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机详细

交换机(Switch) :是一种在数据链路层 (OSI第二层)工作的网络设备,它通过智能识别MAC地址 ,为接入它的设备提供独享的点对点的网络连接。

解决什么问题?

多台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的问题 。因此根据它的功能,它通常被用于组建局域网

在交换机出现之前,人们使用集线器(Hub)。Hub像一个'大喇叭',收到数据后会向所有端口广播,导致网络效率低下且不安全。交换机则是一个'聪明的邮差',能够精准投递,极大地提升了网络性能和安全性。

生活中常用的交换机有太网交换机光纤交换机。接下来就以这两种交换机为例子,详细讲解交换机。

以太网交换机和光纤交换机

1.什么是以太网交换机?

核心定义: 以太网交换机(Ethernet Switch)是一种基于以太网协议IEEE 802.3标准 ),在数据量链路层(OSI模型第二层)运行的网络设备。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即开放式互连系统。 一般称作OSI参考模型

您不必立刻完全理解所有七层,只需先记住:交换机主要工作在第二层(数据链路层),处理MAC地址 ;而您可能听说过的路由器(Router)则工作在第三层(网络层),处理IP地址


概念:

①以太网: 一种组建计算机局域网(LAN)的有线网络技术标准 。它定义了计算机、打印机、交换机等设备在局域网范围内通过共享传输介质(如双绞线或光纤)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的方式

所以名字里带"以太网"的,通常是处理网线连接的适配器。

通过网络适配器 (即网卡 )将计算机与局域网连接,适配器通常嵌在计算机主板 上,负责数据的串行传输与并行传输转换,并能独立处理数据帧而不占用 CPU。通常来说,现在大部分的局域网(家庭网络、小型办公室等)都是以太网技术实现的。

对适配器感兴趣的,可以看这篇文章:适配器详细

②以太网协议(IEEE 802.3标准):规定了网络世界中物理层的连线、电信号和介质访问层协议的内容。

简单来说,以太网协议就像网络世界的"交通规则",它确保了数据能够从一台设备有序、高效地传输到另一台设备。


工作原理: 它的核心功能是"智能转发 "。其内部维护着一个MAC地址表(物理地址的地址表),记录着每个端口所连接设备的MAC地址。当数据帧进入交换机时,它会查看帧的目的MAC地址,然后只将数据转发到拥有该地址的设备所连接的特定端口(通过这种方式,它逐渐构建起整个网络的'地址地图'),而不是像老式集线器(Hub)那样广播到所有端口。

主要特点

  • 高速交换:为每个端口提供独立的带宽,例如千兆交换机上的每个端口都能独享1Gbps的带宽。

  • 冲突域隔离:极大减少了网络中的数据冲突,提升了网络效率。

  • 常见接口 :最常见的接口是RJ45端口,使用双绞线(如Cat5e, Cat6, Cat7网线)进行连接。

应用场景无处不在 。因此,通常我们说'交换机',默认指的就是'以太网交换机'。它是现代局域网(LAN) 绝对的主力,但是要注意的是,以太网交换机的传输距离有限,这是受到网线的有效传输距离的限制一般建议网线不超过100米,但实际上超过80米,延时就会比较显著。因此对于距离较远的数据交换,我们一般采用光纤 通信。

这也是为什么从家庭网络、小型办公室到大型企业网络的接入层,你看到的绝大多数交换机都是以太网交换机。当然,现在人们有钱了,有的都是直接"光纤入户",全用光纤连接。

简单比喻 :以太网交换机就像一个智能的邮政分拣中心。它知道公司里每个人(设备)坐在哪个工位(端口),收到信件(数据帧)后,能直接准确地投递到正确的工位,而不是在办公室里大喊一声"谁的信?"(广播)。

2. 什么是光纤交换机?

核心定义 :光纤交换机(Fiber Switch)这个名称其实有些误导。它并不是 指一种运行不同协议的交换机,而是特指主要使用光纤接口/端口 的交换机,物理上配备了 SFP, SFP+, QSFP28光模块插槽

所以,更准确的理解是:'光纤交换机' = '以太网交换机' + '光纤作为物理传输介质'。它们执行的交换逻辑是完全一样的。

工作原理 :它的核心交换原理与上述以太网交换机完全一样同样是基于以太网协议和MAC地址表 进行智能转发。它们的关键区别在于物理传输介质

①普通以太网交换机 上的端口最常见的是RJ45端口 (即我们看到的Ether口, 多个口就是Ether1、Ether2、Ether3......),直接用我们常见的水晶头网线 (双绞线)连接。明确标注 "Ether" 是为了告诉用户:"这个是用来接你们平时最常用的那种网线的",避免误接到其他功能的端口上。

②"光纤交换机"的设备, 其上的光纤端口(如SFP/SFP+插槽)必须插入光模块,并使用**光纤跳线和与之匹配的光纤接头(通常是LC头)**进行连接,而不能直接插普通的网线(双绞线)。

常见的光纤接头:

主要特点

  • 使用光纤:通过光模块和光纤线缆进行数据传输。

  • 优势

    1. 传输距离远:单模光纤传输距离可达数十公里,远超双绞线的100米限制。

    2. 带宽高:轻松支持万兆(10G)、40G、100G甚至更高的速率。

    3. 抗干扰能力强:光纤传输的是光信号,完全不受电磁干扰(EMI)影响,非常适合在工厂、数据中心等复杂电磁环境下部署。

    4. 安全性好:光纤不易被窃听。

应用场景 :主要用于需要长距离、高带宽、高可靠性连接的场景。

  • 网络骨干:连接不同大楼或不同楼层的核心交换机。

  • 数据中心:服务器之间的高速互联。

  • 园区网汇聚

因此,综上我们可以说,所谓的"光纤交换机"本质上就是配备了光纤接口的高性能以太网交换机

联系与区别

1.联系

  1. 核心协议相同 :两者都遵循IEEE 802.3以太网标准。它们处理数据帧的方式、学习MAC地址的机制等都是相同的。

  2. 核心功能相同 :都是数据链路层设备,核心功能是"基于MAC地址的智能交换",用于构建局域网(LAN)。

  3. 设备形态重叠 :很多中高端交换机是混合型 的,既拥有大量的RJ45电口(以太网口),也拥有若干个SFP/SFP+光口插槽,用于插入光模块连接光纤。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通过设备外观就断定它是"以太网交换机"还是"光纤交换机"。

2.区别

为了更清晰,我们用表格来对比:

特性对比 以太网交换机(常指电口交换机) 光纤交换机
传输介质 双绞线(如Cat6网线) 光纤线缆(如单模/多模光纤)
物理接口 RJ45 LC/SC (光纤接口),通过SFP/SFP+ 等光模块工作
传输信号 电信号(易衰减,需频繁放大) 光信号(在光纤中衰减极小,适合远距离传输)
典型传输距离 ≤ 100米 多模:几百米;单模:可达数十公里
带宽/速率 百兆、千兆为主,万兆电口成本高、距离短 轻松实现万兆、40G、100G乃至更高
抗干扰性 较差,易受电磁干扰 极强,完全免疫电磁干扰
成本 设备、线缆、模块成本相对较低 设备、光模块、光纤熔接成本较高
主要应用 局域网终端接入(电脑、IP电话、打印机等) 网络骨干、数据中心核心、长距离连接

核心总结 :它们的区别不在于"交换"的本质,而在于物理层的传输技术(电 vs. 光),从而带来了距离、带宽、抗干扰性等方面的巨大差异。

补充:混合型交换机

在实际应用中,很多"普通"交换机是混合型的。

例如,一个24口的千兆以太网交换机,它可能有24个千兆RJ45电口 ,同时还在最后附带**2个或4个SFP光口插槽,光纤端口必须使用光纤连接,**普通端口则可用RJ端口的普通网线连接。

这种交换机非常普遍,既满足了大量终端设备的接入需求(用电口),又提供了高速上行连接到核心网络的能力(用光口)。

在这种情况下,你很难严格定义它是"普通交换机"还是"光纤交换机",它就是一台混合接口的以太网交换机

理论和日常生活结合------拉网线入户的过程

现在,我们拆解一下"拉网线入户"的过程,以更加清晰地理解整个网络拓扑:

1. 网线的核心作用:连接设备

网线(双绞线)就像城市道路系统中的普通街道和小区道路。它的任务是:

  • 连接终端设备到网络中继设备 :比如把你的电脑、打印机、智能电视连接到路由器或交换机的端口上。

  • 连接网络中继设备之间 :比如把一台交换机连接到 另一台交换机,或者把交换机连接到路由器的LAN口上。

2. "拉网线入户"详解

这个过程完美体现了网线的连接作用:

1.互联网源头 :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如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网络已经铺到了你家楼道或小区机房。这个源头可能是一根光纤 (现在是主流)或一根同轴电缆(以前的有线电视网络,用于Cable上网)。

2."入户"的关键设备------光猫/调制解调器(Modem)

  • 运营商会从门口的线路箱,拉一根线到你家里,并接上一个设备。现在绝大多数是光纤入户(FTTH) ,所以接进来的是一根光纤 ,连接的设备是光猫(ONU)
  • 光猫的作用是"翻译" :它把光纤传来的光信号 "翻译"成网线可以传输的电信号 。翻译完成后,信号就从光猫的网口(Ethernet口) 输出。

3.网线第一次登场

  • 这时,你会用一根网线 ,一头插入光猫的网口 ,另一头插入你家路由器的WAN口
  • 这一步连接的是两个关键网络设备(光猫和路由器)

4.路由器:家庭网络的核心"中转站"

  • 路由器是家庭的网络总司令。它的WAN口负责对外连接互联网(接光猫),它的LAN口则负责对内管理家庭内部网络(局域网)。

5.网线第二次登场(连接到交换机)

  • 现代家庭设备多,路由器自带的4个LAN口可能不够用。

  • 这时,你会再用一根网线 ,一头插入路由器的任意一个LAN口 ,另一头插入交换机的任意一个端口

  • 这一步连接的是路由器和交换机 。交换机的作用就是扩展网络端口的数量

6.网线第三次登场(连接最终设备)

  • 现在,你的交换机上有了8个、16个或24个可用的端口。

  • 你可以用网线 ,一头插入交换机的端口 ,另一头插入你的台式电脑、NAS(网络存储)、网络打印机、智能电视等需要稳定有线连接的设备。

  • 这一步连接的是网络中继设备(交换机)和终端设备

这个过程中,网线 始终扮演着连接者的角色,而光猫、路由器、交换机各司其职,共同构成了您的家庭网络。


本文待完善,网络拓扑图

相关推荐
IT19954 小时前
Wireshark笔记-DHCP两步交互流程与数据解析
网络·笔记·wireshark
小马哥编程5 小时前
计算机网络:网络设备在OSI七层模型中的工作层次和传输协议
网络·计算机网络·智能路由器
学会煎墙5 小时前
3分钟快速入门WebSocket
网络·websocket·网络协议
--运维实习生--5 小时前
自动化运维之ansible
运维·自动化·ansible
白堤上的喵5 小时前
信息安全基础知识
网络
laoma-cloud5 小时前
数据库高可用全方案:Keepalived 故障切换 + LVS (DR) 模式 + MariaDB 主主同步实战案例
运维·数据库集群
liulilittle6 小时前
UNIX/macOS路由表查询原理与实现
服务器·开发语言·c++·macos·unix·编程语言
Hi202402176 小时前
基于阿里云部署 RustDesk 自托管服务器
运维·服务器·阿里云·云计算·远程控制·远程桌面
赖龙6 小时前
记录SSL部署,链路不完整问题
网络·网络协议·ss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