain·prompt
LifeEnjoyer5 小时前
贝叶斯分类(Bayes Classify)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分类
sjr20015 小时前
了解迁移学习吗?大模型中是怎么运用迁移学习的?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迁移学习
二闹5 小时前
参数传进去后到底变不变?
后端·pyth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