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告导读:
时序数据库是用于存储和管理时间序列数据的专业化数据库,也是用于优化摄取、处理和存储时间戳数据的数据库。随着物联网和云平台的出现,时序数据的规模开始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呈指数级增长。以海量传感器为依托的智能硬件、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得到了飞速地发展,物联网中的各类传感器设备每时每刻都在生成海量时序数据,庞大的时序数据集和海量传感器的高并发操作,使得传统关系数据库和 NoSQL 数据库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时序数据库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时序数据库软件市场规模为3.88亿美元,预计到2031年规模将增长至7.76亿美元。从数量来看,时序数据库数量有所减少,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据CCSA TC601统计分析,截至2025年6月,全球时序数据库数量41个,较上年同期减少14个;中国时序数据库数量为17个,较上年同期减少10个。从商业模式来看,国外以开源为主,国内则以商业为主。国内开源时序数据库包括Tdengine、openGemini、CeresDB等,商业时序数据库有KaiwuDB、DolphinDB、UTSDB、TimeLyre等。
基于此,依托智研咨询旗下时序数据库行业研究团队深厚的市场洞察力,并结合多年调研数据与一线实战需求,智研咨询推出《2025-2031年中国时序数据库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潜力研判报告》。本报告立足时序数据库新视角,聚焦行业核心议题------变化趋势(怎么变)、用户需求(要什么)、投放选择(投向哪)、运营方法(如何投)及实践案例(看一看),期待携手行业伙伴,共谋行业发展新格局、新机遇,推动时序数据库行业发展。
1. 观点抢先知:
发展历程:
时序数据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工业控制和SCADA系统的兴起,大量的时序数据产生,需要一套完整的存储与处理方案。而1999年出现的RRDtool最早提出了专门面向时序数据存储、处理的方法。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2010 年之后,时序数据爆发式增长,时序数据库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发展规模:
随着物联网和云平台的出现,时序数据的规模开始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呈指数级增长,时序数据库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时序数据库软件市场规模为3.88亿美元,预计到2031年规模将增长至7.76亿美元。
市场结构:
时序数据库包括基于网络与基于云两种部署模式,其中基于网络占据主导地位,2024年占据了60%的市场份额,主要系基于web的解决方案具备易部署性和可伸缩性。云数据库凭借优异的成本效益、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与高灵活性,受到了越来越多客户的青睐。
产品数量:
中国市场竞争激烈。据CCSA TC601统计,截至2025年6月,我国数据库产品共有164款。其中非关系型数据库68个。非关系型数据库中,时序数据库数量仅次于图数据库,数量为17个,较上年同期减少10个。
竞争格局:
时序数据库行业迅速发展,吸引诸多企业涌入,市场参与者较多。从商业模式来看,国外以开源为主,国内则以商业为主。国内开源时序数据库包括Tdengine、openGemini、CeresDB等,商业时序数据库有KaiwuDB、DolphinDB、UTSDB、TimeLyre等。
发展趋势:
1、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
2、云原生与时序数据库的结合;
3、边缘计算场景下的应用拓展;
4、多模融合与统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