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ink 和 Spark 是当前主流的大数据计算框架,核心差异在于 Flink 是基于流的实时计算框架,而 Spark 是基于批的离线计算框架(后通过 Spark Streaming 补充流处理能力)。
1. 核心计算模型(根本差异)
Flink:流优先(Stream-First)
视所有数据为"无界流",离线数据是"有界流"的特例,从底层设计上原生支持流处理,计算更实时、状态管理更精准。
Spark:批优先(Batch-First)
基于"弹性分布式数据集(RDD)"的批处理模型,流处理(Spark Streaming)本质是"微批处理"(将流切分为小批次),并非真正的实时流。
2. 流处理能力
|--------|-------------------------|---------------------|
| 对比项 | Flink | Spark Streaming |
| 处理模式 | 真正的实时流处理(事件驱动) | 微批处理(默认批次间隔≥500ms) |
| 延迟性 | 低延迟(毫秒级) | 中高延迟(秒级,取决于批次间隔) |
| 事件时间支持 | 原生支持事件时间(Event Time) | 需额外开发,支持较弱 |
| 状态管理 | 内置丰富的状态后端(内存、RocksDB 等) | 依赖 DStream 状态,功能较简单 |
3. 批处理能力
Flink:
因流批统一架构,批处理是"有界流"的特例,性能略逊于 Spark(无历史优化沉淀),但优势是一套代码可同时支持流/批。
Spark:
批处理的"标杆",基于 RDD 优化(如 DAG 调度、内存迭代),离线数据处理(如 ETL、数据分析)性能更优,生态工具更丰富(Hive 集成、MLlib 等)。
- 容错机制
Flink:轻量级 checkpoint
基于 Chandy-Lamport 算法,仅保存状态快照,恢复时直接从快照续跑,开销小、恢复快。
Spark:RDD lineage(血统)
依赖 RDD 之间的依赖关系,容错时需重新计算丢失的 RDD 分区,数据量大时恢复效率低。
5. 生态系统
维度
Flink
核心组件: Flink SQL、Flink CDC、Flink ML
集成工具 :支持 Kafka、HDFS、HBase 等,生态较新
社区与文档 :社区增长快,文档较新
Spark
核心组件:Spark SQL、Spark MLlib、Spark GraphX
集成工具 :深度集成 Hadoop 生态,工具更成熟
社区与文档 :社区成熟,文档丰富,问题解决方案多
6. 适用场景
Flink 适合:
实时数据处理(如实时风控、实时报表、实时推荐)
流批统一的业务(一套代码覆盖实时+离线)
需精准状态管理的场景(如实时计算用户行为)
Spark 适合:
离线批处理(如 ETL 数据清洗、离线数据分析、数据仓库构建)
机器学习(MLlib 算法丰富,生态成熟)
对延迟不敏感的流处理场景(如非核心业务的准实时分析)
7、总结
框架 核心优势 核心劣势 首选场景
Flink 实时流处理强、流批统一 批处理性能略弱、生态较新 实时计算、流批一体化业务
Spark 批处理性能优、生态成熟 流处理延迟高、非原生流 离线批处理、机器学习、准实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