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总线的位时间 (决定波特率的根本)主要由 Seg1 和 Seg2 这两个段决定。但是,还有一个同样关键的段叫做 Propagation Segment。
所以,一个完整的标准位时间由以下4个段组成:
-
同步段
-
传播时间段
-
相位缓冲段1
-
相位缓冲段2
而 Sync Jump Width 是一个与这些段相关的、非常重要的容错参数。
下面我们来详细分解:
1. 决定波特率的四个段
位时间可以想象为将一个CAN位的长度(例如,在500kbps下是2微秒)划分成的几个部分。其计算公式为:
波特率 = 1 / 位时间
位时间 = (Sync_Seg + Prop_Seg + Seg1 + Seg2) × 时间量子
其中:
-
同步段(Sync Segment, Sync_Seg):
-
作用:用于同步总线上的各个节点。期望的边沿(从隐性到显性或反之)就发生在这个时间段内。
-
长度 :固定为 1个时间量子。您无法更改它。
-
-
传播时间段(Propagation Segment, Prop_Seg):
-
作用:用于补偿信号在物理总线上传输的延迟,包括总线上的延迟和节点内部(收发器、PCB走线)的延迟。
-
长度 :可配置,通常为1-8个时间量子。这个段是您提到的第三个关键段。
-
-
相位缓冲段1(Phase Buffer Segment 1, Seg1):
-
作用 :用于补偿节点的内部时钟误差。它可以在再同步时被延长。
-
长度:可配置,通常为1-8个时间量子。
-
-
相位缓冲段2(Phase Buffer Segment 2, Seg2):
-
作用 :同样用于补偿节点的内部时钟误差。它可以在再同步时被缩短。
-
长度:可配置,通常为1-8个时间量子。
-
重要关系:
在常见的控制器(如STM32的bxCAN)中,Prop_Seg 和 Seg1 经常被合并成一个参数 ,称为 BS1。
-
BS1(时间段1) = Prop_Seg + Seg1
-
BS2(时间段2) = Seg2
因此,我们最常见的配置公式是:
位时间 = (1 + BS1 + BS2) × 时间量子
采样点 的位置位于 BS1结束之时(即Seg1的末尾)。采样点是读取总线电平并决定该位是显性还是隐性的时刻。通常建议将采样点设置在位时间的75% - 80%左右。
2. 同步跳转宽度(Sync Jump Width, SJW)
现在来回答您关于SJW的部分。
-
作用 :SJW不直接决定波特率 ,但它决定了在一次再同步过程中,位时间可以调整的最大限度。它是一个容错参数,用于适应不同节点之间的时钟偏差。
-
工作原理:当CAN控制器检测到一个边沿没有出现在预期的Sync_Seg内时,它会通过延长Seg1或缩短Seg2来"重新同步"自己的位时钟。SJW的值限制了这种调整的最大幅度。
-
SJW决定了Seg1最多可以被延长多少个时间量子。
-
SJW也决定了Seg2最多可以被缩短多少个时间量子。
-
-
配置规则 :SJW的值通常设置为 1到4之间 ,并且必须满足:SJW ≤ Min(BS1, BS2)。也就是说,它不能大于BS1和BS2中较小的那个。
总结与配置示例
假设我们要配置一个500kbps的CAN总线,使用8MHz的时钟,目标采样点为80%。
-
计算时间量子: 时间量子 = 1 / 8MHz = 0.125 µs
-
计算位时间: 位时间 = 1 / 500kHz = 2 µs
-
计算总时间量子数: 总时间量子数 = 2 µs / 0.125 µs = 16
-
分配各段:
-
Sync_Seg = 1 (固定)
-
剩余 16 - 1 = 15 个时间量子分配给 BS1 和 BS2。
-
为了达到80%的采样点,采样点应在 16 * 0.8 = 12.8 -> 约第13个时间量子处。采样点在BS1末尾,所以:
-
BS1 = (Prop_Seg + Seg1) = 12 (包括Sync_Seg的1,所以实际是13-1=12)
-
BS2 = Seg2 = 16 - 1 - 12 = 3
-
-
检查:采样点 = (1 + BS1) / (1 + BS1 + BS2) = (1+12)/16 = 81.25%,符合要求。
-
-
设置SJW:
-
Min(BS1, BS2) = Min(12, 3) = 3
-
我们可以设置 SJW = 1 或 2 以提供足够的容错,同时保持稳定。
-
结论:
-
直接决定波特率 的是:Sync_Seg(固定为1)、Prop_Seg、Seg1 和 Seg2。
-
SJW 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辅助和容错参数,它确保了在存在时钟偏差时,由上述四个段定义的位时间仍然能够稳定可靠地工作。