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路分析在性能测试各阶段的应用及优势

链路分析技术的作用不仅在于分析阶段的提质增效,链路分析在性能测试各阶段均有实际应用。

测试准备阶段的应用

在实际测试执行前的准备阶段 ,需要针对测试环境测试数据测试脚本 等内容进行准备和检查 ,以确保执行后的数据准确性 ,其中环境和脚本 准备均有应用场景。在实际开展性能测试之前,需要确保被测环境 是否符合测试的要求 ,其中就包括机器的配置 、部署应用的版本、使用的框架 。通过探针的部署,探针启动后会主动上报当前应用的IP地址、应用中使用的框架类及其版本信息,测试工程师可以快速根据上报信息判断部署应用的是否为实际被测应用,确保不会影响最终结果。

在脚本编写完毕后,性能测试工程师一般会以1并发或低并发 的方式验证脚本是否能正常执行,那么会出现两个问题。

首先,在调试阶段如果出现执行失败 ,性能测试工程师还是需要依赖开发人员或自身经验 才能进行问题的排查,从而再次修改脚本。在一些涉及多应用节点的情况下,这对测试工程师的要求非常高。

其次,即使脚本调试成功, 在传统的压测工具中,仅能通过成功来判断脚本编写无误 ,但是无法判断测试内容和数据是否符合预期 。尤其是在部分混合场景中,脚本涉及不同微服务节点和相关数据,在无法感知的情况下,只能通过人员经验和对业务的熟悉程度进行主观判断,往社会出现"想测试ABCD,却测成了ADCB"的情况,导致性能测试人需要重复进行调整、压力执行、结果分析 ,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特力,且结果差强人意

测试执行阶段的应用

在测试执行阶段,链路分析能显而易见地提升对性能瓶颈、错误异常的排查效率,相关的分析能力在核心能力建设的内容中均有提到、包括链路拓扑、代码级分析这两大能力。。

部分企业在实践过程中通过链路分析可以将传统模式下需要4~5小时才能 排查的瓶颈缩短至1小时之内完成排查,其效率的提升不仅体现在问题排查上,还体现在与相关开发工程师的部门沟通中,

测试总结阶段的应用

在测试总结阶段,测试工程师需要对整个性能测试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并输出标准的试报告。链路能力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场盘。首先是对测试结果进行补充。传统性能测试通过TPS、响应时间、成功率 等指标判断测试结果是否通过 ,比如平均响应时间低于1000亿秒,虽然从结果来看,被测应用是通过的,但是它依然可以进行性能分析。

我们可以举个简单的例子。虽然被测应用平均响应时间为1000毫秒 ,但是其中900毫秒都花费在了SOL语句执行上100毫秒为自身业务处理耗时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1000毫秒的指标数据很不,但是应用在实际上线后依然会由于SQL执行耗时较长引发生产上的性能事故

而链路分析的引进是为其增加了一层保险。在上述情况下,测试工程师能非常直观地发现问题所在,并在测试阶段提交缺陷,这也是性能测试重要的价值所在。

因此除了标准的平均响应时间外,针对核心接口的耗时数据库执行的耗时 等均可以作为结果的判断依据,帮助测试工程师更好、更准确地判断被测应用是否通过。

其次是对测试资产的留存补充 。在收尾阶段,标准的性能测试报告会作为核心资产留存下来 ,可作为后续类似项目或相关项目的参考。如果企业内部建设了链路分析体系,那么可留存的致据资产会更加充分

一方面,链路分析过程可以为同类型项目提供代码级的数据 ,在每次变更时作为测试参考。另一方面也可以将拓扑结构数据与生产部署架构进行对比 ,如果发现生产环境出现了试验证之外的链路调用,运维工程师即可快速圈定异常范围 ,针对这些异常链路进行深度分析。此外,能帮助测试人员发现部分漏测的场景补足测试场景,逐步提升性能测试的覆盖率。

链路分析在性能测试各阶段的优势有哪些?

链路分析(也被称为端到端追踪或分布式追踪)是一种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应用程序内部以及不同服务之间的交互情况。在性能测试的不同阶段,链路分析提供了多种优势,能够帮助团队更有效地识别和解决性能瓶颈。以下是链路分析在性能测试各个阶段的一些主要优势:

测试准备阶段

架构理解: 通过链路分析工具,团队可以快速了解系统架构和服务依赖关系,这对于设计有效的性能测试场景至关重要。

基准建立: 帮助确定系统正常运行状态下的性能指标基线,为后续的性能测试提供比较依据。

执行性能测试期间

实时监控: 链路分析允许实时跟踪请求经过系统的路径,并收集每一步骤上的延迟信息,这对于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非常有用。

故障隔离: 当遇到性能下降时,可以通过链路图迅速定位问题所在的服务或组件,加快故障排查速度。

资源利用评估: 除了延迟外,还可以监控CPU使用率、内存占用等资源消耗情况,以全面评估系统健康状况。

结果分析与优化阶段

深入洞察: 提供详细的调用链条视图,包括每个服务处理请求的时间消耗,有助于深入了解哪些部分存在瓶颈。

优化建议: 基于收集到的数据,可以提出具体的优化方案,比如调整数据库查询语句、增加缓存机制等。

持续改进: 随着系统迭代更新,持续地进行链路分析有助于保持对应用性能的掌控,并支持敏捷开发流程中的快速反馈循环。

总之,在整个性能测试过程中采用链路分析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发现问题的效率,而且还能促进跨团队间的沟通合作,共同致力于提升软件的整体质量和用户体验。

相关推荐
蛋仔聊测试1 天前
Playwright 文件上传与下载完成判断全指南
python·测试
程序员二黑2 天前
接口测试全流程实战:从工具到架构的深度解析
单元测试·测试·ab测试
霍格沃兹_测试2 天前
Playwright MCP入门指南:从零开始构建自动化测试
测试
阿巴~阿巴~4 天前
测试用例设计万能公式:功能到安全
软件测试·测试
zhuyasen5 天前
单机已达上限?PerfTest 分布式压测登场,轻松模拟百万用户洪峰
后端·性能优化·测试
穷人小水滴7 天前
**静音** 键盘简单评测
测试·午夜话题·笔记测评
程序员二黑13 天前
告别硬编码!5个让Web自动化脚本更稳定的定位策略
面试·单元测试·测试
猫耳君14 天前
汽车网络安全 CyberSecurity ISO/SAE 21434 测试之四
安全·web安全·网络安全·汽车·测试·security·cybersecu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