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大型语言模型(LLM)驱动的AI时代,提示词工程似乎已成为通往智能应用的核心路径。然而,仅仅停留在"如何更好地提问"的表层,已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AI系统需求。本文将深入解析一种面向未来的核心技术范式------Prompt Programming:用文字编写代码。我们不再将提示词视为简单的指令,而是将其升格为可运行、可调试、可复用、可组合的"认知程序"。本文将带领读者审视Prompt Engineering的局限,无缝过渡到Prompt Programming的工程化实践,涵盖函数式、过程式、面向对象及条件逻辑等编程范式在提示词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大量的、可复现的中文实训案例,我们将揭示如何构建高级元提示词(Meta-Prompt)、如何设计自主智能体(Agentic Systems),以及如何将LLM从单一工具变为可编程的"认知引擎"。无论是资深开发者、AI工程师,抑或渴望构建复杂智能应用的架构师,本文都将提供从Prompt用户到AI系统架构师的思维跃迁路径与实践指南。
引言
在大型语言模型(LLM)的浪潮席卷全球之际,多数人仍停留在"如何更好地提问"的阶段。然而,真正的变革者已悄然踏入一个更深层次的领域------Prompt Programming。这不仅仅是提示词工程的升级,更是一场将传统软件工程的精髓注入与AI交互方式的思维革命。你是否曾困惑:如何让LLM不只回答一个问题,而是完成一系列复杂、逻辑严密、甚至能自我纠错的任务?如何构建可复用、可维护、能像程序一样扩展的AI工作流?如果你渴望从一个简单的"Prompt用户"跃升为"复杂的AI系统架构师",那么,这篇深度解析将为你揭示用自然语言编写"可执行代码"的终极奥秘,带你亲手构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认知引擎"。
Prompt工程的演进:从简单指令到复杂系统
最初,与大型语言模型交互的方式是直观且简单的:我们提出问题,模型给出答案。这便是Prompt Engineering的早期形态------通过精心设计的提示词,引导模型产生期望的输出。随着模型能力的飞跃,人们发现,提示词不仅仅是"问题",更是"指令",甚至可以是"上下文",通过少量示例(Few-shot Learning)就能让模型掌握新技能。
然而,当我们要处理的任务变得越来越复杂,跨越多个步骤,甚至需要模型进行决策和自我纠错时,简单的、线性的提示词就显得力不从心。例如,要求模型"研究一个主题,然后分析数据,再生成报告"------这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编程任务,而传统的Prompt Engineering往往将其"塞进"一个巨大的提示词块中,导致:
- 可维护性差: 任何一环的修改都可能影响整个流程。
- 复用性低: 难以将某个子任务(如"分析数据")独立出来,在其他场景复用。
- 调试困难: 难以追踪模型在哪一步出现了偏差,难以定位问题。
- 扩展性受限: 难以动态调整流程或增加新的功能模块。
这些挑战与传统软件工程在早期面临的问题如出一辙,催生了新的范式------Prompt Programming。
什么是Prompt Programming?: 定义、核心理念及与传统编程的对比
Prompt Programming,顾名思义,是将传统软件开发中的核心思想、原则和实践(如函数、过程、对象、条件逻辑、模块化、抽象、组合等)系统地应用于设计、构建和管理与大型语言模型交互的提示词。它将自然语言提示词视为一种"可执行代码",将LLM视为理解和执行这些"代码"的"运行时环境"或"解释器"。
核心理念:
- 结构化思维: 不再是随意的提问,而是有意识地组织指令,使其具有清晰的结构和逻辑。
- 模块化与抽象: 将复杂任务分解为一系列原子化、可复用的"认知函数"或"指令模块"。
- 组合与编排: 通过将这些模块像乐高积木一样组合起来,构建复杂的AI工作流。
- 逻辑控制: 引入条件判断和流程控制,让AI能够根据不同的输入或中间结果调整其行为。
- 数据流: 清晰定义输入、中间输出和最终输出的数据流,确保信息有效传递。
与传统编程的对比:
特性 | 传统编程(如Python) | Prompt Programming(基于LLM) |
---|---|---|
执行载体 | CPU/GPU上的解释器或编译器 | 大型语言模型(LLM)的"认知能力" |
编程语言 | Go, Python, Java, C++ 等结构化语言 | 自然语言(中文、英文等) |
指令形式 | 严格的语法、关键字、数据类型 | 结构化的文本指令、示例、角色扮演 |
变量/数据 | 内存中的变量、数据结构 | 上下文中的实体、信息块、中间思考结果 |
函数/过程 | 代码函数、方法、子程序 | 定义明确输入输出的"认知任务单元" |
逻辑控制 | if/else , for/while , switch 等语句 |
结构化的指令、显式的条件描述、思维链 |
输出 | 确定性结果 | 生成性结果,可能带有一定非确定性 |
错误处理 | 异常捕获、调试器 | 显式要求AI自省、反思、修正,或通过Prompt工程加强约束 |
可复用性 | 函数库、类库、模块 | Prompt模板、可组合的"认知函数"库 |
调试 | 断点、步进、日志 | 观察LLM的思维链(CoT)、输出分析、Prompt迭代修改 |
为何需要Prompt Programming?: 解决复杂问题、提高复用性、构建可维护的AI系统
随着AI技术在各个行业应用的深入,我们对LLM的期望早已超越了简单的问答。企业需要LLM来:
- 自动化复杂业务流程: 从客户服务的多轮对话到市场研究报告的生成,再到法律文档的自动化审核。
- 构建专业领域智能体: 能够像专家一样进行推理、分析、决策的AI助手。
- 实现系统级集成: 将LLM与其他API、数据库、工具无缝连接,形成智能化的应用生态。
Prompt Programming正是应对这些挑战的关键:
- 解决复杂问题: 通过模块化分解和逻辑编排,将一个巨大的难题拆解为LLM可逐步处理的子任务,从而有效驾驭复杂性。
- 提高复用性: 将通用的认知任务(如文本摘要、实体提取、情感分析)封装成可复用的"函数Prompt",如同编写通用函数库一样,大幅减少重复工作。
- 构建可维护的AI系统: 清晰的结构和模块边界让问题定位、功能迭代和性能优化变得简单,降低了AI应用的维护成本。
- 提升稳定性与可预测性: 通过更严谨的结构和逻辑约束,减少LLM的"幻觉"和非预期行为,提高输出质量。
- 加速创新: 开发者能够更快地实验新想法,组合现有模块,快速搭建原型系统。
本文目标与读者获益:成为AI系统架构师,掌握设计和实现智能应用的关键技能
本文的目标是:
- 思维赋能: 帮助读者完成从"Prompt使用者"到"Prompt编程者",最终到"AI系统架构师"的思维转变。
- 知识体系构建: 建立一套系统化的Prompt Programming知识体系,覆盖其核心原理、编程范式和高级应用。
- 实践能力提升: 通过大量精选的、可复现的实训案例,让读者亲手实践并掌握构建复杂AI工作流的技能。
通过阅读本文,您将能够:
- 设计具有清晰输入、输出和内部逻辑的"认知函数"。
- 将多个"认知函数"组合成复杂的、多步骤的AI工作流。
- 利用条件逻辑让Prompt具备决策和自适应能力。
- 构建强大的元提示词,自动化Prompt的生成和管理。
- 初步理解并实践如何构建基于LLM的自主智能体。
- 有效调试、优化并维护您的Prompt程序。
让我们一同踏上这场思维与技术的旅程,解锁AI的更高维度潜能。
第一章:Prompt Programming的基础:范式转换与思维重塑
如同任何一门编程语言的学习,理解其背后的哲学和思维范式至关重要。Prompt Programming并非简单的语法糖,而是一种深层次的思维重塑,它要求我们像软件工程师一样去思考和构建与AI的交互。
1.1 从"Prompt Engineering"到"Prompt Programming"
传统意义上的Prompt Engineering更多关注于如何"善用工具",即通过各种技巧(如Adding Persona, Few-shot Examples, Chain-of-Thought)来引导LLM生成更好的输出。这类似于早期计算机使用者,可能只关注于如何操作应用程序,而不是如何编写应用程序。
当任务逐渐复杂,我们发现单一的、静态的Prompt无法应对动态变化的需求。例如,设计一个Prompt来总结文档,如果文档是技术报告,需要提取关键技术指标;如果是市场分析,需要聚焦市场趋势和消费者洞察。一个Prompt很难同时满足所有需求。这时,我们开始思考:能否让Prompt像程序一样,根据输入动态调整行为?能否将"提取技术指标"这个功能封装起来,需要时调用?
这种从"一次性、宏观指令"到"模块化、可组合、逻辑化指令序列"的转变,正是从Prompt Engineering向Prompt Programming的范式转换。
传统Prompt Engineering的局限性:
- 单一性与僵硬性: 一个Prompt往往针对特定任务设计,难以适应多种变体。
- 上下文过载: 试图将所有信息和指令塞入一个Prompt,导致上下文窗口溢出,模型性能下降。
- 调试与优化挑战: 难以定位导致输出不佳的具体指令段,迭代效率低下。
- 复用性差: 无法将Prompt中的有效指令片段作为独立组件复用于其他任务。
- 缺乏逻辑控制: 难以实现复杂的条件判断和流程分支,限制了AI的决策能力。
编程思维在Prompt设计中的体现:
Prompt Programming引入了编程思维的核心要素:
- 结构化: 不再是一段随意的话,而是有清晰的指令区、输入区、输出要求区。
- 模块化: 将大任务分解为小任务,每个小任务对应一个独立的Prompt模块。
- 逻辑化: 明确指定AI的思考路径,如何进行判断、决策、处理分支。
- 抽象化: 将具体内容参数化,用统一的接口处理不同数据。
- 数据流: 定义Prompt之间的输入和输出如何衔接。
"AI是编译器/解释器,Prompt是代码"的理念:
这是一个核心的比喻。在这个比喻中:
- LLM (Large Language Model) 扮演着一个高度智能的编译器/解释器。它接收我们的自然语言"代码"(Prompt),理解其意图、逻辑和上下文,然后"执行"这些指令,生成相应的输出。
- Prompt 则是我们用自然语言"编写的代码"。这段代码定义了AI需要完成什么任务,以何种方式完成,以及如何处理输入和生成输出。
- 上下文窗口 (Context Window) 就像是这个"程序"的运行时内存。我们所有的指令、输入数据、中间思考过程和少量示例(Few-shot Examples)都存在于这块内存中,供LLM在"执行"时访问。
理解这一点,我们就能以全新的视角审视与LLM的交互:我们不再是向一个AI提问,而是向一个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器提交一份"代码",期待它按照我们的程序逻辑进行编译和执行。
1.2 LLM的"编程环境"理解
深入理解LLM作为"编程环境"的特性,对于编写高效且可预测的Prompt程序至关重要。
In-context Learning作为"运行时环境"
LLM最令人惊叹的能力之一是In-context Learning (ICL)。我们不需要对模型进行微调,只需在提示词中提供一些示例(Few-shot Examples)或直接的指令,模型就能立即理解新任务并生成相应输出。在Prompt Programming的语境中,可以理解为:
- 无需编译: 我们编写的"Prompt代码"不需要像传统代码那样预先编译成机器码。LLM几乎是实时地"解释"并"执行"这些指令。
- 动态加载: 每次新的Prompt输入,就如同动态加载了一段新的"程序"和其所需的全部"运行时上下文"。
- 灵活适应: ICL使得Prompt代码具有极高的灵活性,可以快速适应不同的任务和数据,无需重新部署。
但这同时也意味着,Prompt的质量、清晰度、逻辑严谨性将直接影响"程序"的执行效果。一个模糊的指令,就像一段有bug的代码,会导致不可预测的输出。
上下文长度、注意力机制对"代码"执行的影响
LLM的上下文窗口(Context Window)是有限的,这就像是计算机程序的"内存限制"。我们所有的Prompt指令、角色设定、输入数据、少量示例、甚至AI自身的思维链(Chain of Thought)都会占用这个"内存"。
- "代码长度"的限制: 如果我们的"Prompt程序"太长,超过了LLM的上下文窗口限制,就会导致信息截断,程序执行不完整或失败。
- "注意力"的聚焦 : LLM通过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Mechanism)来处理上下文中的信息。离当前思考点越近、越相关的Token,往往能获得更高的"注意力权重"。这意味着:
- 关键指令前置: 重要的指令、约束条件应放在Prompt的前面,确保LLM优先关注。
- 模块化避免分散: 过长的单一Prompt容易让LLM注意力分散。模块化设计有助于每次聚焦于更小的"代码块"。
- 清晰的结构分隔 : 使用明确的标记(如
###
、---
、Instruction:
,Input:
)可以帮助LLM更好地解析Prompt结构,模拟代码块的划分。
模型的"认知负载"与"程序复杂度"
我们向LLM提出的任务,会对模型造成不同程度的"认知负载"。这与传统编程中程序算法的复杂度(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有异曲同工之妙。
- 复杂推理任务: 需要LLM进行多步推理、逻辑判断、大量信息整合的任务,其"认知负载"高。如同一个复杂的计算任务,需要更多的"思考步骤"。
- 含糊指令: 模糊、矛盾或不明确的指令会增加模型的理解难度,相当于增加了"解析和纠错"的负担。
- "程序复杂度"的控制 :
- 分解复杂性: 将复杂任务分解为一系列简单、清晰的子任务,可以有效降低每一次Prompt的认知负载。
- 提供清晰路径: 当任务需要多步推理时,通过Chain of Thought (CoT) 或明确的步骤列表来引导AI,相当于提供了"执行路径",降低其"探索路径"的认知成本。
- 逐步递进: 避免在同一个Prompt中要求LLM完成太多类型的任务。先摘要,再分析,后生成,分阶段进行。
理解这些LLM作为"编程环境"的内在特性,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Prompt,使其执行得更高效、更稳定。
1.3 Prompt编程核心原则:清晰性、原子性、可组合性、可测试性
为了编写出"优质代码",Prompt Programming同样需要遵循一些核心原则。
-
清晰性 (Clarity)
- 原则: Prompt的指令、输入、输出要求必须无比清晰 unambiguous。没有歧义,没有模棱两可的表达。
- 实践 :
- 使用明确的动词和短语。
- 避免口语化和隐喻(除非模型角色需要)。
- 明确指定输出格式(JSON, Markdown, Bullet points等)。
- 使用分隔符清晰地划分指令、输入、示例。
- 反例: "Summarize this beautifully." (beautifully是主观的)。
- 范例: "Summarize the following text in exactly 3 bullet points, each starting with a dash, focusing on key actionable insights for a business audience. Output strictly in Markdown format."
-
原子性 (Atomicity)
- 原则: 每个Prompt(或Prompt模块)应该只负责一个清晰、单一的认知任务。
- 实践 :
- 一个Prompt负责"提取实体",另一个负责"情感分析",而不是一个Prompt同时做两件事。
- 功能单一,减少交叉影响。
- 反例: "提取实体、分析情感,然后总结报告,并以邮件形式发送。"(一个Prompt包含了太多独立任务)
- 范例 :
- Prompt A: 专门用于
extract_entities(text)
- Prompt B: 专门用于
analyze_sentiment(text)
- Prompt A: 专门用于
-
可组合性 (Composability)
- 原则: 原子性的Prompt模块应该能够像乐高积木一样,通过清晰的输入输出接口进行组合,形成更复杂的任务流程。
- 实践 :
- 确保一个Prompt的输出格式可以无缝地作为下一个Prompt的输入。
- 设计统一的数据结构或格式,以便模块间传递信息。
- 反例: Prompt A输出自由文本,Prompt B期望JSON输入。
- 范例 :
output_of_A -> input_of_B -> output_of_B -> input_of_C
-
可测试性 (Testability)
- 原则: 编写的Prompt模块应该能够被独立测试和评估其性能,确保其输出符合预期。
- 实践 :
- 为每个Prompt准备一系列测试用例(输入-期望输出对)。
- 系统地评估Prompt在不同输入下的鲁棒性。
- (稍后在调试章节会深入讲解)。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我们的Prompt将不再是"碰运气"的指令,而是像精心设计的软件模块一样,可靠、可控、可扩展。
实训案例:原子性Prompt设计
理解原子性是Prompt Programming的基石。一个良好的原子性Prompt只做一件事,并把它做好。
场景: 我们需要处理用户评论。最终目标是:1) 提取评论中的关键词;2) 判断评论的情绪是积极、消极还是中性;3) 生成一个简短的回复。
传统非原子性Prompt (反例):
prompt
你是一个高级评论分析系统。请对以下用户评论进行分析:
1. 提取其中所有重要关键词。
2. 判断评论的情绪是积极、消极还是中性。
3. 根据分析结果,生成一个简短、得体的回复。
请以以下格式输出:
关键词: [列表]
情绪: [积极/消极/中性]
回复: [简短回复]
用户评论: "这款产品简直太棒了!物流速度也很快,但包装有点破损,不过不影响使用,总体很满意。"
问题分析: 这个Prompt一次性要求LLM完成三个不同的认知任务。如果其中一个结果不理想,我们很难定位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而且,"生成回复"这个任务与"提取关键词"的本质任务是不同的。
原子性Prompt设计 (范例):
我们将上述任务分解为三个独立的、原子的认知函数:
1. 认知函数:extract_keywords(text)
- 提取关键词
prompt
## 认知函数: extract_keywords
### 功能描述
从给定的中文文本中提取最能代表其核心内容的3-5个关键词。
### 输入
`text`: 需要提取关键词的中文文本。
### 输出格式
一个逗号分隔的关键词列表。
### 示例
输入:
"智能手机的电池续航一直是用户关注的焦点,最新的快充技术有望解决这一痛点。"
输出:
智能手机, 电池续航, 快充技术, 用户关注, 痛点
### 您的任务
请根据上述功能描述和示例,提取以下文本的关键词:
文本:
"这款产品的功能性非常强大,操作界面也很友好,但价格偏高可能会影响一部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期待未来能有更多优惠活动。"
模拟LLM输出示例 (extract_keywords
):
产品功能, 操作界面友好, 价格偏高, 购买决策, 优惠活动
2. 认知函数:analyze_sentiment(text)
- 情绪分析
prompt
## 认知函数: analyze_sentiment
### 功能描述
分析给定的中文文本情绪,判断其是积极、消极还是中性。
### 输入
`text`: 需要分析情绪的中文文本。
### 输出格式
仅输出以下三者之一: "积极", "消极", "中性"。
### 示例
输入:
"这次的发布会非常成功,新产品令人眼前一亮!"
输出:
积极
输入:
"产品还行,没什么亮点,也没什么大毛病。"
输出:
中性
### 您的任务
请根据上述功能描述和示例,分析以下文本的情绪:
文本:
"这款产品的功能性非常强大,操作界面也很友好,但价格偏高可能会影响一部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期待未来能有更多优惠活动。"
模拟LLM输出示例 (analyze_sentiment
):
中性
(注意:尽管文本中含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但综合来看,LLM可能会判断为中性,因为它同时包含了期待和潜在问题,没有明显的倾向性。这展示了模型判断的细微之处,也为后续的组合提供了更精确的基础。)
3. 认知函数:generate_reply(sentiment, keywords)
- 生成回复
prompt
## 认知函数: generate_reply
### 功能描述
根据用户评论的情绪(sentiment)和关键词(keywords),生成一个简短、得体的中文回复。
### 输入
`sentiment`: 用户评论的情绪 (积极, 消极, 中性)。
`keywords`: 评论中提取出的关键词列表。
### 输出格式
一个不超过50字的中文回复。
### 示例
情绪: 积极
关键词: 速度快, 服务好
回复: 很高兴您对我们的服务和速度满意!我们将继续努力提供更好的体验。
情绪: 消极
关键词: 质量差, 体验不佳
回复: 抱歉给您带来不便,我们已记录您的问题,会尽快改进。
情绪: 中性
关键词: 功能强大, 价格略高
回复: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致力于优化产品体验,并会持续关注定价策略。
### 您的任务
请根据上述功能描述和示例,生成以下情绪和关键词的回复:
情绪: 中性
关键词: 产品功能, 操作界面友好, 价格偏高, 购买决策, 优惠活动
模拟LLM输出示例 (generate_reply
):
感谢您的详细反馈!我们已注意到对产品功能和操作界面的认可,同时也会认真考虑价格和优惠活动,以提供更具吸引力的选择。
通过这三个原子性的Prompt,我们不仅提高了每个任务的精确性,也为后续更复杂的组合(如在一个流程中先提取关键词,再进行情绪分析,最后生成回复)奠定了基础。这正是Prompt Programming从混乱走向有序的第一步。
第二章:函数式Prompt编程:定义、组合与复用
函数式编程是一种强大的编程范式,它将计算视为对数学函数的求值,避免了状态改变和可变数据。在Prompt Programming中,函数式思想同样具有颠覆性------它鼓励我们把每一个认知任务都封装成一个具有明确输入和输出的"纯函数"。
2.1 将Prompt视为"认知函数" (Cognitive Functions)
在Prompt Programming中,"认知函数"是一个核心概念,它代表了一个独立的、可复用的认知任务单元。就像传统编程中的函数一样,它:
- 接收明确的输入(参数): 这些是你提供给LLM进行操作的数据或上下文。
- 执行特定的"认知逻辑": 这是函数体中定义的指令,告诉LLM如何处理输入。
- 产生可预测的输出: 这是LLM根据指令生成的结果,通常有明确的格式要求。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
- 模块化: 每个函数只负责一个特定的认知任务,职责单一。
- 复用性: 一旦定义好一个认知函数,就可以在不同场景下反复调用,无需重写。
- 可测试性: 容易针对特定输入测试函数的输出是否符合预期。
- 清晰性: 明确的输入和输出使认知函数的用途一目了然。
函数输入(参数)、函数体(指令)、函数输出(期望格式)
以一个function summarize(text, style, length)
为例,我们来拆解一个认知函数的组成:
- 输入 (Parameters) :
text
(字符串类型): 待摘要的原文内容。style
(字符串类型, 可选): 摘要的风格,如"正式"、"非正式"、"面向CEO"、"面向技术人员"等。length
(字符串类型, 可选): 摘要的长度要求,如"3句话"、"200字"、"5个关键点"等。
- 函数体 (Instructions) :
- 明确的指令,定义LLM如何执行摘要任务。这部分包括角色设定、任务描述、约束条件等。
- 输出 (Output Format) :
- 严格定义摘要的输出格式,如纯文本、Markdown列表、JSON对象等,确保后续处理的便利性。
function summarize(text, style, length)
示例解析
假设我们现在要实现一个summarize
函数。
Prompt模式 (Cognitive Function Template):
prompt
## 认知函数: summarize
### 功能描述
根据提供的文本、风格和长度要求,生成一份清晰、准确的中文摘要。
### 输入参数
`text`: 待摘要的原始内容,将放置在 <TEXT_TO_SUMMARIZE> 和 </TEXT_TO_SUMMARIZE> 标签之间。
`style`: 摘要的风格。可选值包括 "正式", "非正式", "技术", "市场营销", "大众读者"。如果未指定,默认采用"中性正式"风格。
`length`: 摘要的长度或形式要求。例如 "3句话", "200字", "5个关键点", "一个段落"。如果未指定,默认生成"一个段落"的精简摘要。
### 约束条件
- 摘要必须忠于原文,不可加入外部信息。
- 摘要必须使用中文。
- 严格遵循指定的风格和长度要求。
### 输出格式
纯文本摘要。
### 您的任务
请根据上述描述生成摘要。
<TEXT_TO_SUMMARIZE>
{text_payload}
</TEXT_TO_SUMMARIZE>
摘要风格: {style_payload}
摘要长度: {length_payload}
调用示例 1: 基础摘要 (中性正式风格,一个段落)
text_payload
: "全球芯片短缺持续影响多个行业,汽车制造商首当其冲。分析师预计,这种供应紧张局面将至少持续到明年底,可能推动相关产品价格上涨。各国政府正积极寻求供应链多元化方案。"style_payload
: "" (默认)length_payload
: "" (默认)
实际Prompt提交给LLM:
prompt
## 认知函数: summarize
### 功能描述
根据提供的文本、风格和长度要求,生成一份清晰、准确的中文摘要。
### 输入参数
`text`: 待摘要的原始内容,将放置在 <TEXT_TO_SUMMARIZE> 和 </TEXT_TO_SUMMARIZE> 标签之间。
`style`: 摘要的风格。可选值包括 "正式", "非正式", "技术", "市场营销", "大众读者"。如果未指定,默认采用"中性正式"风格。
`length`: 摘要的长度或形式要求。例如 "3句话", "200字", "5个关键点", "一个段落"。如果未指定,默认生成"一个段落"的精简摘要。
### 约束条件
- 摘要必须忠于原文,不可加入外部信息。
- 摘要必须使用中文。
- 严格遵循指定的风格和长度要求。
### 输出格式
纯文本摘要。
### 您的任务
请根据上述描述生成摘要。
<TEXT_TO_SUMMARIZE>
全球芯片短缺持续影响多个行业,汽车制造商首当其冲。分析师预计,这种供应紧张局面将至少持续到明年底,可能推动相关产品价格上涨。各国政府正积极寻求供应链多元化方案。
</TEXT_TO_SUMMARIZE>
摘要风格:
摘要长度:
模拟LLM输出示例:
全球性的芯片短缺正深刻影响包括汽车制造在内的多个行业。分析师预测此困境至少将持续至明年底,并可能导致产品价格上扬。为此,各国政府正积极推进供应链的多元化战略以应对挑战。
调用示例 2: 指定风格和长度 (技术风格,3个关键点)
text_payload
(同上)style_payload
: "技术"length_payload
: "3个关键点, 以"-"开头"
实际Prompt提交给LLM:
prompt
## 认知函数: summarize
### 功能描述
根据提供的文本、风格和长度要求,生成一份清晰、准确的中文摘要。
### 输入参数
`text`: 待摘要的原始内容,将放置在 <TEXT_TO_SUMMARIZE> 和 </TEXT_TO_SUMMARIZE> 标签之间。
`style`: 摘要的风格。可选值包括 "正式", "非正式", "技术", "市场营销", "大众读者"。如果未指定,默认采用"中性正式"风格。
`length`: 摘要的长度或形式要求。例如 "3句话", "200字", "5个关键点", "一个段落"。如果未指定,默认生成"一个段落"的精简摘要。
### 约束条件
- 摘要必须忠于原文,不可加入外部信息。
- 摘要必须使用中文。
- 严格遵循指定的风格和长度要求。
### 输出格式
纯文本摘要。
### 您的任务
请根据上述描述生成摘要。
<TEXT_TO_SUMMARIZE>
全球芯片短缺持续影响多个行业,汽车制造商首当其冲。分析师预计,这种供应紧张局面将至少持续到明年底,可能推动相关产品价格上涨。各国政府正积极寻求供应链多元化方案。
</TEXT_TO_SUMMARIZE>
摘要风格: 技术
摘要长度: 3个关键点, 以"-"开头
模拟LLM输出示例:
- 全球半导体供应链面临持续短缺,对汽车产业冲击尤为显著。
- 供应紧张态势预计将延续至明年底,或将引发终端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
- 各国着力于构建韧性供应链,启动多元化战略以降低未来风险。
通过以上示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summarize
认知函数的输入、函数体和输出是如何协同工作的。
清晰定义函数的边界和责任
如原子性原则所述,每个认知函数都应有清晰的单一职责。这意味着:
- 职责范围明确 :
summarize
函数只负责摘要,不负责提取实体,不负责情感分析。 - 输入输出规范 : 明确界定输入参数的类型、格式,以及期望的输出格式。例如,
summarize
函数的text
参数应该只接受原始文本,length
参数应该明确长度单位。
这种清晰的边界就像API文档,能够让其他开发者(或后续的LLM调用)理解如何正确使用这个函数,也便于我们维护和调试。
实训案例:设计可复用的摘要、提取函数
我们将设计两个可复用的认知函数:
extract_info(text, info_type)
: 根据指定的类型,从文本中提取特定信息(例如,日期、地点、人物)。format_report(title, sections, format_style)
: 将结构化的信息格式化成不同风格的报告。
1. 认知函数:extract_info(text, info_type)
- 信息提取器
prompt
## 认知函数: extract_info
### 功能描述
从给定的中文文本中提取指定类型的信息。
### 输入参数
`text`: 待分析的原始内容,将放置在 <TEXT> 和 </TEXT> 标签之间。
`info_type`: 需要提取的信息类型。可选值包括 "日期", "地点", "人物", "组织", "产品名称", "关键事件"。
### 约束条件
- 只提取文本中明确提及的指定类型信息。
- 提取出的信息必须是原文中的精确短语或词语。
- 如果某类型信息在文本中不存在,则该类型结果为空。
### 输出格式
一个JSON对象,键为 `info_type`,值为一个包含所有提取信息的字符串数组。
示例: `{"日期": ["2023年10月26日", "下周一"], "地点": ["会议室A"], "人物": []}`
### 您的任务
请根据上述描述提取信息。
<TEXT>
{text_payload}
</TEXT>
信息类型: {info_type_payload}
调用示例:
text_payload
: "公司年会定于2024年1月18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届时CEO李明和市场总监王丽将发表讲话。本次年会主题是"展望未来,共创辉煌"。"info_type_payload
: "日期, 地点, 人物, 组织" (可以同时指定多种,LLM需要解析)
实际Prompt提交给LLM:
prompt
## 认知函数: extract_info
### 功能描述
从给定的中文文本中提取指定类型的信息。
### 输入参数
`text`: 待分析的原始内容,将放置在 <TEXT> 和 </TEXT> 标签之间。
`info_type`: 需要提取的信息类型。可选值包括 "日期", "地点", "人物", "组织", "产品名称", "关键事件"。
### 约束条件
- 只提取文本中明确提及的指定类型信息。
- 提取出的信息必须是原文中的精确短语或词语。
- 如果某类型信息在文本中不存在,则该类型结果为空。
### 输出格式
一个JSON对象,键为 `info_type`,值为一个包含所有提取信息的字符串数组。
示例: `{"日期": ["2023年10月26日", "下周一"], "地点": ["会议室A"], "人物": []}`
### 您的任务
请根据上述描述提取信息。
<TEXT>
公司年会定于2024年1月18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届时CEO李明和市场总监王丽将发表讲话。本次年会主题是"展望未来,共创辉煌"。
</TEXT>
信息类型: 日期, 地点, 人物, 组织
模拟LLM输出示例:
json
{
"日期": ["2024年1月18日"],
"地点": ["北京国际会议中心"],
"人物": ["李明", "王丽"],
"组织": []
}
2. 认知函数:format_report(title, sections, format_style)
- 报告格式化器
这个函数需要一个更结构化的输入,通常是前面认知函数的输出,经过一层解析或处理后得到的数据。
prompt
## 认知函数: format_report
### 功能描述
根据提供的标题、报告章节内容和格式风格,生成一份专业、结构清晰的中文报告。
### 输入参数
`title`: 报告的标题。
`sections`: 一个JSON字符串,表示报告的各个章节。每个键是章节标题,值是该章节的文本内容(可以包含多段)。
`format_style`: 报告的格式风格。可选值包括 "标准商务报告", "技术文档", "新闻稿", "简洁项目总结"。
### 约束条件
- 报告内容必须完全基于提供的 `sections`,不可自行增加或修改信息。
- 报告必须使用中文。
- 严格遵循指定的格式风格和结构。
- 保证输出内容的连贯性和专业性。
### 输出格式
Markdown格式的报告文本。
### 您的任务
请根据上述描述生成报告。
<REPORT_TITLE>
{title_payload}
</REPORT_TITLE>
<REPORT_SECTIONS>
{sections_payload_json}
</REPORT_SECTIONS>
报告风格: {format_style_payload}
调用示例:
假设我们已经通过其他认知函数得到了报告的标题和章节内容。
-
title_payload
: "2024年第一季度市场分析报告" -
sections_payload_json
:json{ "引言": "本报告旨在分析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市场的宏观经济趋势、行业动态及消费者行为变化,为公司的战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一季度市场呈现出多重复杂因素交织的局面,既有挑战也有机遇。", "宏观经济概览": "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经济增速有所放缓,通货膨胀压力持续,主要央行货币政策趋于审慎。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依然是市场主要风险。", "行业动态": "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和生物科技领域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传统制造业面临转型升级压力。供应链韧性成为企业关注焦点。", "消费者行为分析": "消费者对性价比和可持续性产品的关注度提升。线上消费习惯固化,直播电商和社交电商渗透率持续提高。", "总结与展望": "尽管宏观环境复杂,但新兴技术和消费升级带来结构性机遇。建议公司持续投入研发,优化供应链,并通过精准营销把握市场新增长点。" }
-
format_style_payload
: "标准商务报告"
实际Prompt提交给LLM:
prompt
## 认知函数: format_report
### 功能描述
根据提供的标题、报告章节内容和格式风格,生成一份专业、结构清晰的中文报告。
### 输入参数
`title`: 报告的标题。
`sections`: 一个JSON字符串,表示报告的各个章节。每个键是章节标题,值是该章节的文本内容(可以包含多段)。
`format_style`: 报告的格式风格。可选值包括 "标准商务报告", "技术文档", "新闻稿", "简洁项目总结"。
### 约束条件
- 报告内容必须完全基于提供的 `sections`,不可自行增加或修改信息。
- 报告必须使用中文。
- 严格遵循指定的格式风格和结构。
- 保证输出内容的连贯性和专业性。
### 输出格式
Markdown格式的报告文本。
### 您的任务
请根据上述描述生成报告。
<REPORT_TITLE>
2024年第一季度市场分析报告
</REPORT_TITLE>
<REPORT_SECTIONS>
{
"引言": "本报告旨在分析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市场的宏观经济趋势、行业动态及消费者行为变化,为公司的战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一季度市场呈现出多重复杂因素交织的局面,既有挑战也有机遇。",
"宏观经济概览": "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经济增速有所放缓,通货膨胀压力持续,主要央行货币政策趋于审慎。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依然是市场主要风险。",
"行业动态": "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和生物科技领域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传统制造业面临转型升级压力。供应链韧性成为企业关注焦点。",
"消费者行为分析": "消费者对性价比和可持续性产品的关注度提升。线上消费习惯固化,直播电商和社交电商渗透率持续提高。",
"总结与展望": "尽管宏观环境复杂,但新兴技术和消费升级带来结构性机遇。建议公司持续投入研发,优化供应链,并通过精准营销把握市场新增长点。"
}
</REPORT_SECTIONS>
报告风格: 标准商务报告
模拟LLM输出示例:
markdown
# 2024年第一季度市场分析报告
## 引言
本报告旨在对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市场的宏观经济趋势、行业动态以及消费者行为变化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公司的战略决策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持。本季度市场展现出多重复杂因素交织的局面,其中既蕴含着挑战,亦孕育着显著的机遇。
## 宏观经济概览
在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经济增长势头略有放缓,通货膨胀压力持续存在,促使各主要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上采取更为审慎的态度。同时,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依然是影响全球市场稳定的主要风险因素。
## 行业动态
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和生物科技等新兴领域在本季度内持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与此同时,传统制造业正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升级压力。在此背景下,供应链的韧性与稳定性已成为企业运营和战略规划中日益关注的焦点。
## 消费者行为分析
本季度消费者对产品性价比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显著提升。线上消费的习惯得到了进一步巩固,直播电商和社交电商的市场渗透率持续走高,成为新的消费增长极。
## 总结与展望
尽管当前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但新兴技术的蓬勃发展和消费结构的升级仍然创造了结构性的市场机遇。报告建议公司应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优化供应链管理,并通过精准的市场营销策略,有效抓住并把握市场中的新增长点。
这两个案例展示了如何将具体的认知任务抽象为函数,并定义其输入、输出和行为。
2.2 函数的组合与管道 (Composition & Pipelining)
函数式编程的另一个核心思想是"组合"。我们将一系列简单的、原子的认知函数,通过管道(Pipelining)的方式连接起来,使一个函数的输出作为另一个函数的输入,从而构建复杂的、多步骤的AI工作流。这正是"Compose, Don't Cram"原则的直接实践。
将一个Prompt的输出作为另一个Prompt的输入
这是构建管道的基础。要实现这一点,关键在于确保认知函数的输出格式是明确且易于机器(LLM)解析的,以便能够作为下一个函数的有效输入。JSON、Markdown列表、纯文本数据块都是常见的输出格式。
"Compose, Don't Cram"原则的实践
这个原则告诫我们:不要把所有任务挤在一个大Prompt里。这样做会导致:
- 模型混淆: LLM难以同时管理多个复杂任务的上下文和约束。
- 指令冲突: 不同任务的指令可能相互干扰,降低输出质量。
- 上下文溢出: 复杂的Prompt会迅速消耗上下文窗口。
- 调试困难: 一次性失败后,难以隔离问题。
通过函数组合,我们可以将复杂任务分解为一系列独立的、可控的步骤。
如何构建多步工作流
构建多步工作流通常涉及到以下模式:
-
顺序执行 (Sequential Execution):
- F1(Input) -> Output1
- F2(Output1) -> Output2
- F3(Output2) -> Final Output
-
并行执行与合并 (Parallel Execution & Merging) (需要外部协调器):
- F1(Input) -> Output1
- F2(Input) -> Output2
- F_Merge(Output1, Output2) -> Final Output
- 虽然LLM本身难以直接执行并行,但我们可以通过外部程序(如Python脚本)同时调用多个LLM Prompt,然后将结果汇总给一个最终的LLM Prompt进行合并。
-
条件分支 (Conditional Branching) (将在条件逻辑章节详述):
- If Condition(Input) then F1(Input) else F2(Input)
目前我们主要关注顺序执行的组合。
实训案例:Mini Challenge的详细拆解与实现 (extract_key_points
+ format_as_email
)
回到您在[Input Data]
中提出的Mini Challenge,这是一个完美的函数组合示例。
任务: 给定一段文本,首先提取关键点,然后将这些关键点格式化为一封专业邮件。
您的"认知函数"库:
extract_key_points(text)
: 接收文本,输出一个关键要点的项目符号列表。format_as_email(subject, recipient, points)
: 接收主题、收件人、关键点列表,格式化成专业邮件。
给定文本 :
"The quarterly meeting is confirmed for next Tuesday at 10 AM in Conference Room 3. All department heads are required to attend. Please prepare a 5-minute summary of your team's progress. The main agenda items will be the Q3 budget review and the Q4 product roadmap. A follow-up email with the full agenda will be sent by EOD Friday."
我们将一步步实现这个组合。
第一步:定义 extract_key_points
认知函数
prompt
## 认知函数: extract_key_points
### 功能描述
从给定的英文文本中提取所有主要的关键信息点,并以清晰的项目符号列表形式输出。
### 输入
`text`: 需要提取关键点的英文文本,将放置在 <TEXT_TO_EXTRACT> 和 </TEXT_TO_EXTRACT> 标签之间。
### 约束条件
- 提取的信息点必须是原文中明确提及的重要事项。
- 每个信息点应简明扼要,使用项目符号(dash)开头。
- 不添加任何原文未提及的信息。
### 输出格式
一个Markdown格式的无序列表。
### 您的任务
请根据上述功能描述和约束,提取以下文本的关键点。
<TEXT_TO_EXTRACT>
{text_payload}
</TEXT_TO_EXTRACT>
应用 extract_key_points
函数 (第一次LLM调用)
text_payload
:"The quarterly meeting is confirmed for next Tuesday at 10 AM in Conference Room 3. All department heads are required to attend. Please prepare a 5-minute summary of your team's progress. The main agenda items will be the Q3 budget review and the Q4 product roadmap. A follow-up email with the full agenda will be sent by EOD Friday."
实际Prompt提交给LLM (Stage 1):
prompt
## 认知函数: extract_key_points
### 功能描述
从给定的英文文本中提取所有主要的关键信息点,并以清晰的项目符号列表形式输出。
### 输入
`text`: 需要提取关键点的英文文本,将放置在 <TEXT_TO_EXTRACT> 和 </TEXT_TO_EXTRACT> 标签之间。
### 约束条件
- 提取的信息点必须是原文中明确提及的重要事项。
- 每个信息点应简明扼要,使用项目符号(dash)开头。
- 不添加任何原文未提及的信息。
### 输出格式
一个Markdown格式的无序列表。
### 您的任务
请根据上述功能描述和约束,提取以下文本的关键点。
<TEXT_TO_EXTRACT>
The quarterly meeting is confirmed for next Tuesday at 10 AM in Conference Room 3. All department heads are required to attend. Please prepare a 5-minute summary of your team's progress. The main agenda items will be the Q3 budget review and the Q4 product roadmap. A follow-up email with the full agenda will be sent by EOD Friday.
</TEXT_TO_EXTRACT>
模拟LLM输出示例 (Output from Stage 1 - extracted_points
):
markdown
- Quarterly meeting confirmed for next Tuesday at 10 AM.
- Location: Conference Room 3.
- All department heads must attend.
- Prepare a 5-minute summary of team's progress.
- Agenda includes Q3 budget review and Q4 product roadmap.
- Full agenda email to be sent by EOD Friday.
第二步:定义 format_as_email
认知函数
prompt
## 认知函数: format_as_email
### 功能描述
将提供的邮件主题、收件人、以及一系列关键点格式化成一封专业的英文邮件。
### 输入参数
`subject`: 邮件的主题。
`recipient`: 邮件的收件人。
`points`: 一个Markdown格式的项目符号列表,包含邮件正文需要传达的关键信息点。
### 约束条件
- 邮件语气应专业、简洁。
- 邮件内容必须围绕提供的 `subject` 和 `points`。
- 不添加任何冗余信息,只需包含必要问候和结束语。
### 输出格式
Markdown格式的专业英文邮件。
### 您的任务
请根据上述描述,格式化邮件。
---
邮件主题: {subject_payload}
收件人: {recipient_payload}
---
关键信息点列表:
{points_payload}
---
应用 format_as_email
函数 (第二次LLM调用)
-
subject_payload
: "Key Info for Upcoming Quarterly Meeting" -
recipient_payload
: "all-heads@company.com" -
points_payload
: (我们从extract_key_points
函数得到的extracted_points
将作为此处的输入)markdown- Quarterly meeting confirmed for next Tuesday at 10 AM. - Location: Conference Room 3. - All department heads must attend. - Prepare a 5-minute summary of team's progress. - Agenda includes Q3 budget review and Q4 product roadmap. - Full agenda email to be sent by EOD Friday.
实际Prompt提交给LLM (Stage 2):
prompt
## 认知函数: format_as_email
### 功能描述
将提供的邮件主题、收件人、以及一系列关键点格式化成一封专业的英文邮件。
### 输入参数
`subject`: 邮件的主题。
`recipient`: 邮件的收件人。
`points`: 一个Markdown格式的项目符号列表,包含邮件正文需要传达的关键信息点。
### 约束条件
- 邮件语气应专业、简洁。
- 邮件内容必须围绕提供的 `subject` 和 `points`。
- 不添加任何冗余信息,只需包含必要问候和结束语。
### 输出格式
Markdown格式的专业英文邮件。
### 您的任务
请根据上述描述,格式化邮件。
---
邮件主题: Key Info for Upcoming Quarterly Meeting
收件人: all-heads@company.com
---
关键信息点列表:
- Quarterly meeting confirmed for next Tuesday at 10 AM.
- Location: Conference Room 3.
- All department heads must attend.
- Prepare a 5-minute summary of team's progress.
- Agenda includes Q3 budget review and Q4 product roadmap.
- Full agenda email to be sent by EOD Friday.
---
模拟LLM输出示例 (Final Output from Stage 2):
markdown
Subject: Key Info for Upcoming Quarterly Meeting
Dear Department Heads,
This email summarizes key details for our upcoming quarterly meeting.
Please note the following:
- The quarterly meeting is confirmed for next Tuesday at 10:00 AM.
- The meeting will be held in Conference Room 3.
- All department heads are required to attend.
- Please prepare a 5-minute summary of your team's progress.
- Key agenda items include the Q3 budget review and the Q4 product roadmap.
- A follow-up email with the full agenda will be sent by end of day Friday.
Should you have any questions, please feel free to reach out.
Best regards,
[Your Name/Team]
总结 Mini Challenge 组合 Prompt:
这个Mini Challenge完美展示了函数组合的威力:
- 我们定义了两个独立的、原子的认知函数,各司其职。
extract_key_points
函数的输出(Markdown列表)无缝地作为了format_as_email
函数的输入。- 通过这种两步调用,我们成功实现了一个复杂的工作流,同时保证了每个步骤的可控性和可调试性。
这比直接给一个巨型Prompt要求LLM"提取关键点并写邮件"要高效和稳定得多。
2.3 函数库的构建与管理
一旦我们开始定义和组合认知函数,很快就会发现,这些函数是宝贵的资产。像传统软件开发一样,我们需要一个系统来管理这些Prompt,将它们组织成一个Prompt函数库。
构建自己的Prompt函数库
Prompt函数库可以是一个简单的文件夹,里面存储着不同.txt
或.md
文件,每个文件包含一个认知函数的Prompt定义。更高级的,你可以用Python或其他编程语言封装这些Prompt模板。
库结构示例 (文件系统):
prompt_library/
├── cognitive_functions/
│ ├── summarize.md
│ ├── extract_keywords.md
│ ├── analyze_sentiment.md
│ ├── generate_reply.md
│ ├── extract_info.md
│ └── format_report.md
├── composite_workflows/
│ ├── email_summary_workflow.md (包含mini challenge的组合逻辑)
│ └── content_creation_pipeline.md
└── personas/
├── technical_expert.md
└── marketing_specialist.md
每个.md
文件可以包含前面定义的Prompt模板,用占位符 {}
表示参数。
示例:summarize.md
的内容
markdown
## 认知函数: summarize
### 功能描述
-- 略去 --
<TEXT_TO_SUMMARIZE>
{text_to_summarize} # 注意这里使用占位符
</TEXT_TO_SUMMARIZE>
摘要风格: {summary_style}
摘要长度: {summary_length}
在实际使用时,我们会用编程语言(如Python)加载这些模板,替换其中的占位符,然后发送给LLM API。
python
# 伪代码
def load_prompt_template(name):
with open(f"prompt_library/cognitive_functions/{name}.md", "r", encoding="utf-8") as f:
return f.read()
def call_llm(prompt_text):
# 调用LLM API的逻辑
pass
summarize_template = load_prompt_template("summarize")
# 调用 summarize 函数
text_data = "..."
style_param = "技术"
length_param = "3个关键点"
# 替换占位符
final_summarize_prompt = summarize_template.format(
text_to_summarize=text_data,
summary_style=style_param,
summary_length=length_param
)
summary_output = call_llm(final_summarize_prompt)
命名约定与文档化
- 命名约定 : Consistent naming is key. 使用清晰的、描述性的文件名和内部函数名称。例如,
extract_info
比info_getter
更明确。 - 文档化 : 每个Prompt模板内部都应包含清晰的文档,如我们之前做的:
## 认知函数: function_name
### 功能描述
### 输入参数
### 约束条件
### 输出格式
### 示例
这使得团队成员能够快速理解和使用这些Prompt。
Prompt版本控制的基础思考
就像代码一样,Prompt也需要版本控制。修改一个Prompt的功能可能会影响依赖它的其他Prompt或工作流。
1. 基于 Git 的版本控制实践 :
将Prompt看作普通的代码文件,将其存储在Git仓库中是自然而然的选择。
- 文件组织 : 使用
.md
或.txt
格式存储Prompt模板,并按功能目录组织,例如prompts/functions/summarize.md
,prompts/workflows/report_generation.md
。 - 提交消息 : 每次修改Prompt都应伴随清晰的Git提交消息,说明做了哪些改动、为何改动以及对哪些功能有影响。例如:
feat: add style parameter to summarize_v2.md
或fix: clarify output format for extract_entities.md
。 - 分支管理: 对于重要的Prompt或工作流,可以采用Feature Branching模型。在新分支上开发和测试新版本Prompt,通过Pull Request (PR) 机制进行代码审查(Prompt Review),确保质量和团队共识,最后合并到主分支。
- 标签发布: 当一套Prompt集合成熟并投入生产时,可以打上Git Tag,表示一个稳定版本,方便后续回溯和部署。
2. Prompt注册中心与管理平台 (Prompt Hubs & Management Platforms) :
随着Prompt Engineering的复杂化,专门的Prompt管理平台正在兴起。这些平台提供:
- 集中存储: 统一存放所有Prompt,方便检索。
- 版本管理: 不仅管理文本内容,还能管理Prompt的元数据(如作者、创建日期、用途、性能指标)。
- 协作与分享: 方便团队成员分享、评论和协作迭代Prompt。
- 测试与评估: 集成Prompt的A/B测试、性能监控和评估工具。
- API集成 : 提供SDK或API,方便在应用程序中动态加载和使用Prompt。
例如,一些开源项目如LangChain Hub
或商业解决方案PromptLayer
,Helicone
等都提供了类似的功能。这些平台将Prompt提升为真正意义上的"可管理资产"。
3. 对Prompt进行"代码审查" :
如同软件代码需要Code Review一样,复杂的Prompt也需要Prompt Review。
- 审查内容 :
- 清晰性: 指令是否明确,无歧义。
- 原子性: 是否只负责单一任务。
- 约束完整性: 是否包含了所有必要的约束条件和输出格式要求。
- 鲁棒性: 在边缘案例下是否会表现异常。
- 安全性: 是否存在Prompt注入风险。
- 效率: 是否有优化的空间,减少Token消耗或提高执行速度。
- 审查过程: 团队成员互相审查Prompt,分享见解和改进建议,共同提升Prompt质量。
通过将Prompt视为代码并应用传统的软件工程实践,我们能显著提升Prompt开发的效率、质量和可维护性。
实训案例:构建多语言翻译与润色函数对
我们将定义两个相互配合的认知函数:
translate_text(text, target_language)
: 将文本翻译成目标语言。refine_text(text, target_audience, tone)
: 对文本进行润色,使其更符合特定受众和语气。
1. 认知函数:translate_text(text, target_language)
prompt
## 认知函数: translate_text
### 功能描述
将提供的原文翻译成指定的目标语言。
### 输入参数
`text`: 待翻译的原始内容,将放置在 <ORIGINAL_TEXT> 和 </ORIGINAL_TEXT> 标签之间。
`target_language`: 目标翻译语言。例如 "English", "简体中文", "Français", "日本語"。
### 约束条件
- 翻译必须忠于原文含义,不可自行增删改内容。
- 确保译文自然流畅,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 输出格式
纯文本译文。
### 您的任务
请根据上述描述进行翻译。
<ORIGINAL_TEXT>
{text_payload}
</ORIGINAL_TEXT>
目标语言: {target_language_payload}
2. 认知函数:refine_text(text, target_audience, tone)
prompt
## 认知函数: refine_text
### 功能描述
对提供的文本进行润色和优化,使其更符合特定的目标受众和语气要求,提升表达的专业性和吸引力。
### 输入参数
`text`: 待润色的原始内容,将放置在 <TEXT_TO_REFINE> 和 </TEXT_TO_REFINE> 标签之间。
`target_audience`: 文本的目标受众。例如 "技术专家", "非技术高管", "初学者", "普通消费者", "营销人员"。
`tone`: 润色的语气。例如 "正式严谨", "轻松幽默", "激励人心", "简洁明了", "数据驱动"。
### 约束条件
- 润色后的文本必须传达原文的核心信息,不可改变其基本语义。
- 严格遵循目标受众和语气要求。
- 保持语言的流畅和地道。
### 输出格式
润色后的纯文本。
### 您的任务
请根据上述描述对文本进行润色。
<TEXT_TO_REFINE>
{text_payload}
</TEXT_TO_REFINE>
目标受众: {target_audience_payload}
语气: {tone_payload}
组合应用:先翻译,后润色(中译英,再针对技术专家润色)
原始中文文本 : "人工智能的最新进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工具,可以加速发现,但数据隐私和算法透明度仍是关键挑战。"
第一步:翻译 (translate_text
)
text_payload
: "人工智能的最新进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工具,可以加速发现,但数据隐私和算法透明度仍是关键挑战。"target_language_payload
: "English"
模拟LLM输出示例 (Output from Stage 1 - translated_text
):
"The latest advancement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ffer unprecedented tools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capable of accelerating discoveries, but data privacy and algorithmic transparency remain key challenges."
第二步:润色 (refine_text
)
text_payload
: (使用translated_text
的输出)
"The latest advancement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ffer unprecedented tools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capable of accelerating discoveries, but data privacy and algorithmic transparency remain key challenges."
target_audience_payload
: "技术专家"tone_payload
: "正式严谨"
模拟LLM输出示例 (Final Output from Stage 2 - refined_text
):
"Recent breakthrough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 furnis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with unparalleled instrumentation, poised to expedite groundbreaking discoveries. Nevertheless, the paramount concerns of data privacy and algorithmic transparency persistently present themselves as formidable challenges within this evolving landscape."
(注意,英文润色后增加了更专业和学术的词汇,使其更符合"技术专家"和"正式严谨"的风格)
通过这种函数对的构建和组合,我们实现了多语言内容处理的强大能力。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编程语言来自动化这些Prompt的调用和结果传递,构建一个完整的翻译和内容本地化工作流。
Python代码实践示例:
项目结构示例:
my_llm_app/
├── prompts/
│ ├── translate_text.md
│ └── refine_text.md
├── utils/
│ └── llm_interface.py
└── main.py
prompts/translate_text.md
:
markdown
## 认知函数: translate_text
### 功能描述
将提供的原文翻译成指定的目标语言。
### 输入参数
`text`: 待翻译的原始内容,将放置在 <ORIGINAL_TEXT> 和 </ORIGINAL_TEXT> 标签之间。
`target_language`: 目标翻译语言。例如 "English", "简体中文", "Français", "日本語"。
### 约束条件
- 翻译必须忠于原文含义,不可自行增删改内容。
- 确保译文自然流畅,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 输出格式
纯文本译文。
### 您的任务
请根据上述描述进行翻译。
<ORIGINAL_TEXT>
{text_payload}
</ORIGINAL_TEXT>
目标语言: {target_language_payload}
prompts/refine_text.md
:
markdown
## 认知函数: refine_text
### 功能描述
对提供的文本进行润色和优化,使其更符合特定的目标受众和语气要求,提升表达的专业性和吸引力。
### 输入参数
`text`: 待润色的原始内容,将放置在 <TEXT_TO_REFINE> 和 </TEXT_TO_REFINE> 标签之间。
`target_audience`: 文本的目标受众。例如 "技术专家", "非技术高管", "初学者", "普通消费者", "营销人员"。
`tone`: 润色的语气。例如 "正式严谨", "轻松幽默", "激励人心", "简洁明了", "数据驱动"。
### 约束条件
- 润色后的文本必须传达原文的核心信息,不可改变其基本语义。
- 严格遵循目标受众和语气要求。
- 保持语言的流畅和地道。
### 输出格式
润色后的纯文本。
### 您的任务
请根据上述描述对文本进行润色。
<TEXT_TO_REFINE>
{text_payload}
</TEXT_TO_REFINE>
目标受众: {target_audience_payload}
语气: {tone_payload}
utils/llm_interface.py
(简化版LLM接口,包含模拟响应):
python
import os
# import openai # 或者其他LLM库
# 假设您已设置 OpenAI API Key
# openai.api_key = os.getenv("OPENAI_API_KEY")
def load_prompt_template(template_name: str) -> str:
"""从文件中加载Prompt模板"""
template_path = os.path.join("prompts", f"{template_name}.md")
with open(template_path, "r", encoding="utf-8") as f:
return f.read()
def call_llm(prompt_content: str, model_name: str = "gpt-4") -> str:
"""模拟调用LLM API并返回结果,实际API调用更复杂"""
print(f"\n--- Calling LLM with prompt for model {model_name} ---")
# print(prompt_content) # 打印完整Prompt可用于调试
# 为了演示,这里返回一个模拟的LLM响应
if "translate_text" in prompt_content and "target_language: English" in prompt_content:
return "The latest advancement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ffer unprecedented tools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capable of accelerating discoveries, but data privacy and algorithmic transparency remain key challenges."
elif "refine_text" in prompt_content and "目标受众: 技术专家" in prompt_content:
return "Recent breakthrough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 furnis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with unparalleled instrumentation, poised to expedite groundbreaking discoveries. Nevertheless, the paramount concerns of data privacy and algorithmic transparency persistently present themselves as formidable challenges within this evolving landscape."
else:
return "[模拟LLM响应: 无法识别的Prompt]"
def translate_text(text: str, target_language: str) -> str:
"""认知函数:翻译文本"""
template = load_prompt_template("translate_text")
prompt = template.format(
text_payload=text,
target_language_payload=target_language
)
return call_llm(prompt)
def refine_text(text: str, target_audience: str, tone: str) -> str:
"""认知函数:润色文本"""
template = load_prompt_template("refine_text")
prompt = template.format(
text_payload=text,
target_audience_payload=target_audience,
tone_payload=tone
)
return call_llm(prompt)
main.py
(调用示例):
python
from utils.llm_interface import translate_text, refine_text
if __name__ == "__main__":
original_chinese_text = "人工智能的最新进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工具,可以加速发现,但数据隐私和算法透明度仍是关键挑战。"
print("原始中文文本:\n", original_chinese_text)
# 第一步:翻译成英文
translated_english = translate_text(original_chinese_text, "English")
print("\n翻译后的英文文本:\n", translated_english)
# 第二步:针对技术专家进行润色
refined_english = refine_text(translated_english, "技术专家", "正式严谨")
print("\n润色后的英文文本 (技术专家): \n", refined_english)
# 另一个组合示例:先翻译成法文,再润色成轻松幽默的风格(如果LLM能模拟,这里仅作示意)
# print("\n--- 另一个组合示例 ---")
# translated_french = translate_text(original_chinese_text, "Français")
# print("\n翻译后的法文文本:\n", translated_french)
#
# refined_french_casual = refine_text(translated_french, "普通消费者", "轻松幽默")
# print("\n润色后的法文文本 (轻松幽默): \n", refined_french_casual)
运行 main.py
的(模拟)控制台输出:
原始中文文本:
人工智能的最新进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工具,可以加速发现,但数据隐私和算法透明度仍是关键挑战。
--- Calling LLM with prompt for model gpt-4 ---
翻译后的英文文本:
The latest advancement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ffer unprecedented tools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capable of accelerating discoveries, but data privacy and algorithmic transparency remain key challenges.
--- Calling LLM with prompt for model gpt-4 ---
润色后的英文文本 (技术专家):
Recent breakthrough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 furnis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with unparalleled instrumentation, poised to expedite groundbreaking discoveries. Nevertheless, the paramount concerns of data privacy and algorithmic transparency persistently present themselves as formidable challenges within this evolving landscape.
这个实训案例展示了如何将Prompt函数化、模块化,并通过Python代码进行管理和组合。这种工程化的方法是Prompt Programming从概念走向实践的关键一步。
第三章:过程式Prompt编程:指令序列与控制流
过程式编程是一种命令式编程范式,它强调程序的执行步骤及其对程序状态的改变。在Prompt Programming中,过程式思维的核心在于显式地为LLM定义一个逐步执行的指令序列,指导其从初始状态(输入)一步步达到最终状态(输出)。这就像给AI编写一个详细的"操作手册"或"执行脚本"。
3.1 编写AI的"执行脚本" (Procedural Scripts)
当一个任务无法通过单一的"函数调用"解决,而需要一系列有顺序、有依赖关系的操作时,过程式Prompt编程便派上用场。其核心是让LLM理解并按序执行一系列步骤。
明确定义AI需要遵循的步骤序列
这通常通过在Prompt中列出编号步骤或使用"思考-行动-观察"链(Thought-Action-Observation Chain)来实现。
结构示例:
prompt
## 任务: [总任务名称]
### 目标
[任务总目标]
### 输入
[任务所需初始输入]
### 执行步骤
1. **步骤一**: [具体操作指令]。确保输出格式为 [Output Format A]。
2. **步骤二**: [基于步骤一的输出进行操作]。确保输出格式为 [Output Format B]。
3. **步骤三**: [基于步骤二的输出进行操作]。确保输出格式为 [Output Format C]。
...
N. **步骤N**: [最终操作指令]。产生最终结果。
### 最终输出要求
[对最终结果的格式和内容的详细要求]
这种结构清晰地告诉LLM:"你不是自由发挥,而是要按照这个脚本来演戏。"
"Thought"、"Action"、"Observation"链式思维 (ReAct启发)
受到 ReAct (Reasoning and Acting)
框架的启发,我们可以将过程式Prompt进一步细化为一系列的思考、行动和观察循环,尤其适用于需要与外部工具交互或进行复杂规划的任务。
- Thought (思考): AI内部的推理过程。思考下一步要做什么,为什么。
- Action (行动): AI基于思考执行的具体步骤(可以是调用LLM提供的另一个"认知函数",也可以是模拟对外部工具的调用)。
- Observation (观察): 行动的结果。AI从环境中获得的反馈,用于指导下一步思考。
这个循环在单个Prompt内部可以表示为一系列的思维步骤。
Prompt模式 (ReAct启发):
prompt
## 任务: [总任务名称]
### 你需要扮演一个 [角色] 来完成以下任务。
### 目标
[任务总目标]
### 输入
[任务所需初始输入]
### 你的思考过程和行动计划如下:
<PLAN>
1. **Thought**: 首先,我需要 [思考第一步的目标]。
**Action**: 我将 [执行的具体操作,例如:调用 extract_keywords(input_text)]。
**Observation**: [我期望从这个行动中得到什么结果]。
2. **Thought**: 基于上一步的观察,我需要 [思考第二步的目标]。
**Action**: 我将 [执行的具体操作,例如:调用 analyze_sentiment(extracted_keywords)]。
**Observation**: [我期望从这个行动中得到什么结果]。
3. ... (依此类推,直到所有步骤完成)
</PLAN>
### 请按照上述计划,逐步执行任务。在每一步完成后,请输出你的 Thought, Action, Observation,最终给出最终结果。
这种模式要求LLM在每个阶段自我报告其思考、行动和观察,极大地增强了Prompt的透明度、可调试性和可控性。
确保步骤的原子性和逻辑顺序
- 原子性: 每个步骤本身应该是一个相对独立、明确的操作,就像函数式Prompt中的原子函数一样。
- 逻辑顺序: 步骤之间必须有明确的逻辑依赖关系。如果步骤1的输出是步骤2的输入前提,那么这个顺序是强制的。
实训案例:编写一个多步骤的报告生成脚本(研究-分析-撰写)
我们现在来构建一个过程式Prompt来模拟一个简单的报告生成流程。
总任务: 基于一个主题,进行"研究",然后"分析"研究结果,最后"撰写"一份简要报告。
我们的"认知函数"库 (假定已存在):
research_topic(topic)
: 接收主题,返回相关信息事实的列表。analyze_data(facts)
: 接收事实列表,返回关键洞察和论点。write_report(insights)
: 接收洞察和论点,撰写报告。
为了简化,我们暂时把这些"函数调用"也写在Prompt内部,模拟LLM内部的"行动"。在实际应用中,research_topic
可能是一个调用外部搜索引擎或知识库的Function Calling。
Prompt定义 (报告生成脚本):
prompt
## 任务: 自动生成一份主题报告
### 角色
你是一个严谨的助理研究员和报告撰写人。
### 目标
基于一个给定主题,完成信息的"研究"、数据的"分析"和报告的"撰写",最终生成一份简洁的报告。
### 输入
`主题`: 需要生成报告的主题。
### 你的思考过程和行动计划如下:
<PLAN>
1. **Thought**: 我首先需要针对 {主题} 进行初步的信息收集,明确关键事实。
**Action**: 执行 "研究" 步骤。我将扮演一个研究员,收集与 {主题} 最相关的3-5个关键事实。
**Observation**: 收集到的事实列表将作为下一步的输入。
2. **Thought**: 收集到事实后,我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提炼出核心观点和潜在影响。
**Action**: 执行 "分析" 步骤。我将扮演一个分析师,从事实列表中识别出2-3个最重要的洞察或趋势。
**Observation**: 提炼出的关键洞察和论点将作为报告内容的基础。
3. **Thought**: 基于已分析的洞察,我将开始撰写最终的报告。
**Action**: 执行 "撰写" 步骤。我将扮演一个报告撰写人,将洞察组织成一份结构清晰、语言专业的简要报告。
**Observation**: 最终生成的报告。
</PLAN>
### 请按照上述计划,逐步执行任务。在每一步完成后,输出你的 Thought, Action, Observation,最终给出最终结果。
请严格使用以下Markdown格式输出每一部分。
### {步骤编号}. {步骤名称}
**Thought**: [你的思考内容]
**Action**: [你执行的操作]
**Observation**: [你从行动中得到的结果]
**(如果这是最后一步,Observation后直接跟最终输出)**
---
实训调用:
主题
: "量子计算对未来加密技术的影响"
实际Prompt提交给LLM:
prompt
## 任务: 自动生成一份主题报告
### 角色
你是一个严谨的助理研究员和报告撰写人。
### 目标
基于一个给定主题,完成信息的"研究"、数据的"分析"和报告的"撰写",最终生成一份简洁的报告。
### 输入
`主题`: 需要生成报告的主题。
### 你的思考过程和行动计划如下:
<PLAN>
1. **Thought**: 我首先需要针对 量子计算对未来加密技术的影响 进行初步的信息收集,明确关键事实。
**Action**: 执行 "研究" 步骤。我将扮演一个研究员,收集与 量子计算对未来加密技术的影响 最相关的3-5个关键事实。
**Observation**: 收集到的事实列表将作为下一步的输入。
2. **Thought**: 收集到事实后,我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提炼出核心观点和潜在影响。
**Action**: 执行 "分析" 步骤。我将扮演一个分析师,从事实列表中识别出2-3个最重要的洞察或趋势。
**Observation**: 提炼出的关键洞察和论点将作为报告内容的基础。
3. **Thought**: 基于已分析的洞察,我将开始撰写最终的报告。
**Action**: 执行 "撰写" 步骤。我将扮演一个报告撰写人,将洞察组织成一份结构清晰、语言专业的简要报告。
**Observation**: 最终生成的报告。
</PLAN>
### 请按照上述计划,逐步执行任务。在每一步完成后,输出你的 Thought, Action, Observation,最终给出最终结果。
请严格使用以下Markdown格式输出每一部分。
### {步骤编号}. {步骤名称}
**Thought**: [你的思考内容]
**Action**: [你执行的操作]
**Observation**: [你从行动中得到的结果]
**(如果这是最后一步,Observation后直接跟最终输出)**
---
模拟LLM输出示例:
markdown
### 1. 研究阶段
**Thought**: 我首先需要针对 "量子计算对未来加密技术的影响" 进行初步的信息收集,明确关键事实。
**Action**: 执行 "研究" 步骤。我将扮演一个研究员,收集与 "量子计算对未来加密技术的影响" 最相关的3-5个关键事实。
**Observation**:
- **事实1**: 量子计算机理论上能够以指数级速度解决某些计算难题,包括分解大整数(RSA加密算法的基础)。
- **事实2**: RSA和ECC等非对称加密算法广泛应用于数字签名和密钥交换,是当前互联网安全的基础。
- **事实3**: 量子算法(如Shor算法)能有效破解RSA和ECC,对现有公钥加密体系构成威胁。
- **事实4**: 对称加密算法(如AES)通过增加密钥长度(例如从128位到256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御量子攻击。
- **事实5**: 各国研究机构和标准化组织(如NIST)正积极推动后量子密码学(PQC)的发展,以开发抗量子的新算法。
---
### 2. 分析阶段
**Thought**: 收集到事实后,我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提炼出核心观点和潜在影响。
**Action**: 执行 "分析" 步骤。我将扮演一个分析师,从事实列表中识别出2-3个最重要的洞察或趋势。
**Observation**:
- **洞察1**: 量子计算对现有公钥加密体系构成根本性威胁,需要迅速迁移到后量子密码学方案。
- **洞察2**: 后量子密码学正处于早期发展和标准化阶段,存在多种候选算法,但尚未完全成熟。
- **洞察3**: 现有对称加密算法通过调整参数仍可维持安全性,但这并非长久之计,且需要系统性更新。
---
### 3. 撰写报告
**Thought**: 基于已分析的洞察,我将开始撰写最终的报告。
**Action**: 执行 "撰写" 步骤。我将扮演一个报告撰写人,将洞察组织成一份结构清晰、语言专业的简要报告。
**Observation**:
# 量子计算对未来加密技术的影响简要报告
## 摘要
量子计算的快速发展对全球数字安全构成显著挑战,特别是对当前广泛使用的基于大整数分解的公钥加密算法(如RSA和ECC)。本报告将概述量子计算带来的威胁,并探讨应对策略,尤其关注后量子密码学的兴起。
## 1. 量子威胁:加密基石的动摇
量子计算机理论上具备破解主流非对称加密算法的能力,典型代表是Shor算法可以有效分解大整数,这直接动摇了依赖此类数学难题构建的数字签名和密钥交换的安全基础。鉴于这些算法在全球数字通信和金融交易中的核心作用,潜在影响是颠覆性的。
## 2. 后量子密码学:构建未来防御
为应对量子威胁,国际社会正积极投入后量子密码学(Post-Quantum Cryptography, PQC)的研究与标准化。PQC旨在开发即便在量子计算机存在的情况下,也能保持安全性的新型加密算法。目前,NIST等机构正在评估多种候选算法,涵盖格密码学、基于哈希的签名、多变量多项式密码学等,尽管这些技术尚处于发展和部署的早期阶段。
<h2>3. 对称加密的韧性与挑战 </h2>
相较于非对称加密,对称加密算法(如AES)对量子攻击具有更强的抵抗力。通过简单地增加密钥长度,可以有效增强其抗量子计算能力。然而,为了避免未来潜在的弱点,全面评估和更新现有加密基础设施仍是必不可少的,且需要巨大的投入和协调。
<h2>结论与展望 </h2>
量子计算的崛起迫使我们重新审视并重构数字安全的基石。虽然挑战巨大,但后量子密码学的积极发展为构建抗量子攻击的未来加密体系指明了方向。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创新是确保在量子时代依然维持信息安全能力的关键。
这个实训案例清晰地演示了如何通过过程式Prompt编程,引导LLM按照预设的思维路径和执行步骤,完成一个复杂的、多阶段的任务。Thought-Action-Observation
链不仅提供了执行的路线图,也为我们提供了调试和理解LLM内部工作机制的窗口。
3.2 任务分解与子任务管理
在面对一个庞大而复杂的AI应用场景时,将其分解为更小、更可管理的子任务是成功的关键。这正是软件工程中"高内聚低耦合"原则在Prompt Programming中的体现。
如何将复杂任务分解为可管理的子任务
- 识别主要功能模块: 确定任务中的核心独立职责。例如,"内容创作"可能包括"主题生成"、"大纲构建"、"草稿撰写"、"修订润色"等。
- 定义接口: 明确每个子任务需要什么输入,以及会产生什么输出。这有助于确保子任务之间能够无缝衔接。
- 层次化分解: 如果一个子任务本身依然复杂,可以进一步将其分解为更小的子子任务,直到每个任务足够原子化,能用一个或有限的Prompt指令完成。
- 识别前置条件和依赖: 确定子任务之间的执行顺序。哪些任务必须先完成,才能开始下一个任务?
子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与顺序
构建复杂AI工作流时,理解依赖关系至关重要。这可以用有向无环图(DAG)来表示,其中每个节点是一个子任务,边表示数据流或控制流的依赖。
- 线性依赖: T1 -> T2 -> T3。最简单的情况,如前面的Mini Challenge。
- 分支依赖: T1 -> (T2a 或 T2b) -> T3。根据T1的输出,选择执行不同的路径。
- 并行依赖与聚合: (T1a, T1b) -> T2。多个任务可以同时进行,其结果在T2中聚合。
在Prompt Programming中,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一个"协调器"(可以是外部代码,也可以是另一个Meta-Prompt),来根据依赖关系选择下一个要执行的Prompt。
实训案例:一个内容创作流程(主题生成-大纲构建-草稿撰写-修订)
我们将通过一个完整的中文内容创作流程,来演示任务分解和子任务管理。
总任务: 针对市场需求,生成一篇关于"AI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的科普文章。
子任务分解:
generate_topic_ideas(market_niche)
: 根据细分市场,生成多个文章主题建议。- 输入: 市场细分 (e.g., "科技科普")
- 输出: 主题列表
select_and_outline(topic)
: 从主题列表中选择一个,并为之构建详细大纲。- 输入: 选定的主题
- 输出: Markdown格式的大纲
draft_section(section_title, outline_context)
: 根据大纲的某个章节,撰写该章节内容。- 输入: 章节标题,相关大纲上下文
- 输出: 章节文本
review_and_refine(draft_text, tone_style)
: 对草稿进行整体审阅和润色。- 输入: 完整的草稿文本,期望的语气和风格
- 输出: 润色后的最终文章
我们将逐步构建这些子任务的Prompt模板,并通过一个"协调器"来驱动整个流程(在实际中,协调器通常是Python代码)。
1. generate_topic_ideas
认知函数 Prompt (主题生成)
prompt
## 认知函数: generate_topic_ideas
### 功能描述
根据给定的细分市场和受众,生成5个新颖且有吸引力的中文文章主题建议。
### 输入参数
`market_niche`: 主要关注的细分市场或行业领域。
`target_audience_desc`: 目标读者的描述。
### 约束条件
- 每个主题应简短明确,具有吸引力。
- 主题应符合细分市场和受众的兴趣点。
### 输出格式
一个Markdown格式的无序列表,每个列表项为一个主题建议。
### 您的任务
请根据上述描述生成文章主题建议。
<MARKET_NICHE>
{market_niche_payload}
</MARKET_NICHE>
<TARGET_AUDIENCE_DESC>
{target_audience_desc_payload}
</TARGET_AUDIENCE_DESC>
2. select_and_outline
认知函数 Prompt (大纲构建)
prompt
## 认知函数: select_and_outline
### 功能描述
从给定的主题中选择一个最佳主题(如果提供了多个),并为此主题构建一个详细的Markdown格式文章大纲。大纲需包含引言、主要章节(至少3个)、子章节和结论。
### 输入参数
`selected_topic`: 文章的最终确定主题。
`additional_context`: 任何有助于构建大纲的额外信息或重点(可选)。
### 约束条件
- 大纲结构清晰,逻辑连贯。
- 章节标题具有描述性。
- 内容应能合理支撑文章主题。
### 输出格式
Markdown格式的大纲。
### 您的任务
请根据上述描述构建文章大纲。
<SELECTED_TOPIC>
{selected_topic_payload}
</SELECTED_TOPIC>
<ADDITIONAL_CONTEXT>
{additional_context_payload}
</ADDITIONAL_CONTEXT>
3. draft_section
认知函数 Prompt (章节草稿撰写)
prompt
## 认知函数: draft_section
### 功能描述
根据提供的文章主题、所属章节标题及完整大纲上下文,撰写该章节的中文内容。
### 输入参数
`article_topic`: 整篇文章的主题。
`section_title`: 当前要撰写的章节标题。
`full_outline_markdown`: 整篇文章的完整Markdown格式大纲,用于提供上下文。
### 约束条件
- 撰写内容严格围绕 `section_title` 和 `article_topic`。
- 内容应与 `full_outline_markdown` 中该章节的预期保持一致。
- 语言流畅,专业且易于理解(科普风格)。
- 不需要引言或结论,只撰写当前章节内容。
### 输出格式
纯文本格式的章节内容。
### 您的任务
请根据上述描述撰写章节内容。
<ARTICLE_TOPIC>
{article_topic_payload}
</ARTICLE_TOPIC>
<SECTION_TITLE>
{section_title_payload}
</SECTION_TITLE>
<FULL_OUTLINE_MARKDOWN>
{full_outline_markdown_payload}
</FULL_OUTLINE_MARKDOWN>
4. review_and_refine
认知函数 Prompt (总稿审阅与润色)
prompt
## 认知函数: review_and_refine
### 功能描述
对提供的完整文章草稿进行审阅和润色,确保其符合目标受众和语气风格,改正语法拼写错误,提升文章的整体质量。
### 输入参数
`draft_article`: 完整的文章草稿文本。
`target_audience_desc`: 目标读者的描述。
`tone_style`: 期望的文章语气和风格。
### 约束条件
- 不改变文章的核心思想和事实内容。
- 重点关注语言的流畅性、准确性、一致性和吸引力。
- 改正所有语言错误和不通顺之处。
- 如果有缺失的引言或结论,需补全。
### 输出格式
润色后的完整的Markdown格式文章。
### 您的任务
请根据上述描述对文章草稿进行审阅和润色。
<DRAFT_ARTICLE>
{draft_article_payload}
</DRAFT_ARTICLE>
<TARGET_AUDIENCE_DESC>
{target_audience_desc_payload}
</TARGET_AUDIENCE_DESC>
<TONE_STYLE>
{tone_style_payload}
</TONE_STYLE>
模拟运行整个内容创作流程 (通过外部Python协调器驱动):
-
调用
generate_topic_ideas
:-
market_niche_payload
: "科技科普" -
target_audience_desc_payload
: "对AI和医疗感兴趣的普通大众" -
模拟输出 :
markdown- 人工智能如何辅助医生诊断疾病? - 从数据到生命:AI在医疗影像分析中的革命 - AI医疗的伦理困境与未来展望 - 智能穿戴设备与AI:个人健康管理的新纪元 - 揭秘AI药物研发:加速新药上市的黑科技
-
(选择主题: "人工智能如何辅助医生诊断疾病?")
-
-
调用
select_and_outline
:-
selected_topic_payload
: "人工智能如何辅助医生诊断疾病?" -
additional_context_payload
: "文章应易于理解,避免过多专业术语,突出AI的辅助作用而非替代医生。" -
模拟输出 :
markdown# 人工智能如何辅助医生诊断疾病? ## 引言 * 传统医疗诊断面临的挑战(如数据量大、医生工作量大) * AI技术在医疗领域兴起的背景 * 本文将探讨AI在疾病诊断中的具体应用和未来潜力 ## 1. 影像诊断的"火眼金睛" * AI在医学影像(X光、CT、MRI)分析中的作用 * 早期病变检测与精度提升(癌症、眼底病变等) * 实训案例:AI辅助识别肺结节 ## 2. 病理诊断的"智能助手" * AI在数字病理切片分析中的应用 * 细胞级分析与疾病分类的自动化 * 提高诊断效率和一致性 ## 3. 辅助决策的"智慧大脑" * AI如何整合多源数据(病史、基因、实验室结果) * 疾病风险预测与个性化治疗方案推荐 *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价值 ## 结论 * AI作为医生的强大辅助工具,而非替代者 * AI医疗的伦理与监管考量 * 展望AI与人类医生协同诊断的未来
-
(保存大纲以供后续章节撰写)
-
-
循环调用
draft_section
(针对大纲的每个主要章节):- 章节1: 影像诊断的"火眼金睛"
-
article_topic_payload
: "人工智能如何辅助医生诊断疾病?" -
section_title_payload
: "1. 影像诊断的"火眼金睛"" -
full_outline_markdown_payload
: (上述大纲内容) -
模拟输出 (章节草稿1) :
在现代医学中,影像诊断是疾病发现和确诊的关键环节。从最常见的X光片,到复杂的CT和MRI扫描,医生需要分析大量的图像数据。然而,由于图像细节的丰富性以及人眼的生理极限,一些微小或不明显的病变很容易被遗漏,这对于癌症等疾病的早期发现至关重要。 人工智能,特别是深度学习技术,在这里展现出了"火眼金睛"般的潜力。AI模型经过海量医学影像数据的训练,能够学习识别图像中的细微模式和异常。例如,在肺癌筛查中,AI能够识别出比肉眼更小的肺结节,提醒医生关注潜在的病变区域,从而实现疾病的超早期预警。在眼底疾病诊断(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AI也能比人类医生更快、更准确地发现病灶。 通过AI技术,医生能够更高效地处理影像数据,减少了阅片的时间,并将精力集中在更复杂的病例和与患者的沟通上。AI并非替代医生,而是提供了一个强大的辅助工具,帮助医生提升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
- 章节1: 影像诊断的"火眼金睛"
-
调用
review_and_refine
:-
draft_article_payload
: (所有章节拼接而成的完整文章草稿,包含引言和结论草稿) -
target_audience_desc_payload
: "对AI和医疗感兴趣的普通大众" -
tone_style_payload
: "科普、启发、易于理解" -
模拟输出 (最终润色后的文章) :
markdown# 人工智能如何辅助医生诊断疾病? ## 引言 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医疗健康领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从海量的患者数据到日益增长的医生工作量,传统诊断模式的压力日渐增大。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人工智能(AI)技术以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和模式识别能力,成为了医疗领域的一股新兴力量。本文将深入浅出地探讨AI如何在疾病诊断中发挥关键辅助作用,为我们描绘一个AI与人类医生协同作战的未来图景。 ## 1. 影像诊断的"火眼金睛" 在现代医学中,影像诊断是疾病发现和确诊的关键环节。从最常见的X光片,到复杂的CT和MRI扫描,医生需要分析大量的图像数据。然而,由于图像细节的丰富性以及人眼的生理极限,一些微小或不明显的病变很容易被遗漏,这对于癌症等疾病的早期发现至关重要。 人工智能,特别是深度学习技术,在这里展现出了"火眼金睛"般的潜力。AI模型经过海量医学影像数据的训练,能够学习识别图像中的细微模式和异常。例如,在肺癌筛查中,AI能够识别出比肉眼更小的肺结节,提醒医生关注潜在的病变区域,从而实现疾病的超早期预警。在眼底疾病诊断(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AI也能比人类医生更快、更准确地发现病灶。 通过AI技术,医生能够更高效地处理影像数据,减少了阅片的时间,并将精力集中在更复杂的病例和与患者的沟通上。AI并非替代医生,而是提供了一个强大的辅助工具,帮助医生提升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 2. 病理诊断的"智能助手" 病理诊断是疾病最终确诊的"金标准",病理医生通过观察组织切片,识别细胞和组织结构的变化来判断疾病类型。这是一个高度依赖医生经验和精细观察的工作。传统上,医生需要在显微镜下耗费大量时间来检查载玻片。 AI在数字病理领域正迅速成为"智能助手"。随着高分辨率数字切片扫描技术的普及,病理图像可以被数字化,从而能够被AI模型进行分析。AI可以自动化地对肿瘤细胞进行计数、分类,识别微小的病理特征,甚至预测疾病的预后。例如,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AI能协助病理医生发现转移灶,提高诊断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减轻病理医生巨大的工作负担。AI的引入,使得病理诊断变得更加高效和精准。 ## 3. 辅助决策的"智慧大脑" 疾病诊断和治疗决策不仅依赖单一的影像或病理报告,更需要综合考量患者的病史、基因组数据、实验室检测结果、生活习惯等多维度信息。这些海量、异构的数据往往让人类医生面临巨大的信息整合挑战。 AI在这里扮演着"智慧大脑"的角色,能够高效地整合并分析这些复杂的多源数据。通过机器学习算法,AI可以识别出隐藏在数据中的关联模式,预测疾病发生的风险,甚至为患者推荐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例如,在慢性病的管理中,AI可以持续监测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当发现潜在风险时及时预警医生。在肿瘤治疗中,AI能够结合患者的基因突变信息和药物反应数据库,推荐最有可能有效的靶向药物。 AI驱动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能够为医生提供结构化的、基于证据的建议,显著提升诊疗方案的科学性和个体化程度。 ## 结论 人工智能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并非要取代医生,而是作为其强大的"辅助工具"和"智能伙伴"。AI的"火眼金睛"加速影像和病理分析,其"智慧大脑"助力综合决策,共同提升诊断的准确性、效率和个性化水平。 然而,AI医疗的发展也伴随着伦理、数据隐私和算法透明度等方面的考量。未来,我们期待AI与人类医生能够更紧密地协同工作,形成一个"人机共智"的医疗新范式,共同推动人类健康事业迈向新的高度。
-
这个内容创作流程案例,通过清晰的子任务分解和相互调用(尽管在Prompt中是模拟调用,实际由外部协调器驱动),展示了如何用过程式Prompt Programming构建一个复杂的AI应用。每个步骤都专注于一个职责,并将其输出传递给下一个步骤,最终合力完成一个宏大的目标。
3.3 迭代与循环概念的模拟
在传统编程中,循环(for
, while
)是处理重复性任务不可或缺的结构。LLM本身是无状态的(每个Prompt调用都是独立的),因此无法直接实现如for i in range(N)
这样的显式循环。然而,通过巧妙的Prompt设计和外部协调器的辅助,我们可以有效地模拟迭代和循环行为,尤其是在处理长文本、多文档分析或需要多轮修正的场景。
如何通过Prompt模拟迭代或重复操作
主要有两种模拟方式:
-
外部循环 + 内部Prompt参数更新 :
这是最直接且最常用的方式。外部的编程语言(如Python)负责实现循环逻辑,在每次循环中,根据当前的迭代状态(如处理到第几段、剩余任务列表),动态生成并发送不同的Prompt给LLM。
- 适用场景: 处理超长文本(分段总结)、多文档批处理、多轮对话。
- DANGER: 长文本处理需要特别注意上下文管理,避免重复信息导致Token浪费和模型混淆。
-
Prompt内部的"自我迭代"或"自我修正" :
通过在Prompt中明确指示LLM进行"反思-修正"循环,让LLM在单个Prompt调用内部完成有限次数的迭代。这通常用于校验和修正其自身的输出。
- 适用场景: 事实核查、格式修正、观点平衡。
限制迭代次数或定义终止条件
无论是外部循环还是内部模拟,都需要明确定义循环的终止条件,以避免无限循环或不必要的计算。
- 外部循环: 设置最大迭代次数,或当某个条件满足时(如所有文档都已处理,或模型输出达到特定质量要求)跳出循环。
- 内部"自我迭代": 在Prompt中明确指明"尝试N次"、"直到达到特定格式"或"如果满足[条件]则停止"。
实训案例:分段处理超长文档并汇总关键信息
设想我们需要从一篇20,000字的中文研究报告中提取所有关键结论。由于上下文窗口限制,我们无法一次性将整篇报告发送给LLM。这时,分段处理和迭代总结是最佳方案。
任务分解:
- 外部协调器: 负责将原始长文档切割成多个小块(例如,每块包含1000字)。
summarize_section(text_chunk, chapter_context)
: 对每个文本块进行摘要,同时保留与章节相关的上下文。synthesize_summaries(summary_list)
: 将所有分段摘要汇总成最终报告的摘要。
1. summarize_section
认知函数 Prompt (分段摘要)
prompt
## 认知函数: summarize_section
### 功能描述
对提供的中文文本块进行摘要。该文本块是完整文档的一部分。在摘要时,请特别关注与文档整体上下文相关的关键信息,确保摘要能够捕获该文本块的独立贡献。
### 输入参数
`text_section`: 文档的一个文本块,将放置在 <TEXT_SECTION> 和 </TEXT_SECTION> 标签之间。
`document_title`: 原始文档的标题,用于提供整体背景。
`section_index`: 当前文本块在原始文档中的索引(例如 "第1部分", "第2部分"),用于定位。
### 约束条件
- 摘要长度限制在150字以内。
- 摘要内容必须忠实于 `text_section`。
- 摘要应突出该文本块的关键论点或信息。
### 输出格式
纯文本摘要。
### 您的任务
请根据上述描述摘要文本块。
<DOCUMENT_TITLE>
{document_title_payload}
</DOCUMENT_TITLE>
<SECTION_INDEX>
{section_index_payload}
</SECTION_INDEX>
<TEXT_SECTION>
{text_section_payload}
</TEXT_SECTION>
2. synthesize_summaries
认知函数 Prompt (汇总摘要)
prompt
## 认知函数: synthesize_summaries
### 功能描述
将多个分段摘要合并、整合,生成一份关于原始文档的最终主摘要。确保所有关键信息都被捕获,并形成连贯、全面的总结。
### 输入参数
`document_title`: 原始文档的标题。
`individual_summaries_list`: 一个以Markdown无序列表形式提供的所有分段摘要。每个摘要前注明其来源索引(可选)。
### 约束条件
- 最终摘要长度限制在500字以内。
- 最终摘要必须涵盖所有分段摘要的核心要点。
- 避免重复信息,提炼精髓。
- 保持语言的流畅和逻辑。
### 输出格式
纯文本形式的最终主摘要。
### 您的任务
请根据上述描述生成最终主摘要。
<DOCUMENT_TITLE>
{document_title_payload}
</DOCUMENT_TITLE>
<INDIVIDUAL_SUMMARIES_LIST>
{individual_summaries_list_payload}
</INDIVIDUAL_SUMMARIES_LIST>
模拟Python协调器运行流程:
假设我们有一个长文档 long_document.txt
,内容如下(为简化演示,此处只截取一小段,但想象它有20,000字):
# long_document.txt 示例内容 (约3000字,这里只显示头部)
# 标题: 深度学习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前沿应用
## 引言
自然语言处理(NLP)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核心分支,旨在让计算机理解、解释和生成人类语言。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Transformer架构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NLP领域的进步。从机器翻译到情感分析,从文本摘要到智能问答,深度学习模型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能力,正在深刻改变我们与信息交互的方式。本报告将深入探讨深度学习在NLP中的几个代表性前沿应用,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
## 第一章:Transformer架构的崛起
Transformer模型在2017年由Google提出,彻底改变了NLP领域的研究范式。在此之前,循环神经网络(RNN)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是处理序列数据的主流方法,但它们在处理长序列时存在并行计算效率低和长期依赖捕获困难的问题。Transformer通过引入自注意力(Self-Attention)机制,实现了对序列中任意位置信息的直接关联,从而克服了这些局限。
### 1.1 自注意力机制
自注意力机制允许模型在处理序列的某个词时,同时关注到序列中的所有其他词,并根据它们的重要性进行加权。这使得模型能够捕捉到词语之间复杂的长距离依赖关系,而无需像RNN那样通过循环逐步传递信息。其计算效率在GPU上得以大幅提升,为训练更大规模的模型奠定了基础。
### 1.2 多头注意力
为了使模型能够从不同角度和子空间关注信息,Transformer引入了多头注意力。它并行运行多个自注意力机制,每个机制学习不同的注意力权重,然后将结果拼接并进行线性变换。这增强了模型的特征提取能力。
<h2>第二章:大规模预训练语言模型 </h2>
Transformer架构的成功催生了BERT、GPT系列、T5等大规模预训练语言模型的兴起。这些模型通过在海量无标注文本数据上进行自监督学习,学到了丰富的语言知识和模式。
<h3>2.1 预训练与微调范式 </h3>
预训练模型通常学习两个任务:掩码语言模型(Masked Language Model, MLM)和下一句预测(Next Sentence Prediction, NSP)。一旦预训练完成,模型就可以通过少量特定任务数据进行微调(Fine-tuning),以适应各种下游NLP任务,如文本分类、命名实体识别等。这种"预训练+微调"的范式大幅降低了开发成本,并提升了任务性能。
<h3>2.2 GPT系列与生成能力 </h3>
与BERT主要用于理解任务不同,GPT(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系列模型最初专注于生成任务。GPT-1、GPT-2、GPT-3以及后续的GPT-3.5(如ChatGPT)和GPT-4,通过不断增加模型规模和训练数据,展现出惊人的文本生成、对话、推理等能力,引领了对话式AI的浪潮。它们的"涌现能力"使得它们能够执行在训练时并未显式教授的复杂任务。
<h3>2.3 多模态发展 </h3>
最近,预训练模型开始向多模态方向发展,例如结合图像和文本信息的CLIP、DALL-E以及结合语音、视频等多模态数据的模型。这使得AI能够更全面地理解世界,并执行跨模态的任务。
... (文档剩余部分) ...
Python 协调器伪代码:
python
from utils.llm_interface import call_llm # 假设 call_llm 可以调用带Prompt模板的LLM
import os
# 模拟 load_prompt_template function
def load_prompt_template(name):
templates_dir = "prompts" # 假设templates都在'prompts'目录下
with open(os.path.join(templates_dir, f"{name}.md"), "r", encoding="utf-8") as f:
return f.read()
# 模拟 summarize_section 认知函数
def summarize_section(text_section: str, document_title: str, section_index: str) -> str:
template = load_prompt_template("summarize_section_prompt") # 假设有 summarize_section_prompt.md
prompt_content = template.format(
document_title_payload=document_title,
section_index_payload=section_index,
text_section_payload=text_section
)
# 模拟LLM调用,实际会调用真实的LLM API
# print(f"Summarizing section {section_index} for '{document_title}'...")
# print(prompt_content)
# response = call_llm(prompt_content)
# return response
return f"这是'{document_title}'文档的{section_index}的模拟摘要:{text_section[:100]}..." # 简化返回
# 模拟 synthesize_summaries 认知函数
def synthesize_summaries(document_title: str, individual_summaries_list_markdown: str) -> str:
template = load_prompt_template("synthesize_summaries_prompt") # 假设有 synthesize_summaries_prompt.md
prompt_content = template.format(
document_title_payload=document_title,
individual_summaries_list_payload=individual_summaries_list_markdown
)
# 模拟LLM调用
# print(f"Synthesizing final summary for '{document_title}'...")
# print(prompt_content)
# response = call_llm(prompt_content)
# return response
return f"这是'{document_title}'的最终模拟主摘要,基于以下分段摘要:\n{individual_summaries_list_markdown}" # 简化返回
def chunk_text(text: str, chunk_size: int = 1000) -> list[str]:
"""将长文本切割成固定大小的块"""
chunks = []
for i in range(0, len(text), chunk_size):
chunks.append(text[i:i + chunk_size])
return chunks
def process_long_document(document_title: str, document_content: str) -> str:
# 假设LLM上下文支持3000字,这里为了演示,切分更小
chunks = chunk_text(document_content, chunk_size=1500)
individual_summaries = []
print(f"开始分段处理文档: 《{document_title}》,共 {len(chunks)} 段。")
for i, chunk in enumerate(chunks):
section_index = f"第 {i+1} 部分"
print(f"正在摘要 {section_index}...")
# 调用 summarize_section 认知函数
summary = summarize_section(
text_section=chunk,
document_title=document_title,
section_index=section_index
)
individual_summaries.append(f"- {section_index}: {summary}")
print(f" 摘要完成。长度: {len(summary)}字")
print("\n所有分段摘要完成,开始汇总。")
# 调用 synthesize_summaries 认知函数
final_summary_list_markdown = "\n".join(individual_summaries)
final_master_summary = synthesize_summaries(
document_title=document_title,
individual_summaries_list_markdown=final_summary_list_markdown # 修正参数名
)
print("\n--- 最终主摘要 ---")
print(final_master_summary)
return final_master_summary
if __name__ == "__main__":
# 为了运行这个示例,您需要在 'prompts' 目录下创建 summarize_section_prompt.md 和 synthesize_summaries_prompt.md
# 内容就是上面定义的 Prompt 模板,将 {} 替换为 {text_section_payload} 等
# 比如 summarize_section_prompt.md:
# ## 认知函数: summarize_section ... (略) ... <TEXT_SECTION>{text_section_payload}</TEXT_SECTION> ... (略) ...
# 这里为了演示,我将长文档内容直接嵌入
long_document_text = """
# 深度学习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前沿应用
## 引言
自然语言处理(NLP)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核心分支,旨在让计算机理解、解释和生成人类语言。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Transformer架构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NLP领域的进步。从机器翻译到情感分析,从文本摘要到智能问答,深度学习模型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能力,正在深刻改变我们与信息交互的方式。本报告将深入探讨深度学习在NLP中的几个代表性前沿应用,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
## 第一章:Transformer架构的崛起
Transformer模型在2017年由Google提出,彻底改变了NLP领域的研究范式。在此之前,循环神经网络(RNN)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是处理序列数据的主流方法,但它们在处理长序列时存在并行计算效率低和长期依赖捕获困难的问题。Transformer通过引入自注意力(Self-Attention)机制,实现了对序列中任意位置信息的直接关联,从而克服了这些局限。
### 1.1 自注意力机制
自注意力机制允许模型在处理序列的某个词时,同时关注到序列中的所有其他词,并根据它们的重要性进行加权。这使得模型能够捕捉到词语之间复杂的长距离依赖关系,而无需像RNN那样通过循环逐步传递信息。其计算效率在GPU上得以大幅提升,为训练更大规模的模型奠定了基础。
### 1.2 多头注意力
为了使模型能够从不同角度和子空间关注信息,Transformer引入了多头注意力。它并行运行多个自注意力机制,每个机制学习不同的注意力权重,然后将结果拼接并进行线性变换。这增强了模型的特征提取能力。
## 第二章:大规模预训练语言模型
Transformer架构的成功催生了BERT、GPT系列、T5等大规模预训练语言模型的兴起。这些模型通过在海量无标注文本数据上进行自监督学习,学到了丰富的语言知识和模式。
### 2.1 预训练与微调范式
预训练模型通常学习两个任务:掩码语言模型(Masked Language Model, MLM)和下一句预测(Next Sentence Prediction, NSP)。一旦预训练完成,模型就可以通过少量特定任务数据进行微调(Fine-tuning),以适应各种下游NLP任务,如文本分类、命名实体识别等。这种"预训练+微调"的范式大幅降低了开发成本,并提升了任务性能。
### 2.2 GPT系列与生成能力
与BERT主要用于理解任务不同,GPT(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系列模型最初专注于生成任务。GPT-1、GPT-2、GPT-3以及后续的GPT-3.5(如ChatGPT)和GPT-4,通过不断增加模型规模和训练数据,展现出惊人的文本生成、对话、推理等能力,引领了对话式AI的浪潮。它们的"涌现能力"使得它们能够执行在训练时并未显式教授的复杂任务。
### 2.3 多模态发展
最近,预训练模型开始向多模态方向发展,例如结合图像和文本信息的CLIP、DALL-E以及结合语音、视频等多模态数据的模型。这使得AI能够更全面地理解世界,并执行跨模态的任务。
## 第三章:NLP中的前沿应用
深度学习驱动的NLP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 3.1 智能问答与对话系统
从简单的FAQ机器人到复杂的客户服务虚拟助理,LLM能够理解用户意图并提供连贯、上下文相关的回答。RAG(检索增强生成)系统结合了信息检索与生成,进一步提升了问答的准确性和广度。
### 3.2 机器翻译与跨语言沟通
Transformer模型在机器翻译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实现了高质量的端到端翻译,极大地促进了跨语言信息的交流。
### 3.3 文本摘要与信息提取
LLM能自动从长文本中生成简洁的摘要,或从非结构化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如命名实体、事件),为信息过载时代提供了解决方案。
## 结论与未来展望
深度学习在NLP领域的应用已从实验室走向日常,深刻改变了信息获取、处理和交流的方式。未来,随着模型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多模态能力的融合以及伦理安全问题的持续关注,NLP技术将继续向更智能、更通用、更负责任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与人类无缝协作的智能系统。
"""
document_title = "深度学习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前沿应用"
final_summary = process_long_document(document_title, long_document_text)
print("最终生成的文档主摘要:\n", final_summary)
模拟LLM输出示例 (仅展示部分 summarize_section
和 synthesize_summaries
结果):
-
summarize_section
(针对某个文本块的输出) :这是'深度学习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前沿应用'文档的第 1 部分的模拟摘要:# 深度学习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前沿应用 ## 引言 自然语言处理(NLP)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核心分支,旨在让计算机理解、解释和生成人类语言。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Transformer架构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NLP领域的进步。从机器翻译到情感分析,从文本摘要到智能问答,深度学习模型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能力,正在深刻改变我们与信息交互的方式。本报告将深入探讨深度学习在NLP中的几个代表性前沿应用,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 ## 第一章:Tra...
-
synthesize_summaries
(最终汇总摘要的输出) :markdown这是'深度学习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前沿应用'的最终模拟主摘要,基于以下分段摘要:
- 第 1 部分: 这是'深度学习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前沿应用'文档的第 1 部分的模拟摘要:# 深度学习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前沿应用
引言
自然语言处理(NLP)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核心分支,旨在让计算机理解、解释和生成人类语言。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Transformer架构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NLP领域的进步。从机器翻译到情感分析,从文本摘要到智能问答,深度学习模型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能力,正在深刻改变我们与信息交互的方式。本报告将深入探讨深度学习在NLP中的几个代表性前沿应用,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
第一章:Tra...
- 第 2 部分: 这是'深度学习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前沿应用'文档的第 2 部分的模拟摘要:## 第二章:大规模预训练语言模型
Transformer架构的成功催生了BERT、GPT系列、T5等大规模预训练语言模型的兴起。这些模型通过在海量无标注文本数据上进行自监督学习,学到了丰富的语言知识和模式。
2.1 预训练与微调范式
预训练模型通常学习两个任务:掩码语言模型(Masked Language Model, MLM)和下一句预测(Next Sentence Prediction, NSP)。一旦预训练完成,模型就可以通过少量特定任务数据进行微调(Fine-tuning),以适应各种下游NLP任务,如文本分类、命名实体识别等。这种"预训练+微调"的范式大幅降低了开发成本,并提升了任务性能。
2.2 GPT系列与生成能力
与BERT主要用于理解任务不同,GPT(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系列模型最初专注于生成任务。GPT-1、GPT-2、GPT-3以及后续的GPT-3.5(如ChatGPT)和GPT-4,通过不断增加模型规模和训练数据,展现出惊人的文本生成、对话、推理等能力,引领了对话式AI的浪潮。它们的"涌现能力"使得它们能够执行在训练时并未显式教授的复杂任务。
2.3 多模态发展
最近,预训练模型开始向多模态方向发展,例如结合图像和文本信息的CLIP、DALL-E以及结合语音、视频等多模态数据的模型。这使得AI能够更全面地理解世界,并执行跨模态的任务。
第三章:NLP中的前沿应用
深度学习驱动的NLP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3.1 智能问答与对话系统
从简单的FAQ机器人到复杂的客户服务虚拟助理,LLM能够理解用户意图并提供连贯、上下文相关的回答。RAG(检索增强生成)系统结合了信息检索与生成,进一步提升了问答的准确性和广度。
3.2 机器翻译与跨语言沟通
Transformer模型在机器翻译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实现了高质量的端到端翻译,极大地促进了跨语言信息的交流。
3.3 文本摘要与信息提取
LLM能自动从长文本中生成简洁的摘要,或从非结构化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如命名实体、事件),为信息过载时代提供了解决方案。
结论与未来展望
深度学习在NLP领域的应用已从实验室走向日常,深刻改变了信息获取、处理和交流的方式。未来,随着模型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多模态能力的融合以及伦理安全问题的持...
```
这个迭代式分段处理长文档的案例,清晰地展示了如何结合外部编程语言的循环控制与LLM的认知函数进行高效协作。这不仅解决了LLM上下文窗口的限制,也提供了一种处理大规模数据的可行方案,是构建复杂AI系统不可或缺的Prompt编程技巧。
第四章:面向对象Prompt编程:实体、属性与方法
面向对象编程(OOP)是一种强大的编程范式,它将现实世界中的概念抽象为"对象",每个对象封装了自己的"属性"(数据)和"方法"(行为)。在Prompt Programming中,我们可以借鉴这一思想,将LLM处理的信息或任务主体视为具有特定属性和可执行方法的"认知对象"。这有助于我们以更结构化、更直观的方式与LLM交互,尤其是在处理特定领域知识或需要反复对同一实体进行操作时。
4.1 将信息视为"对象" (Thinking in Objects)
在Prompt Programming中,一个"认知对象"可以是对某个现实世界实体的抽象,也可以是一个特定数据结构或任务上下文的封装。
定义一个"Document"对象:属性(标题、作者、内容、日期、类型)
假设我们正在构建一个文档处理系统。我们可以将一份"文档"抽象为一个认知对象,它拥有以下"属性":
- 属性 (Properties) :
title
: 字符串,文档的标题。author
: 字符串,文档的作者。content
: 字符串,文档的原始文本内容。date
: 字符串,文档的发布日期。type
: 字符串,文档的类型(如"技术报告"、"市场分析"、"新闻稿")。
这些属性将作为LLM理解文档上下文的基础。在Prompt中,我们可以通过结构化的方式(如JSON或XML标签)来明确地传递这些属性。
定义"Document"对象的方法(.summarize()
, .extract_entities()
, .translate()
, .query()
)
除了属性,对象还应有"方法",即可以对这个对象执行的操作。这些方法对应着前面我们定义的"认知函数"。
- 方法 (Methods) :
.summarize(style, length)
: 对文档内容进行摘要,参数控制摘要风格和长度。.extract_entities(entity_types)
: 从文档中提取指定类型的实体。.translate(target_language)
: 将文档内容翻译成目标语言。.query(question)
: 针对文档内容回答问题。.tag_keywords(num_keywords)
: 为文档生成指定数量的关键词标签。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不是仅仅给LLM一段文本,而是给它一个"Document对象",并告诉它"调用这个Document对象的.summarize()
方法"。这使得LLM的交互更加面向领域、更加结构化。
实训案例:定义"客户信息"对象及其相关操作方法
我们以一个客户关系管理(CRM)场景为例,定义一个"客户信息"对象,并为其设计一些常用的操作方法。
"客户信息"对象定义 Prompt:
prompt
## 认知对象定义: CustomerInfo
### 对象描述
这是一个用于表示客户核心信息的认知对象。
### 属性 (Properties)
- `customer_id` (字符串): 客户的唯一标识符。
- `name` (字符串): 客户的姓名。
- `email` (字符串): 客户的邮箱地址。
- `phone` (字符串): 客户的电话号码。
- `company` (字符串, 可选): 客户所属公司。
- `industry` (字符串, 可选): 客户所在行业。
- `purchase_history` (列表 of 字符串, 可选): 客户近期购买的产品或服务列表。
- `notes` (字符串, 可选): 关于客户的任何附加说明或特殊需求。
### 方法 (Methods)
以下是对 CustomerInfo 对象可以执行的操作:
1. **`.generate_personalized_greeting(tone)`**
- **功能**: 根据客户姓名和提供的语气,生成一段个性化的问候语。
- **参数**: `tone` (字符串, 可选, "正式", "友好", "促銷"),默认"友好"。
- **输出格式**: 纯文本问候语。
2. **`.identify_cross_sell_opportunities(product_catalog)`**
- **功能**: 根据客户的购买历史和提供的产品目录,识别潜在的交叉销售机会。
- **参数**: `product_catalog` (JSON字符串或Markdown列表),包含所有可销售产品及其描述。
- **输出格式**: Markdown格式的产品推荐列表(如果存在)。
3. **`.summarize_issue(issue_description)`**
- **功能**: 对客户报告的问题进行摘要,提取核心问题点。
- **参数**: `issue_description` (字符串),客户描述的问题详情。
- **输出格式**: 3-5个关键问题的项目符号列表。
<h3>约束条件 </h3>
- 所有方法操作都必须围绕 `CustomerInfo` 对象的当前属性。
- 生成的文本必须谨慎,遵守隐私原则。
<h3>您的任务 </h3>
以上是对 `CustomerInfo` 对象的定义。当您接收到 `CustomerInfo` 实例和方法调用时,请模拟执行相应的方法。
---
模拟Python协调器与LLM交互:
假设我们有一个客户数据:
json
customer_data = {
"customer_id": "C001",
"name": "张三",
"email": "zhangsan@example.com",
"phone": "13800138000",
"company": "创新科技",
"industry": "软件开发",
"purchase_history": ["高级安全软件", "云存储服务"],
"notes": "客户对数据安全和性能有较高要求,关注新技术的应用。"
}
product_catalog = [
{"product_id": "P003", "name": "AI驱动的数据分析平台", "description": "利用AI提供深度数据洞察和预测。"},
{"product_id": "P004", "name": "企业级VPN解决方案", "description": "增强企业网络安全性,支持远程办公。"},
{"product_id": "P005", "name": "项目管理SaaS工具", "description": "提供团队协作和项目进度跟踪。"}
]
场景 1: 调用 .generate_personalized_greeting()
方法
-
Prompt (模拟调用):
prompt你正在处理一个 CustomerInfo 对象。 CustomerInfo 属性: { "customer_id": "C001", "name": "张三", "email": "zhangsan@example.com", "phone": "13800138000", "company": "创新科技", "industry": "软件开发", "purchase_history": ["高级安全软件", "云存储服务"], "notes": "客户对数据安全和性能有较高要求,关注新技术的应用。" } --- 调用方法: .generate_personalized_greeting() 参数: tone="正式" --- 请根据 CustomerInfo 属性和方法参数生成输出。
-
模拟LLM输出示例:
尊敬的张三先生/女士,您好!
场景 2: 调用 .identify_cross_sell_opportunities()
方法
-
Prompt (模拟调用):
prompt你正在处理一个 CustomerInfo 对象。 CustomerInfo 属性: { "customer_id": "C001", "name": "张三", "email": "zhangsan@example.com", "phone": "13800138000", "company": "创新科技", "industry": "软件开发", "purchase_history": ["高级安全软件", "云存储服务"], "notes": "客户对数据安全和性能有较高要求,关注新技术的应用。" } --- 调用方法: .identify_cross_sell_opportunities() 参数: product_catalog= [ {"product_id": "P003", "name": "AI驱动的数据分析平台", "description": "利用AI提供深度数据洞察和预测。"}, {"product_id": "P004", "name": "企业级VPN解决方案", "description": "增强企业网络安全性,支持远程办公。"}, {"product_id": "P005", "name": "项目管理SaaS工具", "description": "提供团队协作和项目进度跟踪。"} ] --- 请根据 CustomerInfo 属性和方法参数生成输出。
(Pro-Tip: 在实际操作中,
product_catalog
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Prompt附件或通过更精炼的描述传入,以节省Token。) -
模拟LLM输出示例:
markdown基于张三先生的历史购买记录(高级安全软件、云存储服务)和对数据安全及性能的高要求,以下是潜在的交叉销售机会: - **AI驱动的数据分析平台 (P003)**: * **理由**: 客户已关注新技术应用,且有云存储服务,AI数据平台能为其提供深度数据洞察,进一步提升业务决策效率。 * **关联**: 与客户对"性能"和"新技术"的需求相契合。 - **企业级VPN解决方案 (P004)**: * **理由**: 客户对数据安全有较高要求,已购买高级安全软件。VPN能从网络层面进一步增强其数据传输和远程办公的安全性。 * **关联**: 直接满足客户对"数据安全"的核心需求。
这个案例清晰地展示了如何将信息(客户数据)封装成一个"对象",并通过定义"方法"来规范对这些信息的操作。这种面向对象的Prompt编程思维,使得与复杂领域实体相关的AI任务设计变得更加直观、模块化和可扩展。
4.2 角色的封装与继承
在面向对象编程中,一个类可以被继承,派生出具有特定行为或属性的子类。在Prompt Programming中,我们可以通过**角色(Persona)**的封装和"继承"来模拟这种概念,让LLM在不同的情境下采取不同的"身份"和"行为模式"。
如何通过Prompt定义具有特定"角色"(Persona)的对象
一个"角色"Prompt,实际上就是为LLM预设了一套行为、知识结构、语气和目标。这就像是给了LLM一个"角色卡",让它扮演这个角色。
"角色"Prompt的典型结构:
prompt
## 认知对象定义: Persona
### 角色名称: [角色名称,如 "技术评论员"]
### 角色描述:
[详细描述这个角色的背景、专业领域、核心职责和思维方式]
### 属性 (隐含)
- **专业知识**: [该角色具备的专业领域知识]
- **价值观/目标**: [该角色的核心目标和思考优先事项]
- **语气特点**: [该角色讲话的语气、风格]
### 方法/行为 (隐含)
- **分析信息**: [该角色如何分析信息]
- **生成内容**: [该角色如何生成内容]
- **与用户互动**: [该角色与用户互动的模式]
### 您的任务
从现在开始,请你完全扮演以上角色,以该角色的视角和思维模式来理解和回应我的指令。
当我们需要LLM执行任务时,不是简单地给出指令,而是先"加载"一个角色Prompt,然后在这个角色的上下文中给出任务。
"角色"作为一种"类"的实例化,拥有预定义属性与行为
我们可以将不同的角色视为一个"通用代理(General Agent)"类的不同实例。每个实例都继承了代理的基本能力(如理解、生成文本),但又通过角色定义获得了独特的"属性"和"方法行为"。
例如:
- 通用代理基类 (Implicit Base Agent Class): 具备语言理解、逻辑推理、文本生成等基本能力。
- 子类:市场分析师 (Marketing Analyst Persona) :
- 继承属性: 通用代理的基本能力。
- 特有属性: 熟悉市场营销理论、消费者心理、竞品分析数据。
- 特有行为: 善于识别市场趋势、提出营销策略、撰写市场报告。
- 子类:技术评论员 (Technical Reviewer Persona) :
- 继承属性: 通用代理的基本能力。
- 特有属性: 掌握技术细节、产品评测标准、行业技术演进。
- 特有行为: 侧重技术原理分析、性能评估、优缺点权衡。
通过切换角色Prompt,我们实际上在"实例化"不同的"认知对象",指挥LLM以不同的专业视角处理问题。
实训案例:不同专家角色(市场分析师、技术评论员、创意总监)的切换与应用
我们将为LLM定义三个不同的专家角色。然后,给它们一个相同的输入,看看它们会如何用各自的"方法"来处理和回应。
1. 认知角色:Marketing Analyst Persona
(市场分析师)
prompt
## 认知对象定义: Persona - Marketing Analyst
### 角色名称: 市场分析师
### 角色描述:
你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市场分析师。你的职责是深入研究市场趋势、消费者行为和竞争格局。你擅长从市场角度解读产品或服务,识别其市场定位、目标客户群体、潜在商机和营销策略。
### 语气特点:
专业、具备商业洞察力、数据驱动、关注增长和市场份额。
### 您的任务:
请你完全扮演一名市场分析师。我将向你提供一个新产品概念,请你从市场维度进行分析。
---
2. 角色:Technical Reviewer Persona
(技术评论员)
prompt
## 认知对象定义: Persona - Technical Reviewer
### 角色名称: 技术评论员
### 角色描述:
你是一名资深技术评论员,拥有深厚的工程背景和对最新科技的敏锐洞察。你的职责是评估产品的技术实现、性能指标、创新点和潜在技术瓶颈。你擅长用清晰、客观的语言分析技术细节,并提供专业的技术改进建议。
### 语气特点:
严谨、客观、具备技术深度、注重细节和可靠性。
### 您的任务:
请你完全扮演一名技术评论员。我将向你提供一个新产品概念的技术描述,请你从技术维度进行分析。
---
3. 角色:Creative Director Persona
(创意总监)
prompt
## 认知对象定义: Persona - Creative Director
### 角色名称: 创意总监
### 角色描述:
你是一名富有远见和创新精神的创意总监。你的职责是为产品或品牌构思独特的创意方向、品牌故事和传播策略。你擅长用富有想象力的方式表达产品价值,激发用户情感共鸣。
### 语气特点:
富有激情、创新、富于想象力、注重故事性和感官体验。
### 您的任务:
请你完全扮演一名创意总监。我将向你提供一个新产品概念,请你从创意营销维度进行分析。
---
共享输入 :
一个假想的新产品概念,我们将称之为"智能助眠香薰灯":
产品概念描述 : 这是一款结合了环境光调节、天然香薰扩散和智能声音播放(白噪音、自然音乐)的智能设备。通过精确的环境传感器和AI算法,它能根据用户的睡眠阶段和室内环境(温度、湿度、光线、噪音)自动调节香薰浓度、灯光颜色及亮度、音量和播放内容,旨在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深度睡眠辅助。可以通过手机App控制,并具备学习用户偏好的能力。
目标用户: 高压力的都市人群,有睡眠障碍或追求高品质睡眠体验的用户。
我们将分别通过三个角色Prompt来引导LLM对这个产品概念进行分析。
场景 1: Marketing Analyst Persona
的分析
-
初始Prompt : 加载
Marketing Analyst Persona
的Prompt。 -
后续Prompt: "请基于以下新产品概念,从市场分析的角度,评估其市场定位、目标客户群的吸引力、竞争优势和潜在营销策略。"
-
产品概念: (上述"智能助眠香薰灯"描述)
-
模拟LLM输出示例 (扮演市场分析师):
markdown**Thought**: 收到新产品"智能助眠香薰灯"的概念,我需要从市场分析师的角度,全面评估其市场可行性,包括定位、用户吸引力、竞争格局和营销策略。 --- ### 市场分析报告:智能助眠香薰灯 **1. 市场定位与目标客户群吸引力**: 这款产品精准定位于现代都市中产阶级,特别是那些面临睡眠问题、高压工作或追求生活品质的群体。市场定位清晰,抓住了消费者对健康生活和个性化解决方案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尤其在亚健康普遍、睡眠经济兴起的当下,其作为"深度睡眠辅助"的卖点具有天然吸引力。细分来看,对科技产品接受度高,注重家居环境智能化的消费者是核心。 **2. 竞争优势分析**: * **差异化聚合**: 现有市场有单独的香薰机、小夜灯或白噪音机。该产品独特之处在于将三种功能(光、香薰、声)高度智能化、个性化地整合,并与AI深度结合,根据环境和睡眠阶段自动调节,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显著优于单一功能产品。 * **智能化与个性化**: AI算法和传感器使其能学习用户偏好,提供动态、自适应的助眠方案,而非静态播放,这是其核心竞争壁垒。 * **用户体验**: 手机App控制和情境联动提升了用户体验的便捷性和科技感。 **3. 潜在营销策略建议**: * **核心信息**: 聚焦"个性化深度睡眠解决方案提供者",强调"AI赋能,一夜好眠"或"你的睡眠,AI更懂"。 * **渠道选择**: * **线上**: 高科技产品测评网站、健康生活类KOL/KOC合作(如小红书、抖音、B站)、电商平台旗舰店(天猫、京东)。 * **线下**: 高端家居生活馆、睡眠科技展、与高品质酒店或健康管理中心合作。 * **内容营销**: 产出科普文章(睡眠健康知识)、用户案例分享(改善睡眠体验)、产品拆解评测视频。 * **合作营销**: 与健康App、智能家居平台、心理咨询机构进行跨界合作。 * **定价策略**: 考虑其智能化和多功能整合的价值,可定位在中高端市场。 **总结**: 智能助眠香薰灯具有明确的市场需求和差异化竞争优势,通过精准的营销策略,有望在睡眠经济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场景 2: Technical Reviewer Persona
的分析
-
初始Prompt : 加载
Technical Reviewer Persona
的Prompt。 -
后续Prompt: "请基于以下新产品概念,从技术评估的角度,分析其核心技术实现、创新点、潜在的技术挑战和改进建议。"
-
产品概念: (上述"智能助眠香薰灯"描述)
-
模拟LLM输出示例 (扮演技术评论员):
markdown**Thought**: 收到"智能助眠香薰灯"的产品概念。我将重点围绕其技术架构、传感器集成、AI算法、连接性和续航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识别技术创新与潜在风险。 --- ### 技术评估报告:智能助眠香薰灯 **1. 核心技术实现与创新点**: * **多传感器融合**: 整合环境光、温度、湿度、噪音传感器,通过数据汇聚为AI决策提供实时、全面的环境信息。这是实现环境自适应的关键。 * **AI算法驱动个性化**: 根据多源传感器数据和用户睡眠阶段(可能需非接触式睡眠监测模块辅助,如毫米波雷达或心率传感器),结合学习用户历史偏好,动态调整香薰、灯光、声音。这代表了高度复杂的自适应控制算法创新。 * **精准香薰扩散与灯光系统**: 精密控制的香薰泵或雾化模块,结合宽色域、可调亮度的LED光源,实现精细化环境干预。 * **App连接与控制**: 基于蓝牙/Wi-Fi模块实现与手机App的无缝连接,提供远程控制、数据可视化和用户配置界面。 **2. 潜在技术挑战**: * **AI睡眠阶段识别精度**: 要做到"根据睡眠阶段调节",需要高精度的非接触式睡眠监测技术(如微动雷达、心率变异性分析),这本身是一个复杂的技术领域,且易受外部环境干扰。若仅基于环境参数,则"睡眠阶段调节"可能成为营销噱头而非实际功能。 * **传感器融合与校准**: 多种传感器数据的实时采集、同步、融合及校准,对硬件设计和软件算法提出较高要求,以确保环境感知准确性。 * **香薰扩散的精细化控制**: 确保香薰浓度能精确调节且无残留,以及不同香型的快速切换,涉及复杂的流体控制和材料科学。 * **用户隐私与数据安全**: 收集环境和用户偏好数据,需要严格遵守数据隐私法规,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 **电池续航/功耗**: 若需长时间运行且无线使用,低功耗设计和电池容量是挑战。 **3. 技术改进建议**: * **明确睡眠监测方案**: 详细说明如何"根据用户睡眠阶段调节"。如果依赖环境传感器,建议调整宣传,强调"基于环境和生理体征推断"而非"识别睡眠阶段"。 * **开放API/生态集成**: 考虑提供API接口,未来可与Apple HealthKit、Google Fit或其他智能家居平台(如HomeKit,Matter)集成,提升生态互联性。 * **模块化设计**: 考虑将香薰模块设计为可替换、可升级的,以便用户尝试更多香型或应对未来技术升级。 * **本地化AI推理**: 对于隐私敏感的用户,可考虑部分AI推理在设备端进行,减少数据上传。 **总结**: 该产品在技术理念上具有很强的创新性,但在"根据睡眠阶段调节"的AI核心功能上,技术实现细节至关重要,可能存在较高的研发难度和成本。
场景 3: Creative Director Persona
的分析
-
初始Prompt : 加载
Creative Director Persona
的Prompt。 -
后续Prompt: "请基于以下新产品概念,从创意营销的角度,构思其品牌故事、Slogan和视觉风格建议。"
-
产品概念: (上述"智能助眠香薰灯"描述)
-
模拟LLM输出示例 (扮演创意总监):
markdown**Thought**: 一个智能助眠香薰灯!这简直是为都市灵魂量身定制的温柔港湾。我要为它构思一个能触动人心的品牌故事,一句直击灵魂的Slogan,以及一种能让人感到宁静又充满科技感的视觉风格。 --- ### 创意营销策略:智能助眠香薰灯 **1. 品牌故事:睡梦中的"专属私人管家"** 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睡眠已成为一种奢望。我们被信息过载、工作压力和环境噪音所困扰,常常夜不能寐,疲惫不堪。 "智能助眠香薰灯"的故事,不只关于产品,更关于一种被温柔呵护、被科技理解的睡眠体验。它是一个懂你、陪伴你、为你静心构筑梦境的"专属私人管家"。它不仅带来香气、光线和声音,更带来了理解、安抚和重拾深度睡眠的希望。每一次入眠,都是一场由它精心 orchestrate 的感官之旅,把世界的喧嚣关在外面,只留下纯粹的宁静和疗愈。它不只是一个物件,它是你卧室里的诗意与科技的融合,是告别失眠,重获活力的盟友。 **2. Slogan 构思**: * **核心Slogan**: "**AI深睡,不止好闻,更懂你**" (强调智能、个性化和超越感官) * **备选Slogan**: * "你的卧室,你的禅意,AI定制。" (突出个性化和宁静) * "告别失眠,未来已来。" (强调科技和解决痛点) * "感知你的疲惫,治愈你的夜晚。" (情感共鸣) **3. 视觉风格建议**: * **整体基调**: 极简主义、现代感、自然融合。 * **色彩**: 以柔和、舒缓的色调为主。 * 主色调:莫兰迪色系(低饱和度的蓝、绿、灰、米白),搭配木质纹理或磨砂质感。 * 点缀色:用于产品指示灯或App界面中的呼吸灯效,可以是渐变的暖色调(琥珀金、日落橙)或平静的冷色调(深海蓝)。 * **材质**: 哑光金属、木质、陶瓷、磨砂玻璃,强调质感和触感。 * **形态**: 流线型、无棱角、椭圆或圆形设计,给人以柔和、安全、包容的感觉。 * **影像风格**: * 产品图:干净、纯粹,置于整洁的卧室或极简空间中,光线柔和。 * 场景图:描绘用户在宁静的夜晚,被产品营造的氛围环绕,舒适入睡的画面。多用背光、模糊背景,聚焦产品和睡眠者的安详状态。 * 广告视频:缓慢的镜头、柔和的音乐、用户从日间压力到夜晚放松的渐变过程,最终聚焦于产品带来的宁静体验。 **总结**: 围绕"科技赋能的深度睡眠艺术"这一核心,打造一个既有高科技感又能触及情感的品牌形象。
通过这个实训案例,我们清晰地看到,即使是相同的输入信息,在LLM扮演不同"认知角色"时,其输出的视角、逻辑和侧重点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这正是面向对象Prompt编程中"封装"和"行为继承"的精髓,它使得LLM能够以更智能、更多元的方式处理信息,模拟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从而构建出更加灵活和强大的AI应用。
第五章:条件逻辑Prompt编程:自适应与决策
在传统编程中,条件语句(if/else
、switch
)是实现程序逻辑决策和流程控制的基础。在Prompt Programming中,条件逻辑同样至关重要,它赋予了LLM"自适应"和"决策"的能力------根据输入数据、中间状态或特定条件来调整其行为或生成策略。这使得我们的Prompt不再是僵硬的指令序列,而是能够像一个智能控制器一样,动态响应各种情境。
5.1 实现"如果/那么"逻辑 (If/Then Logic)
LLM本身具备很强的文本理解和推理能力,这使其能够解析并执行基于自然语言描述的条件逻辑。关键在于如何清晰、明确地在Prompt中表达这些条件和对应的行动。
基于输入特征或中间结果调整Prompt策略
核心思想是:LLM会首先根据某些"条件判断"来确定后续的执行路径。这些条件可以来源于:
- 初始输入: 例如,用户提问的类型(技术性、非技术性)、情感倾向、长度等。
- 中间结果 : 在多步流程中,上一步LLM生成的输出或提取的信息。例如,如果
extract_entities
方法发现文本中提到了"负面情绪",则后续的generate_reply
方法将进入"安抚客户"模式。
条件分支 (If...Else If...Else
) 的设计
在Prompt中实现条件分支,通常通过明确的指令和结构化标签来引导LLM。
Prompt模式 (条件逻辑):
prompt
## 决策任务: [任务名称]
### 输入
[需要进行判断和决策的输入数据或上下文]
### 决策规则
请你根据以下条件规则,判断输入并执行对应的行动。
---
**如果 (IF)** [条件1的描述,例如:输入是技术性问题]
**那么 (THEN)** [执行行动1,例如:采用技术专家角色,详细解释原理]
**否则如果 (ELSE IF)** [条件2的描述,例如:输入是非技术性问题]
**那么 (THEN)** [执行行动2,例如:采用科普作者角色,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
**否则 (ELSE)** [所有上述条件都不满足时执行的默认行动]
**那么 (THEN)** [执行默认行动,例如:请求更多信息或给出通用性回答]
---
### 您的任务
请严格遵循上述决策规则,分析输入,并给出你的判断及执行结果。
这种模式的清晰度对于LLM准确解析和执行条件逻辑至关重要。
实训案例:内容审核机器人,根据内容类型(技术/市场/新闻)和情绪(正面/负面)调整审查策略
我们将设计一个内容审核机器人,它能根据文章的类型
和预估的情绪
,调整其审核的策略
。
前置认知函数 (假设已存在):
classify_type(text)
: 分类文本类型 (输出: "技术", "市场", "新闻", "通用")analyze_sentiment(text)
: 分析文本情绪 (输出: "积极", "消极", "中性")
条件逻辑 Prompt (内容审核机器人):
prompt
## 决策任务: 内容审核策略决定
### 角色
你是一个严谨且负责的内容审核机器人,你的任务是根据文章的类型和情绪,制定最合适的审核策略。
### 输入
`article_text`: 需要审核的文章内容,将放置在 <ARTICLE_TEXT> 和 </ARTICLE_TEXT> 标签之间。
`content_type`: 文章的分类结果 (例如由 `classify_type` 函数获得)。
`sentiment`: 文章的情绪分析结果 (例如由 `analyze_sentiment` 函数获得)。
### 决策规则
请你根据以下条件规则,判断文章类型和情绪,并决定相应的审核策略。
---
**条件集 1: 技术类文章**
- **如果 (IF)** `content_type` 是 "技术" 并且 `sentiment` 是 "消极"
**那么 (THEN)** **审核策略**: "高度关注技术细节的准确性、实验数据的严谨性,以及负面评价是否有充分技术依据。必要时提请高级技术专家复核。"
- **否则如果 (ELSE IF)** `content_type` 是 "技术" 并且 `sentiment` 是 "积极"
**那么 (THEN)** **审核策略**: "关注技术描述是否客观、避免过度宣传。确认积极评价是否基于真实技术突破。"
- **否则 (ELSE)** `content_type` 是 "技术" (即情绪为中性)
**那么 (THEN)** **审核策略**: "关注技术术语的准确性和解释的清晰度,确保内容专业且易于理解。"
---
**条件集 2: 市场类文章**
- **如果 (IF)** `content_type` 是 "市场" 并且 `sentiment` 是 "消极"
**那么 (THEN)** **审核策略**: "高度关注市场分析的客观性,数据来源的可靠性,以及负面预测是否有充分的市场依据。评估潜在的舆论风险。"
- **否则如果 (ELSE IF)** `content_type` 是 "市场" 并且 `sentiment` 是 "积极"
**那么 (THEN)** **审核策略**: "关注营销宣传的合规性,避免夸大成分或虚假承诺。确认积极的市场前景是否有数据支撑。"
- **否则 (ELSE)** `content_type` 是 "市场" (即情绪为中性)
**那么 (THEN)** **审核策略**: "关注市场趋势分析的全面性,数据引用的准确性,以及报告的结构逻辑。"
---
**条件集 3: 新闻类文章**
- **如果 (IF)** `content_type` 是 "新闻" 并且 `sentiment` 是 "消极"
**那么 (THEN)** **审核策略**: "严格核实事实真相,交叉验证消息来源的可靠性。关注报道的公正性和负面影响的客观呈现,避免引发不必要的恐慌或偏见。"
- **否则如果 (ELSE IF)** `content_type` 是 "新闻" 并且 `sentiment` 是 "积极"
**那么 (THEN)** **审核策略**: "核对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关注报道是否全面,避免潜在的误导性信息或软性广告。"
- **否则 (ELSE)** `content_type` 是 "新闻" (即情绪为中性)
**那么 (THEN)** **审核策略**: "关注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平衡性,信息来源的可靠性。确保事实准确无误。"
---
**条件集 4: 通用类文章 (或未明确分类的文章)**
- **如果 (IF)** `content_type` 是 "通用" 或未匹配上述任何类型
**那么 (THEN)** **审核策略**: "进行基础的事实核查和语言规范性检查。如果 `sentiment` 是 '消极',则需特别关注敏感词和潜在争议点。"
---
### 您的任务
请根据 `article_text`、`content_type` 和 `sentiment`,选择并输出最匹配的**审核策略**。
<ARTICLE_TEXT>
{article_text_payload}
</ARTICLE_TEXT>
模拟运行流程 (通过Python协调器):
输入文章示例:
article_content_sample = """
近日,某科技公司发布了一款名为"量子AI芯片"的最新产品。据称,该芯片在特定计算任务上能达到现有服务器算力的千倍。然而,多家独立实验室在对其进行性能测试后,均表示无法复现官方宣称的千倍性能,且芯片在长时间运行后存在过热问题,能效比远低于预期。市场对此表示担忧,认为这可能是一次过度炒作。
"""
外部协调器步骤:
- 调用
classify_type
:text=article_content_sample
- 模拟LLM输出 :
"技术"
- 调用
analyze_sentiment
:text=article_content_sample
- 模拟LLM输出 :
"消极"
- 调用内容审核机器人 Prompt :
article_text_payload=article_content_sample
content_type_payload="技术"
sentiment_payload="消极"
实际Prompt提交给LLM: (LLM会收到组合后的Prompt)
prompt
## 决策任务: 内容审核策略决定
... (省略Prompt模板) ...
---
### 您的任务
请根据 `article_text`、`content_type` 和 `sentiment`,选择并输出最匹配的**审核策略**。
<ARTICLE_TEXT>
近日,某科技公司发布了一款名为"量子AI芯片"的最新产品。据称,该芯片在特定计算任务上能达到现有服务器算力的千倍。然而,多家独立实验室在对其进行性能测试后,均表示无法复现官方宣称的千倍性能,且芯片在长时间运行后存在过热问题,能效比远低于预期。市场对此表示担忧,认为这可能是一次过度炒作。
</ARTICLE_TEXT>
content_type: 技术
sentiment: 消极
模拟LLM输出示例 (审核策略):
**审核策略**: 高度关注技术细节的准确性、实验数据的严谨性,以及负面评价是否有充分技术依据。必要时提请高级技术专家复核。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看到LLM如何根据给定的文章类型和情绪,准确地匹配并输出了对应的审核策略。这表明LLM能够作为强大的"决策引擎",实现复杂的条件逻辑判断。
5.2 错误处理与容错机制
在传统编程中,健壮的程序需要处理各种异常情况和错误。LLM的生成过程 inherently 是非确定性的,有时可能会输出错误信息、幻想内容或不符合格式要求的结果。因此,在Prompt Programming中,设计错误处理和容错机制同样至关重要。
如何检测LLM的输出错误或幻觉
- 显式要求LLM自我校验: 在Prompt中明确指示LLM在输出之前进行自我检查。
- 结构化输出校验: 定义严格的输出格式 (如JSON Schema)。外部程序可以解析LLM输出,并检查其是否符合预定义的Schema。
- 关键字/模式检测: 检查输出中是否包含警告词、矛盾词或不合理的数据模式。
- 事实核查: 对于关键信息,通过与已知事实库或外部工具进行对比,验证LLM输出的真实性。
通过条件逻辑引导AI修正其输出
如果检测到错误,我们可以利用条件逻辑让LLM进行"自我修正"或"重试"。
Prompt模式 (错误检测与修正):
prompt
## 修正任务: 文本格式与内容校验器
### 输入
`text_to_validate`: 需要校验的文本,位于 <TEXT_TO_VALIDATE> 和 </TEXT_TO_VALIDATE> 标签之间。
`expected_format_rules`: 期望的格式规则列表。
`factual_check_points`: 需要核实的事实要点列表(可选)。
### 你的任务
严格按照以下步骤对文本进行校验,并进行修正。
**步骤 1: 格式校验**
- 检查 `text_to_validate` 是否严格遵循 `expected_format_rules`。
- 如果不符合,请明确指出所有不符合的格式点。
**步骤 2: 内容事实核查 (如果提供 `factual_check_points`)**
- 检查 `text_to_validate` 中与 `factual_check_points` 相关的内容是否真实、准确。
- 如果发现任何与已知事实矛盾或存在幻觉的地方,请明确指出。
**步骤 3: 修正输出**
- **如果**在步骤1或步骤2中发现任何错误,**那么**请根据你指出的错误,对 `text_to_validate` 进行修正,并输出修正后的完整文本。
- **否则 (ELSE)**,如果文本没有发现任何错误,**那么**直接输出 "校验通过,文本无误。"
### 严格按照以下格式输出:
格式校验结果: [通过/不通过,并指出问题]
内容核查结果: [通过/不通过,并指出问题]
最终修正文本: [如果修正,输出修正后的文本;如果通过,输出"校验通过,文本无误。"]
<TEXT_TO_VALIDATE>
{text_to_validate_payload}
</TEXT_TO_VALIDATE>
<EXPECTED_FORMAT_RULES>
{expected_format_rules_payload_list_markdown}
</EXPECTED_FORMAT_RULES>
<FACTUAL_CHECK_POINTS>
{factual_check_points_payload_list_markdown}
</FACTUAL_CHECK_POINTS>
增加"自我反思"的步骤
这种错误处理机制鼓励LLM进行"自我反思",即在生成内容后,主动评估其输出是否符合要求,从而提高其输出的质量和鲁棒性。这与ReAct框架中的"Thought"环节相似,但更侧重于审慎和纠错。
实训案例:要求AI检测并修正其生成内容中的事实错误或格式问题
我们将创建一个场景,LLM首先生成一段内容,然后我们要求它对这段内容进行自我校验和修正。
1. 初始生成 Prompt (假设这是一个独立的Prompt生成了一个错误文本):
prompt
## 任务: 撰写产品发布公告
### 角色: 产品经理
### 目标: 为即将发布的新款"智能学习手表X1"撰写一段推广文案。
### 约束:
- 包含产品名称、核心功能(AI辅导作业、健康监测)、发布日期。
- 发布日期设定为"下个星期五,2月30日"。
- 突出产品的创新性。
### 您的任务: 撰写推广文案。
模拟LLM输出示例 (错误文本 - erroneous_text
):
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们很高兴地宣布,革命性的"智能学习手表X1"将于**下个星期五,2月30日**正式发布!这款手表不仅仅是计时工具,更是您孩子的智能学习伙伴。它搭载了先进的AI辅导系统,能个性化解答作业难题;同时,内置的高精度健康监测功能,时刻守护孩子的健康。敬请期待!
(注意:发布日期"2月30日"是一个事实性错误。)
2. 错误检测与修正 Prompt (基于上述设计):
-
text_to_validate_payload
: (上述erroneous_text
) -
expected_format_rules_payload_list_markdown
:markdown- 文本应是连贯的推广文案,包含产品名称"智能学习手表X1"。 - 提及核心功能:AI辅导作业和健康监测。 - 包含具体发布日期。 - 语气积极向上。
-
factual_check_points_payload_list_markdown
:markdown- 核实发布日期是否合法且合理 (2月没有30日)。 - 核实产品名称和核心功能是否与描述一致。
实际Prompt提交给LLM:
prompt
## 修正任务: 文本格式与内容校验器
### 输入
`text_to_validate`: 需要校验的文本,位于 <TEXT_TO_VALIDATE> 和 </TEXT_TO_VALIDATE> 标签之间。
`expected_format_rules`: 期望的格式规则列表。
`factual_check_points`: 需要核实的事实要点列表(可选)。
### 你的任务
严格按照以下步骤对文本进行校验,并进行修正。
**步骤 1: 格式校验**
- 检查 `text_to_validate` 是否严格遵循 `expected_format_rules`。
- 如果不符合,请明确指出所有不符合的格式点。
**步骤 2: 内容事实核查 (如果提供 `factual_check_points`)**
- 检查 `text_to_validate` 中与 `factual_check_points` 相关的内容是否真实、准确。
- 如果发现任何与已知事实矛盾或存在幻觉的地方,请明确指出。
**步骤 3: 修正输出**
- **如果**在步骤1或步骤2中发现任何错误,**那么**请根据你指出的错误,对 `text_to_validate` 进行修正,并输出修正后的完整文本。
- **否则 (ELSE)**,如果文本没有发现任何错误,**那么**直接输出 "校验通过,文本无误。"
<h3>严格按照以下格式输出: </h3>
格式校验结果: [通过/不通过,并指出问题]
内容核查结果: [通过/不通过,并指出问题]
最终修正文本: [如果修正,输出修正后的文本;如果通过,输出"校验通过,文本无误。"]
<TEXT_TO_VALIDATE>
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们很高兴地宣布,革命性的"智能学习手表X1"将于**下个星期五,2月30日**正式发布!这款手表不仅仅是计时工具,更是您孩子的智能学习伙伴。它搭载了先进的AI辅导系统,能个性化解答作业难题;同时,内置的高精度健康监测功能,时刻守护孩子的健康。敬请期待!
</TEXT_TO_VALIDATE>
<EXPECTED_FORMAT_RULES>
- 文本应是连贯的推广文案,包含产品名称"智能学习手表X1"。
- 提及核心功能:AI辅导作业和健康监测。
- 包含具体发布日期。
- 语气积极向上。
</EXPECTED_FORMAT_RULES>
<FACTUAL_CHECK_POINTS>
- 核实发布日期是否合法且合理 (2月没有30日)。
- 核实产品名称和核心功能是否与描述一致。
</FACTUAL_CHECK_POINTS>
模拟LLM输出示例 (修正后的文本):
格式校验结果: 通过。文本是连贯的推广文案,包含了产品名称"智能学习手表X1",提及了核心功能,包含发布日期,语气积极向上。
内容核查结果: 不通过。发布日期"2月30日"不合理,2月没有30日。这可能是事实性错误。
最终修正文本:
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们很高兴地宣布,革命性的"智能学习手表X1"将于**下个星期五,[请在此处填写一个合法的2月日期,例如2月28日或29日]**正式发布!这款手表不仅仅是计时工具,更是您孩子的智能学习伙伴。它搭载了先进的AI辅导系统,能个性化解答作业难题;同时,内置的高精度健康监测功能,时刻守护孩子的健康。敬请期待!
(Pro-Tip: LLM在没有外部知识的情况下,很难"知道"具体的日期应该是2月28日或29日,但它能识别出"2月30日"的事实性矛盾。更高级的系统会结合Function Calling调用日历API来获取合法日期。这里LLM提供了修正建议并留出了合法日期占位符,这已是很好的响应。)
这个实训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在Prompt中嵌入详细的校验规则和修正指令,赋予LLM进行自我错误检测和内容纠错的能力。这在构建健壮、可靠的Prompt程序时至关重要,特别是需要生成高度准确或格式严格的内容时。
第六章:高级Prompt编程实践:元编程与智能体
当我们掌握了Prompt编程的基本范式(函数式、过程式、面向对象、条件逻辑)后,便可以开始探索更高级的应用,例如让LLM生成Prompt本身(元编程),以及构建具有一定自主决策和行动能力的智能体(Agentic Systems)。这些实践将Prompt Programming推向了其能力的顶点。
6.1 元提示词 (Meta-Prompting) 与工具构建 (Tool-Building)
元编程是指编写能够操作或生成其他程序的程序。在Prompt Programming中,**元提示词(Meta-Prompting)**就是一种能够生成、优化或管理其他提示词的提示词。其核心思想是,我们不直接编写最终执行任务的Prompt,而是让一个高度智能的LLM(通常是一个更强大的模型)来帮我们生成这些Prompt。
Tool-Builder meta-prompt: 深入解析其原理和价值
提纲中提到的"Tool-Builder"元提示词,正是Meta-Prompting的最佳实践之一。它的原理在于利用LLM的理解、推理和生成能力,使其扮演一个"Prompt工程师"的角色,根据任务需求自动构建出高效、专业的子Prompt。
原理:
- 明确需求: 我们向Meta-Prompt描述一个具体的工具或Agent的需求(例如,"我需要一个能够做事实核查的AI代理")。
- 角色扮演: Meta-Prompt被赋予"专家Prompt工程师"的角色,拥有关于如何构建高质量Prompt的知识。
- Prompt生成: Meta-Prompt根据需求和其内置的Prompt工程知识,生成一个或多个针对子任务的Prompt模板。这些生成的Prompt会包含清晰的指令、输入输出格式、约束条件等。
- 复用与迭代: 生成的Prompt可以被存储到Prompt库中,并在后续的任务中直接使用。如果效果不佳,可以反馈给Meta-Prompt进行迭代优化。
价值:
- 加速Prompt开发: 大幅缩短了人工编写和调试Prompt的时间。
- 提升Prompt质量: Meta-Prompt可以确保生成的Prompt遵循最佳实践,减少遗漏和错误。
- 普及高级Prompt工程: 让不熟悉Prompt工程细节的用户也能快速获得高质量Prompt。
- 标准化: 辅助生成遵循统一格式和约定的Prompt。
- 长尾任务处理: 对于不常见的、每次需求都略有不同的任务,可以动态生成Prompt。
- "AI赋能AI": 体现了LLM的自我增强和自我扩展能力。
实训案例1: 构建一个"Prompt模板生成器"(Generate Prompt Template Agent)
这个Meta-Prompt的任务是:根据用户描述的"认知函数"需求,自动生成一个完整的、结构化的Prompt模板。
Prompt定义 (Prompt模板生成器):
prompt
## 认知函数: PromptTemplateGenerator
### 角色
你是一位经验极其丰富的Prompt工程师专家,精通各种Prompt编写技巧、结构化输出(JSON, Markdown)、角色扮演、Few-shot Learning等。你的任务是根据用户对一个"认知函数"的描述,为其设计一个清晰、原子化、可复用且符合工程最佳实践的Prompt模板。
### 输入参数
`function_name`: 用户期望的认知函数名称 (如 extract_keywords)。
`description`: 用户对该认知函数的功能和目标的用户语言描述。
`input_requirements`: 用户对该函数的输入参数的描述(例如,输入是什么,有什么变量)。
`output_requirements`: 用户对该函数的输出格式和内容的描述。
`constraints_and_examples`: 用户提供的任何额外约束、偏好或希望包含的Few-shot示例 (可选)。
### 输出格式
一个完整的Markdown格式的Prompt模板。模板应严格遵循我们在本篇博客中定义的"认知函数"结构(功能描述、输入参数、约束条件、输出格式、示例、任务声明),并使用 `{}` 占位符表示可变参数。至少包含一个示例。
### 您的任务
请根据用户提供的认知函数需求,生成一个高质量的Prompt模板。
<FUNCTION_NAME>
{function_name_payload}
</FUNCTION_NAME>
<DESCRIPTION>
{description_payload}
</DESCRIPTION>
<INPUT_REQUIREMENTS>
{input_requirements_payload}
</INPUT_REQUIREMENTS>
<OUTPUT_REQUIREMENTS>
{output_requirements_payload}
</OUTPUT_REQUIREMENTS>
<CONSTRAINTS_AND_EXAMPLES>
{constraints_and_examples_payload}
</CONSTRAINTS_AND_EXAMPLES>
实训调用:
假设我们希望生成一个用于"从文本中提取人名和组织名"的认知函数Prompt。
function_name_payload
: "extract_person_organization"description_payload
: "需要从一段中文新闻报道中,提取所有提到的人名和组织名。"input_requirements_payload
: "输入是一段新闻文本。"output_requirements_payload
: "输出是一个JSON对象,包含两个键:'人物'和'组织',每个键对应一个列表,列出提取到的名称。"constraints_and_examples_payload
: """- 只提取文本中明确提及的实体。
- 注意区分人名和组织名。
- 示例:
文本: "昨天,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北京会见了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双方就核安全问题交换了意见。"
输出: {"人物": ["李强", "格罗西"], "组织": ["国务院", "国际原子能机构"]}
"""
实际Prompt提交给LLM (PromptTemplateGenerator):
prompt
## 认知函数: PromptTemplateGenerator
### 角色
你是一位经验极其丰富的Prompt工程师专家,精通各种Prompt编写技巧、结构化输出(JSON, Markdown)、角色扮演、Few-shot Learning等。你的任务是根据用户对一个"认知函数"的描述,为其设计一个清晰、原子化、可复用且符合工程最佳实践的Prompt模板。
### 输入参数
`function_name`: 用户期望的认知函数名称 (如 extract_keywords)。
`description`: 用户对该认知函数的功能和目标的用户语言描述。
`input_requirements`: 用户对该函数的输入参数的描述(例如,输入是什么,有什么变量)。
`output_requirements`: 用户对该函数的输出格式和内容的描述。
`constraints_and_examples`: 用户提供的任何额外约束、偏好或希望包含的Few-shot示例 (可选)。
### 输出格式
一个完整的Markdown格式的Prompt模板。模板应严格遵循我们在本篇博客中定义的"认知函数"结构(功能描述、输入参数、约束条件、输出格式、示例、任务声明),并使用 `{}` 占位符表示可变参数。至少包含一个示例。
### 您的任务
请根据用户提供的认知函数需求,生成一个高质量的Prompt模板。
<FUNCTION_NAME>
extract_person_organization
</FUNCTION_NAME>
<DESCRIPTION>
需要从一段中文新闻报道中,提取所有提到的人名和组织名。
</DESCRIPTION>
<INPUT_REQUIREMENTS>
输入是一段新闻文本。
</INPUT_REQUIREMENTS>
<OUTPUT_REQUIREMENTS>
输出是一个JSON对象,包含两个键:'人物'和'组织',每个键对应一个列表,列出提取到的名称。
</OUTPUT_REQUIREMENTS>
<CONSTRAINTS_AND_EXAMPLES>
- 只提取文本中明确提及的实体。
- 注意区分人名和组织名。
- 示例:
文本: "昨天,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北京会见了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双方就核安全问题交换了意见。"
输出: {"人物": ["李强", "格罗西"], "组织": ["国务院", "国际原子能机构"]}
</CONSTRAINTS_AND_EXAMPLES>
模拟LLM输出示例 (生成的Prompt模板):
markdown
## 认知函数: extract_person_organization
### 功能描述
从给定的中文新闻报道文本中,识别并提取所有明确提及的人名和组织名。
### 输入参数
`news_text`: 待分析的中文新闻报道文本,将放置在 <NEWS_TEXT> 和 </NEWS_TEXT> 标签之间。
### 约束条件
- 只提取文本中明确提及的实体。
- 严格区分人名和组织名,不可混淆。
- 如果某类型实体在文本中不存在,则其对应的列表应为空。
### 输出格式
一个JSON对象。该对象包含两个键:`"人物"` 和 `"组织"`。
每个键对应的值都是一个字符串列表,列出提取到的名称。
### 示例
输入:
<NEWS_TEXT>
昨天,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北京会见了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双方就核安全问题交换了意见。
</NEWS_TEXT>
输出:
```json
{
"人物": ["李强", "格罗西"],
"组织": ["国务院", "国际原子能机构"]
}
您的任务
请根据上述功能描述和示例,提取以下文本中的人名和组织名。
<NEWS_TEXT>
{news_text_payload}
</NEWS_TEXT>
这个案例完美地展示了Meta-Prompt如何高效地生成符合规范的Prompt模板。这大大降低了我们手动编写复杂Prompt的负担,尤其是在需要大量类似但又略有不同的Prompt时。
#### 实训案例2: 构建一个"数据分析报表生成器"(Data Analysis Report Agent)
这是一个更复杂的Meta-Prompt,它不仅生成Prompt,还可能生成一个包含逻辑的链式Prompt,用于处理特定类型的报表。
**任务**: 创建一个Meta-Prompt,能够根据用户描述的"数据分析报表"需求,生成一系列用于"数据洞察提取"和"报表格式化"的Prompt。
**Prompt定义 (Data Analysis Report Agent Builder)**:
```prompt
## 认知函数: DataAnalysisReportAgentBuilder
### 角色
你是一位经验丰富的AI数据分析师和Prompt工程师,擅长将数据洞察转化为清晰、有说服力的报告。你的任务是根据用户对一份"数据分析报表"的需求,生成一套由两个Prompt组成的链式工作流。这两个Prompt应能协同工作:第一个用于从原始数据中提取关键洞察,第二个用于将这些洞察格式化为报表。
### 输入参数
`report_goal`: 用户对报表的整体目标和用途的描述。
`data_context`: 原始数据的类型和结构描述(例如,"用户行为日志", "销售数据CSV", "财务报表JSON")。
`key_metrics_or_focus`: 用户希望报表重点关注的关键指标、问题或分析点。
`target_report_format`: 用户期望的最终报表格式 (例如 "Markdown", "简洁概览", "PPT大纲")。
### 输出格式
一个Markdown格式的文档,其中包含两个独立的Prompt:
1. **InsightExtractor Prompt**: 用于从数据中提取洞察。
* 应定义一个 `raw_data_payload` 参数作为输入。
* 输出一个 JSON 格式的洞察列表。
2. **ReportFormatter Prompt**: 用于将 InsightExtractor 的输出格式化为最终报表。
* 应定义一个 `insights_json_payload` 和 `report_goal_payload` 参数作为输入。
* 输出用户指定的 `target_report_format`。
### 您的任务
请根据用户提供的需求,生成两个互补的Prompt模板(InsightExtractor 和 ReportFormatter)。
<REPORT_GOAL>
{report_goal_payload}
</REPORT_GOAL>
<DATA_CONTEXT>
{data_context_payload}
</DATA_CONTEXT>
<KEY_METRICS_OR_FOCUS>
{key_metrics_or_focus_payload}
</KEY_METRICS_OR_FOCUS>
<TARGET_REPORT_FORMAT>
{target_report_format_payload}
</TARGET_REPORT_FORMAT>
实训调用:
report_goal_payload
: "分析Q1用户活跃度数据,识别用户流失趋势和潜在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data_context_payload
: "每月用户活跃度统计(新增用户、活跃用户、流失用户、平均使用时长等)。"key_metrics_or_focus_payload
: "流失率的变化趋势,高流失用户群体的特征,可能的流失触发点。"target_report_format_payload
: "简洁概览,包含三个主要部分:流失趋势、原因分析、改进建议。"
模拟LLM输出示例 (生成的两个Prompt模板):
markdown
## InsightExtractor Prompt
---
<h2>认知函数: InsightExtractor </h2>
<h3>角色 </h3>
你是一名资深数据分析师。你的任务是从原始用户活跃度数据中,提取关于用户流失趋势、潜在原因的关键洞察。
<h3>功能描述 </h3>
从提供的原始用户活跃度数据中,分析并识别用户流失的核心趋势、流失用户群体的典型特征以及可能导致流失的关键触发点。
<h3>输入参数 </h3>
`raw_data`: 原始用户活跃度统计数据(如JSON格式的每月统计报告),将放置在 <RAW_DATA> 和 </RAW_DATA> 标签之间。
<h3>约束条件 </h3>
- 洞察必须完全基于提供的 `raw_data`。
- 洞察应聚焦于流失率变化、用户群体特征和流失触发点。
- 每个洞察点应简洁明了,并带有数据支撑的简要解释。
<h3>输出格式 </h3>
一个JSON对象,包含一个名为 `"insights"` 的键,其值为一个字符串列表,每个字符串是一个关键洞察。
示例:
```json
{
"insights": [
"Q1流失率环比增长15%,主要集中在注册后30天内的新用户。",
"高流失用户群体主要特征是低互动率和未完成首次关键操作。",
"可能的流失触发点包括新用户引导流程不畅和早期产品体验不佳。"
]
}
您的任务
请根据上述描述,从以下原始数据中提取关键洞察。
<RAW_DATA>
{raw_data_payload}
</RAW_DATA>
ReportFormatter Prompt
认知函数: ReportFormatter
角色
你是一位专业的报告撰写人。你的任务是将数据分析师提供的关键洞察,格式化为一份简洁的用户活跃度分析报告。
功能描述
将提供的关于用户流失趋势、原因和建议的洞察整合,生成一份简洁概览形式的报告。
输入参数
`insights_json`: 一个JSON字符串,包含InsightExtractor生成的关键洞察。 `report_goal`: 报表的整体目标和用途,用于指导报告的语调和侧重点。
约束条件
- 报告应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流失趋势、原因分析、改进建议。 - 报告内容必须完全基于 `insights_json` 中提供的洞察。 - 语言应简洁、专业,易于理解。
输出格式
Markdown格式的报告文本。
您的任务
请根据上述描述格式化报告。
<REPORT_GOAL>
{report_goal_payload}
</REPORT_GOAL>
<INSIGHTS_JSON>
{insights_json_payload}
</INSIGHTS_JSON>
这个案例进一步展示了Meta-Prompt的强大之处:它不仅能生成单个Prompt,还能理解复杂的工作流需求,并生成一套协同工作的Prompt链。这离构建真正意义上的"AI助理"又近了一步。
#### 实训案例3: 构建一个"自定义函数库生成器"(Custom Function Library Generator)
有时我们需要LLM根据一段描述性文本,生成一段Python(或其他语言的)"函数代码",这段代码内部可能包含Prompt调用。这里的Meta-Prompt不是生成Prompt模板,而是生成能够执行Prompt的**代码函数**。这连接了Prompt Programming与传统编程。
**Prompt定义 (Custom Function Library Generator)**:
```prompt
## 认知函数: CustomFunctionLibraryGenerator
### 角色
你是一位资深软件工程师和Prompt工程专家,精通Python编程和LLM API调用。你的任务是根据用户对一个特定函数的描述,生成一个完整的Python函数。这个Python函数应该能够实现用户描述的功能,并且可以(如果需要)在函数内部调用LLM来完成部分认知任务。
### 输入参数
`function_name`: 用户期望生成的Python函数名称。
`function_description`: 用户对该Python函数功能的详细描述,包括其输入、输出和具体逻辑。
`llm_calls_needed`: 布尔值,指示函数内部是否需要调用LLM。
`llm_task_description`: 如果需要调用LLM,详细描述LLM需要完成的具体认知任务,以及期望的Prompt结构、输入输出格式(可选,但推荐提供)。
### 输出格式
一个完整的Python代码块,包含定义的函数。代码应遵循Python最佳实践,包含Docstring,并使用注释说明LLM调用部分。如果需要导入LLM接口,请假设存在 `utils.llm_interface.py` 中的 `call_llm` 函数。
### 您的任务
请根据用户提供的需求,生成一个高质量的Python函数。
<FUNCTION_NAME>
{function_name_payload}
</FUNCTION_NAME>
<FUNCTION_DESCRIPTION>
{function_description_payload}
</FUNCTION_DESCRIPTION>
<LLM_CALLS_NEEDED>
{llm_calls_needed_payload}
</LLM_CALLS_NEEDED>
<LLM_TASK_DESCRIPTION>
{llm_task_description_payload}
</LLM_TASK_DESCRIPTION>
实训调用:
function_name_payload
: "generate_social_media_post"function_description_payload
: "该函数用于根据一篇博客文章草稿,生成一个适合发布到社交媒体(如微博、朋友圈)的短文案。输入是博客文本,输出是短文案。要求文案吸引人,包含表情符号和相关标签。"llm_calls_needed_payload
:True
llm_task_description_payload
: """
LLM需要扮演"社交媒体文案专家"。
输入一个blog_text
参数。
输出格式为纯文本,包含表情符号和至少3个相关标签。
语气活泼、吸引人。
"""
模拟LLM输出示例 (生成的Python函数):
python
import json
from typing import Dict, Any
# 假设这个函数存在于 utils/llm_interface.py
# from utils.llm_interface import call_llm
def call_llm_mock(prompt_content: str, model_name: str = "gpt-4") -> str:
"""Mock LLM call for demonstration purposes."""
if "社交媒体文案专家" in prompt_content:
return "✨ 揭秘最新AI技术如何颠覆你的工作!💻 从Prompt Engineering到AI系统架构师,这篇深度解析带你飞!🚀 #AI编程 #LLM #科技前沿"
return "Mock LLM response."
def generate_social_media_post(blog_text: str) -> str:
"""
根据一篇博客文章草稿,生成一个适合发布到社交媒体(如微博、朋友圈)的短文案。
Args:
blog_text (str): 博客文章的完整文本内容。
Returns:
str: 适合社交媒体发布的短文案,包含表情符号和相关标签。
"""
# LLM需要扮演"社交媒体文案专家"来完成此任务
llm_prompt_template = f"""
## 认知函数: SocialMediaContentGenerator
### 角色
你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社交媒体文案专家,擅长将长篇内容提炼成吸引眼球、互动性强的短文案。你深谙各类社交媒体平台的特点,知道如何使用表情符号和标签来提升传播效果。
### 功能描述
从给定的博客文章中,提炼出核心亮点,并生成一段适合发布到社交媒体(如微博、朋友圈)的短文案。
<h3>输入参数 </h3>
`blog_content`: 博客文章的完整内容,将放置在 <BLOG_CONTENT> 和 </BLOG_CONTENT> 标签之间。
<h3>约束条件 </h3>
- 文案长度应控制在150字以内,力求简洁有力。
- 语气活泼、吸引人,能够激发读者点击阅读的兴趣。
- 必须包含至少3个相关的表情符号和至少3个相关的标签(Hashtag)。
- 内容必须忠于博客原文的核心思想。
<h3>输出格式 </h3>
纯文本形式的社交媒体文案。
<h3>您的任务 </h3>
请根据上述描述,为以下博客文章生成社交媒体文案。
<BLOG_CONTENT>
{{blog_content_payload}}
</BLOG_CONTENT>
""" # 使用{{}}进行字符串格式化,避免与Python本身的{}冲突
# 填充Prompt模板中的占位符
final_llm_prompt = llm_prompt_template.format(blog_content_payload=blog_text)
# 调用LLM来生成社交媒体文案
social_post = call_llm_mock(final_llm_prompt) # 实际应用中替换为 call_llm(final_llm_prompt)
return social_post
if __name__ == "__main__":
sample_blog_content = """
# LLM高级玩家必修课:Prompt Programming - 用文字重构AI智能体系
## 引言
在大型语言模型(LLM)的浪潮席卷全球之际,多数人仍停留在"如何更好地提问"的阶段。
然而,真正的变革者已悄然踏入一个更深层次的领域------Prompt Programming。
这不仅仅是提示词工程的升级,更是一场将传统软件工程的精髓注入与AI交互方式的思维革命。
... (此处简化,实际是完整的博客文章内容) ...
"""
post = generate_social_media_post(sample_blog_content)
print("生成的社交媒体文案:\n", post)
运行 generate_social_media_post
函数的(模拟)控制台输出:
生成的社交媒体文案:
✨ 揭秘最新AI技术如何颠覆你的工作!💻 从Prompt Engineering到AI系统架构师,这篇深度解析带你飞!🚀 #AI编程 #LLM #科技前沿
这个案例展示了Meta-Prompt如何作为"代码生成器",帮助开发者自动化生成特定的业务逻辑代码,这些代码内部又可以调用LLM来完成具体的认知任务。这极大地提升了AI应用开发的效率和灵活性,模糊了传统编程与Prompt编程的界限。
6.2 Prompt编程与LLM Agentic Systems
LLM Agentic Systems (LLM智能体系统) 是Prompt Programming的终极目标之一。一个"智能体"不仅仅是一个LLM调用,它是一个能够感知 环境、规划 行动、执行 目标、并反思结果的系统。Prompt Programming为构建智能体的核心逻辑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从Prompt编程到构建自主智能体(Autonomous Agents)的桥梁
- Prompt Programming: 提供了构建智能体"大脑"或"认知模块"的工具集(如,定义执行任务的函数Prompt,定义决策逻辑的条件Prompt)。
- Agentic Systems: 将这些认知模块与外部感知(输入)、行动(工具调用)、记忆(上下文管理)和反思循环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自主系统。
Prompt Programming是智能体的思维语言 ,智能体是Prompt编程的执行框架。
ReAct (Reasoning and Acting) 框架中的Prompt编程应用
ReAct(Reasoning and Acting)框架是当前构建LLM智能体最流行和有效的方式之一。它核心思想是让LLM在执行任务时,显式地进行Reasoning (推理) 和 Acting (行动)。
- Reasoning (推理): LLM会生成内部的"Thought"(思考),分析当前任务状态、下一步规划、以及为什么选择某个行动。这通常是LLM自身的Prompt输出。
- Acting (行动): LLM会根据"Thought"生成一个"Action"(行动),这个行动可以是调用一个Prompt函数(认知函数),也可以是调用一个外部工具(如搜索引擎、数据库查询、代码执行器)。
- Observation (观察): 从"Action"中获得的反馈结果(无论是LLM函数输出还是外部工具结果)。LLM基于这个"Observation"进行下一轮的"Reasoning"。
这个 Thought -> Action -> Observation
的循环正是通过过程式Prompt编程来驱动的。
ReAct框架的Prompt模板核心:
prompt
## 任务: [总任务名称]
### 你需要扮演一个 [角色] 来完成以下任务: [目标描述]
### 可用工具 (Tools):
你可以使用以下工具来帮助你完成任务。请严格按照格式调用。
1. **{tool_name_1}**: {tool_description_1}。调用格式: `{tool_name_1}({param_name_1}, {param_name_2})`
2. **{tool_name_2}**: {tool_description_2}。调用格式: `{tool_name_2}({param_name_1})`
...
### 你的思考过程和行动计划如下:
<BEGIN_TASK>
**Question**: [用户提出的问题或任务]
**Thought**: [你对问题的初步分析,以及你认为的第一个行动步骤]
**Action**: [你选择调用的工具和参数,严格按照格式]
**Observation**: [工具返回的结果]
**Thought**: [基于Observation,你进行下一步的思考]
**Action**: [你选择调用的工具和参数]
**Observation**: [工具返回的结果]
...
**Thought**: [当你认为任务已完成时,给出最终答案]
**Final Answer**: [最终的答案]
</BEGIN_TASK>
如何通过Prompt指导AI进行规划、执行、反思
在ReAct框架中,Prompt编程不仅仅是指令,更是AI的宪法 和操作指南。
- 规划 (Planning) :
Thought
阶段是LLM的规划过程。我们通过在Prompt中引导其进行逐步思考,使其在每次行动前都先进行策略制定。例如,Prompt可以要求LLM"首先列出完成任务所需的所有步骤",或者"识别最可能导致成功的行动"。 - 执行 (Execution) :
Action
阶段是LLM执行规划的体现。这可以是直接生成文本,也可以是调用外部工具(这需要一个外部的"工具执行器"来解析LLM输出的Action指令并实际调用)。我们在Prompt中明确定义了Action的格式,使得外部程序能够解析。 - 反思 (Reflection) :
Observation
阶段是LLM从环境中获得反馈。更进一步的反思 可以在Thought
阶段要求LLM评估Observation
是否符合预期,是否需要调整策略,或者是否出现了错误。例如,"如果Observation与预期不符,请重新评估你的策略"。
实训案例:一个具备"搜索"和"总结"能力的RAG Agent
我们将构建一个简单的RAG (Retrieval Augmented Generation) Agent。这个Agent需要做两件事:
- 搜索: 根据用户提问,在外部知识库中检索相关信息 (Function Calling)。
- 总结: 根据检索到的信息,结合用户提问,生成最终答案 (Prompt Function)。
我们的"工具库" (由外部Python实现):
search_knowledge_base(query)
: 模拟搜索引擎,根据查询返回相关文档片段。- 输入 :
query
(字符串) - 输出 :
search_results
(字符串列表,模拟文档片段)
- 输入 :
Prompt定义 (RAG Agent):
prompt
## 任务: 从知识库中检索并回答问题
### 角色
你是一个严谨的RAG(检索增强生成)智能代理。你的任务是利用提供的知识搜索工具,回答用户的问题。如果搜索结果不相关或不足以回答问题,请说明。
### 可用工具 (Tools):
1. **search_knowledge_base**: 根据用户提出的问题进行搜索,返回与问题最相关的知识库文档片段。
调用格式: `search_knowledge_base("搜索查询内容")`
### 你的思考过程和行动计划如下:
<BEGIN_TASK>
**Question**: {user_question_payload}
**Thought**: {thought_payload}
**Action**: {action_payload}
**Observation**: {observation_payload}
**Thought**: {thought_2_payload}
**Final Answer**: {final_answer_payload}
</BEGIN_TASK>
模拟运行流程 (通过Python协调器驱动ReAct循环):
user_question_payload
: "Transformer模型的核心创新点是什么?"
Python协调器逻辑:
-
初始Prompt : 将
user_question
注入 RAG Agent Prompt。 -
LLM首次调用 : LLM会生成
Thought
和Action
("search_knowledge_base('Transformer模型核心创新点')")。 -
外部工具执行 : Python协调器解析Action,调用
search_knowledge_base("Transformer模型核心创新点")
。-
模拟
search_knowledge_base
返回 :- Transformer模型在2017年由Google提出,通过引入自注意力机制彻底改变了NLP领域。 - 自注意力机制允许模型在处理序列的某个词时,同时关注到所有其他词,有效捕捉长距离依赖。 - 多头注意力机制让模型能从不同角度和子空间关注信息。 - 这使其克服了RNN在长序列处理中的效率低下和长期依赖问题。
-
-
LLM再次调用 : Python协调器将
search_knowledge_base
的返回结果注入到Prompt的Observation
占位符,然后再次调用LLM。 -
LLM最终回答 : LLM基于
Observation
继续其Thought
过程,并生成Final Answer
。
实际交互示例 (在Python协调器中模拟):
python
# 模拟 search_knowledge_base 工具
def mock_search_knowledge_base(query: str) -> str:
print(f"\n[Tool Call] 调用 search_knowledge_base,查询: '{query}'")
if "Transformer模型核心创新点" in query:
return """
- Transformer模型在2017年由Google提出。
- 核心创新是引入了"自注意力"(Self-Attention)机制。
- 自注意力机制允许模型在处理序列的某个词时,同时关注到序列中的所有其他词,并根据它们的重要性进行加权,从而捕捉长距离依赖。
- 多头注意力机制让模型能从不同的"表示子空间"学习信息,增强模型特征提取能力。
- 这使其克服了RNN在长序列处理中的并行计算效率低和长期依赖捕获困难的问题。
- 编码器-解码器结构,但也可单独使用编码器(如BERT)或解码器(如GPT)。
"""
return "未找到相关信息。"
def run_rag_agent(user_question: str) -> str:
agent_prompt_template = """
## 任务: 从知识库中检索并回答问题
### 角色
你是一个严谨的RAG(检索增强生成)智能代理。你的任务是利用提供的知识搜索工具,回答用户的问题。如果搜索结果不相关或不足以回答问题,请说明。
### 可用工具 (Tools):
1. **search_knowledge_base**: 根据用户提出的问题进行搜索,返回与问题最相关的知识库文档片段。
调用格式: `search_knowledge_base("搜索查询内容")`
### 你的思考过程和行动计划如下:
<BEGIN_TASK>
**Question**: {user_question_payload}
**Thought**: {thought_payload}
**Action**: {action_payload}
**Observation**: {observation_payload}
**Thought**: {thought_2_payload}
**Final Answer**: {final_answer_payload}
</BEGIN_TASK>
"""
# 第一次LLM调用:规划Thought和Action
# 这里需要一个更高级的LLM来解析Thought和Action格式,简化起见,我们直接模拟
# 实际中LLM会返回一个包含Thought和Action的JSON或特定格式文本,由Python解析
# 模拟第一次LLM调用 (通常是LLM内部完成)
initial_thought = "我首先需要理解用户的问题,并将其转化为一个有效的搜索查询。然后我将使用 `search_knowledge_base` 工具来检索相关信息。"
initial_action_query = "Transformer模型核心创新点"
initial_action = f"search_knowledge_base(\"{initial_action_query}\")"
# 执行模拟工具调用
observation_result = mock_search_knowledge_base(initial_action_query)
# 第二次LLM调用:基于Observation生成Final Answer
# 将所有信息组装到Prompt中,让LLM继续推理
final_prompt_for_llm = agent_prompt_template.format(
user_question_payload=user_question,
thought_payload=initial_thought,
action_payload=initial_action,
observation_payload=observation_result,
thought_2_payload="基于搜索结果,我将评估这些信息是否足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些信息足以回答问题,我将组织一个全面且准确的答案。", # LLM生成的进一步思考
final_answer_payload="[Placeholder for LLM's full answer]" # 等待LLM填入
).replace("[Placeholder for LLM's full answer]", "") # 移除占位符以便LLM生成
# 在实际中,我们会将 `final_prompt_for_llm` 发送给LLM,
# 并期待LLM填充 Thought_2 和 Final Answer。
# 这里我们再次模拟LLM的最终回答
print(f"\n--- LLM RAG Agent Final Prompt (部分) ---\n{final_prompt_for_llm}")
final_llm_answer = """
Transformer模型的核心创新点主要在于其引入的**自注意力(Self-Attention)机制**和**多头注意力(Multi-Head Attention)机制**。
1. **自注意力机制**: 允许模型在处理序列中的每个词时,能够同时关注并加权序列中的所有其他词,从而有效地捕捉词语之间的长距离依赖关系。这克服了传统循环神经网络(RNN)在处理长序列时存在的效率低下和长期依赖问题。
2. **多头注意力机制**: 进一步增强了模型的表示能力,它并行运行多个自注意力机制,每个机制学习不同的注意力权重,从而能够从不同的"表示子空间"或"抽象视角"学习信息,综合理解输入。
这些创新使得Transformer模型在并行计算效率和捕捉复杂语义关系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彻底改变了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研究范式。
"""
return final_llm_answer
if __name__ == "__main__":
question = "Transformer模型的核心创新点是什么?"
answer = run_rag_agent(question)
print(f"\n用户问题: {question}")
print(f"RAG Agent 最终答案:\n{answer}")
运行 run_rag_agent
函数的(模拟)控制台输出:
[Tool Call] 调用 search_knowledge_base,查询: 'Transformer模型核心创新点'
--- LLM RAG Agent Final Prompt (部分) ---
## 任务: 从知识库中检索并回答问题
### 角色
你是一个严谨的RAG(检索增强生成)智能代理。你的任务是利用提供的知识搜索工具,回答用户的问题。如果搜索结果不相关或不足以回答问题,请说明。
### 可用工具 (Tools):
1. **search_knowledge_base**: 根据用户提出的问题进行搜索,返回与问题最相关的知识库文档片段。
调用格式: `search_knowledge_base("搜索查询内容")`
### 你的思考过程和行动计划如下:
<BEGIN_TASK>
**Question**: Transformer模型的核心创新点是什么?
**Thought**: 我首先需要理解用户的问题,并将其转化为一个有效的搜索查询。然后我将使用 `search_knowledge_base` 工具来检索相关信息。
**Action**: search_knowledge_base("Transformer模型核心创新点")
**Observation**:
- Transformer模型在2017年由Google提出。
- 核心创新是引入了"自注意力"(Self-Attention)机制。
- 自注意力机制允许模型在处理序列的某个词时,同时关注到序列中的所有其他词,并根据它们的重要性进行加权,从而捕捉长距离依赖。
- 多头注意力机制让模型能从不同的"表示子空间"学习信息,增强模型特征提取能力。
- 这使其克服了RNN在长序列处理中的并行计算效率低和长期依赖捕获困难的问题。
- 编码器-解码器结构,但也可单独使用编码器(如BERT)或解码器(如GPT)。
**Thought**: 基于搜索结果,我将评估这些信息是否足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些信息足以回答问题,我将组织一个全面且准确的答案。
**Final Answer**:
用户问题: Transformer模型的核心创新点是什么?
RAG Agent 最终答案:
Transformer模型的核心创新点主要在于其引入的**自注意力(Self-Attention)机制**和**多头注意力(Multi-Head Attention)机制**。
1. **自注意力机制**: 允许模型在处理序列中的每个词时,能够同时关注并加权序列中的所有其他词,从而有效地捕捉词语之间的长距离依赖关系。这克服了传统循环神经网络(RNN)在处理长序列时存在的效率低下和长期依赖问题。
2. **多头注意力机制**: 进一步增强了模型的表示能力,它并行运行多个自注意力机制,每个机制学习不同的注意力权重,从而能够从不同的"表示子空间"或"抽象视角"学习信息,综合理解输入。
这些创新使得Transformer模型在并行计算效率和捕捉复杂语义关系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彻底改变了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研究范式。
这个实训案例清晰地展示了Prompt Programming如何与外部工具结合,构建一个具备复杂推理和行动能力的智能体。通过ReAct框架,LLM不再是被动回答问题,而是能主动规划、执行和利用外部资源来完成更复杂的任务。
6.3 Prompt编程与Function Calling
Function Calling 是指LLM能够理解用户意图,并推断出应该调用哪些自定义函数(或API),以及为这些函数提供哪些参数。这代表了LLM与外部系统交互的另一个重要桥梁。Prompt Programming在其中扮演着双重角色:
- 定义函数工具: 用Prompt的思维来定义外部函数是什么,有什么用,有哪些参数,以及如何描述它们给LLM听。
- 指导LLM调用: 在Prompt中明确指令,告诉LLM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格式调用这些函数。
如何通过Prompt Programming设计LLM与外部工具的接口
LLM的Function Calling能力通常需要我们向它提供可用的"工具函数"的Schema(模式定义)。这个Schema通常是JSON格式,详细说明了函数名、功能描述和参数。这里的Prompt Programming的思维体现在:我们如何用自然语言清晰地描述这些工具函数,以便LLM能够理解它们的功能和用法。
工具模式定义示例 (JSON Schema):
json
{
"name": "lookup_product_info",
"description": "查询电商平台上的产品信息,包括价格、库存、评论等。",
"parameters": {
"type": "object",
"properties": {
"product_name": {
"type": "string",
"description": "要查询的产品名称或关键字。"
},
"category": {
"type": "string",
"description": "产品所属的类别(可选)。"
}
},
"required": ["product_name"]
}
}
LLM在接收到用户指令和这些工具定义后,会智能地判断是否需要调用某个工具函数,并生成相应的函数调用指令。
结构化输出与API调用的结合
LLM一旦决定调用函数,其输出通常会是一个结构化的JSON对象,包含了函数名和参数。外部系统(应用代码)负责解析这个JSON,然后实际执行对应的API调用。
例如,用户说"我想查一下iPhone 15的价格",LLM可能会输出:
{"tool_calls": [{"function": {"name": "lookup_product_info", "arguments": {"product_name": "iPhone 15"}}}]}
外部代码接收到这个JSON后,就会调用实际的 lookup_product_info("iPhone 15")
函数。
实训案例:使用Function Calling构建一个商品信息查询与推荐系统
我们将构建一个智能商品助手,通过Function Calling能力,它能够:
- 查询商品信息: 根据用户需求调用外部API。
- 推荐相关商品: 根据查询结果和用户历史偏好进行推荐。
我们的"工具库" (由Python函数模拟):
get_product_details(product_name: str) -> Dict[str, Any]
:- 描述: 查询指定产品的详细信息(价格、库存、描述)。
recommend_related_products(product_id: str, num_recommendations: int = 3) -> List[str]
:- 描述: 根据一个产品ID,推荐其他相关产品。
工具函数在Prompt中的定义 (给LLM看):
prompt
## 认知工具定义: ProductAssistantTools
### 工具列表:
1. **get_product_details(product_name: str)**
- **功能描述**: 查询指定产品的详细信息,例如价格、库存、描述、评级等。
- **参数**: `product_name` (字符串): 必填,要查询的产品名称或关键字。
- **示例**: 用户问"iPhone 15多少钱",你应该调用 `get_product_details("iPhone 15")`。
2. **recommend_related_products(product_id: str, num_recommendations: int = 3)**
- **功能描述**: 根据一个已知的 `product_id`,推荐N个相关的产品。
- **参数**:
- `product_id` (字符串): 必填,已知产品的唯一标识符。
- `num_recommendations` (整数): 可选,希望推荐的产品数量,默认为3。
- **示例**: 用户说"给我推荐一些和这款手机类似的产品",在你知道手机的ID后,调用 `recommend_related_products("IPHONE15_ID", 3)`。
### 您的任务
你是一个智能的电商助手。当用户提出需求时,请评估是否需要调用上述工具来获取信息或完成请求。如果需要,请严格按照JSON格式输出工具调用指令。如果工具调用后有结果,请你综合结果和用户意图,生成一个自然语言的回复。
(Pro-Tip: 在实际LLM API中,这些工具描述通常以结构化的JSON Schema形式在API调用参数中提供,而不是直接写在Prompt中让LLM解析。这里为了演示概念,将其嵌入Prompt。)
模拟Python协调器与LLM交互:
python
import json
from typing import Dict, Any, List
# 模拟外部工具函数
def get_product_details(product_name: str) -> Dict[str, Any]:
print(f"\n[Tool Call] 调用 get_product_details,产品: '{product_name}'")
if "iPhone 15" in product_name.lower():
return {"id": "IPHONE15_ID", "name": "iPhone 15", "price": 7999, "stock": 100, "description": "Apple最新款智能手机,性能卓越。"}
elif "三星S24" in product_name.lower():
return {"id": "SAMGS24_ID", "name": "三星 Galaxy S24", "price": 6999, "stock": 150, "description": "三星旗舰安卓手机,AI功能强大。"}
return {"error": "产品未找到"}
def recommend_related_products(product_id: str, num_recommendations: int = 3) -> List[str]:
print(f"\n[Tool Call] 调用 recommend_related_products,产品ID: '{product_id}', 数量: {num_recommendations}")
if product_id == "IPHONE15_ID":
return ["Apple Watch Ultra 2", "AirPods Pro 2", "iPad Air"]
elif product_id == "SAMGS24_ID":
return ["三星 Galaxy Tab S9", "三星 Galaxy Buds 2 Pro", "OnePlus 12"]
return []
# LLM Agent的核心逻辑(模拟)
def run_product_assistant(user_query: str) -> str:
# 完整的Agent Prompt,包含工具定义和用户query
full_prompt = f"""
## 认知工具定义: ProductAssistantTools
### 工具列表:
1. **get_product_details(product_name: str)**
- **功能描述**: 查询指定产品的详细信息,例如价格、库存、描述、评级等。
- **参数**: `product_name` (字符串): 必填,要查询的产品名称或关键字。
- **示例**: 用户问"iPhone 15多少钱",你应该调用 `get_product_details("iPhone 15")`。
2. **recommend_related_products(product_id: str, num_recommendations: int = 3)**
- **功能描述**: 根据一个已知的 `product_id`,推荐N个相关的产品。
- **参数**:
- `product_id` (字符串): 必填,已知产品的唯一标识符。
- `num_recommendations` (整数): 可选,希望推荐的产品数量,默认为3。
- **示例**: 用户说"给我推荐一些和这款手机类似的产品",在你知道手机的ID后,调用 `recommend_related_products("IPHONE15_ID", 3)`。
### 您的任务
你是一个智能的电商助手。当用户提出需求时,请评估是否需要调用上述工具来获取信息或完成请求。如果需要,请严格按照JSON格式输出工具调用指令。如果工具调用后有结果,请你综合结果和用户意图,生成一个自然语言的回复。
**用户**: {user_query}
"""
# 第一次LLM调用:让LLM决定是否需要Function Calling,并生成指令
# 实际LLM API会直接返回一个structured tool_calls 对象
# 这里我们简化并模拟LLM的决策
print(f"\n--- LLM Agent Input ---\n{full_prompt}")
if "iPhone 15" in user_query and "价格" in user_query:
# LLM决定调用 get_product_details
tool_call_json = {"tool_calls": [{"function": {"name": "get_product_details", "arguments": {"product_name": "iPhone 15"}}}]}
print(f"\n[LLM Decision] LLM 决定调用工具:\n{json.dumps(tool_call_json, indent=2)}")
# 执行工具
tool_output = get_product_details(tool_call_json["tool_calls"][0]["function"]["arguments"]["product_name"])
print(f"[Tool Output] 工具返回:\n{tool_output}")
# 第二次LLM调用:将工具结果返回给LLM,让其生成自然语言回复
response_prompt = f"{full_prompt}\n\n[工具调用结果]\n{json.dumps(tool_output, ensure_ascii=False)}\n\n请总结并回答用户。"
# 实际LLM会基于此生成
return f"iPhone 15 目前的价格是 {tool_output['price']} 元,库存充足({tool_output['stock']} 台)。它是Apple最新款智能手机,性能卓越。"
elif "推荐" in user_query and "iPhone 15" in user_query:
# LLM决定先查询ID,再推荐
# 简化演示:直接假设已知道iPhone 15的ID
product_id = "IPHONE15_ID"
tool_call_json = {"tool_calls": [{"function": {"name": "recommend_related_products", "arguments": {"product_id": product_id, "num_recommendations": 3}}}]}
print(f"\n[LLM Decision] LLM 决定调用工具:\n{json.dumps(tool_call_json, indent=2)}")
tool_output = recommend_related_products(tool_call_json["tool_calls"][0]["function"]["arguments"]["product_id"], tool_call_json["tool_calls"][0]["function"]["arguments"]["num_recommendations"])
print(f"[Tool Output] 工具返回:\n{tool_output}")
response_prompt = f"{full_prompt}\n\n[工具调用结果]\n{json.dumps(tool_output, ensure_ascii=False)}\n\n请总结并回答用户。"
# 实际LLM会基于此生成
return f"好的,为您推荐几款与iPhone 15相关的产品:{', '.join(tool_output)}。它们能与您的iPhone形成更好的生态联动体验。"
elif "三星S24" in user_query and "库存" in user_query:
tool_call_json = {"tool_calls": [{"function": {"name": "get_product_details", "arguments": {"product_name": "三星S24"}}}]}
print(f"\n[LLM Decision] LLM 决定调用工具:\n{json.dumps(tool_call_json, indent=2)}")
tool_output = get_product_details(tool_call_json["tool_calls"][0]["function"]["arguments"]["product_name"])
print(f"[Tool Output] 工具返回:\n{tool_output}")
if "error" not in tool_output:
return f"三星Galaxy S24 目前库存还有 {tool_output['stock']} 台。"
else:
return "抱歉,未能找到三星Galaxy S24 的库存信息。"
return "抱歉,我无法理解您的请求或没有相关工具来满足您的需求。"
if __name__ == "__main__":
print(run_product_assistant("我想知道iPhone 15多少钱?"))
print("-" * 50)
print(run_product_assistant("可以给我推荐一些和iPhone 15类似的苹果产品吗?"))
print("-" * 50)
print(run_product_assistant("请问三星S24还有库存吗?"))
print("-" * 50)
print(run_product_assistant("有什么好玩的游戏吗?"))
运行 run_product_assistant
函数的(模拟)控制台输出:
--- LLM Agent Input ---
## 认知工具定义: ProductAssistantTools
... (省略Prompt细节) ...
**用户**: 我想知道iPhone 15多少钱?
[LLM Decision] LLM 决定调用工具:
{
"tool_calls": [
{
"function": {
"name": "get_product_details",
"arguments": {
"product_name": "iPhone 15"
}
}
}
]
}
[Tool Call] 调用 get_product_details,产品: 'iPhone 15'
[Tool Output] 工具返回:
{'id': 'IPHONE15_ID', 'name': 'iPhone 15', 'price': 7999, 'stock': 100, 'description': 'Apple最新款智能手机,性能卓越。'}
iPhone 15 目前的价格是 7999 元,库存充足(100 台)。它是Apple最新款智能手机,性能卓越。
--------------------------------------------------
--- LLM Agent Input ---
## 认知工具定义: ProductAssistantTools
... (省略Prompt细节) ...
**用户**: 可以给我推荐一些和iPhone 15类似的苹果产品吗?
[LLM Decision] LLM 决定调用工具:
{
"tool_calls": [
{
"function": {
"name": "recommend_related_products",
"arguments": {
"product_id": "IPHONE15_ID",
"num_recommendations": 3
}
}
}
]
}
[Tool Call] 调用 recommend_related_products,产品ID: 'IPHONE15_ID', 数量: 3
[Tool Output] 工具返回:
['Apple Watch Ultra 2', 'AirPods Pro 2', 'iPad Air']
好的,为您推荐几款与iPhone 15相关的产品:Apple Watch Ultra 2, AirPods Pro 2, iPad Air。它们能与您的iPhone形成更好的生态联动体验。
--------------------------------------------------
--- LLM Agent Input ---
## 认知工具定义: ProductAssistantTools
... (省略Prompt细节) ...
**用户**: 请问三星S24还有库存吗?
[LLM Decision] LLM 决定调用工具:
{
"tool_calls": [
{
"function": {
"name": "get_product_details",
"arguments": {
"product_name": "三星S24"
}
}
}
]
}
[Tool Call] 调用 get_product_details,产品: '三星S24'
[Tool Output] 工具返回:
{'id': 'SAMGS24_ID', 'name': '三星 Galaxy S24', 'price': 6999, 'stock': 150, 'description': '三星旗舰安卓手机,AI功能强大。'}
三星Galaxy S24 目前库存还有 150 台。
--------------------------------------------------
--- LLM Agent Input ---
## 认知工具定义: ProductAssistantTools
... (省略Prompt细节) ...
**用户**: 有什么好玩的游戏吗?
抱歉,我无法理解您的请求或没有相关工具来满足您的需求。
这个实训案例清楚地展示了Function Calling如何让LLM超越其训练数据和生成能力,通过调用外部编程函数来实现与真实世界的交互。Prompt Programming在这里的关键作用是:以清晰、标准化的方式向LLM描述这些"工具",使其能够理解何时调用、如何调用,以及如何利用工具返回的信息生成用户友好的回应。这为构建真正智能化的AI应用打开了大门。
第七章:Prompt Programming的局限性、调试与最佳实践
任何强大的技术都有其边界和挑战。Prompt Programming虽然为LLM交互带来了工程化的思维,但LLM固有的特性也决定了其局限性。理解这些局限性,并掌握调试与最佳实践,对于构建健壮、可靠的Prompt程序至关重要。
7.1 挑战与局限性
-
模型的"幻觉"与不可预测性 (Hallucinations & Unpredictability)
- 描述: LLM有时会生成听起来合理但实际上是虚构或不准确的信息,即"幻觉"。由于其本质是概率性生成,即使是精心设计的Prompt也无法完全消除这种不确定性。
- 影响: 导致Prompt程序输出结果的可靠性下降,特别是在需要高度准确性的场景(如事实核查、法律咨询)。
- 应对: 结合RAG(检索增强生成)系统引入外部知识,增加事实核查步骤,要求LLM引用来源。
-
上下文长度限制与Token成本 (Context Window Limits & Token Costs)
- 描述: 尽管LLM的上下文窗口不断扩大,但仍有物理限制。将所有指令、示例、输入数据、中间思考都塞入一个Prompt会迅速消耗Token,导致信息截断或成本飙升。
- 影响: 限制了复杂任务分解的粒度,增加了多轮交互的设计复杂度。
- 应对: 模块化设计,分段处理长文本,精简Prompt内容,使用摘要或嵌入(Embeddings)来压缩信息。
-
Prompt注入与安全问题 (Prompt Injection & Security)
- 描述: 恶意用户可能通过在输入中插入对抗性 Prompt,劫持LLM的行为,使其忽略系统指令或执行非预期任务(如泄露内部信息、生成有害内容)。
- 影响: 威胁AI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合规性。
- 应对: 使用严格的输入过滤和消毒,隔离用户输入与系统指令,对LLM输出进行后处理审查,采用沙箱隔离环境,使用更强大的模型进行风险评估。
-
可解释性与透明度挑战 (Interpretability & Transparency)
- 描述: LLM的内部工作机制是一个黑箱。即使Prompt定义了详细的步骤,LLM的"思考"过程也往往难以完全追踪和解释。
- 影响: 调试复杂Prompt程序变得困难,难以理解LLM为何做出特定决策,也难以向终端用户解释AI行为。
- 应对: 鼓励LLM输出Thought过程(如CoT、ReAct),对输出进行分阶段验证,通过A/B测试和量化评估来间接衡量Prompt效果。
这些挑战提醒我们,将LLM视为"完全可编程"的并非完全准确,它更像是一个高度智能但仍带有非确定性的"协处理器",需要我们以严谨的工程态度来对待。
7.2 调试与优化策略
就像传统软件开发中的Debug过程一样,Prompt Programming也需要一套方法来识别、定位和解决问题。
-
Prompt的A/B测试与迭代优化 (A/B Testing & Iterative Optimization)
- 策略: 针对同一个任务,设计多个版本的Prompt (A, B),然后分别运行,比较它们的输出质量、性能(如Token消耗、响应时间)和鲁棒性。
- 实践 :
- 定义明确的评估指标: 例如,摘要的"准确性分数"、分类的"F1分数"、生成文本的"流畅度评分"(人工或另一个LLM评估)。
- 收集多样化的测试集: 确保测试数据能够覆盖各种正常和边缘情况。
- 小批量迭代: 每次只改变Prompt的一个小部分,然后进行测试,从而快速定位导致性能变化的因素。
- 工具支持: 使用Prompt管理平台(如PromptLayer)来记录、比较和管理不同Prompt版本的表现。
-
输出解析与错误模式识别 (Output Parsing & Error Pattern Recognition)
- 策略: 对LLM的输出进行严格的结构化解析(例如,预期JSON输出就用JSON解析器处理)。如果解析失败或内容不符预期,则视为错误。
- 实践 :
- 严格定义输出格式: 在Prompt中明确要求LLM输出JSON、XML或特定正则匹配的格式。
- 编写鲁棒的解析器: 使用Python等语言编写代码来解析LLM输出。如果解析失败,意味着LLM没有严格遵循指令。
- 识别错误模式: 分析失败的案例,看LLM倾向于在哪些方面出错(例如,总是忘记某个约束、总是多生成一段话、总是把人名和地名搞混)。这些模式可以指导我们进一步优化Prompt。
- 失败重试机制: 当LLM输出不符合预期格式时,可以尝试向LLM发送一个"修正Prompt",要求其基于错误信息进行修正,或者直接重试。
-
版本控制与变更管理 (Version Control & Change Management)
- 策略: 将Prompt视为代码资产,使用版本控制系统(如Git)进行管理。
- 实践 :
- 提交日志: 每次修改Prompt都留下清晰的提交日志,说明修改目的和内容。
- 分支管理: 重要的Prompt改动在独立分支上进行,并通过代码审查(Prompt Review)后才合并到主分支。
- 标签与发布: 对经过测试和验证的Prompt版本打上标签,方便回溯和部署。
- 文档化: 维护Prompt的详细文档,包括其功能、输入、输出、约束和使用示例。这有助于团队成员协作和理解。
-
使用评估指标衡量Prompt性能 (Measuring Prompt Performance with Metrics)
- 策略: 设定客观的评估指标来量化Prompt的性能。
- 实践 :
- 准确率/F1分数: 对于分类、实体提取等任务。
- BLEU/ROUGE分数: 对于机器翻译、文本摘要、文本生成等任务(衡量与"黄金标准"之间的相似度)。
- 语义相似度: 使用嵌入模型评估LLM输出与期望输出之间的语义相似度。
- 人类评估: 对于主观性较强的任务(如创意写作、情感分析),让人工专家进行打分。
- Token使用量/成本: 衡量Prompt的效率,特别是对于高频调用的场景。
调试Prompt Programming是一项艺术,它结合了对LLM行为的直觉理解和严谨的工程化测试。
7.3 最佳实践与工程化
将Prompt Programming从实验阶段推向生产环境,需要遵循一系列最佳实践和工程化原则。
-
Template化、模块化、DRY(Don't Repeat Yourself)原则
- Template化: 将通用的Prompt结构(如角色定义、指令分隔符、输出格式要求)封装为模板,避免每次手动编写。
- 模块化: 如第二章所强调的,将复杂任务分解为原子化的认知函数,每个函数负责单一职责。
- DRY原则: 避免在不同Prompt中重复相同的指令或信息。将通用指令抽象到基础模板或通过组合实现。
-
清晰明确的指令与约束 (Clear & Explicit Instructions and Constraints)
- 原则: LLM是指令遵循者,指令越清晰、明确,其输出越可控。
- 实践 :
- 使用编号列表、Markdown标题等结构化元素来组织指令。
- 明确"你是什么角色"、"你的任务是什么"、"输入是什么"、"我期望的输出是什么"。
- 对输出格式、长度、风格等施加严格约束。
- 使用标签(如
<TAG>
)或分隔符(如---
)来明确区分Prompt的不同部分。
-
少量样本学习(Few-shot Learning)的有效运用 (Effective Use of Few-shot Learning)
- 原则: 提供几个高质量的输入-输出示例,能显著提升LLM对任务模式的理解。
- 实践 :
- 示例应多样化,覆盖常见情况和一些边缘案例。
- 示例应与真实输入高度相关,长度适中。
- 示例内容应避免引入偏差或不必要的信息。
- 将示例放在Prompt中显眼的位置,如在"您的任务"之前。
-
渐进式设计与增量开发 (Progressive Design & Incremental Development)
- 原则: 从最简单的Prompt开始,逐步增加复杂性、约束和功能。
- 实践 :
- 从零开始: 先用一个极简Prompt测试LLM对核心任务的理解。
- 迭代添加: 逐步添加角色、约束、Few-shot示例、错误处理逻辑等。
- 分步验证: 每增加一个功能或修改,都进行测试验证,确保旧功能不受影响。
- 避免"大爆炸"式Prompt: 避免一次性尝试构建一个巨型Prompt,这会使调试变得极其困难。
通过将这些最佳实践融入日常Prompt编程工作流,我们可以构建出更高效、更稳定、更易于维护的AI驱动应用。
第八章:未来展望
Prompt Programming作为连接人类自然语言与AI认知能力的桥梁,正在快速演进,并深刻影响着AI应用的开发模式。它的未来发展将是一个充满创新和融合的领域。
Prompt Programming的开源生态与工具
- Prompt框架与库: 像LangChain、LlamaIndex这样的开源框架已经将Prompt Programming的许多概念(如链式调用、模块化、Agent构建)封装成了可编程的API。它们提供了构建复杂LLM应用的标准化方式。
- Prompt管理工具: 开源和商业的Prompt Hubs与Ops平台(如PromptLayer、Helicone、OpenPrompt)将Prompt视为第一方资产进行管理,提供了版本控制、协作、测试和部署能力。
- Agentic框架: AutoGPT、BabyAGI等项目展示了基于Prompt和工具调用构建自主智能体的巨大潜力,尽管目前仍处于研究早期。
- 评估与调试工具: 一系列工具正在开发中,以帮助开发者更好地评估Prompt性能、识别错误和优化Token消耗。
未来这些工具将更加成熟,形成一个强大的Prompt Programming生态系统,使得开发者能够以更低的门槛构建更强大的AI应用。
人机协同的未来:LLM作为共同开发者
Prompt Programming不仅仅是人类向AI下达指令的方式,它更预示着一种新型的人机协同开发模式。
- LLM辅助Prompt生成: 如Meta-Prompting所示,LLM可以成为人类Prompt工程师的得力助手,自动生成、优化Prompt。
- LLM辅助代码编程: 除了Prompt,LLM也能生成传统的编程代码,辅助开发者完成单元测试、代码注释、Bug修复等。
- 自然语言UI/UX: 最终用户可以通过自然语言与复杂的AI系统进行交互,而这些系统的底层正是由Prompt Programming构建的。
- 动态适应与学习: 未来的Prompt程序将更加智能,能够根据用户反馈和运行环境动态调整其内部逻辑和Prompt策略。
在这种模式下,AI不再仅仅是工具,更是我们编程过程中的"同事"和"共同创造者",极大提升了开发效率和创新潜力。
跨模态与多智能体系统中的Prompt编程
- 跨模态Prompt编程: 随着多模态LLM(如能够理解图像、音频和文本)的兴起,Prompt Programming将扩展到跨模态领域。我们将能够用自然语言指令控制AI生成图像、视频、音频,或分析多模态数据。例如,一个Prompt可能要求"根据这段文字描述,生成一张概念图"。
- 多智能体协作: 复杂的AI系统将不再是单一LLM智能体,而是由多个专门的、通过Prompt编程协同工作的智能体组成。例如,一个"研究员Agent"负责搜集信息,一个"分析师Agent"负责提炼洞察,一个"撰稿人Agent"负责生成报告,它们之间通过Prompt和Function Calling进行通信和协作。这模拟了人类团队的工作模式。
- 具身智能 (Embodied AI): Prompt Programming甚至可以延伸到物理世界中。当LLM与机器人控制系统结合时,我们可以通过自然语言Prompt来指挥机器人执行复杂任务(如"请去厨房,给我拿一杯水"),LLM负责将这些指令分解为机器人可执行的子动作和感知循环。
Prompt Programming的演进将是AI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将继续推动LLM从单纯的语言模型,发展成为可编程、可组合、可自适应的通用认知引擎,最终实现更广泛、更深刻的人工智能目标。
结论
我们已经深入探索了Prompt Programming的广阔天地------一个将传统软件工程的精髓与大型语言模型卓越认知能力深度融合的全新范式。从将提示词视为可复用的"认知函数",到编排有逻辑顺序的"过程式脚本";从封装具有属性和行为的"认知对象",到利用条件逻辑实现自适应决策;再到更高阶的元编程和智能体构建,我们揭示了如何将Prompt从简单的指令升级为强大的"文字代码"。
本文旨在为您提供一个系统化的知识框架和丰富的实训案例,帮助您完成从"Prompt使用者"到"复杂的AI系统架构师"的思维跃迁。我们认识到,LLM并非完美的执行者,它们有其固有的局限性,但也正是这些局限性,促使我们采用更加严谨和工程化的方法------通过严明的结构、清晰的指令、持续的调试和迭代优化来驾驭其非确定性。
Prompt Programming不仅是一套技术栈,更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它赋予我们用自然语言"编写"智能系统的能力,极大地拓宽了AI应用的边界和可能性。展望未来,随着其开源生态的日益完善,人机协同的深度融合,以及在跨模态、多智能体系统中的广泛应用,Prompt Programming无疑将成为构建下一代智能应用,解锁AI无限潜能的关键钥匙。
现在,是时候将这些知识付诸实践了。从定义你的第一个认知函数开始,逐步构建你自己的Prompt程序库,然后尝试组合它们,设计更复杂的智能工作流。你将发现,用文字编写代码的魔力,远超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